簡介
德爾菲是Delphi的中文譯名。美國
蘭德公司在20世紀50年代與
道格拉斯公司合作研究出有效、可靠地收集專家意見的方法,以“Delphi”命名,之後,該方法廣泛地套用於商業、軍事、教育、衛生保健等領域。德爾菲法在醫學中的套用,最早開始於對護理工作的研究,並且在使用過程中顯示了它的優越性和適用性,受到了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青睞。
基本特點
德爾菲法本質上是一種反饋匿名函詢法。其大致流程是:在對所要預測的問題徵得專家的意見之後,進行整理、歸納、統計,再匿名反饋給各專家,再次徵求意見,再集中,再反饋,直至得到一致的意見。其過程可簡單表示如下:
匿名徵求專家意見-歸納、統計-匿名反饋-歸納、統計……若干輪後停止。
由此可見,德爾菲法是一種利用函詢形式進行的集體匿名思想交流過程。它有三個明顯區別於其他專家預測方法的特點,即匿名性、多次反饋、小組的統計回答。
(一)匿名性
因為採用這種方法時所有專家組成員不直接見面,只是通過函件交流,這樣就可以消除權威的影響。這是該方法的主要特徵。匿名是德爾菲法的極其重要的特點,從事預測的專家彼此互不知道其他有哪些人參加預測,他們是在完全匿名的情況下交流思想的。後來改進的德爾菲法允許專家開會進行專題討論。
(二)反饋性
該方法需要經過3~4輪的信息反饋,在每次反饋中使調查組和專家組都可以進行深入研究,使得最終結果基本能夠反映專家的基本想法和對信息的認識,所以結果較為客觀、可信。小組成員的交流是通過回答組織者的問題來實現的,一般要經過若干輪反饋才能完成預測。
(三)統計性
最典型的小組預測結果是反映多數人的觀點,少數派的觀點至多概括地提及一下,但是這並沒有表示出小組的不同意見的狀況。而統計回答卻不是這樣,它報告1箇中位數和2個四分點,其中一半落在2個四分點之內,一半落在2個四分點之外。這樣,每種觀點都包括在這樣的統計中,避免了專家會議法只反映多數人觀點的缺點。
工作流程
在德爾菲法的實施過程中,始終有兩方面的人在活動,一是預測的組織者,二是被選出來的專家。
首先應注意的是德爾菲法中的調查表與通常的
調查表有所不同,它除了有通常調查表向被調查者提出問題並要求回答的內容外,還兼有向被調查者提供信息的責任,它是專家們交流思想的工具。德爾菲法的工作流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步驟,在每一步中,組織者與專家都有各自不同的任務。
1.開放式的首輪調研
(1)由組織者發給專家的第一輪調查表是開放式的,不帶任何框框,只提出預測問題,請專家圍繞預測問題提出預測事件。因為,如果限制太多,會漏掉一些重要事件。
(2)組織者匯總整理專家調查表,歸併同類事件,排除次要事件,用準確術語提出一個預測事件一覽表,並作為第二步的調查表發給專家。
2.評價式的第二輪調研
(1)專家對第二步調查表所列的每個事件作出評價。例如,說明事件發生的時間、爭論問題和事件或遲或早發生的理由。
(2)組織者統計處理第二步專家意見,整理出第三張調查表。第三張調查表包括事件、事件發生的中位數和上下四分點,以及事件發生時間在四分點外側的理由。
3.重審式的第三輪調研
(1)發放第三張調查表,請專家重審爭論。
(2)對上下四分點外的對立意見作一個評價。
(3)給出自己新的評價(尤其是在上下四分點外的專家,應重述自己的理由)。
(4)如果修正自己的觀點,也應敘述改變理由。
(5)組織者回收專家們的新評論和新爭論,與第二步類似地統計中位數和上下四分點。
(6)總結專家觀點,形成第四張調查表。其重點在爭論雙方的意見。
4.覆核式的第四輪調研
(1)發放第四張調查表,專家再次評價和權衡,作出新的預測。是否要求作出新的論證與評價,取決於組織者的要求。
(2)回收第四張調查表,計算每個事件的中位數和上下四分點,歸納總結各種意見的理由以及爭論點。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被預測的事件都要經過四步。有的事件可能在第二步就達到統一,而不必在第三步中出現;有的事件可能在第四步結束後,專家對各事件的預測也不一定都是達到統一。不統一也可以用中位數與上下四分點來作結論。事實上,總會有許多事件的預測結果是不統一。
分析方法
(一)指數法
本書中的指數如下:
Iindex——技術重要性指數;
Tindex——對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的指數;
Sindex——對環保和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指數;
Eindex——產業化前景指數;
Cindex——對提高國際競爭力的指數;
Mindex——產業化成本指數;
Lindex——對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指數。
專家對某一指標選擇“高”、“較高”、“中”、“較低”和“低”的人數分別為Nl、N2、N3、N4和N5,則該指標的指數為
index=(100×Nl+75×N2+50×N3+25×N4 )/Nall (1)
其中Nall是所有反饋意見專家的人數。
如計算某項技術對我國的重要性程度,可用以下公式
Lindex=(100×Nl +75×N2 +50×N3 +25×N4)/Nall (2)
當所有專家都認為該項目的重要性為“高”時,其指數為100;當所有專家都認為不重要時,其指數為0。
在計算產業化成本指數時,為了保持各指數的一致性,採用以下公式:
Mindex=(100×Nl +75×N2 +50×N3 +25×N4)/Nall (3)
指數越大,產業化成本越小;反之,指數越小,產業化成本越大。
(二)最大值
在分析我國的技術差距、研發基礎、技術發展途徑、未來5年能否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等問題時,採用最大值。如判斷與領先國家的技術差距時,N1、N2、N3和N4分別表示回答“我國領先”、“與領先國家同等水平”、“落後5年”、“落後6~10年”的人數。把N1、N2、N3和N4中最大值所對應的選項作為該項目的專家意見。如N3最大,即該項目為“我國落後5年”。
(三)經濟效益綜合指數
經濟效益的分析主要考慮產業化前景(指數為Eindex)、對提高國際競爭力的作用(指數為Cindex)和產業化成本(相應指數為M'index=100 - Mindex)三個方面,並對這三個指標構成的綜合指數進行分析。
設產業化成本為“投入”( investment),而產業化前景和國際競爭力之和為“產出”( output),則經濟效益指數為“產出”與“投入”之比。
由此,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
Ecoindex=產出/投入=(Eindex+ Cindex)/M'index (4)
各指數大小範圍如表1所示。
表1 各指數的值域
根據上表計算出“產出/投入”比的值域如表2所示。
表2經濟效益指數表
從表2中看出,經濟效益指數越大,經濟效益越高。某項目A的產出較大,如(Eindex+Cindex)=150,而投入也較大,M'index=75,則該項目的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
Ecoindex=(Eindex+Cindex )/M'index=2.0
某項目B的產出中等,如( Eindex+Cindex)=100,而投入較小,M'index=25,則該項目的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
Ecoindex=(Eindex+Cindex )/M'index=4.0
可見,項目B的經濟效益比項目A高。
專家預測
德爾菲法是為了克服專家會議法的缺點而產生的一種專家預測方法。在預測過程中,專家彼此互不相識、互不往來,這就克服了在專家會議法中經常發生的專家們不能充分發表意見、權威人物的意見左右其他人的意見等弊病。各位專家能真正充分地發表自己的預測意見。
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是在20世紀40年代由O·赫爾姆和N·達爾克首創,經過T·J·戈登和蘭德公司進一步發展而成的。德爾菲這一名稱起源於
古希臘有關太陽神
阿波羅的神話。
傳說中阿波羅具有預見未來的能力。因此,這種預測方法被命名為德爾菲法。1946年,蘭德公司首次用這種方法用來進行預測,後來該方法被迅速廣泛採用。
德爾菲法依據系統的程式,採用匿名發表意見的方式,即專家之間不得互相討論,不發生橫向聯繫,只能與調查人員發生關係,通過多輪次調查專家對問卷所提問題的看法,經過反覆徵詢、歸納、修改,最後匯總成專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為預測的結果。這種方法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較為可靠。
德爾菲法是預測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工具,在實際套用中通常(通過通常)可以劃分三個類型:經典型德爾菲法(classical)、策略型德爾菲法(policy)和決策型德爾菲法(decision Delph)。
特徵
1. 吸收專家參與預測,充分利用專家的經驗和學識;
2. 採用匿名或背靠背的方式,能使每一位專家獨立自由地作出自己的判斷;
3. 預測過程幾輪反饋,使專家的意見逐漸趨同。
德爾菲法的這些特點使它成為一種最為有效的判斷預測法。
資源利用的充分性。由於吸收不同的專家與預測,充分利用了專家的經驗和學識;最終結論的可靠性。由於採用匿名或背靠背的方式,能使每一位專家獨立地做出自己的判斷,不會受到其他繁雜因素的影響;最終結論的統一性。預測過程必須經過幾輪的反饋,使專家的意見逐漸趨同。
正是由於德爾菲法具有以上這些特點,使它在諸多判斷預測或決策手段中脫穎而出。這種方法的優點主要是簡便易行,具有一定科學性和實用性,可以避免會議討論時產生的害怕權威隨聲附和,或固執己見,或因顧慮情面不願與他人意見衝突等弊病;同時也可以使大家發表的意見較快收集,參加者也易接受結論,具有一定程度綜合意見的
客觀性。
優點
可以避免群體決策的一些可能缺點,聲音最大或地位最高的人沒有機會控制群體意志,因為每個人的觀點都會被收集,另外,管理者可以保證在徵集意見以便作出決策時,沒有忽視重要觀點。
原則
1.挑選的專家應有一定的代表性、權威性;
2.在進行預測之前,首先應取得參加者的支持,確保他們能認真地進行每一次預測,以提高預測的有效性。同時也要向組織高層說明預測的意義和作用,取得決策層和其他
高級管理人員的支持;
3.問題表設計應該措辭準確,不能引起歧義,徵詢的問題一次不宜太多,不要問那些與預測目的無關的問題,列入徵詢的問題不應相互包含;所提的問題應是所有專家都能答覆的問題,而且應儘可能保證所有專家都能從同一角度去理解;
4.進行統計分析時,應該區別對待不同的問題,對於不同專家的權威性應給予不同權數而不是一概而論;
5.提供給專家的信息應該儘可能的充分,以便其作出判斷;
6.只要求專家作出粗略的數字估計,而不要求十分精確。
7.問題要集中,要有針對性,不要過分分散,以便使各個事件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問題要按等級排隊,先簡單後複雜;先綜合後局部。這樣易引起專家回答問題的興趣。
8.調查單位或領導小組意見不應強加於調查意見之中,要防止出現誘導現象,避免專家意見向領導小組靠攏,以至得出專家迎合領導小組觀點的預測結果。
9.避免組合事件。如果一個事件包括專家同意的和專家不同意的兩個方面,專家將難以做出回答。
實施步驟
德爾菲法的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確定調查題目,擬定調查提綱,準備向專家提供的資料(包括預測目的、期限、調查表以及填寫方法等)。
2.組成專家小組。按照課題所需要的知識範圍,確定專家。專家人數的多少,可根據預測課題的大小和涉及面的寬窄而定,一般不超過20人。
3.向所有專家提出所要預測的問題及有關要求,並附上有關這個問題的所有背景材料,同時請專家提出還需要什麼材料。然後,由專家做書面答覆。
4.各個專家根據他們所收到的材料,提出自己的預測意見,並說明自己是怎樣利用這些材料並提出預測值的。
5.將各位專家第一次判斷意見匯總,列成圖表,進行對比,再分發給各位專家,讓專家比較自己同他人的不同意見,修改自己的意見和判斷。也可以把各位專家的意見加以整理,或請身份更高的其他專家加以評論,然後把這些意見再分送給各位專家,以便他們參考後修改自己的意見。
6.將所有專家的修改意見收集起來,匯總,再次分發給各位專家,以便做第二次修改。逐輪收集意見並為專家反饋信息是
德爾菲法的主要環節。收集意見和信息反饋一般要經過三、四輪。在向專家進行反饋的時候,只給出各種意見,但並不說明發表各種意見的專家的具體姓名。這一過程重複進行,直到每一個專家不再改變自己的意見為止。
7.對專家的意見進行綜合處理。
(1)能充分發揮各位專家的作用,集思廣益,準確性高。(2)能把各位專家意見的分歧點表達出來,取各家之長,避各家之短。同時,德爾菲法又能避免專家會議法的缺點:(1)權威人士的意見影響他人的意見;(2)有些專家礙於情面,不願意發表與其他人不同的意見;(3)出於自尊心而不願意修改自己原來不全面的意見。德爾菲法的主要缺點是過程比較複雜,花費時間較長。
需要我們注意四點:
1.並不是所有被預測的事件都要經過五步。可能有的事件在第三步就達到統一,而不必在第四步中出現。
2.在第五步結束後,專家對各事件的預測也不一定都達到統一。不統一也可以用中位數和上下四分點來作結論。事實上,總會有許多事件的預測結果都是不統一的。
3.必須通過匿名和函詢的方式。
4.要做好意見甄別和判斷工作。
實施程式如下:
1.團隊成員發出第一份初始調查表,收集參與者對於某一話題的觀點;(註:德爾菲法中的調查表與通常的調查表有所不同,通常的調查表只向被調查者提出問題,要求回答,而德爾菲法的調查表不僅提出問題,還兼有向被調查者提供信息的責任,它是團隊成員交流思想的工具。)
2.向團隊成員發出第二份調查表(列有其他人意見),要求其根據幾個具體標準對其他人的觀點進行評估;
3.向團隊成員發出第三份調查表(列有第二份調查表提供的評價結果、平均評價、所有共識),要求其修改自己原先的觀點或評價;
4.總結出第四份調查表(包括所有評價、共識和遺留問題),由組織者對其綜合處理。
起源演變
起源
德爾菲法是在20世紀40年代由赫爾默(Helmer)和戈登(Gordon)首創,1946年,
美國蘭德公司為避免集體討論存在的屈從於權威或盲目服從多數的缺陷,首次用這種方法用來進行
定性預測,後來該方法被迅速廣泛採用。20世紀中期,當美國政府執意發動
韓戰的時候,蘭德公司又提交了一份預測報告,預告這場戰爭必敗。政府完全沒有採納,結果一敗塗地。從此以後,德爾菲法得到廣泛認可。德爾菲是
古希臘地名。相傳太陽神阿波羅(Apollo)在德爾菲殺死了一條巨蟒,成了德爾菲主人。在德爾菲有座
阿波羅神殿,是一個預卜未來的神諭之地,於是人們就借用此名,作為這種方法的名字。
演變
德爾菲法最初產生於科技領域,後來逐漸被套用於任何領域的預測,如軍事預測、
人口預測、醫療保健預測、經營和需求預測、教育預測等。此外,還用來進行評價、
決策、管理溝通和規劃工作。
注意事項
專家意見獨立性
由於專家組成成員之間存在身份和地位上的差別以及其他社會原因,有可能使其中一些人因不願批評或否定其他人的觀點而放棄自己的合理主張。要防止這類問題的出現,必須避免專家們面對面的集體討論,而是由專家單獨提出意見。
基於對企業了解
對專家的挑選應基於其對企業內外部情況的了解程度。專家可以是第一線的管理人員,也可以是企業
高層管理人員和外請專家。例如,在估計未來企業對
勞動力需求時,企業可以挑選人事、計畫、市場、生產及銷售部門的經理作為專家。
其他注意事項
1. 為專家提供充分的信息,使其有足夠的根據做出判斷。例如,為專家提供所收集的有關企業人員安排及經營趨勢的歷史資料和統計分析結果等等。
2. 所提問的問題應是專家能夠回答的問題。
3. 允許專家粗略的估計數字,不要求精確。但可以要求專家說明預計數字的準確程度。
4. 儘可能將過程簡化,不問與預測無關的問題。
5. 保證所有專家能夠從同一角度去理解員工分類和其他有關定義。
6. 向專家講明預測對企業和下屬單位的意義,以爭取他們對德爾菲法的支持。
套用
如某書刊經銷商採用德爾菲法對某一專著銷售量進行預測。該
經銷商首先選擇若干書店經理、書評家、讀者、編審、銷售代表和海外公司經理組成專家小組。將該專著和一些相應的背景材料發給各位專家,要求大家給出該專著最低銷售量、最可能銷售量和最高銷售量三個數字,同時說明自己作出判斷的主要理由。將專家們的意見收集起來,歸納整理後返回給各位專家,然後要求專家們參考他人的意見對自己的預測重新考慮。專家們完成第一次預測並得到第一次預測的匯總結果以後,除書店經理B外,其他專家在第二次預測中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正。重複進行,在第三次預測中,大多數專家又一次修改了自己的看法。第四次預測時,所有專家都不再修改自己的意見。因此,專家意見收集過程在第四次以後停止。最終預測結果為最低銷售量26萬冊,最高銷售量60萬冊,最可能銷售量46萬冊。
德爾菲法作為一種主觀、定性的方法,不僅可以用於預測領域,而且可以廣泛套用於各種
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和具體指標的確定過程。
例如,我們在考慮一項投資項目時,需要對該項目的市場吸引力作出評價。我們可以列出同市場吸引力有關的若干因素,包括整體市場規模、年市場增長率、歷史
毛利率、競爭強度、對技術要求、對能源的要求、對環境的影響等。市場吸引力的這一綜合指標就等於上述因素加權求和。每一個因素在構成市場吸引力時的重要性即權重和該因素的得分,需要由管理人員的主觀判斷來確定。這時,我們同樣可以採用德爾菲法。
套用案例
某公司研製出一種新興產品,市場上還沒有相似產品出現,因此沒有歷史數據可以獲得。公司需要對可能的銷售量做出預測,以決定產量。於是該公司成立專家小組,並聘請
業務經理、市場專家和銷售人員等8位專家,預測全年可能的銷售量。8位專家提出個人判斷,經過三次反饋得到結果如下表所示。
優缺點
德爾菲法同常見的召集專家開會、通過集體討論、得出一致預測意見的專家會議法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德爾菲法能發揮專家會議法的優點,即
能充分發揮各位專家的作用,集思廣益,準確性高。
能把各位專家意見的分歧點表達出來,取各家之長,避各家之短。
同時,德爾菲法又能避免專家會議法的缺點:
權威人士的意見影響他人的意見;
有些專家礙於情面,不願意發表與其他人不同的意見;
出於自尊心而不願意修改自己原來不全面的意見。
德爾菲法的主要缺點是:缺少思想溝通交流,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觀片面性;易忽視少數人的意見,可能導致預測的結果偏離實際;存在組織者主觀影響。
德爾菲法套用的類型
1.德爾菲法的環節套用
根據德爾菲法覆蓋的環節,可分為單環節套用和雙環節套用兩類。單環節套用是指德爾菲法僅覆蓋一個環節。在具體的評價實踐中,組織者經常使用德爾菲法完成第2環節或第3環節。雙環節套用是指綜合評價的兩個環節採用德爾菲法來實現評價任務。
2.德爾菲法的全程套用
德爾菲法的全程套用是雙環節套用的一個延伸。同樣,根據專家組所受約束的強弱,德爾菲法全程套用可細分為兩種類型:限制型全程套用和開放型全程套用。限制型全程套用是指組織者選擇一個專家組並提供評價過程中的關鍵信息,開放型全程套用是指組織者選擇一 個專家組,不提供評價過程中的關鍵信息而只告知某些輔助信息,如只告知評價的目的和有關最終返回結果的說明,或部分評價指標信息等,要求專家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獨立確立評價指標、選擇評價方法並實施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