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簡介 成立 美國蘭德公司 蘭德公司正式成立於1948年11月。總部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莫尼卡,在華盛頓設有辦事處,負責與政府聯繫。二次大戰期間,美國一批科學家和工程師參加軍事工作,把
運籌學 運用於作戰方面,獲得成績,頗受朝野重視。戰後,為了繼續這項工作,1944年11月,當時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阿諾德上將提出一項關於《戰後和下次大戰時美國研究與發展計畫》的備忘錄,要求利用這批人員,成立一個“獨立的、介於官民之間進客觀分析的研究機構”,“以避免未來的國家災禍,並贏得下次大戰的勝利”。根據這項建議1945年底,
美國陸軍 航空隊與
道格拉斯 飛機公司簽訂一項1000萬美元的“研究與發展”計畫的契約,這就是有名的“蘭德計畫”。“蘭德(Rand)”的名稱是英文“研究與發展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兩詞的縮寫。不久,美國陸軍航空隊獨立成為空軍。1948年5月,阿諾德在福特基金會捐贈100萬美元的贊助下,“蘭德計畫”脫離道格拉斯飛機公司,正式成立獨立的蘭德公司。
運作 蘭德公司 又是如何具體運作的呢?蘭德公司作為一個“
思想庫 ”,通常是與其客戶建立契約關係,蘭德公司的很多契約是同
美國聯邦政府 簽訂的,比如
國防部 、衛生部、
人力資源部 、教育部、國家科學基金、國家醫學研究院、
統計局 等等。蘭德公司和許多上述客戶有著3~5年或每年更新的服務契約,契約額在數千萬美元左右。在契約所規定的範圍內,有時蘭德公司的研究人員提出具體的項目建議,有時是客戶自己提出需求,然後雙方通過會談、
電子郵件 以及其他形式的通信方式進行交流討論,對具體內容進行這樣或那樣的修改,最後形成《項目說明書》檔案,包括問題、方法、背景、數據、進度、預算、
時間表 等。接下來項目開始執行,預算到位,蘭德公司按時間表提供報告研究的結果,完成項目。蘭德公司每年有700~800個項目在同時進行。除了大部分根據長期契約和政府預算來安排的政府項目外,還有部分項目是蘭德認為有意義或會造成重大影響而自主選擇。對後一類項目,開題後蘭德會向可能的用戶推薦和兜售,或研究結束後,以
粗線條 方式告訴潛在用戶,動員他們來購買研究成果。一般情況下,蘭德會向項目委託人提供多達5個決策諮詢選擇,並將每一種選擇在政治、經濟、公共關係等方面可能產生的後果及利弊,一併忠告用戶。對決策者提供科學、客觀、公正而全面決策建議。不同的人和不同性格的決策者,會從這些選擇中做出不同的決策,從而得到不同的結果。蘭德現有1600名員工,其中有800名左右的專業研究人員。蘭德集團除自身的高素質結構之外,還向社會上聘用了約600名全國有名望的知名教授和各類高級專家,作為自己的特約顧問和研究員。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參加蘭德的高層管理和對重大課題進行研究分析和成果論證,以確保研究質量及研究成果的權威性。
成果 蘭德的長處是進行戰略研究。它開展過不少預測性、長遠性研究,提出的不少想法和預測是當事人根本就沒有想到的,而後經過很長時間才被證實了的。蘭德正是通過這些準確的預測,在全世界諮詢業中建立了自己的信譽。成立初期,由於當時名氣不大,蘭德公司的研究成果並沒有受到重視。中國盛傳有一件事情令蘭德公司聲譽鵲起。韓戰前夕,蘭德公司組織大批專家對韓戰進行評估,並對“中國是否出兵朝鮮”進行預測,得出的結論只有一句話:“中國將出兵朝鮮”。當時,蘭德公司欲以500萬美元將研究報告轉讓給
五角大樓 。但美國軍界高層對蘭德的報告不屑一顧。在他們看來,當時的新中國無論人力財力都不具備出兵的可能性。然而,戰爭的發展和結局卻被蘭德準確言中。這一事件讓美國政界、軍界乃至全世界都對蘭德公司刮目相看,戰後,五角大樓花200萬收購了這份過期的報告。事實上,這是個虛構的故事。二戰結束後,美蘇稱雄世界。美國一直想了解蘇聯的衛星發展狀況。1957 年,蘭德公司在預測報告中詳細地推斷出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時間,結果與實際發射時間僅差兩周,這令五角大樓震驚不已。蘭德公司也從此真正確立了自己在美國的地位。此後,蘭德公司又對中美建交、
古巴飛彈危機 、美國經濟大蕭條和德國統一等重大事件進行了成功預測,這些預測使蘭德公司的名聲如日中天,成為美國政界、軍界的首席智囊機構。
蘭德公司 蘭德公司的研究成果舉世矚目。已發表研究報告18000多篇,在期刊上發表論文3100篇,出版了近200部書。在每年的幾百篇研究報告中,5%是機密的,95%是公開的,而這5%的保密報告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在不斷解密。這些報告中,有“中國21世紀的空軍”、“中國的汽車工業”、“日本的防禦計畫”、”日本的高科技”、“俄羅斯的核力量”、“南韓與北韓”、“數位化戰場上的美國快速反應部隊”等等重大課題。蘭德公司被譽為美國的“思想庫”、“大腦集中營”, 它影響和左右著美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一系列重大事務的決策。
蘭德公司 在為美國政府及軍隊提供決策服務的同時,蘭德公司利用它旗下大批世界級的智囊人物,為商業企業界提供廣泛的決策諮詢服務,並以“企業診斷”的準確性、權威性而享譽全球。蘭德分析家認為,世界上每100家破產倒閉的大企業中,85%是因為企業管理者決策不慎造成的。隨著全球商業化競爭的加劇,一個企業管理者決策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前途和命運。
公司特點 長期以來,蘭德堅持自己只是一個非營利的民辦研究機構,獨立地開展工作,與美國政府只有一種客戶契約關係。蘭德公司努力通過擁有不同性質的客戶的形式來保持其獨立性。雖然蘭德的客戶大部分是美國聯邦政府,但是即使就一個客戶而言,比如五角大樓,其內部也有陸、海、空、情報、國防部長辦公室等機構,有許多不同的部門。蘭德通過與不同部門打交道,來實現一定的獨立性。同時,蘭德還有許多非政府部門和私營部門的客戶等。90年代以後,蘭德公司65% 的收入來源於美國的聯邦政府,也就是說,蘭德公司65% 的生意來自美國聯邦政府,剩餘35% 的生意分布在許多不同的客戶間,諸如美國的州政府、外國政府、私營公司、提供資助的基金會等等。蘭德公司一直保持著關於獨立性的文化傳統。蘭德公司有發表研究結果又讓公眾獲取研究結果的自由。作為政策研究機構,蘭德能夠講真話,無論這個真話對客戶有利或是不利。花錢雇蘭德的客戶要準備接受這種可能,就是蘭德的研究結果同他們的政策不相符甚至相互衝突。因此,蘭德的客戶應該更注重蘭德公司研究的客觀性和公正性,而不是要蘭德告訴他們想聽的東西。而恰恰有一些人,正是害怕蘭德的這種獨立性而不敢雇用蘭德。蘭德公司的這種獨立性是有一個由20多人組成的監事會來保障實現的。監事會成員對蘭德公司具有管理支配權力,也就是說他們才是蘭德公司真正的主人,但是他們並不擁有蘭德公司的任何財產。
審查機制 蘭德有一套每4~5年對公司的某一個研究分部進行審查的機制,目的是要考察其研究是否有價值。在蘭德公司有各種不同的審查,包括獨立審查。首先負責該項目或研究的部門管理層要對自己的研究進行質量審查。然後,交給項目審查人員進行審查,其中有一個審查人員是不屬於蘭德公司,而是從外邊請來的,其他有3~4個審查人員是來自於蘭德公司內部,但都沒有參加被審查的項目或研究。蘭德有一套內部質量標準,公司要求審查人員按這套質量標準審查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蘭德公司有800名左右的專業研究人員。任何一個專業研究人員都將會參與審查工作,在他的蘭德的職業生涯中會不止一次參與審查工作。
組織機構 ⑴蘭德理事會
⑵蘭德國家安全調查部與國家防衛調查研究所
⑶圖書資料的獲取與技術發展政策研究中心:理察·O·亨德利
⑷軍事力量與資源政策中心:蘇珊·D·荷塞克
⑸國際安全與防禦研究中心:格賴戈·F·特雷弗特
⑹亞太地區政策研究中心:拉克爾·斯溫格(代理)
⑺中東國家政策研究中心:傑羅爾德·格林
⑻俄羅斯與歐洲研究中心:傑雷米·A·阿茲拉爾
⑼蘭德人類健康課題中心
⑽蘭德勞動力與人口研究計畫處
⑾蘭德國內司法研究所
⑿蘭德教育與培訓研究所
⒀重建公共教育研究中心
⒁蘭德空軍策劃部
⒂蘭德公司歐洲分部
⒃蘭德公司董事會
⒄蘭德研究學院
成功經驗 大手筆經營,推動公司快速發展
1948年,剛剛創立1年多的蘭德項目組第一次對外招聘就招募了200多人,專業涵蓋數學、物理、化學、經濟、心理等多個領域在獲得福特基金會的第一筆投資後,蘭德便開始籌劃建立自己的大樓;2年後,羽翼未豐、寂寂無名的蘭德敢於向五角大樓以500萬美元的高價叫賣自己關於韓戰的研究成果。這些做法實在是普通創業者很難想像的。確實,從一開始蘭德的領導者就具有較大的野心,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夠成為全球頂級諮詢公司。
但是,2014年11月20日,中國網際網路意見領袖訪美代表團成員與美國蘭德公司華盛頓分部做坦誠交流。期間,蘭德高管否認曾就中國出兵朝鮮做出提前預測,稱此說法類似一個“童話故事”。
較高的定位決定了蘭德的一系列大動作,雖然高投入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正如中國古語所說:“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無論對個人還是組織來說,缺乏遠大的志向是很難有大的作為的。如果蘭德公司按照他們第一個研究課題《實驗性環球空間飛行器的初步設計》按部就班地走下去,把研究方向鎖定在衛星領域,不去關注韓戰等非專業問題,則很可能喪失了快速發展的機會,雖然之後也可能成為某專業技術領域內較為突出的研究機構,但論及影響力則絕對無法和今日的蘭德相比。可以說,正是蘭德創始者在發展初期的“膽大妄為”和“擴張性”的投入,才成就了後來的蘭德奇蹟。
選題討巧,擴大知名度
在蘭德公司50多年的歷史上完成過無數的研究課題,其中很多在諮詢界影響巨大,但如果同一個中國人談起蘭德,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蘭德公司成功地預測了中國將出兵朝鮮。這個在蘭德創建之初自發研究的“小”課題,卻給它帶來了如此巨大且長久的聲望,恐怕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
應該說,蘭德的不少研究選題是很討“巧”的。
一巧,巧在關注國際熱點問題,從1950年的韓戰,到60年代的
越南戰爭 ,70年代信息技術,再到八、九十年代的蘇聯解體、兩德合併、後冷戰時代戰略,乃至最近的中東問題、台灣問題、朝鮮問題等,無一不是全球萬眾矚目的“明星”問題。對這些問題開展研究,其成果很容易引起公眾的關注,從而在無形中擴大了自己的知名度,吸引到更多的業務的投資。蘭德公司能夠在創立後不久就得到各大銀行和基金會的資金支持,並受到美國軍方和政府部門的重視,除了其發起人的個人背景外,其在韓戰預測方面取得的成就應該說功不可沒。
二巧,巧在其開展了大量預測性的課題。預測性課題最大的特點是其結果是可以量化的,準還是不準、差距有多大,與最終發生的實際情況一對照就知道了。儘管預測類課題帶有一定的風險性,但從實際效果來看,預測準確為諮詢機構所帶來的聲望要遠遠大於預測失敗所造成的損害。
三巧,巧在其很多課題的研究角度往往更偏於巨觀管理、規劃層面,而不是深入研究一些專業技術問題。這樣做的好處是十分明顯的:一是層次高,角度新,更容易引起高層管理者的重視;二是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雖然課題可能來自多個領域,但研究人員不必精通每個領域,管理學的理論方法在各方面都可以套用;三是輻射範圍廣,更容易為該領域之外的人甚至普通民眾所接收,從而形成更廣泛的社會影響。
蘭德公司通過巧妙研究選題,成功地占據了諮詢業的高端領域。高端諮詢不僅社會影響力更大,而且由於接觸的多是政府、企業的高層管理者,資金和項目來源也更容易得到保證。
善假力於人,拓展業務領域
蘭德公司雖然在建立之初就招募了各個專業的大量技術人才,但它仍然不可能做到對所有領域都十分精通。這時如果要迅速進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開展新課題研究,該怎么辦?面對這個問題。蘭德採用的是“假力於人”的方法,即充分藉助各領域專家的才能。
1950年朝鮮半島局勢風雨飄搖之時,蘭德才剛成立不久,對新中國各方面情況的了解不可能很多。但它通過組織大量專家進行研討、分析
中國參戰 的可能性。最後得出了“中國將出兵朝鮮”的結論,並因此震驚世界。
聘請專家為自己的課題研究獻計獻策是大多數諮詢機構慣用的手段。蘭德公司的過人之處不僅在於它膽子大,對於一個自己不太熟悉的問題敢於充分依賴專家的力量開展研究;還在於它並不是只把專家請來了就萬事大吉,而是一直在傾力研究如何充分發揮專家的力量,真正讓專家的知識對自己有用。正是由於其對專家諮詢方式方法不斷進行的思考與改進,最終有了德爾菲法、頭腦風暴法等一系列著名方法的產生,而這些理論方法也幫助蘭德從專家那裡獲得了更多、更深入的智力支持。
高瞻遠矚,選對研究方向
蘭德公司的研究領域除了國際熱點問題,也包括一部分技術性較強的問題,如航天、計算機等。這類問題相比管理決策類課題對專業知識的深度要求更高,很難藉助外力,通常只能依賴研究人員自我努力來取得突破。蘭德本身只是一個諮詢公司,研究資源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必須選擇一些重點領域來發展。
那么,到底應該選擇怎樣的領域呢?也許是受其一貫重視的未來學理論影響,蘭德把目光主要放在了一些剛剛產生和興起的新技術、新產品上,如衛星、空間飛行器、人工智慧、數值計算、網路、系統科學、新型毒品等。在蘭德的決策者眼裡,這些新生事物必將對未來世界產生巨大影響。事實證明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而蘭德也由於在這些專業方向上預先開展的研究成為該領域內的權威機構。
1946年蘭德項目組剛剛成立,開展的第一個項目就是有關人造衛星的初步設計;20世紀50年代初,蘭德公司向
美國國防部 提出過不少有關衛星的研究報告,詳細論述了人造衛星在未來作戰中所發揮的無與倫比的作用,但當時五角大樓的官員們卻搞不清衛星到底為何物,並沒有引起重視。直到1957年蘇聯搶先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這時美國政府高官才回想其蘭德公司在該領域所做的一系列研究與預測,自此把蘭德公司奉為上賓。
我們不妨把蘭德的這種戰略選擇看作經濟學上的長遠投資或風險投資,當預測到某一事物有可能極大地改變未來世界,就預先投入一定研究人員開展相關研究,並極力宣揚與該新事物有關的各種信息,藉此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即使這種宣傳暫時不被接收,只要最初的判斷沒有錯,人們或早借鑑之窗或晚總會意識到這種新事物所具有的強大力量,屆時必然會求助於蘭德這個該領域的先行者,之前的先期研究投入將如風險投資一樣會獲得十倍、百倍的回報。
五、研究自主性強,促進創新
這裡所說的“自主性”,突出體現在蘭德諮詢產品的形式上,其不少研究項目都是由研究人員自行立題開展的。蘭德公司鼓勵研究人員特別是年青人充分發揮想像力,提出獨特的見解,並進而開展相關研究。公司內有一條特殊的規定,叫做“保護怪論”,即對於那些看似異想天開或走極端的“怪論”不但不予以禁止,反而作為創新之源加以引導和保護。為了給這些自發課題提供充足的物質保證,蘭德公司在成立後不久與福特基金會達成了援助協定,建立了公司內部基金,專門用來資助那些面向新領域的研究課題。正是這種開放的思維,使得蘭德的研究領域迅速擴大,服務對象也從原來的只針對軍方甚至僅僅是空軍擴散到政府的多個部門及私人企業。
蘭德的自主性還體現在研究內容獨立性較強,敢於說“不”。蘭德公司在建立之初就強調自己是一個獨立、客觀、非盈利性、不代表任何派別的諮詢機構,並在自己的各項研究工作中自始至終貫徹這種理念。這種特立獨行的工作作風幫助蘭德取得了很多其它諮詢公司無法做到的新穎成果,為公司樹立起了良好的聲望,也因此贏得了客戶的尊重。美國各級政府開展有關政策制定的研討會,往往要邀請蘭德的專家參與,除了藉助他們在專業領域的豐富知識外,更看重的是其獨立的研究精神。
20世紀以來,隨著專家諮詢在中國政府決策中地位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內諮詢機構開始涉足政府諮詢領域,大力開展戰略諮詢、國防諮詢服務。作為該領域的先行者與成功者,蘭德公司的發展歷程無疑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社會評價 高級人才的搖籃
蘭德公司的研究人員在學術研究方面獨樹一幟,在社會上有“蘭德學派”之稱。蘭德不僅以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獨創的見解著稱於世,而且為美國政府和學術界培養了一些屈指可數的人才。如數理邏輯學家兼經濟學家、
芝加哥大學 教授艾伯特·沃爾斯蒂特,他提出的“第二次打擊”概念對美國軍事戰略影響巨大,又如前中央情報局長、國防部長、能源部長詹姆斯·施萊辛格,前軍備控制和裁軍署署長、
里根 政府的國防部副部長弗雷德·伊克爾,前總統經濟就業局局長、前國防部長
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 ,戰略問題專家、
赫德森研究所 的創建人赫爾曼·卡恩,
紐約市立大學 教授、蘇聯問題專家唐納德·扎戈里亞,
邁阿密大學 教授、蘇聯民防問題專家利昂·古里,
密執安大學 教授、著名
中國問題 專家、曾任美國駐香港代總領事的艾倫·惠廷和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中國和亞洲問題專家哈羅德·欣頓、著名的未來學家康恩和
布朗 等。為了廣泛傳播蘭德的智慧,蘭德公司在1970年創辦了蘭德研究學院,它是當今世界決策分析的最高學府,以培養高級決策者為宗旨,並頒發了全球第一個決策分析博士學位。蘭德公司學員已遍布美國政界、商界。
公司事件 關於中國問題報告的闢謠
一些包含關於蘭德公司研究的錯誤信息的網路文章在中國各大網站和部落格中出現。題如“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窮的國家”和“蘭德公司對中國人的評價”的報告對中國人民做出極為負面的評論,並稱這些報告出自蘭德公司。蘭德公司從未發表這些網路文章中引用的評論或報告。這些網路文章不代表蘭德公司學者的觀點。報告中的部分內容似錯誤地引用了一位蘭德公司研究員於2005年的證詞,該證詞全文的中英文版請見:如有進一步關於蘭德公司與中國的問題請聯繫。
研究將中國肢解成4塊
如果有人研究假如30年後,美國分裂成四塊會怎樣呢?那么他多半會被人認為是傻子,但是據參觀過美國最頂級智庫蘭德公司的中國人表示,在那裡真有人在研究這種事情,只不過分裂的不是美國,而是中國,甚至連三十年後,因民族問題分裂的中國地圖都畫好了。
其實這種中國熱是美國智庫的流行病,甚至還有智庫乾脆叫做2049,專門探討2049年,中國建國100周年時的情況,而這種流行熱的主要症狀,更多地是以林林總總的對華戰爭方案表現出來。據稱,僅蘭德公司一家,就模擬過1900次台海戰爭,2013年11月,蘭德公司的研究員就在報告中建議,在台灣、菲律賓、沖繩、馬來西亞等地,部署反艦飛彈,把解放軍海空力量封鎖在島鏈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