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通信

物聯網通信

《物聯網通信》是2019年9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兵、杜慶偉。

基本介紹

  • 書名:物聯網通信
  • 作者:陳兵、杜慶偉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9月
  • 定價:69 元
  • ISBN:978730253131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第一部分首先簡要介紹了物聯網及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相關概念,然後著重介紹了本書對物聯網通信環節的理解,以及全書的組織思想。第二部分介紹了接觸環節的通信技術,這是為了感知而進行的通信,主要包括標籤RFID和導航等的通信技術。第三部分至第五部分是本書的核心,重點介紹了末端網通信技術,包括有線、無線和無線Ad hoc網路通信技術。第六部分是接入網技術,包括一些主流的接入技術。數據接入網際網路後,往往需要進行一定的處理,鑒於物聯網的數據往往體量巨大,傳統的計算模式難以應對,所以雲計算被提上浪潮,可以為物聯網的大數據處理提供有利的支持,所以最後一部分介紹了雲計算的相關概念,並介紹了一個雲計算軟體平台——Hadoop。
本書的第一個特點是儘量從物聯網的角度來介紹各種通信技術,包括為很多通信技術都準備了套用的案例。其次,本書以物聯網通信環節來組織教材內容,儘管可能並不一定準確,但是可以給用戶一個較為清晰的架構。另外,本書儘量選取當前主要的通信技術,並且以算法介紹為主。最後,本書將各種通信基礎知識融入到具體技術當中,可以避免枯燥、盲目的為了學習而學習。

圖書目錄

第1部分引論
第1章概述3
1.1概念3
1.3感測器網路8
1.4USN體系結構和層次分析11
1.5物聯網通信環節的劃分15
1.6本書的組織思想17
第2章通信知識的回顧18
2.1網路體系結構18
2.2通信技術的主要研究內容22
第3章對物聯網通信的分析26
3.1物聯網的通信體系結構26
3.2物聯網中物體的分析27
3.3物聯網通信體系結構29
3.3.1通信模式29
3.3.2直接通信模式30
3.3.3網關通信模式31
第2部分接觸環節的通信技術第4章RFID技術37
4.1RFID概述37
4.2RFID的工作原理39
4.3RFID的通信協定41
4.4ISO/IEC 180006B協定42
4.4.1概述43
4.4.2部件及通信流程43
4.4.3閱讀器到標籤的通信44
4.4.4標籤到閱讀器的通信47
4.5防止衝突算法49
4.5.1純ALOHA算法49
4.5.2時隙ALOHA算法50
4.5.3幀時隙ALOHA算法51
4.5.4Type A的防衝突算法52
4.5.5Type B的防衝突算法54
4.5.6Type C的防衝突算法55
〖1〗〖1〗第5章無線電導航57
5.1概述57
5.2GPS58
5.2.1GPS的工作原理58
5.2.2GPS組成59
5.2.3GPS的通信技術61
5.3北斗衛星導航系統68
5.3.1概述68
5.3.2北斗一號70
5.3.3北斗二號、三號系統組成及工作機制74
5.3.4北斗通信技術74
第6章雷射制導79
6.1概述79
6.2雷射制導原理79
6.3雷射制導編碼82
6.3.1雷射波束制導的編碼83
6.3.2雷射尋的制導的編碼85
6.4反雷射制導89
第3部分末端網通信技術——有線通信技術第7章串列接口通信95
7.1概述95
7.2RS232串列接口標準96
7.3其他串口技術98
第8章USB匯流排103
8.1USB概述103
8.2USB組成104
8.3USB的通信106
8.3.1USB的層次結構106
8.3.2USB傳輸方式107
8.3.3USB傳輸技術108
8.4USB的發展110
第9章現場匯流排113
9.1概述113
9.2CAN匯流排115
9.2.1CAN概述115
9.2.2CAN匯流排通信117
9.2.3CAN的數據鏈路層120
9.3其他現場匯流排技術123
第10章RFID閱讀器相關通信技術126
10.1概述126
10.2韋根協定127
10.3IETF SLRRP130
10.4EPCglobal LLRP135
10.6RFID網路相關套用141
第4部分末端網通信技術——無線通信底層技術第11章無線通信底層技術概述147
11.1物理層147
11.2.1概述149
11.2.2MAC子層相關通信協定151
第12章超寬頻159
12.1概述159
12.3多頻帶OFDM163
第13章IrDA紅外通信技術167
13.1概述167
13.2IrDA協定棧169
13.3IrLAP工作原理171
13.4其他套用協定174
第14章水下通信176
14.1概述176
14.2水聲網路協定棧178
14.3物理層調製技術178
14.4MAC層技術182
第15章IEEE 802.15.4185
15.1概述185
15.2IEEE 802.15.4網路結構185
15.3IEEE 802.15.4協定棧187
15.3.1物理層187
15.3.2MAC層189
第16章數據鏈193
16.1概述193
16.2相關技術194
16.2.2擴頻技術196
16.2.3組網和集成197
16.3典型數據鏈198
16.3.1Link16198
16.3.2其他數據鏈206
第5部分末端網通信技術——Ad Hoc網路通信技術第17章自組織網路的概念213
17.1自組織網路概述213
17.2自組織網路的演化214
17.3自組織網路的體系結構216
第18章Ad Hoc網路219
18.1概述219
18.2Ad Hoc網路系統結構220
18.3Ad Hoc網路路由協定223
18.3.1DSDV路由算法226
18.3.2DSR協定231
18.3.3AODV協定235
19.1概述241
19.2路由協定242
19.2.1路由協定概述242
19.2.2SPIN協定245
19.2.3LEACH協定247
19.2.4PEGASIS協定251
19.3特殊的感測器網路253
第20章機會網路257
20.1概述257
20.2機會網路路由技術261
20.2.1機會網路路由技術概述261
20.2.2PROPHET算法264
20.2.3CMTS算法265
20.3車載自組織網路267
第21章藍牙269
21.1概述269
21.2藍牙協定體系結構270
21.3微微網與散射網273
21.4藍牙的傳輸技術275
21.5散射網拓撲形成和路由算法281
第22章ZigBee290
22.1概述290
22.2ZigBee的組網291
22.3ZigBee體系結構293
22.4ZigBee路由算法296
22.4.1ClusterTree算法296
22.4.2AODVjr算法298
第23章6LoWPAN302
23.1概述302
23.26LoWPAN的網路結構和體系結構305
23.36LoWPAN的工作308
23.4路由算法312
23.4.1路由算法分類312
23.4.2RPL路由協定315
第24章其他無線技術321
24.1ZWave321
24.2MiWi無線網路協定325
第6部分接入網通信技術第25章有線接入方式331
25.1撥接331
25.3混合光纖同軸電纜網接入337
25.4以太接入網技術339
25.5電力線上網342
25.6光纖接入技術345
第26章無線光通信349
26.1概述349
26.2光通信相關技術351
26.3特殊無線光通信357
第27章IEEE 802.11無線區域網路360
27.1概述及系統組成360
27.2IEEE 802.11協定棧361
27.3相關發展366
第28章無線Mesh網路369
28.1概述369
28.2WMN結構370
28.3WMN路由372
28.3.1概述372
28.3.2RMAODV373
28.3.3基於樹的路由協定375
28.3.4混合路由模式377
第29章蜂窩通信379
29.1概述379
29.2LTE系統381
29.34G物理層相關技術383
29.44G數據鏈路層相關技術389
第30章衛星通信394
30.1概述394
30.2IPoS協定396
30.3衛星通信相關技術398
30.4路由算法401
30.5衛星網實例403
第7部分網際網路數據處理的套用層通信第31章雲計算技術411
31.1概述411
31.2虛擬化技術416
31.3海量數據存儲與處理技術419
31.3.1數據的存儲和讀取419
31.3.2海量數據處理技術421
31.3.3其他424
第32章Hadoop426
32.1概述426
32.2資源管理系統YARN427
32.2.1YARN的架構427
32.2.2YARN的工作流程429
32.3.1HDFS的架構430
32.3.2讀檔案的流程432
32.3.3寫檔案的流程432
32.4MapReduce433
32.5分散式資料庫HBase435
參考文獻44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