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物流管理系列教材•供應鏈管理與物流
-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頁數:235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作者:沙梅
- 出版日期:2010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13062123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1.1 概念的演變及內涵分析
1.2 供應鏈管理競爭的新規則
1.3 贏得供應鏈管理競爭優勢的方法
2 供應鏈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2.1 戰略聯盟框架
2.2 零售商-供應商夥伴關係
2.3 製造商-供應商合作夥伴關係
2.4 分銷商-體化
2.5 第三方物流供應商
2.6 案例
3 敏捷供應鏈與供應鏈柔性
3.1 敏捷供應鏈
3.2 敏捷供應鏈背景下配送中心的設計和運作
3.3供應鏈柔性
4 聯合計畫、預測與補貨(CPFR)
4.1 信息分享的深度與CPFR
4.2 CPFR理論透視
4.3 CPFR流程
4.4 CPFR過程模型
4.5 CPFR帶來的利益
4.6 CPFR實施中的障礙
4.7 案例:CPFR的協同合作設計
4.8 CPFR的前景
5 推式供應鏈與拉式供應鏈
5.1 概念界定
5.2 延遲策略
5.3 延遲包裝
6 集成產品、物流和供應鏈設計
6.1 集成的有效策略
6.2 集成策略的思考
6.3 案例研究
7 供應鏈與包裝物流
7.1 包裝的基本概念
7.2 包裝物流要素的衡量
7.3 價值鏈中的包裝物流
7.4 降包裝供應商整合於供應/需求鏈中
7.5 案例分析:包裝材料與運輸和銷售
8 物流系統及其網路配置
8.1 物流系統分析
8.2 物流網路配置
8.3 物流網路配置的技術方法
9 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的特徵與趨勢
9.1 物流市場界定
9.2 和國物流業發展總體特徵
9.3 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需求特徵
9.4 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供給特徵
9.5 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的發展趨勢
9.6 改進物流市場要素
10 供應鏈系統層次結構與信息技術
10.1 供應鏈系統層次結構
10.2 事務型IT與分析型IT的比較
10.3 供應鏈系統層次結構中各個系統的相互作用關係
10.4 集中式決策和分散式決策的平衡
參考文獻
序言
上述的這些變化,使得企業成本增加、風險增大和競爭加劇。與此同時,企業的競爭規則被改變。企業難以只依靠自身力量與本行業的對手競爭,而是通過增強與所有在供應鏈上的批發商、製造商和供應商聯盟來實現與對手抗衡,進而獲得競爭力。從全球的角度看,市場競爭已經由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轉變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供應鏈管理產生於20世紀90年代的歐美國家。進入90年代後,各種新技術在物流實踐中套用,刺激了物流管理理論的研究向更高層次升華。學術界開始認識到,為了充分滿足顧客的需求,不僅對物流,還應對資金流、信息流、工作流進行協調,並且這種協調僅在企業內部是不夠的,必須在供應商、生產企業、批發商、零軎商和最終用戶形成的供應鏈上密切合作,通過所有市場參與者的共同努力達到生產流通全過程效率的提高。1998年美國物流管理協會開始將物流定義為供應鏈活動的一部分,成為物流管理向供應鏈管理髮展的開端。2001年美國物流管理協會進一步修訂物流的定義,明確將物流管理納入到供應鏈管理的範疇。隨著對現代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認識的不斷深化,美國物流管理協會於2005年初將協會的名稱改為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並頒布了最新的供應鏈管理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