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戰役

1945年8月,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給日本關東軍以毀滅性打擊,其中牡丹江戰役最為激烈殘酷,雙方動用兵力超過50萬人,蘇軍在牡丹江戰役中的勝利,有力地加速了日本法西斯在中國東北14年的統治徹底崩潰,直接促成了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牡丹江地區也因此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終結地。

基本介紹

  • 名稱:牡丹江戰役
  • 發生時間:1945年8月9日—30日
  • 地點:黑龍江省牡丹江市
1945年8月8日,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代表蘇聯政府正式約見日本駐蘇大使佐藤尚武,宣布從即日起對日宣戰。次日凌晨,蘇聯駐遠東部隊百萬大軍在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的指揮下,跨過邊境線,向中國東北挺進,對盤踞於此14年的日本關東軍發動了全面進攻。其中基里爾·阿法納西耶維奇·梅列茨科夫元帥指揮的遠東第1方面軍擔負進攻牡丹江、綏芬河一線的作戰任務。
1945年8月9日上午,蘇軍遠東第1方面軍第5集團軍,越過國境向綏芬河進攻,揭開了牡丹江戰役的序幕。蘇軍和日軍首先開始了一場激烈的炮戰,隨後蘇軍出動強擊機群掩護1600多架次轟炸機,對日軍築壘進行了4輪毀滅性的轟炸。日軍綏芬河築壘在幾個小時內被蘇軍的炮彈削去了十幾米厚的土層,近3米厚的鋼筋水泥地堡的四壁也被炸開。此時,蘇軍的坦克和步兵發起了衝鋒。蘇軍在日軍鋼帽地堡的地道口上,安放了成噸的炸藥,徹底摧毀了日軍的綏芬河築壘。蘇軍第5集團軍與紅旗第1集團軍開始協同向牡丹江和哈爾濱挺進。8月15日晨4時許,蘇軍步兵第26軍首先向牡丹江以西、樺林車站以北的日軍發起攻擊。蘇軍步兵59軍沿林口至牡丹江邊的通道,從北面向牡丹江進攻。步兵師乘坐汽艇、橡皮船以及臨時搭建的簡便渡橋,在牡丹江以北7公里處的樺樹林子實施搶渡。牡丹江是通向關東軍總部所在地長春的門戶,也是日軍核心防禦的重要樞紐,雙方將此役視為決定成敗的關鍵。16日凌晨,東南線蘇軍65步兵師在第257和77坦克旅的配合下,成功地突破日軍防線,挺進牡丹江市區。東北線蘇軍22師從樺林強渡牡丹江,挺進市區。
牡丹江戰役以蘇軍的全勝告終。該役蘇軍解放了牡丹江市及周邊廣大地區,擊斃日本關東軍4萬餘人,全殲了精銳的日軍122、135、126師團,但自身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牡丹江地區自1932年5月7日被日本帝國主義者侵占,至此除東寧要塞少數據點仍為日寇小股殘餘盤踞外均宣告光復,牡丹江人民掙脫了長期以來的殖民枷鎖,獲得了新生。牡丹江戰役給予日本關東軍以最後的致命一擊,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宣告結束。也宣告了二戰的結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彙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