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莊烈士祠

牛莊烈士祠

牛莊烈士祠坐落於山東東營東營區牛莊鎮東隋村內,與鎮政府駐地相比鄰,距東營市區約八公里車程,緊鄰辛河路。

牛莊烈士祠是華北地區最早的革命烈士紀念祠之一,系原渤海區黨政軍民為悼念抗日烈士所做出的巨大犧牲和卓越貢獻而修建,祠內共刻有3914名抗日烈士的英名,為山東省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牛莊烈士祠
  • 地理位置: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
  • 景點級別: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始建時間:1944年
建築布局,歷史背景,

建築布局

烈士祠整體為土木磚石結構,是一座青磚紅瓦的四合院。東西寬30米,南北長50米,總面積1500平方米。院門為牌坊式門樓,正上方懸掛“浩氣長存”匾額,門樓頂上塑有抗日戰士持槍站像。正廳為祠堂,分5間。祠堂內豎立10塊烈士紀念碑,上面刻有3914名抗日烈士英名,著名的有黑鐵山起義領導人、八路軍山東縱隊三支隊司令員馬耀南,清河軍分區副司令兼專署專員馬曉雲,清西獨立團參謀長韓子恆等。正堂北牆懸掛“氣壯山河”、“人民功臣”、“永垂不朽”3塊橫匾,東西牆分別掛著“忠勇壯烈”、“萬古流芳”匾額。牆上懸掛更多的則是牛莊烈士祠落成時,牛莊周圍各縣、區黨政機關及廣大幹部民眾緬懷先烈的輓聯。“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屍還”、“血濺疆場馬革裹屍白水滾滾壯士淚,忠勇磊落為國捐軀青山巍峨志常在”、“戰血染渤海使天下人廉頑立懦,烽火望全國願後死者繼往開來”等通天徹地的長聯。
東廂房9間,為管理人員的宿舍等用房。西廂房是革命烈士事跡展覽室,裡面用圖片、實物、文字等手段,介紹了原八路軍山東縱隊三支隊司令員楊國夫、政委景曉村並肩指揮渤海區抗日軍民打擊日本帝國主義的英雄事跡,並且記錄了他們建國後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做出的巨大貢獻。南廳房內,陳列著中共早期黨員李耘生、劉良才、廣北英傑岳拙園等烈士的事跡介紹。在展室的玻璃櫃中,擺放著楊國夫司令員曾經使用過的望遠鏡盒、軍用毛毯、日本侵略軍的頭盔、戰刀等實物。
烈士祠院內蒼松翠柏,綠草如茵。正堂右前側豎有岳拙園烈士紀念碑。

歷史背景

牛莊烈士祠始建於1944年秋天,1945年7月竣工。1995年,值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之際,為紀念岳拙園烈士,東營區人民政府在烈士祠內修建了岳拙園烈士紀念碑。
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戰爭時期,牛莊一帶是當時山東六大戰略區之一的原清河區(後改為渤海區)抗日革命根據地。許世友將軍、馬耀南司令員、楊國夫司令員、景曉村政委、袁也烈參謀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工作和戰鬥過。中共清河區(後改稱渤海區)黨政軍領導機關、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及廣北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地,曾長時間設在牛莊村一帶,與這裡的人民結下了深厚的魚水之情。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英雄的八路軍山東縱隊三支隊,在楊國夫司令員和景曉村政委的帶領下,為了祖國的獨立和解決,依靠當地廣大人民民眾的大力配合和支持,英勇地戰鬥在在渤海平原上,僅1939年至1942年夏季,就粉碎日寇5000人以上大“掃蕩”3次,千人以上大“掃蕩”50多次。戰鬥在渤海平原上的人民軍隊,先後經歷大小戰鬥上千次,打了斜里巴戰鬥、三里莊戰鬥、北隋—牛家莊戰鬥、辛集蠍子灣戰鬥、王文戰鬥、邵橋地雷戰、牛莊烈士祠保衛戰等多次有名的大勝仗,解放了張許和利津縣城,攻克敵人碉堡190多個,殲滅了敵人大批有生力量,壯大了人民軍隊。這裡的人民為了保家衛國,青年人報各參軍參戰,當地曾出現過“三天三千”、“一門四英雄”、“一門三英雄”及一村一次參軍一個連、一個排的動人場面,湧現出了許多像“巾幗英雄”丁潤生式的聞名渤海地區的英雄模範人物。為了支援戰爭,牛莊人民在廣北縣抗日民主政府領導下,還成立了廣興布店、廣濟藥店、賈劉兵工廠(對外稱群力成鐵木業社)等合作商業、軍械製造機構,他們不僅組織民眾紡線織布、織裹腿、做軍鞋,還為部隊購買槍枝、彈藥,提供大量的醫藥等軍需物資,為前線部隊運去大量的糧食、布匹和被服。在牛莊烈士祠紀念碑鐫刻的3914名為國捐軀英烈名字中,僅牛莊鎮籍就有258名。勇敢的牛莊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作出了巨大犧牲。到1944年秋天,以牛莊、墾區為中心的渤海抗日根據地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為了悼念在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中血灑疆場、為國捐軀的革命先烈,如實記錄那段光輝歷史,啟迪教育後人,原渤海區黨政軍民在當年北隋—牛家莊戰鬥的陣地上,建起了這座永垂青史的革命烈士紀念祠。
近年來,牛莊烈士祠先後被授予東營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逢清明節、七一建軍節等節日,機關、學校以及社會各界都要紛紛到這裡緬懷革命先烈,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