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為子隱

父為子隱

出自《論語·子路第十三》: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父為子隱
  • 注音:fù wéi zǐ yǐn
  • 解釋:父親為兒子隱藏劣跡
  • 出處:《韓詩外傳
成語資料,成語出處,成語故事,成語示例,

成語資料

【解釋】父親為兒子隱藏劣跡。。(按:此解釋有誤。此隱,非隱蔽之隱,乃檃栝之檃。隱括(即檃栝)者,矯正彎曲木材之器具(所以孔子隨後說:“在其中矣”!)。若按宋邢昺所疏,則《孝經.諫諍章》之“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韓詩外傳》之“外寬而內直,自設於隱括之中,直己不直人”等,皆不可解。)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父子間的人情
【結構】緊縮式
【年代】古代
同韻詞】十拿十穩、塗脂傅粉、敬謝不敏、越羅蜀錦、波濤滾滾、奉命惟謹、清源正本、神經過敏、源源本本、元元本本

成語出處

【原文】
父為子隱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①,其父攘羊②,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注釋】
①直躬者:直率坦白的人。②攘羊:攘,偷。③證之:告發他。證,告發。
【譯文】
葉公對孔子說:“我的家鄉有一個直率坦白的人,他父親偷了羊,他便告發父親。”孔子說:“我的家鄉直率坦白的人與你所說的不同: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為父親隱瞞。直率坦白就在這裡面了。”
【注釋】
1.吾黨有直躬者,釋文出直躬云:鄭本作弓,雲直人名弓。案:呂氏春秋當務篇:引孔子云:異哉,直躬之為信也。淮南氾論訓:直躬其父攘羊,而子證之。高誘註:直躬,楚葉縣人也。葢字雖作躬,亦俱不解為直身。孔曰:直躬,直身而行。孔穎達疏云:此章明為直之禮也。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躬,身也,言吾鄉黨中,有直身而行者。
2.周曰:有因而盜曰攘。孔穎達疏云:其父攘羊而子證之者,此所直行之事也。有因而盜曰攘,言因羊來入己家,父即取之,而子言於失羊之主,證父之盜。葉公以此子為直行,而夸於孔子也。
3.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 直在其中矣者,孔子言此,以拒葉公也。言吾黨之直者,異於此證父之直也。子苟有過,父為隱之,則慈也;父苟有過,子為隱之,則孝也(按:此處二句,解釋有誤。隱,非隱蔽之隱,乃檃栝之檃也,即直內不直外。否則,韓詩外傳:“外寬而內直,自設於隱括之中,直己不直人”、孝經:“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等,皆無從解釋)。孝慈則忠,忠則直也,故曰: 直在其中矣。今律:大功以上,得相容隱告,言父祖者入十惡,則典禮亦爾。而葉公以證父為直者,江熙云:葉公見聖人之訓,動有隱諱,故舉直躬,欲以此言,毀訾儒教,抗衡中國。夫子荅之,辭正而義切,荊蠻之豪,喪其夸矣。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在葉邑停留時,葉公府中的一隻羊跑進孔子的住地,被弟子曾點燒了吃。曾點的兒子曾參把這事報告給孔子,孔子知道曾參處於忠孝兩難的地步,於是答應同葉公說,孔子感慨:“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成語示例

彼各都忍了也波哥,因此上父為子隱,上下家和順。 元·無名氏《九世同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