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濕湯,藥物,原料是川黃連(炒)1錢,蒼朮(柑水制)8分,白朮(土炒)8分,陳皮8分,白茯苓7分,半夏7分,枳殼7分,梔仁(炒黑)7分,細甘草3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燥濕湯
- 編號:79394
- 製備方法:上銼
- 用法用量:白水2鐘,煎至8分,去滓熱服
燥濕湯,藥物,原料是川黃連(炒)1錢,蒼朮(柑水制)8分,白朮(土炒)8分,陳皮8分,白茯苓7分,半夏7分,枳殼7分,梔仁(炒黑)7分,細甘草3分。
祛濕湯是一道治療濕熱腰痛的湯,處方出於《玉案》卷五。其主要使用澤瀉、黃柏、白茯苓、木通、防己等藥材,再加生薑片煎熬而成。其也有其他做法。...
燥濕湯,藥物,原料是川黃連(炒)1錢,蒼朮(柑水制)8分,白朮(土炒)8分,陳皮8分,白茯苓7分,半夏7分,枳殼7分,梔仁(炒黑)7分,細甘草3分。...
昇陽燥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蘭室秘藏》卷中。具有昇陽燥濕,散寒止帶之功效。主治婦人帶下,陰中如冰,陰戶痛而控心,身黃皮緩,體重如山。...
方名清肌燥濕湯組成蒼朮、白朮、升麻、甘草、澤瀉、木通、生地、白芍、苦參、黃柏、知母、黃芩、茯苓、枳殼、連翹、小柴胡。主治天泡瘡。用法用量上以水2鐘,加...
茯苓燥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保嬰撮要》卷四。主治疳毒眼,小兒易飢而渴,腹脹生瘡,目痛生翳不開,眵淚如膿。...
健脾祛濕湯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功效用於脾虛濕郁帶下。可加川續斷、懷牛膝補肝腎,強筋骨。此外,服藥期間,忌食辛辣之品。...
參考資料 1. 春季祛濕湯 .好豆網.2013-02-01[引用日期2013-02-01] 詞條標籤: 食品, 菜品 圖集 春季祛濕湯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
如疏肝不宜過猛,以防肝血暗耗;清熱不宜過寒,寒則氣機凝滯;祛濕不宜過燥,太燥則陰液易傷;健脾不宜太補,否則壅滯礙脾;滋陰不宜太膩,過膩則病邪留戀。
祛風燥濕湯組成:烏梢蛇9克,獨活9克,藁本9克,黃柏9克,白鮮皮9克,金銀花9克,白芷6克,甘草6克。簡介:【辨證】風熱蘊表。【治法】驅風除濕,清熱止癢。...
茯苓燥濕湯主要適用於小兒易飢而渴,腹脹生瘡,目痛生翳不開,眵淚如膿。... 茯苓燥濕湯主要適用於小兒易飢而渴,腹脹生瘡,目痛生翳不開,眵淚如膿。
春季祛濕湯湯譜是由 廣東旅遊出版社出版的書. 廣東人春季喝祛濕湯是有道理的。中醫理論認為,春天是肝氣主導的季節,肝氣旺盛,易克脾土,以致脾胃虛弱,水濕不化,...
祛風燥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朱仁康臨床經驗集》。具有驅風,除濕,清熱之功效。主治腎囊風(陰囊濕疹,陰囊神經性皮炎),風重於濕,腎囊乾燥發癢,搔後略有出水者。....
補土燥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羅氏會約醫鏡》卷十一。主治濕邪外中,身痛沉重,脈沉細澀。...
消暑祛濕湯:將冬瓜(連皮)、鮮荷葉、赤小豆、扁豆用水略沖洗一下,放入鍋中煲開的清水中,大火煲20分鐘,再慢火煲2個半小時即可飲用。 ...
冬瓜赤小豆祛濕湯是一道由冬瓜、赤小豆等做成的美食。... 冬瓜赤小豆祛濕湯食物相剋 編輯 赤小豆:鯉魚與紅豆同煮,兩者均能利水消腫,在用於治療腎炎水腫的時候...
木棉祛濕湯是以木棉花、茶樹菇、紅棗、花生、薏米、扁豆、素豆段為主材的菜餚名。... 木棉祛濕湯是以木棉花、茶樹菇、紅棗、花生、薏米、扁豆、素豆段為主材的菜餚...
淮山薏米豬骨祛濕湯做法 1. 豬骨冷水下鍋煮沸,把豬骨的血沫煮出來,撈出用水沖洗乾淨備用。 2. 取乾淨的鍋,鍋中放一點點油,薑片放入鍋內翻炒一下,再將豬骨...
廣東最近的天氣,一天天,滴答滴答,每天每天,都感覺有濕氣在慢慢浸染著,從皮表,慢慢滲進皮膚和骨頭。無湯不歡的某小杭最近好糾結,濕氣太重,整個個人整天都蔫蔫的...
赤小豆雙蓮祛濕湯做法 1. 赤小豆預先浸泡半天,蓮藕切片,和紅蓮子,薑片,薏仁陳皮一起放電飯鍋里,加足清水。開啟煲湯程式。 2. 兩小時後完成,加鹽調味即可。
中文名 赤小豆薏仁祛濕湯 主要食材 瘦肉,赤小豆 分類 湯羹目錄 1 用料 2 做法 赤小豆薏仁祛濕湯用料 材料 用量 瘦肉 200g 赤小豆 適量 薏仁 適量 干貝 ...
茯苓薏豆祛濕湯做法: 編輯 1、將所有原料洗淨瀝乾備用;2、瘦肉洗淨切成塊;3、沸水汆燙瘦肉,去血水;4、將1中的原料和瘦肉放入紫砂煲,加入4-6碗清水,水沸後...
紅豆土茯苓煲鯽魚是一道傳統健脾祛濕湯。鮮土茯苓是省港澳和珠三角一帶民間常用且藥食兼之的祛濕品,具有清熱、解毒、祛濕的功效。赤小豆,也就是紅豆,能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