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西炮台

營口西炮台

營口西炮台位於營口市渤海大街西段,遼河入海口左岸,為遼寧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營口西炮台始建於1882年(光緒八年),1888年建成,為夯築四合土。炮台面海“內築土台三方,中大旁小,高四五丈”。中間大炮台為二層,高6米,長寬各50餘米。台頂四周為矮牆。牆下暗炮眼8處,置炮52尊,炮台四周圍牆900餘米。營口西炮台是清末東北的重要海防要塞,也是東北最早的海防工程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營口西炮台
  • 地理位置營口
  • 開放時間:全天
  • 建立時間:1882年
簡介,歷史,現況,

簡介

營口西炮台遺址位於營口市西部遼河入海口東岸,距市中心3公里。其猶如守邊老將屹立於渤海之濱,晝夜守衛祖國海疆。
該炮台系用沙土、白灰、黃土灌漿夯築而成,整個建築包括炮台、護台壕溝、護台城牆、城門、影壁牆、蓄水池、水洞、吊橋、軍械庫和營房等。炮台共三座,一大二小,均方形,大炮台居中,台高6米,分三層,台頂四周加築矮牆,相互對稱。牆下周圍有八處暗炮眼,台東是一條長達62米,寬9一12米的登台坡道,與東面正門相對。南北距大炮台35米,各有小炮台一座,台東各設有一條長24米,寬4米的坡道;由此上下小炮台。炮台周圍是泥土夯築的圍牆,平面凸字形,全長1,000餘米,存高5米。圍牆兩側附加沙土、白灰護坡。圍牆外8一12米是一周護台壕。在東側圍牆辟一大二小城門,大門居中。三城門外30米處,各有一影壁牆,皆夯土築成,正門所對影壁尤為高大厚重。
營口西炮台營口西炮台

歷史

營口西炮台始建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竣工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它是清政府興辦北洋水師在東北沿海建築的重要海防要塞。為東北地區近代最重要的海防工程之一。
1894年,營口西炮台經歷了著名的甲午海戰,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清軍海防練軍營管帶喬乾臣曾親率清軍利用此炮台阻擊日本侵略者,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
1895年初和1900年夏,分別遭到日本和沙俄侵略軍的破壞。
1963年營口西炮台遺址被列為遼寧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1991年在對營口炮台進行清理工作中,發現了鐵炮、炮彈,洋槍子彈、鐵、石築牆夯具,青磚、柱礎、滴水、瓦當、瓷罐、瓷碗、瓷盤、瓷匙、鑾鈴等文物近百件和原來的房址遺蹟。

現況

營口西炮台過戰火的洗禮和百多年滄桑,至今仍保存完好。現遺址內建有陳列館和兵營,復原炮台一座炮台遺址就其原貌及四周自然景觀保護,在全國同類炮台中尚屬首位,
現在這裡已經成為營口市著名旅遊景點及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