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概況
位於江蘇省徐州邳州市西北部,距市區40千米。面積77平方千米,人口35674人(2017年),轄燕子埠、郭莊、大吳、尤村、劉官莊、徐窪、扒頭山、茅寺、韓寺、花山子、小吳、黑山、棠棣埠、佛頭、陳黃樓、鹿寨1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燕子埠。
旅遊資源
江蘇省糧食生產基地。310國道、棠台公路、車台公路、京杭大運河、中運河、伊家河過境。石灰岩、白雲岩儲量大,地下有鈦鐵礦,所產大理石明朝時就是貢品。寨山奶奶廟摩崖石刻記載康熙七年魯南大地震情況,是世界罕見的地震文物。
歷史沿革
1953年為十六區,1957年建燕子埠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77.2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轄燕子埠、韓寺、徐窪、東佛頭、西佛頭、東棠棣埠、西棠棣埠、茅寺、扒山、徐莊、尤村、大吳、小吳、黑山、劉官莊、石韓、陳黃樓、范莊、花山、郭莊、崗子21個行政村。
代碼及分類
320382122:~201 121燕子埠村 ~202 220郭莊村 ~203 220花山子村 ~204 220鹿寨村 ~205 220陳黃樓村 ~206 220劉官莊村 ~207 220黑山村 ~208 220小吳村 ~209 220大吳村 ~210 220尤村村 ~211 220扒頭山村 ~212 220毛寺村 ~213 220棠棣埠村 ~214 122佛頭村 ~215 122徐窪村 ~216 220韓寺村
礦產資源
全鎮境內可用於生產水泥的石灰岩超過5億噸,寨山、應山、黑山、狼山、魯山的石灰岩品位高、質量好、儲量大。其中寨山儲量達1億噸,CaO平均含量50.58%,SiO2含量為4.57%,Mg0含量<1.24%,Fe2O3含量<0.63%,KO2+Na2O含量<0.39%,是生產高標準號水泥的優質原料。根據江蘇省"十五"規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邳州市將建材業作為重點,列為地方中長期發展戰略。隨著建設的需要,優質旋窯水泥的用量將大幅度增長。因此,在寨山、黑山均可建設大中型旋窯水泥廠,將初級的礦山資源轉化為高附加值的水泥產品,前景非常廣闊。
鈦鐵礦
鈦是銀白色金屬,鈦鐵合金具有溶點高(1727℃)、比重小(<4.5),強度大、耐高溫和抗腐蝕等性能。因而在工業建設中有著重要作用。在現代化國防建設中,它用於製造飛機、船艦、潛艇及火箭等。在煉鋼時,鈦礦石可以製取人造金紅石,是製取優質電焊條的原料。另外鈦在石油、化工、化肥、合成纖維、染織等工業上都有重要用途。
該鎮境內鈦鐵資源非常豐富,礦區面積為15km2左右,均為地表礦,平均厚度為7m左右。礦石含鈦量最低為49kg/m3,平均含量為80kg/m3,經江蘇省地質五隊的詳查表明,在詳查部分的4.5km2中,儲量就達320萬噸以上。根據國家行業標準,含量在30kg/m3的礦即為富礦,經攀鋼鈦業公司、江蘇省金屬研究所等科研單位檢驗,TiO2平均含量為48.20-50.43%之間。因此該鎮境內的鈦鐵礦礦層厚、儲量大、質量好、埋藏淺、易開採,具有較高的開採價值,如將選取的進一步加工成鈦白粉,將增值更大,具有非常高的利潤空間。
白雲岩
金屬鎂在工業生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航空航天、機械、儀表船舶、汽車製造等行業中套用範圍廣泛,世界上僅有少數國家生產,而且產量很低,難以滿足市場的需要,因而較為緊俏,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使用金屬鎂的領域將逐步擴大,其用量還會大幅度增加。因此,國際市場的價格昂貴,市場廣闊。
作為生產金屬鎂主要原料的白雲岩,在該鎮約有1.5億噸的儲量,主要分布在閆山、琅子山和吳山一帶,礦床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易於開採。經江蘇省五○四地質隊勘察詳查資料表明,礦床中的白雲岩含量>95%,其中MgO的含量>20.43%,SiO2含量≤3%,KiO+Na2O含量≤0.3%,根據國家行業標準:MgO≥19%,即符合工業品位,可以作為生產金屬鎂的主要原料,因此,該鎮境內的白雲岩完全符合生產金屬鎂的要求。
交通運輸
燕子埠鎮內主要有四條公路解決鎮域的交通:棠台路、310國道、車台路、台張路。
棠台路:由棠棣埠到台兒莊,公路等級為三級,路面寬9米,路面類型為水泥。
310國道:由賈汪小朱莊到新沂,道路等級為一級,路面寬12米,路面類型為水泥。
車台路:有車輻山到台兒莊,道路等級為二級,路面寬12米,路面類型為瀝混。
台張路:由
台兒莊到張山子,道路等級為二級,路面寬7米,路面類型為水泥。
經濟發展
燕子埠鎮經濟持續穩定增長,2004年燕子埠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850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到16200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到11000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到1300萬元,三產結構比例為57:38:5,燕子埠鎮人均國內生產總值9134元/人,農民人均純收入3626元/人。燕子埠鎮屬於碳酸鹽深積區,石灰岩、白雲岩成為燕子埠鎮資源優勢,是
建築裝飾材料的優良原料。 燕子埠鎮的行政村密度約21個/100平方公里,平均每個行政村566戶,1983人。鎮區建設用地面積71.84公頃,人均建設用地219.69平方米/人;燕子埠鎮的自然村密度約34個/100平方公里,平均每個自然村302戶,1094人。村莊建設用地面積461.27公頃,人均建設用地162.08平方米/人。燕子埠鎮共有26個自然村,現有的行政村的經濟以農業為主。自然村居民點居民出行不便,居住的分布格局、鎮村基礎設施發展的水平均不能和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水平相適應。
基礎設施
公共設施主要包括教育設施、醫療設施、商業設施等。教育設施方面,燕子埠鎮有1所中學和4所國小,中學是:燕子埠中學;國小分別是:燕子埠中心國小、燕南國小、燕北國小、
黑山國小。醫療設施方面,燕子埠鎮現有1所衛生院:燕子埠鎮衛生院。燕子埠鎮15個行政村幾乎都擁有自己的衛生所。商業設施方面,燕子埠鎮現有的商業設施主要集中於燕子埠鎮
區,並配有文化站、
電影院等文化娛樂設施。 燕子埠鎮現有水廠3座,均以深水井方式取水,水井分別位於
棠棣埠村、
徐窪村、
石寒。燕子埠水廠平均日供水量為256噸。燕子埠鎮現有電信支局和郵政支局各一所,均位於燕子埠鎮區新街路東,電信支局的
電話交換機總容量為4000門,實裝率為81.5%;郵政支局的郵路長度為95公里,郵政業務總量為25萬元。燕子埠廣電工作站的主幹廣線長度為6KM,敷設方式是
光纜和
電纜相結合。鎮區的
有線電視戶數為80戶,鎮域的有線電視戶數為100戶,有線終端覆蓋率為2%。燕子埠有兩處加油站,分別是邳州十五加油站,位於棠棣埠;燕子埠郭莊加油站,位於郭莊村。
計生工作
燕子埠鎮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決定》精神,圍繞服務基層,服務民眾
,進一步提高計生服務活動質量,充實村級計畫生育管理隊伍,增強管理與服務力量,建立一支思想好、作風正、懂業務、會管理的村級計畫生育幹部隊伍,江蘇邳州市燕子埠鎮黨委、政府決定對16個村的計畫生育專乾全部實行公開競聘。燕子埠鎮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專門制定了競聘上崗實施方案,對報考人員要求必須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能力、責任心強,熱愛人口計生工作,遵紀守法。應聘人員通過
筆試、
面試、綜合考核、聘用等
環節,採取筆試和面試相結合的綜合錄取方法競爭上崗。鎮黨委、政府組織人員深入各村,徵求村民代表及育齡民眾意見,使競聘方案更具合理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鎮兩套班子成員還先後3次召開專題會議,要求各村抓住村級計畫生育專職幹部競聘上崗這一契機,杜絕人情、錢財、家庭勢力等現象,確實選拔一批熱愛
計畫生育工作,有能力、有水平的村級計畫生育專職幹部。燕子埠鎮還加強民眾參與,把民眾滿意率作為競聘的主要條件,做到競聘、原則、
條件、形式、程式、責任六項公開。
歷史人文
寨山摩崖石刻
清康熙7年(公元1668年)魯南大地震,此山的“水月閣”樓西側摩崖石壁上有清康熙7年魯南大地震的石刻記。此石刻在1979年定為省級保護文物,邳縣文化館在此設立保護亭。1989年春,徐州電視台在此拍攝的《徐州地區全國地震之最》紀錄片在全國播映後,引來眾多遊人到此觀看。
青龍山漢墓
青龍山位於鎮駐地西南約5公里的尤村北200米處。據傳青龍山上有72座皇姑墓,現已發掘的只有山的向陽處漢代彭城相繆宇墓。1982年春,南京博物館和邳縣文化館共同來該處發掘,此墓的表面如一大冢,形如土窯,是一座我國發掘的唯一保存漢志的漢墓。從墓誌上的記載看,系東漢彭城相繆宇墓。墓門在南面打開,此墓分前後峽谷墓室,前墓室有漢畫像石刻共9幅,現存7幅,兩幅痕跡模糊。
賀敬之與白毛女
燕子埠鎮寨山腳有一陳黃樓村.解放前,該村有戶大地主黃世仁、黃權仁兄弟倆。據《燕子埠鎮志》記載及傳說,有一佃戶被地主黃權仁和管家打死,其女范妮作為丫環倍受折磨,逃至對面山上的奶奶廟,後因營養不良為頭髮變白。詩人賀敬之幼年生活在嶧縣賀家村,與陳黃樓村僅一山之隔,常到此處走親戚或到山中遊玩。他所創作的歌劇《
白毛女》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地理環境都採擷於這個傳說故事。
石韓古井
邳西有佳處,燕埠最形勝。
徐窪看斜陽,寨山聽晨鐘;
石寒生泉冽,井古印月明。
借我一天河,碧水繞青峰。
(張宗強)
碑文:
明洪武初年,石韓村民鑿井一眼,深八丈,以石砌壁,上覆青石為沿;萬曆年間大旱,又加深丈許。歷明清至今,井水清冽,飲之甘甜。日久天長,繩可鋸石,井沿磨出深溝四十餘條。今逢盛世,市鎮兩級黨委、政府舉全力以解燕子埠吃水、行路、住房、上學及增收之"五難",從此吃水不復肩挑人抬,茲井漸頹。市財政局以文物保護為己任,捐資維修,保持原貌,是為今後觀井以懷古,飲水而思源,功莫大焉。故勒石記之。
著名戰役
台兒莊大戰
1938年5月,台兒莊大戰爆發,據《燕子埠鎮志》記載,國民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將軍的指揮所就設在燕子埠鎮東3華里的韓寺村開明地主梁子秋家裡,孫的炮七團設立在鎮駐地西2華里的陳樓村劉家。李宗仁、白崇禧的前沿指揮所設在鎮南6公里的棠棣埠村張家,台兒莊大戰時,燕子埠人民送糧、送物、抬擔架,為大戰的勝利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歷史人物
韓邦奇(1479-1556年),字汝節,號苑洛,朝邑(今陝西大嘉)人。父紹宗,福建副使。邦奇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進士,官至
南京兵部尚書,三十四年,陝西地大震,邦奇隕焉。贈太子少保,謚恭簡。(《浙江通志》148卷等)。
馬理(1474-1556年),字伯循,號溪田,鹹陽三原人。自幼聰穎過人,博學好問。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進士,擢吏部稽勛主事,後屢起屢伏,官至南京光祿卿。三十四年,陝西地震,理與妻皆死。穆宗立,贈右副都御史。天啟初,追謚忠憲(《明史》282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