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創面保護

燒傷創面保護和處理是貫串於整個治療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一般原則為保護創面,減少滲出;預防和控制創面感染,選用適當的創面外用抗菌劑;儘快地清除失去活力的組織,並立即用各種方法封閉創面;積極預防燒傷後期瘢痕攣縮畸形,爭取最大程度地恢復功能和外貌。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燒傷整形科
治療,

治療

1.清創術
休克期以抗休克治療為主,在休克得到基本控制,全身情況允許時,及早進行創面的清理。清創要在充分的鎮痛、鎮靜和無菌條件下進行、操作要輕巧,絕不容許過分的洗刷,增加創面損傷因而引起疼痛導致或加重休克。
清創的方法與步驟:
(1)簡單清創法適用於污染輕者。用1:2000新潔爾滅液或洗必太溶液等清洗創面及周圍皮膚,亦可用生理鹽水清洗創面後,周圍皮膚用75%酒精消毒,必要時剃去創面周圍毛髮。
(2)污染明顯者用肥皂水加雙氧水輕輕拭洗創面及周圍皮膚,除去異物與油污,再以大量生理鹽水沖洗,按前述方法進行皮膚消毒。
(3)水泡可作低位剪開引流,讓積液排完後,表皮仍可保護創面,剪除已剝脫之表皮,但未剝脫者嚴禁撕去。
2.各種創面處理原則:
(1)Ⅰ度燒傷無需特殊處理。
(2)淺Ⅱ度燒傷採用包紮療法水皰皮未破者用75%酒精紗布包紮。水皰皮已破,清創後創面可用凡士林紗布,各類中藥製劑(如地白忍合劑、紫草油、虎杖煎劑等),磺胺嘧啶銀(鈰、鋅)霜劑,糊劑塗布包紮。6~8天首次更換敷料,繼續包紮數天,多可癒合。如出現創面感染,及時去除水皰皮,清洗創面,取半暴露或包紮。
(3)深Ⅱ燒傷取暴露療法,外塗5%~10%磺胺嘧啶銀洗必太糊劑,每日1~2次,使壞死組織變成乾痂,可最大程度地保留皮膚附屬檔案上皮,經3周左右可獲痂下癒合。深Ⅱ度創面感染,應及時去除痂皮,創面取半暴露或包紮。最好用異體皮,異種皮、凍乾皮等覆蓋。超過3周或預計在3周內不能自愈的深Ⅱ度燒傷,應將創面壞死組織切除或消除,在新的基礎上植皮,以縮短癒合時間和獲得好的功能恢復。
(4)Ⅲ度燒傷面積較大的需要移植自體皮片才能消滅創面。傷後即取暴露療法,塗磺胺嘧啶銀或3%碘酊,每日3~4次,烤乾焦痂使之乾透,乾燥的焦痂可暫時保護創面,減少滲出,減輕細菌侵入。然後按計畫分期批地切除焦痂(壞死組織),植皮。已分離的壞死組織可剪去,如有殘存的壞死組織,繼續塗磺胺嘧啶銀;如為肉芽創面,可用生理鹽水、抗菌藥液濕敷,感染一經制,即行植皮,消滅創面。
3.包紮、暴露和半暴露療法
(1)暴露療法即在清創後置傷員於消毒或清潔的床單紗布墊上,創面暴露在溫暖而乾燥的空氣中(室溫250~300為宜)使創面烤乾,有利於防治感染。大面積燒傷傷員睡翻身床,每日翻身4次,徹底暴露創面防止受壓是一個良好的辦法。實施暴露療法時,應整頓室內衛生,定時流通空氣。做好床邊接觸隔離。接觸創面時,必須注意無菌操作。創面有滲出物,隨時用消毒棉球或吸乾,保持創面乾燥。床單或紗布墊如浸濕應隨時更換。淺Ⅱ度燒傷可選擇適當中藥製劑外塗,深Ⅱ度及Ⅲ度創面塗磺胺嘧啶銀洗泌太糊劑、磺酊,保持創面乾燥。
暴露療法適用於頭面部、會陰部及肢體一側燒傷,嚴重大面積燒傷,污染重的或已感染的燒傷創面,炎夏季節尤為適用。暴露療法的優點是創面乾燥不利於細菌生長,便於觀察創面,節省敷料。缺點是要求消毒隔離環境;寒冷季節需要保暖裝備;不適於後送。
(2)包紮療法即在清創後用中藥紗布或凡士林紗布覆蓋創面,加蓋多層消毒紗布與棉墊,以繃帶加壓包紮,全層敷料應有3~5厘米厚,必要時上石膏托固定四肢於功能位。包紮時壓力應均勻,患肢遠側端雖無燒傷亦應包紮在內,防止腫脹。指(趾)尖應露出,以便觀察血循環改變。抬高患肢,並保持敷料乾燥。如敷料被滲透,應及時加蓋消毒敷料包紮。如浸濕較廣泛,則可將外層敷料解除,在無菌操作下重行包紮。對於包紮療法的傷員,注意體溫變化、傷區有無疼痛加劇、臭味或膿性分泌物等。發現有感染可疑徵象時,及時檢查創面更換敷料。如無感染現象,可延至10天左右更換敷料。
包紮療法用於四肢或軀幹部的燒傷、轉運的傷員以及寒冷季節無條件使用暴露療法者。
優點是護理方便,對病室環境要求較低;病員較舒適,肢體便於保持功能位;適於後送,缺點是炎熱季節或地區,傷員不易耐受,消耗大量敷料,不適於大批傷員,更換敷料時有一定的痛苦。
(3)半暴露療法半暴露是用單層的抗菌藥液紗布或凡士林紗布粘附於創面,任其暴露變乾,用以保證去痂後的Ⅱ度創面,固定所植皮片,保護供皮區,控制創面感染等。實施半暴露療法有與暴露療法相同的優點。對去痂後感染不太重,創面較淺的Ⅱ度燒傷,多可獲痂下癒合。如感染加重,出現肉芽創面,應改用浸泡、淋洗、濕敷等方法控制感染,並及時植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