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熱巴舞(那曲比如丁嘎熱巴)是藏北那曲地區比如縣夏曲鄉丁嘎村流傳的一種民間舞蹈。據當地藝人的回憶及比如縣政協仁旺丹增和索朗多吉兩位先生所著的《那徐持如歷史》藏文本介紹:最早的丁嘎熱巴是在公元1040年藏傳佛教噶舉派第二代祖師米拉日巴和熱窮巴在原有的民間熱巴基礎上創作和發展出來的一門獨立的舞蹈藝術。這種熱巴舞在歷史上經歷了從民間進入寺院,又從寺院回到民間的發展演變過程。
舞蹈特色
表現形式
現存的熱巴舞(那曲比如丁嘎熱巴)分為寺院喇嘛表演的熱巴和民間藝人表演的熱巴兩種形式。過去民間藝人的丁嘎熱巴主要以家族父子傳承的方式代代相延,成立了以村為單位的熱巴隊,傳承面得到擴展。丁嘎熱巴的傳統節目很多,共有三十多個,每個節目的跳法和姿態各不相同,其內容有講述藏族歷史、傳說故事的,也有為了寺院祭祀活動的需要而宣揚宗教思想的。丁嘎熱巴舞既有當地牧民舞蹈的動律,又借鑑了昌都一帶熱巴鈴鼓舞的舞姿,以順手順腳的牧民舞蹈動作為基本步法,上身表演吸收了昌都熱巴女子手鼓激情豪放的動作,由此形成融匯藏東藏北舞蹈精華的獨特風格。丁嘎熱巴中還有許多風趣的表演動作、模擬動物的動作及一些富有情節的小戲。
劇情內容
熱巴舞(那曲比如丁嘎熱巴)是以家庭形式組成的以流浪賣藝為生的民間專業熱巴隊,表演形式和丁青熱巴一樣,女子擊手鼓,男子搖手鈴,男女混合表演。到了達布寺第五世活佛貝登吳珠時期,丁嘎熱巴進入該寺,並首先傳授給“艾瓊”(剛進寺的小僧人),因此也稱“達布熱巴”。據記載:“珠德寺甘丹羅桑貢培林(指達布寺),藏曆第十五繞迥鐵虎年六月十五日(1920年),由本寺第五世德珠吉尊阿旺羅桑貝登吳珠(貝登吳珠)活佛所創建”。在該寺竣工舉行大型慶典時,由小僧人們正式表演丁嘎熱巴獻藝慶賀。該熱巴是由僧人表演,無女演員。該寺熱巴受到當地僧俗民眾的高度稱讚,名揚藏北草原。不過達布寺熱巴隊成立還不到一個世紀。到了第六世達布活佛嘎吉旺久時,在他的倡導下丁嘎熱巴又有了新的發展和變化。由於丁嘎熱巴精彩的表演,加之活佛的大力扶持及熱巴隊又有一定酬勞,因此,藏北地區又出現了欺慶熱巴和莫巴熱巴兩個熱巴隊,三個熱巴隊的競爭,促進了熱巴藝術的保護、傳承、發展和創新。
代表作品
熱巴舞(那曲比如丁嘎熱巴)的代表作品有《歐冬》(擊鼓)、《曲傑羅桑》(羅桑王子)、《斯白巴瑪感果》(原始的老父母)、《甲沙公覺郎巴》(迎請文成公主)、《古如多吉熱》(金剛舞場)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熱巴舞(那曲比如丁嘎熱巴)在丁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斷改進,舞蹈樣式和節目日益豐富。熱巴舞(那曲比如丁嘎熱巴)包含了藏族傳統文化內涵,體現了藏族人民的歌舞藝術的創造才能,反映了藏族文化開放融合的一面,在藏族熱巴舞中獨樹一幟。
傳承人物
嘎鳥,男,藏族,1968年生,西藏比如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是熱巴舞(那曲比如丁嘎熱巴)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公布,西藏那曲市比如縣文化和旅遊局獲得“熱巴舞(那曲比如丁嘎熱巴)”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熱巴舞(那曲比如丁嘎熱巴)”項目保護單位西藏那曲比如縣文化和旅遊局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8年8月23日,西藏自治區首屆熱巴舞展演暨熱巴藝術高峰論壇在昌都市開幕。在論壇上,那曲市比如縣表演了熱巴舞(那曲比如丁嘎熱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