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塘夏爾巴歌舞,西藏夏爾巴人社區的傳統民間歌舞。由“占列”(六弦琴)、“比旺”(胡琴)伴奏。一般在節日、集會、假日 和客人來訪時舉行,場地大小不限。男子彈琴拉胡琴,女子隨音樂圍著篝火跳圓圈舞。
2011年5月23日,西藏自治區定結縣申報的“陳塘夏爾巴歌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棕扇舞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Ⅲ-107
- 遺產類別:傳統舞蹈
- 申報地區:西藏自治區定結縣
歷史淵源,藝術特色,夏爾巴婚俗,傳承意義,保護措施,
歷史淵源
夏爾巴人主要居住在尼泊爾北部的高山地帶。中國境內夏爾巴族主要居住在中尼邊境樟木口岸的立新公社(包括雪布崗)和定結縣的陳塘區。居住在我國境內的人口有一千二百多人。立新村夏爾巴人的語言,其語法結構與藏語基本相同;陳塘夏爾巴人的語言較雜,既有藏語、尼語、還有土語。
夏爾巴人只有名字,沒有姓氏,名字與藏族相似,但不冠房名。有種姓。立新村夏爾巴人的種姓有五種,即色爾巴、嘎爾札、撒拉嘎、茄巴、翁巴。陳塘分兩種,即提嘎瓦、從巴瓦。
藝術特色
塘夏爾巴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深受定結縣陳塘鎮夏爾巴人喜愛的自娛性民間集體歌舞,伴奏樂器是“占列”(六弦琴)、“比旺”(胡琴)奏。
參加歌舞者以婦女為主。一般在節日、集會、假日 和客人來訪時舉行,場地大小不限。男子彈琴拉胡琴,女子隨音樂圍著篝火跳圓圈舞。歌舞時眾人搭腰連臂圍成圓圈或半圓圈,此唱彼和。開始時輕歌曼舞,然後以慢板的旋律繞圈移動,再逐步加速轉入中板舞,緊接著轉入快板,此刻,伴隨著舞者的呼喊聲,舞蹈步入高潮,最後在歡快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每逢歌舞時,婦女們都要盛裝打扮:身穿黑色的“氆氌”,頭頂戴鮮花和孔雀羽毛點綴的帽子,脖子上掛著有二百多個銀環連成的項鍊,胸前掛著6個銀制的小串子,腰部繫著銀腰帶,手腕上戴著大白海螺,耳朵上戴“阿龍”(金子耳環),胸前戴“嘎烏”(金銀飾品),跳起舞來這些首飾閃閃發光,丁當作響,極其動人。
舞蹈 講究 手姿、腳法和腰身、臀部的擺動和彎曲。歌詞分為傳統詞和新編詞兩種。傳統歌詞以古 代傳說、農牧技能、宗教頌歌、建築技術等內容為主;新編歌詞則以歌頌山川美景、男女愛 情為 主;此外尚有諷刺、詼諧、勸誡等方面的內容。歌詞多為藏語,有六言、七言、八言等多種 ,歌有四句、六句、八句或多句多段體。
夏爾巴婚俗
夏爾巴人沒有文字,而歌舞也就承載了夏爾巴人太多的歷史。即使生活在封閉的大山里,夏爾巴人依然用動人的夏爾巴歌舞表現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世間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他們歌舞的對象。他們還會手捧夏爾巴人特有的芒加美酒,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陳塘夏爾巴歌舞深深紮根在當地民眾之中,是日喀則地區流行的富有濃郁的地域特色的歌舞品種。
2011年5月23日,西藏自治區定結縣申報的“陳塘夏爾巴歌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承意義
夏爾巴人沒有文字,而歌舞也就承載了夏爾巴人太多的歷史。即使生活在封閉的大山里,夏爾巴人依然用動人的夏爾巴歌舞表現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世間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他們歌舞的對象。他們還會手捧夏爾巴人特有的芒加美酒,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定結縣文化和旅遊局獲得“陳塘夏爾巴歌舞”項目保護單位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