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地圖信息
地址:廣元市蒼溪縣陵江鎮少屏山
地址:廣元市蒼溪縣陵江鎮少屏山
煙叢寺位於蒼溪縣陵江鎮少屏山中,與縣城隔江相望。始建於晚唐,毀於明代嘉靖年間,清代晚期重修。民國《蒼溪縣誌》載:“煙叢寺創建最古,歷宋、元、明、清皆稱勝地。”北宋詩人文同過蒼溪《登少屏山煙叢寺》詩中有“層岩抱林木,有寺藏...
寶雲寺,位於蒼溪縣縣城以南3000米處,坐西北向東南。寶雲寺的前身為煙叢寺,始建於始建於晚唐,毀於明代嘉靖年間,清代晚期重修,香火盛旺。 傳隋末唐初天文學家、星象學家、預測家、風水大師、道士、相士袁天罡過蒼溪,對少屏山曾有“此山若墨,陰靈乃絕”之言,百姓聞此,便建了煙囪如叢的煙叢寺,以祈...
半里,轉而西,半里,又折而北,皆密樹深叢,石級迤邐曲折連綿。有巨杉二株,夾立磴旁,大合三人抱,西一株為火傷其頂,乃建文君所手植也。再折而西半里,為白雲寺,則建文君所開山也;前後架閣兩重。有泉一坎,在後閣前楹下,是為跪勺泉,下北通閣下石竅,個盈不涸,取者必伏而勺,故名曰“跪”...
又稱“七峰寺”,因周圍險峰叢立如麻,故名“叢麻院”,已故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為寺院題寫寺名,位於海陽市盤石鎮東北約20華裏海陽、乳山交界處的群山環抱中,始建於隋代,清鹹豐二年重建。相傳唐代開國元勛尉遲敬德曾在此養馬生息,並主持擴建該寺。1993年,叢麻禪院被省宗教事務管理局列為省級佛教重要...
羅漢堂地處伏虎寺的最高處,最早修建於清朝,裡面供奉著五百羅漢。伏虎寺五百羅漢堂里實際有四百九十九尊羅漢,為什麼叫做五百羅漢堂呢?在門前羅漢堂的香爐,每天都是香菸繚繞,煙火不斷的。據說當初塑羅漢的大師也是一位羅漢,所以大家說的五百羅漢實際上只有四百九十九尊,而還有一尊就是這位大師。在羅漢堂的中間有...
怪不得陸放翁當年目睹這起伏跌宕的景致,聯想到自己坎坷的仕途,感慨不已地寫道:“粉破梅梢,綠動萱叢,春意已深。漸珠簾低卷,筇杖微步,冰開躍鯉,林暖鳴禽。荔子扶櫯,竹枝哀怨,濁酒一樽和月斟。憑欄久,嘆山川冉冉,歲月浸浸”。空氣清新,風景秀麗的瓜瓢山,已建成“層台聳翠,飛閣流丹的佛家勝地”,...
寶國寺即漏山寺,是一座寺廟,位於今岳池縣鎮龍鄉漏山寺村。近日,記者偶翻《岳池縣誌》(清光緒版),忽見藝文《重修漏山寶國寺記》載:“漏山去吾邑東四十里,蜿蜒磅礴,四圍皆峭厓,其上平衍,彌望林木森蔚,中有巨剎曰‘寶國’。按《圖志》,唐中宗時,嵩岳元珪禪師駐錫於此,為修煉之所……”(注...
峆㠠寺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煙臺市福山區南部美麗的合盧山腳下,北臨煙臺市的主要水源地門樓水庫,依山傍水,正所謂“九峰擁翠慧海聖境開蓮花,三界同歸福山聖地生菩提”。史料記載,它始建於唐開元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的峆㠠寺曾是膠東地區香火延續和法脈傳承最久的古寺,被稱為“膠東第一...
《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是我國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頫創作的一幅書法名帖,是作者送給當時隆教寺的主持祖瑛和尚的,本帖是歷代行書愛好者經常仿照臨摹的著名作品之一,現收藏於天津博物館。中文名 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 作者 趙孟頫 大小 縱47.7、橫333.5厘米 藏館 天津博物館 ...
《開聖寺》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創作的一首七律。此詩主要抒寫作者到開聖寺的所見所感,雖為律體,頗似古風。全詩以寫景為主,由旅途的跋涉而開聖寺周圍的徘徊,由遠及近,追尋歷史陳跡,俯仰今古興衰,觸景生情,立意深沉,耐人尋味。作品原文 開聖寺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
佛寺在中國歷史上曾有浮屠祠、招提、蘭若、伽藍、精舍、道場、禪林、神廟、塔廟、寺、廟等名;或源於梵文音譯、意譯,或為假借、隱喻,或為某種類型的專稱、別名,到明清時期通稱寺、廟。“寺”原是古代官署名稱,東漢明帝時,天竺僧攝摩騰等攜帶佛教經像來洛陽,最初住在接待外賓的官署──鴻臚寺,後將此寺...
《晚立西湖惠照寺石橋上》是宋代詩人楊萬里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詞原文 船於鏡面入煙叢,寺在湖心更柳中。暮色慾來吾欲去,其如南北兩高峰。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省)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調贛州司戶參軍。後歷官國子博士、東官侍讀、江東轉運副使...
《河南地方志》中引用唐代詩人溫庭筠詩作讚譽慈勝寺勝景:“路分溪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澗泉落齋廚淨,塔斜僧歸殿影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文物簡介 慈勝寺建築規模極為宏大,前後四進院落。中軸線上依次排列金剛(山門)、天王、大雄、昆廬、延壽...
《五津風物》中記載的成都市新津內的十二處自然人文經典,它們分別是:堰堤春漲、牧馬秋成、驛路桑蔭、花橋蠶市、西溪曉渡、南港晚漁、修覺詩碑、寶華鐘梵、蓮華接翠、稠粳出雲、琴堂古柏、鳳尾叢篁。堰堤春漲 在新津區城東南修覺山下,南河和西河的匯流處,有一道攔截大江的古堰,在歷史上曾有六門堰、蒲江...
廣宗寺藏語名“丹吉林”,俗稱南寺,南寺之外系相對北寺而言。南寺始建於乾隆二十二年(1756年),廟建成後,從超格圖呼熱廟(昭化寺)請來六世達賴喇嘛遺體供奉在廟中,尊為該寺的第一代葛根(活佛),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廷御賜蒙、漢、滿、藏四種文字書寫的“廣宗寺”匾額。經過幾次擴建、修復,當時規模超過了...
百歲宮,坐落於九華山海拔871米的插霄峰巔,原名摘星庵,又名萬年禪寺,始建於明代,為全國重點寺院。百歲宮與祗園寺、東崖禪寺、甘露寺並稱九華山“四大叢林”。1982 年九華山管理處重修廟宇。建築面積2987平方米。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歷史沿革 初建 九華山百歲宮位於插霄峰摩天嶺頭...
九華山祇園寺,原名祇樹庵,又名祇園禪寺,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九華山東崖西麓的迎仙橋東,建築面積約6600平方米,是明朝至民國時期的建築遺存。九華山祇園寺始建於明代,清代多次重修和增建。九華山祇園寺與甘露寺、百歲宮和東崖禪林合稱九華山四大叢林,為禪宗法系。整個建築依山就勢,鱗次櫛比,布局緊湊,...
棄假寺初建於田村村北的天叢山。建寺初期非常簡陋,香火不旺。漢代有十八儒生投宿於寺,遺下十八真經,即現存的十八部《佛名經》,香火始轉旺盛。至唐,遷建寺于田村街市中心的銅鑼窩(即今址),始改名為“契真寺”。寺自唐而來,幾經滄桑,經歷代修復、擴建,至民國初年有大小殿宇18座,占地9.85畝。傳說...
華岩八景,景景如詩如畫,美不勝收。華岩寺僧曾將八景付之丹青,聖可禪師、道智法師和張宗祥也曾為八景賦詩,以記其勝。蕩舟華岩湖 蕩舟華岩湖,取道華岩寺是一大享受。平靜的湖水映襯著紅牆綠瓦的寺廟,微風吹來漣漪蕩漾,兩岸竹叢送風,柳枝吐翠,更添寺廟傳來的宵鐘聲、木魚聲、誦經聲使人心曠神怡,胸無...
聖燈寺 《聖燈寺》是明代楊慎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聖燈寺 蒼煙叢里聖燈紅,火齊螢輝照遠空。元是楓林霜葉下,露華光泫月明中。
明天啟年間,重建該寺之八山人所題刻於後山石上之詩,描繪了該寺當時的幽靜深邃。其詩的內容是:叢森森罩法台,群山特地謁如來 野鹿每記寶懺去,山蟬迭送笙歌來。片片白雲飛遠岫,姣姣黃鳥栖嶺崖。天藏古塔堪題處,精潔不染塵埃。古寺勝境,可見一斑。解放前,寺內仍有住持僧人敬齋和弟子真戒、真惠三人,...
南宋高宗紹興年間(1131-1162年)稱楓橋寺。洪武年間(1368-1398年)僧昌崇僻建。寒山寺歸併寺三:秀峰寺、慧慶寺、南峰寺;庵四:文殊、雲皋、射瀆,其一失。據此可見寒山寺在明初尚為叢林。辛亥革命後至1949年,寒山寺亦處危境,香菸稀少,門庭冷落,收入無著,住僧星散。1941年秋,高冠吾等曾將原藏經樓略...
法雲開月宇,山籟下煙蘿;到處瞻光被,羹牆竺是過。再依皇祖靈隱寺詩韻,壬午暮春月御筆。蘸筆池 位於寺中大悲閣下。相傳一線天石室上有一小圓洞漏天光,懸岩上刻有“佛國”二字,為上天竺僧人道行所書。唐時有丁飛(字瀚之)曾住石室學養生術,年八十六而壯;丁飛善書小楷,其蘸筆池建於寺中。呼猿洞 由...
宋淳熙四年(1177)就有該寺。建築結構為祠廳式,兩座對向四廳四房一天井,主結構315.8平方米。山門開在東廳,外有廣場,種植蔬菜、花木。廣場另一邊,建有客房及齋堂。房三間,齋堂一廳一房。有宋代石刻匾額“林姜寺”三字。因寺院周圍有修竹千竿,下面又有清沏蓮池,形成了“籠煙”、“映月”的幽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大善寺被幾個單位占用,僧人移居山上耕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宗教政策重新落實,1995年為促進南嶽佛教文化的發展,將大善寺全部產權移交佛協管理,並作為尼眾叢(叢)林予以修復,由副會長慈煢法師承擔此項工作,並禮請懷恆法師擔任大善寺監院。經共同努力大善寺收回並得到了初步修復。
該寺在五十年代有寺僧100餘人,其中活佛4人,法台1人,管家8 人,僧官1人,設有顯宗學院。當時,該寺以風景優美和建築精湛聞名於世,寺院環山,周圍松柏茂密,寺前討拉河水自北南流,清澈見底。寺院建在河西山坡,由低漸高,次序而上,遠望宛如多層樓台所組成,寺內樹木成蔭,香菸燎繞,院中有花園一處,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