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焦枝鐵路黃河大橋
- 運營日期:1975年7月
- 全長:753M
- 地點:豫西峽谷末端
- 開工日期:1969年10月
- 建成日期:1970年6月
- 位置:河南省
- 國家:中國
- 橋樑類型:鐵路橋
簡介,建設歷程,橋樑建築,重要意義,相關文化,
簡介
焦枝鐵路黃河大橋位於豫西峽谷末端,南岸接洛陽市孟津縣白鶴鎮(原王良鄉),北岸為濟源市坡頭鎮。大橋於1969年10月開工,1970年6月建成,1975年7月投入運營。
焦枝鐵路起自太焦鐵路月山站(河南省焦作市境內),終至湖南省宜都縣枝城鎮,全長753km。1978年枝柳線建成,1987年兩路連通,統稱焦柳線。該鐵路在柳州與湘桂線相連,延伸到北海、湛江等北部灣沿海港口城市,從而構成我國縱貫南北的又一鐵路幹線大動脈。進入21世紀,我國的鐵路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2000年12月,作為西部大開發工程之一的渝懷鐵路動工興建,它東與焦柳線相接,西與成渝、川黔、襄渝鐵路相連,形成大西南與中東部地區交 2流的又一重要通道。2004年12月,焦柳線石門北至懷化段電氣化擴能工程全面竣工;同月,穿越廣東南部的新建鐵路——洛陽至湛江鐵路正式開工。東起焦枝鐵路枝城、西至重慶萬州的枝萬線,也已經列入建設計畫。這些鐵路項目的陸續開工,使焦枝鐵路這條能源運輸生命線在全國路網布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加快西部地區開發、促進山區人民脫貧致富、發展沿線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
建設歷程
該橋由鄭州鐵路局建設,交通部大橋工程局勘測設計處設計,交通部大橋工程局第一橋樑工程處承建,現由鄭州鐵路局洛陽分局管理。大橋全長917.62m,為鐵路(上行)單行線,橋面寬5.75m,無通航要求。
橋樑建築
全橋總計12孔,孔跨布置為11孔80m下承式鋼樑加l孔跨度31.7m預應力混凝土梁。上部結構型式為下承式鋼樑和預應力混凝土梁混合結構;下部結構墩身為墩台,共13個,1、2、13號台為明挖基礎,4-6、9~11號台為沉井基礎,7、8號為沉井加鋼管柱基礎,12號台為灌注樁基礎,樁基深度在2.09—46.08m之間不等,平均深度19.72m。大橋採用平交方式與兩岸山體交叉,兩岸交叉處山崖均設有漿砌石防護帶。橋位處河槽寬約900m,橋址處水文泥沙條件與小浪底水利樞紐的運用方式密切相關,河床沖刷較為明顯,河槽相對穩定,擺動幅度不大。小浪底水庫運用後,清水下泄,河道無淤積。近幾年來,受小浪底水庫下泄水流衝動影響,沒有出現大面積結冰封河現象。
重要意義
1988年,焦枝鐵路與枝柳鐵路改稱為焦柳鐵路,將豫、鄂、湘、桂4省(區)一線貫穿,成為中國自中原至大海的鐵路大動脈,戰略意義十分顯著。焦柳鐵路不但成為豫煤、晉煤南運的重要通道,而且對京廣線的運輸起著分流作用,在全國鐵路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