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簡介
改革開放以來,紫陵鎮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都取得了很大
成績。連續7年經濟綜合實力位居
沁陽市前三名,曾被評為沁陽市“功勳鄉鎮”。2001年,紫陵鎮
財政收入431萬元,稅收總額30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87元。紫陵鎮先後榮獲中國土地“三無”鄉鎮、河南省科技
示範鎮、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範鎮、河南省林業工作先進單位以及發展鄉鎮企業先進鄉鎮等多項焦作市級
榮譽稱號。
自然資源
紫陵鎮物華天寶,風景秀麗。境地內廣泛分布著
鋁礬土、
石灰石、銅等礦產資源,儲量大,易開採。地下水資源豐富,為當地工農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位於鎮區北部的省級風景名勝區--農壇風景區,奇、絕、雄、險,景色宜人,為河南省獼猴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有國家和省級保護獼猴、金錢豹以及白皮松、青檀、領春木等珍貴稀有的動植物。白松嶺保護區被省林業廳確定為採種基地。
冬凌草、山藥、
地黃、紫胡等中藥材分布廣泛,作為中原古文化的一部分,區內有仰韶、龍山及夏商文化遺址3處。摩崖造像1300多尊,題記、名人名跡多處,碑碣林立,其中省級
文物保護單位1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經過2008年來的大力開發,神農壇已成為省內具有影響力的景區之一。
行政區劃
紫陵鎮郵編:454592。代碼:410882105。2006年,轄13個村委會:紫陵村、趙寨村、
王莊村、長溝村、范村、王村、塢頭村、
窯頭村、廟胡同村、東莊村、
后庄村、宋寨村、西紫陵村。
概況
紫陵鎮位於沁陽市西北部。面積59.22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28432人(2017年)。轄紫陵、趙寨、王莊、長溝、范、王、塢頭、窯頭、廟胡同、東莊、后庄、宋寨、西紫陵13個行政村。
[郵編]454592 [代碼]410882105:~200 紫陵村 ~201 趙寨村 ~202 王莊村 ~203 長溝村 ~204 范村 ~205 王村 ~206 塢頭村 ~207 窯頭村 ~208 廟胡同村 ~209 東莊村 ~210 后庄村 ~211 宋寨村 ~212 西紫陵村
沿革
鎮政府駐紫陵村,故名。唐武德三年(公元620)置紫陵縣。次年二月廢,復併入河內縣。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屬萬北里,道光五年(1825)屬利下鄉二圖。民國19年(1930)為第六區,24年(1935)為第四區,26年(1937)12月為紫陵區,屬中共豫北特委沁陽工委。1945年為第二區,後改屬第三區。1955年9月廢區,置紫陵中心鄉。次年改為紫陵鄉。1958年8月改為紫陵公社。11月併入西向公社。1961年復析紫陵公社。1983年12月廢公社,置紫陵鄉。1989年改鄉為鎮。1997年,面積59.3平方千米,人口2.5萬,轄紫陵、趙寨、王莊、長溝、范村、王村、塢頭、窯頭、廟胡同、東莊、后庄、宋寨、西紫陵13個行政村。
歷史名人
練何
農業發展
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以
基地建設為基礎,以科技求發展,以規模求效益,大力引進新特品種,“實施林果帶動戰略,打造紫陵鎮特色經濟”,加快
農業結構調整步伐。2008年,紫陵鎮已發展經濟林近6000畝,養殖小區9個。 紫陵鎮北靠太行山,南臨沁河岸,紫陵鎮總面積68.5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40.6平方公里,擁有耕地1.8萬畝,山前坡地5萬畝,是一個有山區、丘陵和平原的農業大鎮。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紫陵鎮結合實際,通過示範帶動,典型
引導等辦法,大力發展經濟作物、特優林果業和
養殖業。
紫陵鎮把大力發展經濟林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頭戲,積極與上級科研部門及大專院校攀親結貴,聘請
專家教授簽訂常年技術服務契約,解決民眾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紫陵鎮萬畝經濟林園區自99年開始建設以來,2008年,已栽植
葡萄、油桃、杏等優良品種18萬株20餘種6000多畝,畝均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在紫陵萬畝經濟林園區的帶動下,紫陵鎮建起了以紫陵村為中心,輻射西紫陵、趙寨、范村等村的經濟林基地。2008年,又新發展了經濟林1000餘畝,引進新品種6個。
在大力發展林果業的同時,紫陵鎮還把養殖業作為農民增收的有效
途徑。2008年以來,已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6期,培訓人數達500多人,發放技術宣傳材料2000餘份。同時,紫陵鎮統一規劃,集中建園,分戶飼養,統一指導,在紫陵鎮新建養殖小區6個,形成了以西紫陵為主的養牛、羊基地,以宋寨本專業主的養豬基地,以趙寨為主的養雞基地。2008年,紫陵鎮各類畜禽存欄已突破30萬隻。
旅遊觀光農業初具雛型。98年以來,紫陵鎮充分利用
太行山前荒坡地,投資300餘萬元,整理開發了紫陵山前萬畝農業開發園區,引進提子、
油桃、
冬棗、
壽桃等優質林果品種11個,2008年已進入初果期,一個以神農壇風景區為
特色、以古文化為內涵,以休閒、度假、旅遊為基本內容和獨具特色的旅遊觀光農業格局正在形成。
紫陵鎮圍繞山前坡地,採取統一規劃,責任到人的辦法,大力開展退耕還林,積極發展生態
農業,先後投入資金數千萬元,用於荒山坡地的綜合治理。經過幾年艱苦不懈的努力,終於把一個昔日只長草不長糧的荒山禿嶺,建成為集旅遊、生產、生態於一體的生態農業示範基地。
該基地以紫陵鎮東
紫陵村為中心,沿焦克路向東西方向沿伸,總面積15000萬畝,規劃為四個生產園區,即反季節高檔果品生產區、名優特乾果生產區、防風林和用材林生產區、神農山風景森林公園,工程規劃總投資4931.3萬元。森林公園內主要分布有“海棠鬧春”、“梧桐慕風”、“秋染層林”、“雪浸梅園”、“綠海仙渡”、“觀光果園”等六大景區。2008年已完成投資1700萬元,開發坡地1萬餘畝,引進提果、
油桃、
梨、棗等優良品種12個,發展經濟林近8000畝,栽種生態防護林7100萬畝,部分生產區已實現路、電、水三通。2008年該基地有2650畝果樹進入結果期,畝
效益平均在3000元以上。
工業發展
鄉鎮企業蓬勃發展,紫陵鎮形成了
玻璃鋼、造紙機械、精細化工、金屬冶煉四大支柱產業。主要產品有玻璃鋼冷卻塔、成套造紙機械、超微細碳酸鈣、電解鋅等。其中玻璃鋼產品品種多,種類全,是中國重要的玻璃鋼集散地之一。其生產小區被評為中國鄉鎮企業東西部示範小區。2001年,紫陵鎮實現工業總產值41420萬元。隨著焦克路、紫黃路等公路的相繼開通,紫陵鎮將成為晉煤外運的又一重要通道,
煤炭加工、轉運將成為紫陵鎮新的經濟成長點。 加快
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逐步發展。紫陵鎮現有國中3所,國小10所,在校學生4236人。有線電視覆蓋紫陵鎮。
基礎設施
該鎮現有國中3所,國小10所,在校學生4236人。
有線電視覆蓋全鎮。擁有鎮級衛生院2個,設施齊全。鎮區面積由1平方公里擴大到2.5平方公里,相繼開通、硬化了東西大街、南北大街以及紫北路等連線線,初步搭成了鎮區框架。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社會化服務功能進一步加強,一個新興的旅遊、工業城鎮正在興起。
延伸閱讀
安全培訓
為保障紫陵鎮民眾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有效預防和減少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2008年6月29日,紫陵鎮組織開展了村食品安全協管員培訓。會上,鎮食品藥品
安全辦公室組織各村食品安全協管員認真學習了《2007年中國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方案》、《沁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沁陽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通知》、《沁陽市農村飲料市場專項整治方案》、《沁陽市人民政府關於轉發的通知》,並組織收看了《陝西省人民政府Ⅱ級重大食品安全應急演習》。通過培訓,各食品安全協管員進一步增強了意識,提高了認識,明確了職責,為下一步開展工作指明了方向,規範了程式。
安全措施
一是加強
領導,層層落實責任。鎮裡成立護林防火指揮部,加強對山林防火工作的領導;各村都成立護林防火領導小組,村委主任是森林防火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負責做好本轄區的護林防火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專門辦公室,抽調專職幹部,負責日常工作。二是廣泛宣傳,提高全民防火
意識。沿山四村在林區和入山口設立宣傳站、出動宣傳車、懸掛宣傳
橫幅,在林區石壁牆上書寫或刷新醒目固定護林防火
標語50餘條,並在入山口利用傳單、口頭的方式對上山和上墳人員進行上墳燒紙危害性及後果的警示教育,確保關鍵時期的森林防火安全。三是加大巡查力度,嚴格火源管理。在控制野外火源上,採取寧緊勿松、寧嚴勿寬、寧死勿活的政策。在鐵路五個入山涵洞處設立火種檢查站,對入山人員及車輛進行認真檢查登記,杜絕火種入山。加大
巡查力度,實行晝夜巡查制度,發現隱患及時處理及時上報。四是加強消防隊伍建設,提高森林火災的綜合防控能力。鎮裡配備了風力滅火機12台,滅火拖把200把等滅火工具並調試到最好狀態。各村在建好森林消防糾察中隊的基礎上,建立健全應急撲火隊伍。鎮武裝部負責對森林消防突擊隊員進行軍事化訓練,訓練的內容主要是佇列訓練、體能訓練、防火機具操作等。五是明確責任,強化責任追究。鎮防火指揮部與沿山四村簽訂責任書,明確責任,嚴明紀律,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做到誰轄區誰負責。對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有失職、瀆職、玩忽職守行為的人員將依照新的《沁陽市森林防火責任追究辦法》規定,嚴格追究其責任。
鄉鎮榮譽
改革開放以來,紫陵鎮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都取得了很大成績。連續7年經濟綜合實力位居沁陽市前三名,曾被評為沁陽市“功勳鄉鎮”。2001年,全鎮財政收431萬元,稅收總額30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87元。該鎮先後榮獲全國土地“三無”鄉鎮、河南省科技示範鎮、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範鎮、河南省林業工作先進單位以及發展鄉鎮企業先進鄉鎮等多項焦作市級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