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姓

焦姓

焦伯:神農氏的後裔。焦氏的得姓早在周朝之時,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是華夏古老姓氏之一,也是南夷的大姓之一。周朝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諸侯,除分封有功之臣及王族外,還分封前代聖賢之後,經查訪,他找到神農氏的嫡系後裔,就將其封於焦,建立焦國,因其為伯爵,故世稱焦伯。春秋時,焦國被晉國所吞併,其後子孫即以故國為氏,稱焦姓。他們尊焦伯為焦姓的得姓始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焦姓
  • 類型:姓氏
  • 分布:江西、山東、河南、安徽等地
  • 郡望:中山、廣平、馮翊
  • 堂號:三詔堂、飲仙堂、中山堂
  • 名人:焦玉山,焦裕祿,焦劉洋
姓氏源流,焦氏名望,遷徙分布,歷史名人,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家譜文獻,字輩排行,宗族特徵,通用聯,四言通用聯,七言通用聯,八言通用聯,十四言及以上,開國將軍,焦玉山少將,焦斌少將,詞典解釋,宗親網,成立,宗旨,焦氏小考,河南族譜,山西焦姓,

姓氏源流

焦(Jiāo)姓源出有四:
1、上古神農氏後裔,出自姜姓,以國為姓。據《通志·氏族略》、《廣韻》及《史記》所載,西周初周武王立國之後,封神農氏後代裔孫於焦,建立焦國(在後世的陝州東北百步之遙的焦城),春秋時被晉國所滅,其後代以國為姓,遂為焦氏。
2、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據《廣韻》所載,周朝時,有王室同姓諸侯國焦國(故城在今河南省陝縣南二里之焦城),後被晉國所滅,原焦國王族之後遂以國名為姓。
3、出自媯姓和姚姓, 出自戰國末期秦國大夫茅焦,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茅焦,媯姓,是戰國末期的齊國人。因為學識淵博,而且膽識超人, 茅焦被秦王政聘請為客卿。媯姓出自姚姓: 舜,姚重華,當舜 還是平民的時候, 華夏族部落首領堯 欣賞他的才能, 於是把他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他,讓他搬遷於媯水之邊居住。媯水在今天的山西省永濟縣南部,舜的部分後代即以他們祖先舜帝居住的地方的名稱改作他們的姓氏。
在媯姓茅焦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茅氏、焦氏,世代相傳。
4、系自姜姓,以地名為氏。春秋時許靈公(即姜寧,為春秋諸侯國許國君主:前581年─前547年)遷焦,其後以地名為氏。
5、出自它族改姓:
出自西南夷,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據《華陽國志》所載,南中夷(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雲南、貴州兩省)四姓有焦,別為一派;古代在南中地區(今四川大渡河以南、雲南、貴州交匯地區)分布的少數民族中,有漢字姓焦氏,漢稱其為“南中夷”,源出百濮族的一支,史稱“夷焦”, 且為西南夷中的大姓。
秦、漢時期,夷焦氏族隸屬於 夜郎族 夜郎國聯盟建制,後來又率先歸附於漢武帝劉徹。後夷焦氏改為單字姓焦氏,姓氏讀音作qiáo(ㄑㄧㄠˊ),當為受先秦時期楚文化的影響所致。
清滿洲八旗姓黨,後改為焦;出自滿族,屬於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據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焦佳氏,亦稱覺佳氏,滿語拼音為Giogiya Hala,世居章圖哩、佛阿拉(皆今遼寧新賓永陵鎮)等地,清朝中葉以後所改漢姓即為焦氏,
出自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土家族、蒙古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焦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字姓焦氏,世代相傳至今。

焦氏名望

焦氏開始頻繁活動是在兩漢時期,此時的焦姓人物有不俗的表現,其中以焦先與焦延壽為代表。焦先是東漢末年的處士,生平飢不苟食,寒不苟衣,被皇甫謐稱之為:“棄榮味,釋衣裳,擴然以天地為棟宇,羲皇以來一人而已。”連著名學者蔡邕也曾經在寫作中稱讚他。焦延壽是西漢經學家,通《易經》。此外,南朝梁畫家焦寶願,明代學者焦竑,清代戲曲理論家焦循,人民的公僕焦裕祿等,都是焦氏中的名人
晚清的焦循也有不俗的表現。其代表作《孟子正義》讓歷史上一個不起眼的人焦弘有不俗的表現。研究焦弘,還是以南京和台灣實力最強。

遷徙分布

始建於西周初年的焦國,春秋時滅於晉,於是子孫紛紛出奔,或北渡黃河進入山西,或西徙陝西,或向東北方向的河北、山東播遷。先秦時期,焦姓人於史書不顯,表現得較為沉寂。西漢時,見諸史冊之焦姓除梁(今河南省商丘)人焦延壽外,還有在《田延年傳》中稍微提了一下的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富人焦氏。東漢時,入載史冊之焦姓有焦觸焦和、焦永,還有廬江(今屬安徽省)人焦仲卿,曾任河東太守的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人焦貺。這些資料表明,此際焦姓除繼續繁衍於北方外,已有焦姓人在長江以北之安徽,長江以南之浙江等地定居。繁衍於北方的焦姓,逐漸發展成為河北中山(今定州)、廣平(今雞澤東)以及陝西馮翊等地的望族。魏晉南北朝時,有河東(今山西省夏縣)人焦先,梁人焦寶願,安定(治所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人焦嵩,南安(今甘肅省隴西)人焦遺、焦楷父子以及氐人改為焦姓的焦明、焦度父子。說明此際社會動盪造成焦姓南遷外,更多的焦姓經陝西避兵火於寧夏、甘肅一帶。唐代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使上述焦姓之郡望繁衍更勝。安史之 亂和黃巢起義以及五代十國雖造成焦姓人口銳減,但其繁衍播遷卻是呈小規模、無序的播遷,原因是藩鎮割據或各國分立,天下烏鴉一般黑,哪裡還有戰火不焚燒的淨土。宋靖康之恥後,焦姓避居江東,繁衍於今安徽、江西、江蘇、浙江一帶,宋理宗時,有焦炳炎由安徽宣州遷居浙江嘉興。宋末元初,焦姓又不得不播遷於更廣泛的南方其他諸省。明初,山西焦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江蘇、河南、山東等地。明清之際,焦姓人家大量出現於江南各地,同時人才輩出,聲譽響亮,使得迄今為止焦姓在南方各地一直都是一個著名的姓氏。如今,焦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江西多此姓,約占全國漢族焦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六。焦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

歷史名人

焦仲卿:漢代《古樂府》詩中的人物,其妻劉氏,與他是對恩愛夫妻,但劉氏為焦母所不容,被逐出家門,投河而死,焦仲卿哀痛之極,亦自縊身亡。
焦延壽:字贛,漢代梁地人,官小黃縣令,頗有政績。專攻《易經》,自稱得孟喜之傳,曾傳授給京房,於是漢代《》遂有京氏之學。漢元帝(公元前48-前33年在位)時被封為三老。
焦 先:字考然,三國時魏國河東郡(治所在今山西省夏縣)人,隱士。隱居荒野河邊草廬中,見人不語,冬夏不穿衣,睡不鋪席,滿身污垢,數天吃一頓飯,相傳活了一百多年。
焦 遺:十六國時西秦南安(今甘肅省隴西)人。曾為太子太師,後遷安南將軍、廣寧太守等職。南安諸羌族人曾推舉其為主代秦,被其拒絕。
焦 度:南安氐人,南朝齊將領。少有勇力,善騎射。歷任輔國將軍、東宮直閣將軍、淮陵太守、游擊將軍等職。沈攸之起兵造反,焦度鎮守郢城,曾於城樓上辱罵沈攸之,人呼其樓為焦度樓。
焦 遂:唐代名士。說話口吃,清醒時話不成句,醉酒時對答如流。與賀知章、李适之、李白、王王進、崔宗之蘇晉、張旭並稱飲中八仙。焦守節:許州長社(今屬河南)人,宋代大臣。其父焦繼勛官至彰德軍節度。守節以父蔭補官。真宗時,置江淮南、荊湖路兵馬都監。降施州蠻,出使契丹。後遷四方館舍,以右神武大將軍致仕。
宋神武大將軍-焦守節
焦贊:北宋後期富弼部下,也是抵抗遼軍的北軍將領,焦贊墓在今天河北雄縣。在楊家將演義中,焦贊是追隨楊延昭的猛將,同孟良並稱,抗遼有戰功,久鎮瓦橋關(河北雄縣一帶),也就是鎮雄州(雄縣),名望頗高。他和孟良等是楊家將的左右臂,是一位名聞河北的抗遼勇將。
焦德裕 焦德裕(1219——1288)字寬父,元,井陘人。通曉左氏《春秋》,好拳勇,善射。當時,金將武仙的部下趙貴王顯等,經常出沒太行山襲擊元軍。太宗窩闊台命德裕率部討伐,事成之後,太宗下詔將井陘北障城田賜給德裕。後歷任戰漕運使、陝西道提刑按察使、行中書省事、淮東宣撫使福建行省參知政事等職。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88年)卒,年69。贈榮祿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恆國公,益忠肅。
焦宏:據相關資料記載,焦宏生於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永樂十九年中進士,授官監察御史,後歷任江西按察副使,江西布政使,明正統六年,擢為戶部侍郎。焦宏為官23年,不僅多次平反冤獄,施惠於民,而且為東南沿海抵抗倭寇作出了貢獻。
焦 芳:河南省泌陽(今唐河)人,明代大臣。天順進士,授編修。歷任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累加少師、華蓋殿大學士。其性陰狠、貪婪。家藏萬金,居第宏麗。後被革職。
焦 馨:山東省章丘人,明代直臣。萬曆年間進士。由中書舍人兵部員外郎,天啟間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寧夏,拒建魏忠賢生祠。崇禎元年解官。
焦 竑:字弱侯(1541-1589),號漪園,又號澹園,明代學者。祖籍日照市大花崖村,出生於江蘇省江寧。自幼聰穎好學,16歲在南京考中秀才,便到天界寺、報恩寺埋頭苦讀。萬曆十七年(1589年)49歲時考中己丑科狀元,以殿試第一入翰林修撰。焦竑為人性格直率,政見不同則當面辯論,並上書諫爭,因而受到當政者厭惡。因而他出任順天鄉試副主考時,曾受讒臣的誣陷。從而他看透官場險惡,忿然辭官,從此,不再出仕,是年,他為李 贄作《藏書序》。焦竑一生博覽群書,精於文、史、哲學科。他治學嚴謹,不入俗流,常有獨到之處。著作甚豐,著有《澹園集》、《澹園續集》、《焦氏類林》、《老子翼》、《莊子翼》、《養正圖解》、《玉堂叢話》等。
焦 循:甘泉(今江蘇省揚州)人,清朝經學家、數學家、戲曲理論家。嘉慶舉人。出身治《》世家。他以數學原理及音韻訓詁整理《易經》。有《雕菰樓易學三書》、《孟子正義》、《論語道釋》、《劇說》、《釋弧》、《釋輪》、《加減乘除釋》。
焦延壽:西漢梁人,官小黃縣令,頗有政績。專攻《易經》,自稱得孟喜之傳,曾傳授給京房,於是漢代《易》遂有京氏之學。
焦達峰:湖南省瀏陽人,原名大鵬(1887-1911),字鞠蓀。近代民主革命烈士。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留學日本,次年在東京參加同盟會。1907年與張百祥、孫武等在日本組織共進會。回國後曾參加萍、瀏、醴起義,失敗後逃亡日本。武昌起義後,他首先回響,發動長沙起義,被推為湖南都督,不久被譚延闓所殺害。
焦守健:(1912―1941)又名焦建國等用名,化名蘇一華、肖實。河北省衡水市饒陽縣屯裡村人。
1925年13歲的焦守健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縣立第一高小,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投身革命。1926年,焦守健親手組建起了饒陽縣第一個團支部,焦守健擔任饒陽縣第一任團支部書記,同年底,負責全縣的青年(團)工作,擔任團總支部書記。1927年秋,考入北平(今北京)燕京大學農學院。1929年在北平燕京大學農學院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2月7日,因組織學生運動被捕。出獄後,返饒陽從事地下工作。1930年冬,饒陽小堤暴動失敗後,焦守健奉命轉移到天津擔任中共河北省委交通員,秘密從事學生和工人運動。1933年,根據河北省委指示,回冀中農村重新開闢和恢復黨組織工作。1934年9月,河北省委針對津南特委遭受破壞的情況,派蘇一華(河北饒陽人,原名焦守健,又名焦建國,後化名改為肖實:摘自中國共產黨滄州黨史第一卷第83頁/中共津南特委重新建立;中共滄縣黨史大事記第10頁。)來滄州恢復黨的組織,重新建立和恢復了中共津南特委,焦守健任特委書記。1937年“七七”事變後,任饒陽第一任中共縣委書記。先後建立抗敵後援會(焦守健親任主任)、抗日救國會,舉辦師資培訓班,創辦了油印《民聲報》,開設了青塔書店饒陽分店,並在全縣建立起了52個業餘劇團和各種宣傳隊,廣泛宣傳我黨抗日救國的主張和綱領且積極動員人民抗日。同年冬,在以他親手組建的饒陽抗日自衛隊基礎上成立了抗日自衛軍,下轄饒陽的四個團,肅寧、河間各一個團,獻縣獨立旅,武強獨立營等。1938年抗日自衛軍經過整編,統一歸屬八路軍第三縱隊,由縱隊司令員兼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和縱隊兼軍區副司令員孟慶山領導。經過他三年多艱苦卓絕的鬥爭,由於工作成績顯著,饒陽縣被中共冀中區黨委譽為冀中抗日根據地模範縣:(註:《冀中抗敵》報還專門介紹過他的事跡)。1938年5月,上級特派焦守健進駐中共獻縣縣委,加強津浦西側的抗日力量。1938年底,調任中共獻(縣)青(縣)滄(縣)交(河)【今泊頭市】中心縣委書記。1939年,焦守健在賀龍同志一二〇師的配合下,在中心縣組建起了抗日自衛軍十八大隊,焦守健兼任政委,率軍民拆鐵路、截火車、炸碉堡,打擊日偽軍。沉重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使抗日鬥爭的烽火很快在中心縣一帶熊熊燃燒起來......1941年春,在滄縣前軍莊召開四縣幹部聯席會議時,由於叛徒告密,遭敵重兵包圍。他沉著指揮十八大隊與敵激戰,在指揮突圍戰鬥中,為了掩護地委巡視員劉光鑒及其他戰友,他幾進幾出,最後撤離時,不幸被敵彈擊中頭部,英勇犧牲,年僅29歲!焦守健烈士犧牲後當地黨政機關和十八大隊為其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為了紀念他,上級黨委(冀中三專署)根據民眾要求,把他戰鬥工作過的青、滄、交一帶劃出一部分區域,在三縣結合部成立了以他當時的名字焦建國命名以杜生鎮為中心的建國縣
焦守健犧牲後黨組織派其三弟焦守信(又名焦石)到建國縣繼續領導當地軍民進行抗日救國工作。焦守健兄弟四人:在當時白色恐怖籠罩下,焦守健協同大哥焦守成一起進行革命鬥爭,從而影響三弟焦守信(又名焦石)、四弟焦守封(又名焦星耀)均在1930年前後走上革命道路,被譽為共產黨的“焦氏革命四兄弟”
:焦守健烈士犧牲時已當選為出席中共“七大”代表:中共“七大”醞釀較早,由於種種原因,推遲到1945年才召開。焦守健烈士安葬在河北省英烈紀念園內。
焦裕祿:山東 淄博人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幹部。任河南蘭考縣委書記時,以身作則,同嚴重的自然災害作頑強鬥爭,努力改變蘭考面貌,身患肝癌,強忍劇痛,堅持工作。被民眾譽為“黨的好乾部”。1964年病逝,終年42歲。
焦國英:(1927~2008年)字厚本,系西漢焦延壽第66世孫,焦先第57世孫,泰州寺巷焦榮第22世孫。江蘇省丹陽市呂城鎮大梁家村人,中共黨員,中國刺柏樹樁盆景藝術創始人,中國盆景藝術大師。1950年參加工作,1951年至1977年,歷任互助合作組組長、初級社社長、高級社社長,梁家村黨支部書記,呂城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鎮江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三結合”科研人員,1978年受命創建鎮江市盆景園,1983年病退後,在呂城鎮梁家村創辦私營“百花花木盆景園”。焦國英青年時代就酷愛在家前屋後栽花種草,探索多種花木的栽培方法,後又專業從事花木盆景藝術的研究和生產,從而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40多年來,他所創作的盆景自然天成、情景交融、神形兼備,具有詩情畫意般的意境。特別是他開創的利用刺柏樹樁創作的盆景,無不體現出了一種可歌可泣的悲壯美,使人從這些盆景藝術中看到了一種頑強不屈的生命和那百折不撓的抗逆精神。焦國英在盆景創作中始終追求著藝術的最高境界,力求出精品佳作。他創作的《飽經風霜更知春》、《歷經滄桑》、《玉兔祝福》、《楓林頌》等作品曾獲國際、國內金獎。其中月季樁景《玉兔祝福》被國際友人稱之為“天下第一盆景”和“不可多得的國寶”。2005年5月,他經國家農林部批准,被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授予中國盆景藝術大師稱號。他的許多作品被一些書刊所青睞,先後被選載在《中國當代盆景精粹》、《中國盆景欣賞》、《中外盆景名家作品鑑賞》、《當代盆景金獎彙編》、《中國盆景金獎集》以及《中國花卉盆景》雜誌等書刊上,有些作品還被一些書刊媒體作為封面裝幀。
焦李成:1959年月10齣生,教授,分別於1982,1984和1990年 於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90 年-1992年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2年6月至今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雷達信號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界全國人大代表。在1996年至2002年期間,曾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部主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科辦主任。現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院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智慧型信息處理研究所所長,2000年至今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特聘教授,校首批創新團隊的首席專家。焦李成現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專家,IEEE高級會員,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電子學會理事,中國神經網路委員會委員,中國計算機學會AI與模式識別委員會委員,中國運籌學會智慧型計算委員會付主任,《電子學報》(中、英文版)和《電子與信息學報》編委。
近代民主革命先驅-焦達峰
宋右文殿修撰-焦炳炎
大清顧命大臣-焦祐瀛
清朝廉正名臣-焦雲龍
導演藝術家-焦菊隱
大明忠臣-宣國公焦璉
台灣海基會秘書長-焦仁和
清朝通儒-焦循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焦安昌 焦玉山少將 焦斌少將
大明忠臣-節愍公 焦潤生
國際空間站首位華裔指揮長- 焦立中
安徽省三八紅旗手、安慶市十大女傑、安慶市房屋置業擔保公司董事長-焦玲
台灣著名演員-焦恩俊
成都著名主持人-焦揚
江西名家焦名鵠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原中央電視台台長-焦利
濟南市兒童福利院副院長,民盟盟員,省九屆、十屆、十一屆政協委員。全國民政系統先進個人、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焦桂雲

郡望堂號

郡望

據《郡望百家姓》記載:焦氏望出中山郡。又《姓氏考略》記載:望出中山、廣平、馮翊
中山郡:戰國時為中山國,被趙國所滅。秦代為巨鹿郡的領地。漢高帝初年(公元前206年)設定中山郡。漢景帝後改為中山國。相當於河北省北部地區。
廣平郡;漢景帝中元初年(公元前149年)置郡。在今河北省南部永年縣一帶。
馮翊郡:漢武帝時置撟蠓齶磾,相當於今陝西省大荔縣一帶。

堂號

三詔堂:源出江蘇省鎮江市名山焦山處士焦光的家世,自東漢焦光結廬隱居此處,平生飢不苟食,寒不苟衣,故焦山便是以焦光為名的。在這裡,可看到上游八九里,矗立江流轉折處,江中心號稱浮玉的名勝區焦山。東漢時,焦山大宅的姓焦主人,因漢靈帝三度下詔請去做官而拒絕,名傳千古的焦光後裔,就以“三詔堂”作為堂號。
此外,焦姓的主要堂號還有:“飲仙堂”、“中山堂”等。

家譜文獻

山東章邱焦氏家譜,(清)焦家麟撰修,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湖南長沙焦氏支譜十六卷,(清)焦立炳纂,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廣平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江蘇鎮江潤州焦氏宗譜十卷,末一卷,(清)焦大興主修,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三誥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安徽焦氏宗譜十六卷,(民國)焦達三、焦少桐等編,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行恕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安徽省圖書館。
江蘇豐縣焦氏家譜四卷,著者待考,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豐縣順河鄉。
江蘇常州焦溪奚氏宗譜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奚廷瀛纂修,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缺三卷)、吉林大學圖書館。
河南鎮平焦嶺黃氏家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江蘇泰州寺巷焦氏族譜現存甲子(1924年)、丁亥(1947年)續修譜,2007年又續修新譜。

字輩排行

全國焦氏統一字輩:“和雲麟中祥錫延順保昌宏福江德潤國英繼慶常前發廉守禮榮貴積賢方”。
姓下第一字:“宏江潤國繼常前廉守榮積方”;
姓下第二字:“福德英慶發禮貴賢”。
山東臨邑焦氏字輩:“裕懷德書丙,其富貴榮華,長壽疆”
江西進賢焦氏字輩:“元會運世、陰陽太極、宗祖子孫、成功紹德、渺然先裔、益洪正用、端本孝悌、華邦仲伯、愛敬友繼、廣大至誠、孟世啟文、剛柔儀型、榮華富貴、福壽康寧、錦繡英豪、金玉珪呈、光前裕後、流芳謹識、永遠祚胤、以是為則”
山東章丘焦氏子輩:“式元肇其念,方裕守體傳,有餘允志廣,百世受承延”
山東平陰焦氏字輩:“春廷萬京緒廣懷名正順慶樂文學元同化榮伯玉希召義法傳”。
山東齊河焦氏字輩:“士言召宗凡,方裕(玉)守(興)體傳(田)”。
山東即墨焦氏字輩:“元希正宗澤延明清毓國同華作善錫慶”。
山東蓼藍焦氏字輩:“受成希世敬和修平傳經延續振起家聲”。
山東泰安焦氏字輩:“元歷恩德成忠志明星”。
山東濟寧焦氏字輩:“繼興開啟,儒業宜長”
山東日照、諸城焦氏字輩:“永建安自廣淑世繼宗祥傳忠得慶兆衍正寶維良”。
湖北陽新焦氏字輩:“世步昌隆成、開元家學愈”
湖北通山焦氏字輩:“南元家學裕從國列文章”。
湖北宜昌焦氏字輩:“正德維永世發文學”。
湖北庥城、重慶焦氏字輩:“耳興應大仁義永芳玉成家國金生九章”。
湖北十堰焦氏字輩:“志大興隆永遠昌盛應天洪發裕厚傳家孝敬忠義榮耀光華祖功宗德世代明霞”。
湖北焦氏一支字輩:“攀魁守發祥賢次圓明亮”。
安徽合肥焦氏字輩:“席福其長傳家有寶”。
江蘇豐縣焦氏字輩:“元運文明世泰景祥慎修宗德永保家邦”。
河南民權焦氏字輩:“清明家道顯仁義見先天”。
河南睢縣焦氏字輩:“祥道太廣明善”。
陝西神木焦氏字輩:“炳元士同雄培養史作林”。
四川敘永焦氏字輩:“廷學成雲喜”。
江西遂川焦氏字輩:啟文學名賢
焦氏一支字輩:“焦必定興洪家善廣吉忠世尚傳夏運存開永繼祥”。
焦氏一支字輩:“可(繼)福玉長清希學”。
焦氏一支字輩:“元運文明世泰景良慎修宗德永保家邦”。
焦氏一支字輩:“中元日恆正維德永世昌”。
湖北省孝昌縣、大悟縣、武漢市焦氏一支字輩:“元亨利貞 正大光明 祖功永懋 家道長興 已揚義子 克紹先行 文章華國 纘緒增榮……“ 資料有待補充。
湖南焦氏淵源:
長沙城南焦氏
一世祖瓊公,字渭陽,官威平衛指揮,知雲貴兩省軍務兼福建衛指揮,明洪武13年(1380)承旨徵調,道經洞庭病故,葬湘陰東城外虎狼沖。至五世祖瑀公生麒、庶,麒公分支湘陰;庶公,字績熙,行二,明宏治2年(1489)徙居善化城南醴陵坡,葬於此,派衍長沙。明嘉靖38年(1559)創修族譜,清康熙57年(1718)、道光21年(1841)、鹹豐10年(1860)續修,光緒27年(1891)再續時,現丁469人。同治元年(1862)建支祠於臨都三甲夜乾塘。派語:(自六世起)攸分箕裘福,光明正宏常,生人惟立志,樹德務知方,慈孝家庭樂,雍和嗣裔昌,湖湘呈瑞彩,鐘毓啟賢良。
瀏陽焦氏
始遷祖甫公,元末自江西南昌遷瀏北天井江。後人分布於龍伏、焦家橋。至清光緒33年(1907),已傳22代,丁口1600餘人。辛亥時湖南督軍焦達峰即屬該族。
茶陵焦氏
明永樂4年(1406)自攸縣西門遷虎踞。
湘陰中塅焦氏
始祖瓊公,字渭陽,籍金陵,授威平衛指揮,知雲貴兩省軍務兼福建衛指揮,明洪武13年(1380)徵調道經洞庭,病故,諭葬湘陰,子孫以衛務留宦潭州。至八世俊公,字維賢,明嘉靖9年(1530)始遷湘陰城東門外八甲。後人分布於南鄉之中塅、三神鄉之豐倉、高明鄉之清泉沖、雲靜鄉之三峰窯等地。宗祠在中塅。
華容三封蓮花堰焦氏
始遷祖貴公,安徽鳳陽人,元至正14年(1354)隱遷華容七都(今三封寺蓮花堰)。至六世有兄弟五人,惟次子虎、三子華、四子茂居原地。自貴公起連續八代均系戎馬生涯,故稱軍家。子孫聚居蓮花堰,星居各地。字派:(自十一世始)思祚致遠大,修德自榮昌,毓秀鐘奇俊,永為邦國光。續派:忠孝仁之本,廉明治必長,如斯傳百世,紹啟允賢良。
資興焦氏
太始祖瑛公,以江南世胄膺禮部尚書兼太子太保,宋元豐6年(1083)自江蘇鎮江因奉剿來湘之郴縣烏嶺,四世(一說八世)景忠公於元末徙居興寧之程水何家寨,再傳必政公,徙居高沖坪頭嶺。十七世培公派下遷居城廂。至1949年,已傳31代,族人約3000餘人。1914年五修族譜。該族焦起良,明永樂16年進士,子從周,正統4年進士。清道光7年(1827)重建祠堂於高沖。祠聯:祖天官孫天官祖孫著兩朝聞望,父進士子進士父子冠四海英才。
麻陽毛坪焦氏
明洪武年間從江西徙居湖南麻陽楠木橋牛套坎,繼遷毛坪(躍坪)居住,子孫散遷長潭、蘭村和鳳凰、懷化等處。字派:通光倡仕林,聖朝志景文,再異四枝開。世秀大長清,方復輝德慶,加增裕繁榮,又兆強萬代,更轉永全興。

宗族特徵

1、焦姓南遷始於兩漢之際,為他姓所不可比擬。
2、由上可知,中國的焦姓家族,是最標準、最地道的炎黃子孫。他們一部分是黃帝軒轅氏的後裔,一部分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
3、周武王時焦國,雖說共有兩個,但是到目前為止,關於這兩個古國的所在位置,卻只能知曉神農裔孫所建立的確切位置,而姬姓焦國已不可考。

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源自焦國
望居中山。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焦姓的得姓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書樓藏目;
樂府誌哀。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說典指明代學者焦竑,字弱侯,號漪園、澹園,江寧人,為諸生時就有盛名,萬曆年間狀元,歷官翰林院修撰、太僕寺丞、南京司業等。晚年主要從事講學和著述,他博通群書,自經史典籍至稗官雜說無不涉獵、貫通,善於寫古文,風格典雅。家中藏書豐富,著有《焦氏藏書目》二卷。其他著述也十分豐富,有《澹園集》、《焦氏類林》、《老子翼》、《莊子翼》、《玉堂叢話》、《國史經籍志》、《中原文獻》等。下聯典指東漢末樂府詩《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中的人物焦仲卿,為廬江小吏,娶妻劉蘭芝,夫妻恩愛,但焦母不容兒媳,焦仲卿夫妻終於被迫害致死。
朝廷三老;
天地一廬。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梁人焦延壽,字贛,昭帝時由郡吏舉為小黃令,能愛護吏民,任職期滿時,百姓到朝中懇求,讓他繼續留任,於是,昭帝下詔書命他延長任期。元帝時為三老(古代設三老五更,都是年老而閱歷豐富的退職老人,皇帝把他們當父、兄供養起來,以向天下表示孝悌)。他曾跟從孟喜學《》,並深有研究,著有《易林》,後傳授給京房。下聯典指三國時魏國河東人焦先,字孝然,東漢末戰亂中,流浪於荒野,食草飲水,但從來不走邪路,不做壞事。後來自建一座草廬獨住,有時為人幫工,只求吃飽,不要工錢。熹平年間,太守賈穆經過他的草廬,給他說話他不應答,給他食物他也不吃。皇甫謐曾說他“以天地為房屋,伏羲氏以來只有他一個人”。
中山世澤;
俸余家聲。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焦姓的望族中山郡。下聯典指明·焦寬,南陽人。知崇德縣,有寬政。暇時與諸生講論經史,給油燭,以資其夜誦。
河圖受秘;
酒國驚筵。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焦延壽,從孟喜學《》,授之於京房,嘗嘆曰:“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後房果遇禍,其著作有《易林》。下聯典指唐·焦遂,醒時若不能言,醉後應答如流,為“飲中八仙”之一。

七言通用聯

夏榜榮登探花第
春魁高上狀元郎。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焦勝,榮登探花。下聯典指明代狀元焦竑,字弱侯,江寧人。萬曆中以殿試第一入翰林修撰。
千年事業方寸內;
萬里乾坤掌握中。
——焦達峰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近代民主革命家焦達峰自題聯。焦達峰,原名大鵬,字鞠蓀,湖南省瀏陽人。

八言通用聯

論仁議福,保我金玉;
達性任情,樂其安閒。
——佚名集西漢·焦延壽《易林》句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佚名集西漢易學名師焦延壽《易林》中集句聯。
萬悅千歡,貴壽無極;
三星五福,喜慶大來。
——佚名集西漢·焦延壽《易林》句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佚名集西漢易學名師焦延壽《易林》中集句聯。
砥德礪才,為國藩輔;
布政施惠,生我福人。
——佚名集西漢·焦延壽《易林》句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佚名集西漢易學名師焦延壽《易林》中集句聯。
含和履中,駕福乘喜;
年豐歲熟,政樂民仁。
——佚名集西漢·焦延壽《易林》句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佚名集西漢易學名師焦延壽《易林》中集句聯。
道德神仙,增榮益譽;
福祿歡喜,長樂永康。
——佚名集西漢·焦延壽《易林》句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佚名集西漢易學名師焦延壽《易林》中集句聯。

十四言及以上

秧溪為帶,楓嶺作屏,蔚矣仙源之秀;
習武奪魁,修文稱首,美哉世德之隆。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黃山市黃山焦村焦氏宗祠聯。上聯“秧溪”為當地河名,“楓嶺”為當地山名;“仙源”為鎮名,原太平縣縣治所在地。下聯分別指南宋宣州人焦炳炎、焦煥炎兄弟。
著述可傳家,要重將象數探求,闡述易林奧旨;
功名能滅性,曷若那蝸廬伏處,長留京口高風。
——焦石仙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安慶市城郊焦氏宗祠聯。

開國將軍

焦玉山少將

焦玉山(1915-1990),安徽省阜陽縣人。1931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30軍88師263團排長,第89師267團連政治指導員,紅四方面軍總部便衣隊隊長,警衛營營長,騎兵連連長。參加了長征。1935年在李先念指揮下,強渡嘉陵江。在劍門關口戰鬥中負傷,師首長派兩個戰士攙著他過了雪山。第二次過雪山時,和戰士們在篝火旁睡著了,被大雪蓋住,只有他和勤務班長爬了出來。西征時,左手被子彈打穿。西路軍失敗,被地方民團抓住,在監獄裡關了10多天,後在押往青海途中逃脫,被援西軍救回。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5旅團警衛連連長,在關家□戰鬥中頭部負傷。擔任了獨立支隊營長、師教導大隊副隊長。1942年進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任隊長兼教育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4縱12師34團團長。新開嶺戰鬥,34團配合兄弟部隊攻打賽馬,兄弟部隊進展不快,師長命令34團出擊,指揮34團從敵側翼發起猛烈攻擊,打下了賽馬。新開嶺圍殲戰開始後,34團叄次強攻,拿下敵25師固守的陣地。指揮34團解放了本溪,在遼陽總攻時,部隊5分鐘就登上城牆。攻打鞍山時,34團占領神社山和市政府大樓。在塔山阻擊戰中,34團開始的陣地在塔山堡和鐵路橋頭,塔山阻擊戰的第二天,守衛在村口最前沿的34團遭到敵人一個梯隊接著一個梯隊的猛烈進攻,一片混戰,34團傷亡慘重,連團預備
隊也用上了,一直打到刺刀見紅。第叄天縱隊調整了部署,34團集中守備塔山堡,敵人進攻的更猛烈,敵敢死隊每人胸前掛一排手榴彈,衝鋒時高喊“攻下塔山有賞,官長三級!”焦玉山指揮34團打得十分艱苦,34團出現了“向我開火”的英雄人物。戰後12師34團獲得“塔山英雄團”稱號。成為全軍聞名的“塔山英雄團”團長。1949年,第4縱改稱41軍時,任41軍123師團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廣東省公安廳副處長、處長,省公安總隊副政治委員,守備10師師長,佛山軍分區司令員,1962年畢業於高等軍事學院基本系,任第47軍副軍長,廣西軍區副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參謀長。參與指揮了1974年西沙永樂群島反擊作戰和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0年10月9日因病逝世,終年75歲。

焦斌少將

焦斌(1928.9-2002.12.1),山西省高平縣(今市)七區北陳村人。194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副排長、區隊長、連長、營長、高級炮校學員、團參謀長、團政治委員、師參謀長、師政治委員,貴州省軍區政治委員,貴州省軍區司令員等職。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2002年12月1日因病在雲南省昆明市逝世,終年75歲。

詞典解釋

一(jiāo,音“交”)
①同“膲”。臟器名,六腑之一。見“三焦”。
②乾枯。《素問·診要經終論》:“不通則面黑、皮毛焦而終矣。”《靈樞·經脈》:“手太陰氣絕則皮毛焦。”
③煩躁。見“焦滿”。
二(qiáo,音橋)通“憔”。憔瘁。《素問·上古天真論》》:“五七,陽明脈衰,面始憔,發始墮。”
單位中的焦
能量、功、熱的單位(J)焦耳的簡稱,指1牛頓力的作用點在力的方向上移動1米距離所作的功,即1J=1N·m
“焦”在漢英詞典中的解釋(來源:百度詞典):
⒈scorched; charred

宗親網

成立

中華焦氏宗親網成立,焦氏論壇於2009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通! 焦氏宗親網秉承中華文明,傳承傳統文化、傳承家族不間斷的歷史。

宗旨

焦氏宗親網成立的宗旨是:網路聯繫宗親,共享焦氏族譜資料,討論族源支派,排輩(輩分)方便尋根問祖。歡迎國內外焦氏宗親積極訪問並參與各項活動; 希望專家學者利用本站平台,踴躍賜稿爭鳴討論; 也盼望更多的技術人才支持網站的建設, 共同打造出高質量的中華焦氏網!

焦氏小考

據考證,山東焦氏家族大多自元末明初從國內其它省份移民而來。其後屢經遷徙,目前已遍布全省。但由於年代久遠,分布廣泛,歷史記載又少,一時很難把全省眾多焦姓統籠起來。現提供出來,供宗人們參考:
1、東部日照焦氏:據傳,始祖值元朝末年戰亂頻繁,又加旱蝗瘟疫之災,兄弟三人(諱:升?、斗、木)由江蘇蘇州蒼門過江北上,遷至海州(江蘇東海杏黃村)定居。因海州濱海地處斥鹵,不宜耕植,兄弟三人繼續北上山東,一居日照,一居諸城,一居平度蓼蘭(一說長兄在該地留下,兄弟二人北上山東)。來日照時沿海地區裊無人煙,始祖族譜遭兵燹失落,何時遷居日照無從考究,惟傳說遷自元末。清光緒四年(1878)續譜時,闔族認定自十八世排出:“永建安自廣、淑世繼宗祥、傳忠得慶兆、衍正寶維良”二十個字為世排行輩。世傳遠祖系源出自晉朝鎮江(江蘇)京口焦山之焦光。
諸城呂標鎮焦家莊子村(譜牒已失),有年長老人自稱與諸城北關焦家同為升、斗、木之後裔,具體是升?或斗?或木?之後裔分不清楚。但從老人提供的祖傳手抄本可以看出:一世祖無考、二世祖陸盤、三世祖衍國、四世祖坦、五世祖照吉。至今已繁衍二十五、六世。自十八世起,世排行輩:“永建安自廣、淑世繼宗祥、傳忠得慶兆、衍正寶維良”。據老人稱:“祖傳升、斗、木三兄弟,一居日照大花崖,一居諸城北關,一居平度蓼蘭。後來蓼蘭兄弟來諸城省親,不幸去世,就安葬在諸城北關”。筆者以為:不管是從行輩排列,還是祖輩傳說,都可以認定本支和日照焦氏為近支或同宗。
平度市蓼蘭鎮焦家寨村:現有譜。始祖名焦思恭(思恭以上十世失傳),世傳自雲南先遷四川,又自四川遷日照,後自日照遷來。該支現分布在50余村,自思恭算起,已傳至一十六世,包括始遷祖在內應為二十六世。該族繁衍的幅度與諸城焦氏基本同步,同時他們的一些說法又與諸城焦氏的傳說相吻合。筆者以為:該族和日照或諸城焦氏疑為同宗。但由於缺少歷史資料佐證,在此不敢妄斷,需有志者作進一步考證。
日照焦氏為山東東部望族,狀元焦竑即出自本支,在日照譜為七世。對本支情況,筆者了解無多,僅供宗人參考。
2、中、西部焦氏:現有譜,據記載:明朝洪武二年兄弟四人(諱增、玖、城(成)、埸(儀))從河北棗強遷來山東。長兄焦增,住昌邑市大莊。其後人分布在昌邑市、高密市等地。該支人丁興旺,且譜系分明,至今已傳二十餘世,人口上萬之眾。自十五世起世排行輩:“乃延宗緒,丕廣來世,一本所聯,伯仲叔季。”(詳細情況另文記敘)。
二弟名玖,據傳住古登州(今蓬萊、黃縣一帶),一說居直隸(今河北省)。章丘十九世焦肇駿進士及第後,為訪宗親,曾於同治九年(1870)庚午七月到過昌邑大莊、高密沂塘,時值兩地宗人共議續譜,駿欣然為之序,並有字畫、墨寶傳世。同年八月至安丘郎君莊,並留有譜序兩篇。其中對四兄弟之說是這樣敘述的:“駿自幼讀時,聞族中父老云:始遷之祖凡兄弟四人,諱曰增、玖、城、埸。有章丘我族城祖之後固昭昭矣。惜外則紛紜傳聞,迄無定所,欲聯本族不得時。自戊辰捷後,一車兩馬,周曆四方,得增祖後焉。昌邑之大莊、沂塘是也。玖祖之後在登州府黃縣,然究未得考其譜系,則疑以傳疑耳。即此推彼,未嘗不慨然曰:埸祖後豈無考乎?遂由昌返濰,忽有郎君莊族人,口稱埸出,言之頗詳,蓋自上世先人與歸家園等村為一脈之分支”(同治九年(1870)庚午肇駿為安丘郎君莊《焦氏族譜》序)。
三弟,焦成,據《焦氏家譜》。焦成大概元末明初成化年間由山西洪洞攜三子遷於山東泰安大汶口焦家莊,(由公開資料可見應先至章丘後至大汶口)。村內無他姓,故名焦家莊。子輩:“式元肇其念,方裕守體傳,有餘允志廣,百世受承延”現村八百多人,輩分目前範圍元至傳字輩。
3、還有一支脈在山東:從江蘇遷入山東濟陽,豐縣焦氏字輩:“元運文明世泰景祥慎修宗德永保家邦”。

河南族譜

1、河南虞城縣寓賢集焦氏族譜焦氏家族於清朝嘉慶年間,有蘭考縣逃荒來到虞城縣寓賢集。八代焦人,歷經戰亂,奔走他鄉。今有第五代孫焦明哲,焦明起,焦明德的查憶,六代孫焦新存整理成冊。此舉先正世祖,繼告後人,今共立世譜二十字,往後人尊納。
“際玉恩福明,新紅顯義平,廣繼永傳亞,汝彥碩金豐。”
——七代孫焦紅軍整理
2、河南省獲嘉縣辛豐村焦氏始祖焦元勛,於明朝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大槐樹下遷至獲嘉縣辛豐村。焦氏家廟的對聯為:“家住山西洪洞縣,遷址河南古殷州”(今獲嘉縣)。
一九六一年初,經二十四世焦玉景、焦玉林、焦玉和續補家譜。二零零七年冬,由二十五世孫焦希樂、二十六世孫焦文秀等人,根據二十六世孫焦文選的老家譜再續“輩字”。
承上:全國士永,玉希文昌,八字
承下:敬書傳德,緒宗呈祥,繁世修憲,興道福廣,煥景長瑞,益樂慶揚,二十四字
“敬奉祖宗,銘記孝道”是我焦氏先人的遺訓。
至二零壹四年三月,辛豐村焦氏家族已傳世二十九代,總人口伍佰陸拾余口。
——二十六世孫焦文廣、二十七世孫焦明昌整理

山西焦姓

長治縣西火與桑梓焦姓,系同源,桑梓焦姓由西火遷徙而來,清末西火焦姓為當地豪紳,因乾草會農民起義一事入《長治縣誌》。
桑梓焦志敏 焦馨伊
焦慮多少半夜醒 潞黎神農瀝星月
志短何必與名爭 焦姓周武賜伯爵
敏而好學曾經是 馨兒德藝且雙具
兄臨上黨雄山峰 伊人秋水亦博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