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際禪師

無際禪師

無際禪師,也稱“無際了悟”。俗姓莫氏,諱了悟,法號無際,潼川安岳白鶴岩人(今四川安岳縣),著有《道林錄》流傳於世。無際禪師死後,葬於安岳木門寺無際禪師亭,木門寺位於安岳縣城以北20公里的石鼓鄉木門村的清涼山麓,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木門寺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際禪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四川安岳縣
無際禪師基本信息,無際禪師個人事跡,安岳縣無際禪師亭,無際禪師相關評價,

無際禪師基本信息

無際禪師,四川安岳縣人,姓莫氏。二十歲時,薙髮出家於定遠縣羅圍寺。王英《無際禪師塔銘》云:“師諱了悟,無際其號。蜀潼川州安岳縣人,姓莫氏。幼穎悟,好誦佛典,遂祝髮為僧,禮羅圍寺本真上人為師。”周忱《道林無際禪師語錄記》云:“師本西蜀安岳名家子,天資明朗,性善夙成。自幼即超然有棄俗之志。年二十,辭親出家於定遠之羅圍寺,師事本真和尚。”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周忱所言出家於“定遠”問題,而苗衷的《道林寺碑記》亦提及“定遠”,故不可不加以說明。按“定遠”乃縣名,即今四川武勝縣。四川定遠縣,始置於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明清相沿不改。迨民國三年,以安徽、雲南和四川均有定遠縣,故改四川之定遠為武勝縣。周忱、苗衷文中的定遠應是四川的武勝無疑,因為周、苗兩記的後文才言及無際出蜀之事。同時,民國《武勝縣誌》卷十二引舊志亦有無際來縣羅圍寺,“披剃於此”的記載,可證其地非四川莫屬。
無際禪師亭無際禪師亭

無際禪師個人事跡

木門寺木門寺
無際自羅圍寺出家後,苦心習佛,日益精進,但他不滿足於所得。“於是躡蹻出遊,遍歷蜀中名剎,參禮諸大尊宿,以求究竟。” 隨其造詣的增進,他對自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修習中遇到的諸多問題,雖冥思苦索,仍久不能釋懷。於是,他毅然決定出蜀參謁善知識,擴大其佛學視野。從此,他便開始了自己的雲水行腳生活。“往河洛大乘山,謁獨空;入楚,禮無念。二和尚皆不遇。走繁昌山中,參古拙俊禪師。古拙,無準范五世徒也。其傳有自,見師大奇之,一言契合。以法授師,盡得其秘奧。” 其中“入楚,禮無念”一句中的無念,即無念勝學,乃萬峰時蔚傳法弟子。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太祖皇后“陟天楚藩,建大會,集千僧於洪山”。無念參與其會,受到楚王的禮遇,遂留武昌,建九峰寺。此後,無念還曾被太祖召見,旋即回楚,至永樂四年(1406年)卒於九峰,世壽八十一歲 。由此可知,無際往見無念,則必在1401-1406年之間,時無際約二十餘歲。但遺憾的是無際“禮無念不遇”。可是,他並未氣餒,繼續東進,走到安徽繁昌縣山中,結果卻參見到一位禪宗高僧——古拙昌俊。
無際參謁古拙昌俊,這是他習佛生涯中的一個重大轉折,從此他進入了禪宗的主流。由於古拙昌俊在禪宗歷史上是臨濟虎丘禪系的正傳,所以前述引文里要特彆強調古拙是“無準范五世徒也”,並雲“其傳有自”。所謂“其傳有自”,因無準師範為臨濟宗十六世,屬於楊岐派。又據倪謙《故性天皎禪師塔銘》記載,永樂五年(1407年),古拙俊受到成祖禮遇,召他至南京天界寺居養,即《塔銘》所云“奉詔旨天界,山居終老” 。這裡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即1047年後的無際已不在繁昌,而是隨古拙來到了天界寺。天界寺是南京的三大寺之一,它還統管次大寺和中寺共十四所。時南京僧錄司設於天界寺內,因而使該寺成為了京城一所著名的寺院,有“方今第一禪林” 之稱。釋明河《無際了悟傳》說無際“居南京牛首寺”,不久“端坐而化”。這是把無際的事跡和時間搞顛倒了。其實,無際住南京包括牛首、天界在內,都應該在永樂初年,而不可能在其臨終之前,上舉倪謙的《故性天皎禪師塔銘》就是明證。
無際禪師亭無際禪師亭
古拙俊發現了無際,知其為後來法門大器,且以機緣契合,乃予印可,即傳法於無際。王英《無際禪師塔銘》說,古拙“見師大奇之,一言契合,以法授師,盡得其秘奧”。周忱《道林無際禪師語錄記》也說,無際“徑造繁昌,古拙一見,大加器重。提倡吻合,欣然祝曰:‘汝平實地上人也。擔負大事,吾將屬望焉,宜善自護持。’”。無際不負古拙師的期望。他回四川安岳後,建立了道林寺,繼續苦習禪法。

安岳縣無際禪師亭

無際禪師亭位於四川安岳縣木門寺,創建於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位於安岳縣城北25公里處的清涼山,這裡山巒起伏,煙雲繚繞,寺前石坊書稱"東普禪林",內葬無際禪師。無際禪師亭為石砌仿木建築的無梁方殿,長7.8米,寬6.8米,高10米有餘,坐北朝南,外觀如"介"字形。亭蓋系單檐四角攢尖式,飛檐挑角,脊上飾有人物異獸,亭頂雕待放蓮苞,皆別具匠心。
無際禪師亭內立五級八方石塔一座,上刻雲紋、花草,無際禪師即葬於其中;亭頂為穹窿狀,中心雕團花圖案,內檐四周施雲紋斗拱十六朵,除四朵轉角鋪作外,每面各置三朵,眼壁刻縷空雲卷花,每朵上刻一菩薩,象徵無際禪師的十二弟子(現存十一尊),菩薩身披袈裟,神態各異,皆面向石塔,從而突出主體。為顯赫珍重,整個無際禪師亭又為三疊木結構的斗拱大寺殿所覆蓋。大殿雄偉軒昂,形成塔於亭中,亭於殿中的布局。寺殿左方約2米處,還各有明碑一塊,記木門寺興沿及無際禪師事略。寺後有大雄殿,依山而建,氣勢巍峨。

無際禪師相關評價

無際禪師是明代有德高僧,其弟子就是楚山紹琦禪師,無際禪師於英宗正統年間(1436-1449)被召至京師,敕封宗師,登壇說法,觀者如堵。而弟子楚山於其門下潛心領悟禪機,一日,聞板聲有省。復遍叩諸老,鹹稱賞之。無際禪師與楚山紹琦師徒振興禪宗,形成四川體系。記載無際史跡的文獻發現,揭示了無際禪師在明初在禪宗的貢獻和地位,而楚山紹琦繼承了無際禪師的佛法既而發展了四川禪宗,為中國禪宗做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