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礙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礙解
  • 外文名:Pratisamvid
無礙解,教義名詞。梵文Pratisamvid的意譯。由修習所成就之自由而無滯礙的理解能力與相應的智慧。《大毗婆沙論》卷一八○:“於所知境通達無滯,名無礙解。”其“自性是慧”。因此解通達的對象有“法、義、詞、辯”等四種,通稱“四無礙解”(梵文Catasrah-pratisamvah)。《俱舍論》卷二七:“無礙解有四,謂法、義、詞、辯。言說道,無退智為性。”(1)“法無礙解”,指對表達“法”的名言的理解。此處的“法”,就是名言。《俱舍論》卷二七:“無退轉智,緣能詮名、句、文身。”主要指把握文字的思維能力,以“不可退轉智為自性”。《瑜伽師地論》特指對“一切法”分門別類地全面深入理解並勇于堅持的智慧。其卷四五說:“謂諸菩薩於一切法一切異門,盡所有性,如所有性,依修所成無所滯礙,無畏轉智,是名菩薩法無礙解。”亦泛指由領悟諸法名句而引攝之相應認識和心理。(2)“義無礙解”,指對諸法的內涵義理的理解能力。《俱舍論》指“緣所詮義”之“不可退轉智”。《瑜伽師地論》指菩薩對一切法的個別“法相”作全面深入理解而無所猶豫的智慧,所以說:“菩薩於一切法一切異相,盡所有性,如所有性,依修所成無所滯礙、無退轉智。”(3)“詞無礙解”,指對各種語詞方言的掌握。此處之“詞”,指方言。《俱舍論》定義為“緣方言詞”之“不可退轉智”。《瑜伽師地論》等指對“法”的一切“釋詞”的領會能力:“菩薩於一切法一切釋詞,盡所有性,如所有性,依修所成無所滯礙無退轉智。”《顯揚聖教論》說:“於一切種一切法訓釋詞中,如實覺悟之所引攝,無痴知見性。”(4)“辯無礙解”,指對“正理”及所得定、慧的言辯無礙的能力。《俱舍論》所謂“緣應正理無滯礙說及緣自在定、慧”之“不可退轉智”。《瑜伽師地論》以為是通達一切法之“品別”而得之智,所以說:“菩薩於一切法一切品別,盡所有性,如所有性,依修所成無所滯礙無退轉智。”《顯揚聖教論》名作“辯才無礙解”。此“四無礙解”,或以為是一種把握和運用言教的次第;或以為是理解佛語,而以“聲明”和“因明”為加行。《俱舍論》卷二七認為“四無礙解”是由學習“佛語”而得,不得有次第分別:“理實一切無礙解生,唯學佛語能為加行,如是四種無礙中,隨得一時必具得四。”又《成唯識論》卷一○認為,只要證得“智自在所依真如”,即能於“無礙解得自在”。《述記》卷一○末認為是智波羅蜜之一分,“於一切法不隨其言,善能了知諸意趣義,如實成就一切有情受勝法樂”。據此,“無礙解”不僅屬於個人所得之智,亦為向眾生宣教之用。故《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一四等說,“四無礙解”在於培養善於說法的功能:“無礙解作何業?謂善說法要,悅眾生心,能絕一切諸疑網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