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鬃鵝

烏鬃鵝

烏鬃鵝屬鴨科,體質結實,體軀寬短,背平。產於廣東省清遠市北江河兩岸。原產於廣東省清遠市,故又名清遠鵝。因羽毛大部分為烏棕色,而得此名,也有叫墨鬃鵝的。中心產區位於清遠市北江兩岸的江口、源潭、洲心、附城等10個鄉。該鵝分布在粵北、粵中地區和廣州市郊,以清遠市及鄰近的花縣、佛崗、叢化、英德縣市較多。烏鬃鵝是小型灰色鵝種,據記載自宋朝就已經開始有烏鬃鵝的飼養,流傳至今,是當地民眾喜愛的鵝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烏鬃鵝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雁形目
  • :鴨科
  • 亞科:雁亞科
  • :雁族
  • :雁屬
  • 亞屬:灰雁(歐洲鵝系統)和鴻雁
  • :烏鬃鵝
  • 分布區域:產於廣東省清遠市北江河兩岸。
品種特徵,生產性能,飼養管理,雛鵝培育,種鵝管理,肉鵝管理,繁殖技術,飼養方式,

品種特徵

體型緊湊,頭小、頸細、腿矮。公鵝體型較大、呈欖核型;母鵝呈楔形。羽毛大部分呈烏棕色,從頭頂部到最後頸椎有一條鬃狀黑褐色羽毛帶。頸部兩側的羽毛為白色,翼羽、肩羽、背羽和尾羽為黑色,羽毛末端有明顯的棕褐色銀邊。胸羽灰白色或灰色,腹羽灰白色或白色。在背部兩邊有一條起自肩部直至尾根的2厘米寬的白色羽毛帶,在尾翼間未被覆蓋部分呈現白色圈帶。青年鵝的各部位羽毛顏色比成年鵝較深。喙、肉瘤、脛、蹼均為黑色,虹彩棕色。

生產性能

成年公鵝體重可達3~3.5公斤,母鵝體重可達2.5~3公斤。母鵝開產日齡為140天左右,母鵝有很強的就巢性,一年分4~5個產蛋期。年產蛋29.6枚,蛋重為144.5克,蛋形指數1.5,蛋殼淺褐色。屠宰測定:半淨膛公鵝為88.8%,母鵝為87.5%;全淨膛公鵝為77.9%,母鵝為78.1%。公母配種比例1:8~10,種蛋受精率約88%。
烏鬃鵝屬於食草的經濟水禽類,肌胃與盲腸均很發達,善食青草、青菜,耐粗飼,易育肥,出肉率高,飼料報酬高,實驗證明杏鮑菇菌糠替代比例越高烏鬃鵝平均體質量增加越大。經屠宰後鵝胴體骨細、肉嫩多汁,營養成分豐富,蛋白質含量約17%~22%,每100克鵝肉熱能達到0.71~0.84兆焦。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占總脂肪量的70%以上,溶點低,質量好。可加工成罐頭、熟製品等。活鵝銷往港澳地區,很受歡迎。鵝羽絨、羽毛輕鬆柔軟,富有彈性,可加工成羽絨製品。
有的旅遊部門已經利用池塘放牧烏鬃鵝作為觀光農業項目。在池塘邊種草作鵝的飼料,池中養魚,魚吃鵝糞,形成立體養殖和生態的良性循環,這也不失為一條發展農村經濟的致富門路。

飼養管理

雛鵝培育

由於養鵝主要靠草地放牧,所以育雛應選擇早春有草的地方。在南方雛鵝的培育一般採用自溫育雛的方法。雛鵝出殼後,經挑選的健雛轉入育雛舍。若為農戶小規模飼養,可放在直徑75厘米的竹籃(或木盒)內,並鋪墊草,每籃可育50隻雛鵝。籃的上方安裝1隻25瓦電燈泡,可使籃內局部溫度達到27~30℃。飼養人員要晝夜精心照顧。在北方最好採用育雛舍的方法育雛鵝(或者籠育)。育雛舍地面鋪10厘米厚的墊草,要求陽光充足,保持墊草的乾燥,育雛溫度1~3日齡為27~30℃,以後隨日齡增長每周可降2~3℃,3周齡後降至18℃,45周齡即可放牧。
飲水和開食時間。應根據雛鵝已能起身,用手指引誘大部分伸頭張口啄食,並發出尖叫聲,此時即可飲水。開食約在鵝出殼後30~36小時,應先飲水後開食。餵給的飼料最好是雛鵝配合飼料,也可以是經淘淨後再浸泡1小時的碎米,邊吃邊加料,快吃完時再餵給洗淨(以防農藥中毒)切成細絲的萵苣葉、小油菜、小白菜等。每次餵食20~30分鐘,1周齡的雛鵝每晝夜餵食6~7次,白天5~6次,晚上1次;7日齡後每天餵食次數可逐漸減少到3次,天氣好可在清潔的淺水塘內放游,讓小鵝飲水,游泳,採食浮萍;天冷時,半月齡後才可放游。雛鵝長到5周齡時,餵給用水浸泡1晝夜的大麥粒,為正式放牧做好準備。

種鵝管理

90日齡時應對後備種鵝實行限制飼喂,防止體過肥和早熟,此階段以放牧為主,一般不予補飼,尤其不補精料。若放牧地點草質差、草量少,每天可適當補飼一些粗飼料,如粗糠、秕谷、乾草粉等,產蛋前20天左右應改餵含粗蛋白的種鵝飼料。另外在開產前1個月應注射小鵝瘟疫苗。
整個繁殖期間,每天每隻鵝餵250~300克混合粉料,並全天供給足夠的優質粗料,同時配合放牧,特別是第2年的種鵝,應主要靠放牧和以粗料為主,再適當補飼少量的穀物。
在冬季和休產期間,種鵝應飼餵優質粗料,並適當補給谷實類飼料。種鵝的飼養主要是因時因地放牧,並防止種鵝過肥,產蛋量下降。
烏鬃鵝產蛋不多,應儘量提高種蛋的質量,母鵝的產蛋窩必須多鋪乾淨的墊草,以柔軟的碎草為宜,保證種蛋的清潔。冬季要及時撿種蛋以防受凍。夏季也應勤撿種蛋,防止母鵝伏臥在種蛋上面,造成蛋內胚胎早期發育,降低出雛率。

肉鵝管理

肉鵝放牧最好採用分區輪牧,要防止牧草過熟而降低適口性與利用率,還要根據植被的產草量和鵝的採食性能合理安排放牧。每天早晨放牧前餵給全價飼料,牧歸後再餵料1次;每周應補飼0.5~1千克的全價飼料。肉鵝70日齡時應進行20天左右的肥育,選擇半水半陸地之處建0.7米高的竹木結構的圍欄,場地大小應按每平方米可養5隻鵝計算。每天飼餵2~3次,飼料摻入切碎的青菜或水草,每次餵完後讓鵝下水游1~2小時,這樣才有利於肉鵝的增重。

繁殖技術

烏鬃鵝的交配能力強,公鵝性行為表現較早,但配種日齡應控制在300日齡左右。配種方式一般採用本交,也可採用人工授精,公母鵝配種比例為1:8隻~1:10隻,種蛋的平均授精率為87%。母鵝每產完一期蛋就巢1次,所以一般採用母鵝天然孵化。孵化期30~31天,平均授精蛋孵化率為92%。母鵝孵化前,應準備好孵窩,下鋪墊草,上鋪草蓆,放入種蛋再將母鵝抱上孵化。每天一次將鵝抱出飲水、餵食、排便。雛鵝出殼後應及時將蛋殼取出,若發現雛鵝出殼困難,可用人工將打嘴處蛋殼剝開,將頭拉出即可,此為人工助產。千萬不能全部將蛋殼剝掉,否則胎雛死亡。
另外還可採用電器人工孵化法,所需孵化條件與雞相同。烏鬃鵝的種蛋可與雞的種蛋同時進行孵化,只是蛋盤需特殊加工。由於鵝蛋脂肪含量高,孵化中後期由於脂肪代謝增加,蛋溫急劇增高,對空氣流通的需要量增加,因此從第22天開始,每天應在機外涼蛋2~3次,每次約30分鐘,涼蛋結束時,用小噴壺往蛋上噴37℃的溫水,以增加蛋殼溫度的散發。第28天落盤,第31天出雛。採用人工孵化法可減少母鵝的醒巢時間,增加產蛋量。種鵝的利用年限比其他經濟禽類要長,一般可利用3~4年,母鵝可達6年。

飼養方式

烏鬃鵝有3種飼養模式:前期舍飼,後期放牧;前期舍飼,中期放牧,後期舍飼育肥;全程舍飼,適當結合放牧,此方式雖能使子鵝迅速生長,但由於消耗精料多,飼養成本高,所以在各地的養鵝生產中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鵝的生物學特性,提高經濟效益。鵝舍的建築要求十分簡陋(育雛舍除外),只要能阻擋烈日暴曬、風雨侵襲即可。但冬季要採取防風措施。
烏鬃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