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由來
垂眸斂凝眉,猶見青櫻弘曆,綠梅芬芳,唯盼一生一次心意動;醒來萬事空,紅牆飛雪茫茫。悔否念否?也許本來清淨還復去。
原名青櫻,與
弘曆二字相對,有“青櫻紅荔”之美意。然而青櫻盛放,紅荔未見;紅荔將熟,青櫻已落。二人的青梅竹馬之情終在婚姻圍城中分崩離析。
因為自己姑母的身份而受牽連,處處遭人嘲弄,卻只能忍氣吞聲。昔日的熹貴妃鈕祜祿氏,當今的太后,顧及青櫻的為難之處,特賜名“如懿”。
懿德的懿,意為美好安靜。《
後漢書》說‘林慮懿德,非禮不處’。人在影成雙,便是最美好如意之事。這世間,一動不如一靜,也只有靜,才會好。如懿,則意為世間完滿的美好太難得,所以太后為青櫻取名為如懿。
此名太后是為告誡如懿完滿難求,有時候退而求其次便是滿足。然而最後竟是一語成讖,如懿如懿,一生未能如意。
人物關係
封號:青櫻格格→側福晉→嫻妃→嫻貴人→庶人→
嫻妃→
嫻貴妃→皇貴妃→皇后(斷髮後被收回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四份冊寶,只保留皇后位號,可說是不廢而廢)
子女:十二阿哥
永璂、皇五女固倫和宜公主璟兕、十三阿哥悼瑞皇子永璟、
養子:大阿哥和碩定安親王
永璜、五阿哥和碩榮親王永琪
姑母:
烏拉那拉·宜修(景仁宮皇后,史書無載)、烏拉那拉·柔則(孝敬憲皇后,先帝摯愛,對應前作的純元皇后)
貼身侍女:惢心(中期出嫁)、
阿箬(後叛主求榮)、
容珮(後期心腹)
隨從/侍女:三寶、小福子、菱枝、芸枝、水芝。
外貌描寫
“膚色如雪,沉靜如冰,明澈眼眸,一雙美目沉得辨不出顏色,纖細的
柳葉眉,長長的睫毛如寒鴉欲振的飛翅,纖美挺直的脖頸,細長的手指,白藕似的細腕。”
書中對如懿的手指、眉眼、身姿、膚色有多處側面描寫,但在佳麗雲集的後宮,仍算不得最美,須得在奼紫嫣紅的嬌艷中,才顯得格外出挑,如萼華綠梅,美玉翡翠,沉靜的散發出溫潤光華。如懿的美應該是和意歡很相似的。只是外貌上,如懿不及意歡。
人物事跡
出身高貴,性情倔強,自尊敏感。喜愛梅花,尤其綠梅。被皇帝認為溫柔而帶清爽剛氣。
被算出與皇后之位有命無運,外貌與衛嬿婉有三分相似。
景仁宮皇后的侄女,幼年隨母入宮聽戲,與四阿哥弘曆有一面之緣。
小說中曾被景仁宮皇后決意指婚於三阿哥
弘時。青櫻故意在與弘時的見面中表現得莽撞無理,流露出厭惡端淑公主的樣子,使得弘時無意娶她,因此在三阿哥選福晉的選秀中落選。而後因為言語間衝撞了景仁宮皇后,且因為弘時漸漸失勢景仁宮皇后另投方向的緣故,被景仁宮皇后做主參加弘曆福晉的選秀,與富察琅嬅、高晞月等指婚於弘曆的三人一同於漱芳齋聽戲。青櫻意圖叛婚不做側室,故意擅自修改戲文《牆頭馬上》的大團圓結局為悲劇,希望使弘曆厭惡,不成想卻打動了弘曆。二人於戲台再見,情愫暗生。(在電視劇則改為青櫻與四阿哥
弘曆少時相知,有著
青梅竹馬的情誼,先被景仁宮皇后指婚於三阿哥
弘時,青櫻故意在選福晉時出
虛恭,而落選。但因弘時漸漸失勢,景仁宮皇后便及時另投方向,便想讓青櫻成為弘曆嫡福晉。)
後於絳雪軒,四阿哥弘曆準備選青櫻為嫡福晉,但是此時此刻景仁宮皇后被熹貴妃陷害謀奪皇位,皇帝意圖降罪烏拉那拉家族,趕來驅逐青櫻。弘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保住了於家族傾倒危難之中慌亂的青櫻,但是只能給她側福晉之位。青櫻再次被弘曆所打動,如此定下了情緣數十載。
入侍潛邸時,由於青櫻身份尊貴,所以備受榮寵,地位僅次於福晉
富察·琅嬅,與後來由格格晉為側福晉的
高晞月平分春色。
被身為嫡福晉的
富察·琅嬅時刻防範,琅嬅心腹侍女
素練聽富察夫人之言將進貢的翡翠赤金手鐲裡頭摻和使女子絕孕的
零陵香賜給二人。
在潛邸中與弘曆有著一生最幸福的時光,弘曆視她為知己,無話不談。渴望民間夫妻的平凡恩愛,希望弘曆如此待她,不相疑、不相棄。
弘曆登基後,因為景仁宮皇后的尊封一事,而陷入皇帝與太后的博弈之中。青櫻因為自己的姑母尷尬的身份而受牽連,處處遭人嘲弄,卻只能忍氣吞聲。皇帝多加愛護,卻也不得不為大局而權衡。最終太后以青櫻要挾景仁宮皇后,景仁宮皇后自裁保住青櫻,但是將史書無載,所作所為將嫁接給其姐姐。
太后因與景仁宮皇后之間的恩怨,對待如懿毫不留情,處處打壓,以守孝之名變相囚禁青櫻不給位分。青櫻設計化解太后與皇帝移宮的矛盾,得到了太后的欣賞,太后解禁青櫻並特此賜名“如懿”。
如懿冊封為
嫻妃,地位在皇后富察氏、慧貴妃高氏之下,賜居
延禧宮。(註:乾隆本是稱如懿為慧,高氏為嫻,可見原先欲立如懿為貴妃),因皇后賞賜加了
零陵香的玉鐲,長年佩帶因而無孕。
雖然入宮後恩寵淡泊,但還是以一顆真摯的心去對待皇帝。卻被後宮眾人譏諷嘲笑。(如請安時被嘉貴人和儀貴人嘲笑“嫻”字)
後如懿昔日府里樂妓白蕊姬入宮得寵,封玫答應,致使如懿被眾人誤會安插人手。而後玫答應邀如懿一同去梅園賞梅又譏諷慧貴妃,更是被慧貴妃做實玫答應就是如懿一派的想法(實際是太后的人),並由此掌毆玫答應。
被玫答應
白蕊姬誣陷以白丹花害其差點毀容,後因海蘭而被還以清白。由此如懿也漸漸得寵。
勸說乾隆封生母李金桂為太嬪。由此遭到乾隆的冷落。份例也遭到苛待,阿箬由此憤憤不平,好在不久後得到乾隆的原諒。
後發現宮人苛待大阿哥
永璜,為此讓皇帝知道此事。由乾隆降旨讓永璜自己選擇,因而成為大阿哥養母。
利用皇后近身宮女蓮心除去皇帝近身太監王欽後,被金玉妍設下連環計。金玉妍蠱惑富察·琅嬅的侍女素練,利用其操縱
高晞月,陷害如懿殘害妃嬪,毒害皇嗣,並收買貼身侍女
索綽倫·阿箬作偽證,連皇后也蒙在鼓裡。因此如懿被太后降為貴人,幽居
延禧宮。太后為避免有人再欲加害如懿,再貶如懿為庶人,並打入
冷宮。
在冷宮時,結識了曾被太后鈕祜祿氏鬥垮的前朝妃嬪吉太嬪(吉嬪),由此知道了前塵往事,又看到吉太嬪的紅顏早逝和冷宮瘋妃而不禁感嘆身在冷宮中女人的不易。
在冷宮飲食遭到嚴重苛待,但吉太嬪卻能吃到好的食物,從中得知需要銀子賄賂太監。好在海蘭的時時暗中照顧,飲食才未曾虧待。
即使身在冷宮,亦被金玉妍毒害,在飲食中下毒。而不得不處處防範。遂約定與海蘭每隔十日放一次風箏保平安。
期間結識好友凌雲徹。
海蘭在放風箏為如懿報平安時,觸怒為病子煩心的皇后,遭其罰跪。後海蘭又聽到高晞月的言語,誤以為皇后才是幕後黑手。病後大愈,海蘭宛若新生,在金玉妍的耳邊風下,慫恿
蘇綠筠害死皇后之子二阿哥
永璉。
如懿父親那爾布意外去世,宮外卻送來紙錢與冥紙,意圖陷害如懿詛咒太后,險被太后賞步步紅蓮。幸如懿機智,說為太后祈福才算罷休,彼時救下被吉太嬪行刺的太后而獲得走出冷宮的機會。此時海蘭有孕。
惢心推薦御前大太監
李玉及太醫江與彬,此後二人成為如懿心腹。
後皇后被金玉妍蠱惑,誤以為如懿是害死親子的兇手,因而在重陽佳節火燒冷宮,幸虧被侍衛凌雲徹所救。
後在江與彬為其療傷時意外打破手鐲,發現秘密。誤以為皇后才是幕後黑手。
海蘭給自服
硃砂證明害皇嗣的兇手另有其人,絕地反擊引得皇帝關注,新入宮的舒貴人葉赫那拉.意歡也插手相助,如懿身體恢復後復位嫻妃,遷居
翊坤宮。同時舒貴人晉舒嬪。
後將凌雲徹調離冷宮,提拔其成為
坤寧宮侍衛。皇帝亦用硃砂計使儀嬪玫嬪滑胎之事告白於天下。
慎嬪(即阿箬)遭受到廢黜並鞭刑慘死。此時海蘭生下皇五子永琪晉封愉嬪,並主動提出交給如懿撫養。
惢心扮鬼致使高晞月胡言亂語,致使皇帝知道了慧貴妃多年來的所作所為。(實則無關)
在慧貴妃臨死之前與純妃
蘇綠筠一同晉封貴妃。恩眷甚濃。彼時衛嬿婉一朝得幸,升至炩貴人,嘉妃、皇后也接連生子。
不久皇后次子夭折,皇后痛不欲生,後又因如懿勸說獨女璟瑟遠嫁,導致皇后與如懿徹底成為陌路仇人。
東巡途中,皇后死,後如懿被封為
皇貴妃,攝六宮事。金玉妍也晉為貴妃。
金玉妍嫁禍如懿與西藏喇嘛大師
安吉波桑私通而被
禁足,
惢心入慎刑司受盡酷刑,炩貴人衛嬿婉假意在養心殿外跪求皇帝而博得皇帝好感。海蘭和凌雲徹借八寶手釧陷害嘉貴妃,如懿成功解圍。嘉貴妃失寵,貶嘉嬪,又降至貴人。並流產,失去三子九阿哥。
大阿哥
永璜因被小人教唆,而後被乾隆譴責受驚而亡。永璜死後,如懿被封為皇后,同時皇帝顧忌李朝顏面及金玉妍喪子之痛,在如懿封后次日復封貴妃之位。並給予金玉妍穿耳之罰。
南巡出遊,與皇帝一同在杭州微服私訪,享受了一日平凡夫妻。期間金玉妍被罰。
後南巡期間,衛嬿婉設計得寵封妃,陸沐萍也封嬪得寵。皇帝亦設計用玫嬪之手導致慶嬪絕育,沐萍失寵。玫嬪因此被賜死,死前向如懿發出了自己的一番肺腑之言後絕望喝下皇帝的毒酒謝罪,魂追獨子。如懿不禁感概玫嬪悲情的一生,並在玫嬪死後下令辦場法事,以此安撫玫嬪母子。彼時懷孕的舒妃誕下十阿哥,卻因欽天監(被嬿婉唆使)天象之言而疏遠舒妃母子,十阿哥亦被抱出宮撫養。
進忠為報昔日之仇而誣陷凌雲徹偷嘉貴妃肚兜。如懿與嬿婉雖替雲徹辯駁,但凌雲徹還是被發配到木蘭圍場做苦役。
位居中宮時,恪盡皇后職責,監管著後宮,時時勸諫皇帝,為皇帝身體著想,勸諫並阻止皇帝在永壽宮炩妃宮裡和炩妃慶嬪秀常在等人喝鹿酒尋歡作樂。卻被皇帝呵斥,彼時如懿有孕,皇帝愧疚。
後拜爾果斯氏(恪貴人)、林氏(恭常在)、西林覺羅氏(禧常在)入宮。如懿以奶茶招待。從而促進了蒙古妃嬪間的友好。
額娘進宮看望。為避免風聲而在孕期以誕下公主為例,後平安誕下一子永璂。不久與皇帝同去木蘭圍場,衛嬿婉在此期間失寵。而凌雲徹卻因護駕有宮而重回皇宮,並娶妻茂倩,賞賜一品御前侍衛。此刻如懿在此有孕。
不久十阿哥因體弱夭折,舒妃傷心欲絕,此刻如懿因聽見衛嬿婉唱崑曲而被訓斥不合時宜,因此掌歐衛嬿婉。憤憤不平的衛嬿婉她在舒妃喪子後故意用言語刺激舒妃,致使舒妃自焚,如懿心傷早產下璟兕。璟兕卻因此得了心病。而如懿一時疏忽,導致炩妃伺機復寵。
彼時蒙古格格巴林湄若入宮,封為穎嬪,頗得恩寵,不久懷孕。
嘉貴妃因在言語上譏諷如懿的女兒璟兕和穎嬪,並以家族勢力為盾為口,而被容佩掌毆。
後得寵的衛嬿婉設計在陸沐萍贈予的衣物上做手腳,利用金玉妍養的瘋狗“富貴兒害
永璂,不料卻嚇死了患有心悸病的璟兕。穎嬪因此流產失寵。金玉妍陸沐萍被雙雙責罰,穎嬪也晉為妃位。之後如懿懷孕,而後因為爭奪太子而失勢。金玉妍的罪行被海蘭拆穿,金玉妍被廢除貴妃封號,囚禁於宮中。
如懿在金玉妍死前與之見面,知曉
金玉妍與素練勾結的真相,感嘆和富察·琅嬅在最好的年華斗錯了人,金玉妍又供出其他罪行,承認這一切都是為了她心心戀戀的朝鮮王爺,但金玉妍拒不承認害死了璟兕,如懿說出她已經被王爺厭棄,說出她不過是皇帝和王爺眼中一件貢品,金玉妍絕望透頂,之後在如懿走後自裁。死後被追封為淑嘉皇貴妃。
衛嬿婉與田嬤嬤密謀在如懿懷孕時替如懿推拿,使其胎位不正,而後接生十三阿哥時捂住其口而死。而皇帝卻聽信天象讒言,致使如懿開始被皇帝疏遠。嬿婉將此事嫁禍給愉妃海蘭。因此海蘭被皇帝關進慎刑司盤問,最後還其清白。 而後如懿、穎妃、純貴妃聯合查到嬿婉母親用巫蠱毒害如懿(實為嬿婉)但嬿婉為保全而讓其母為其頂罪。但嬿婉仍然不能逃脫謀害十三阿哥之嫌疑而失寵並褫奪封號降為答應,其女璟妧也被迫給穎妃撫養。
如懿不服皇帝對嬿婉的責罰,最後終於查到了嬿婉宮中的太監曾接觸過瘋狗,但是被進忠走漏了風聲。嬿婉情急之下設計讓
固倫和敬公主璟瑟之子蒙古小王子慶佑墜湖,假裝下水救人,博取
和敬公主的好感,憑此救命恩人的身份導致如懿無法取其性命。衛答應趁機復寵生子,復位炩嬪。
此時厄音珠入宮,封豫嬪,不久封妃,頗得恩寵,完超新人瑞貴人、白陸二常在。但因窺視皇后之位再加上被永琪如懿揭發用良藥固寵而在封妃大典上被禁於宮中,摘下綠偷牌。每天罰抄百遍女則。
後寒香見入宮,引起後宮大亂,三阿哥由於不滿,被皇帝呵斥病倒,純貴妃愛子情深,結果皇帝以昔日弒後之疑遣撲,導致純貴妃被皇帝遣死。她的六阿哥被迫分離。眾妃嬪亦跪在皇后宮前乞求送寒氏出宮。後在穎妃和如懿的一再規勸下,皇帝才答應封綠筠為皇貴妃,同時大赦六宮,復慶貴人為嬪,而後如懿來看望綠筠,蘇綠筠卻冷笑說不過是皇帝覺得自己快要死罷了,蘇綠筠死後被追封為“純惠皇貴妃”。即使這樣,讓寒香見出宮也無濟於事。
為駁回美人心,皇帝為寒香見修築寶月樓,接親眷入宮,親穿寒部服飾。亦無用。如懿心酸流淚。
之後如懿在皇帝一再懇求下終於親自勸寒香見侍寢,並以此和寒香見結為好友。
如懿因太后之命送其絕育湯給封了貴人的
寒香見,致帝後離心,如懿被掌毆,如懿也頗為心痛,皇帝命連生四子的炩嬪為妃協理六宮,分走如懿權力。晉容貴人為嬪。此時炩妃挑唆婉嬪抄錄孝賢皇后忌詩,致使皇帝開始懷戀富察的好。後婉嬪給如懿賠罪,如懿毫不猶豫的原諒了她。
由於如懿的心傷,致使她與皇帝漸漸疏遠,獨子永璂也被迫交由海蘭撫養。雖後有太后的撮合,但也無濟於事。與皇帝也頻繁發生口角。
後東巡皇帝顧及厄音珠父解除禁足。讓其陪駕木蘭圍場。不久永璂被刺客所截,即使如懿百般規勸,也無濟於事。而皇帝也遲遲沒下手
最終,凌雲徹為刺客捨身救如懿,被刺客刺傷,結果讓皇帝看見凌雲徹與如懿抱在一起,產生疑心。回宮後,衛嬿婉和豫妃散播凌雲徹與如懿的謠言。
如懿早察覺到凌雲徹喜歡自己,但因心裡只有弘曆,而屢屢對凌雲徹暗示以令其死心。但卻成了日後衛嬿婉拿來對付如懿的利器。
衛嬿婉並利用茂倩(凌雲徹之妻)、瀾翠、趙九宵與
豫妃誣衊與凌雲徹有姦情,並拿出“證據”。凌雲徹慘遭受宮刑,導致淨身,並貶至
翊坤宮當太監。因凌雲徹被閹而開始和皇帝之關係急速變差。不久凌雲徹又被罰做苦力,之後更因被炩妃誣陷摟抱如懿而被皇帝打入慎刑司,遭百般折磨。
海蘭為洗清如懿嫌疑殺死凌雲徹;凌雲徹心甘情願受“加貼官”刑罰而死,死前留給海蘭扳倒衛嬿婉的有力證物——紅寶石戒指。
此後如懿與皇帝已經恩情不再,漸行漸遠。
如懿下旨將豫妃關進
慎刑司自生自滅、非死不得出。參與此事的茂倩,趙九宵,豫妃和瀾翠也先後被嬿婉害死。嬿婉的十四十六阿哥亦後夭折,衛嬿婉誓死扳倒如懿。
此間衛嬿婉安插田嬤嬤之女田芸兒,改姓胡氏,成為永琪的侍妾,蠱惑永琪,日日吹枕邊風離間永琪與如懿之間的關係。
不久炩妃晉貴妃,容嬪晉容妃。
皇帝再次南巡時,炩妃進忠召集一群以歌妓水玲瓏為首的風塵女子在西湖上
夜夜笙歌。如懿發現這與衛嬿婉有關,決心即刻絞殺衛嬿婉,而後怒登御舟。如懿因為勸阻乾隆不成,一怒剪髮,從此二人也就徹底決裂。因斷髮忤逆被乾隆先行送回京師,並裁剪宮人吃穿用度,形同廢后。而嬿婉將罪責全攬在進忠身上,而她死裡逃生成為皇貴妃。並為銷毀證據,殺死進忠。
彼時四位新人(福常在,柏常在,武常在,寧常在)入宮,一起奉承討好春意正濃的衛嬿婉,並與豫妃同入宮的瑞貴人及嬿婉同僚慶嬪譏笑狂妄自大的如懿。
幽禁翊坤宮的如懿於一年後患上癆症,命不久矣。
永琪凸顯才華能力,封為
榮親王,衛嬿婉為防止如懿
東山再起,授意胡氏暗害永琪,使永琪得上附骨疽之證。
永琪臨終之前,向如懿坦白一切,卻被趕來的皇帝聽見,加之胡氏進見讒言,誤會如懿因為凌雲徹一事疏遠永琪,使得永琪避嫌不用如懿的太醫,最終病入膏肓。皇帝因此奪其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四份冊寶。形同廢后。
懷孕後的衛嬿婉又把如懿廢后的訊息帶給在宮外的如懿母親那夫人,那夫人由於擔憂其女,當場氣鬱身亡。如懿痛不欲生。
兩月後嬿婉生十七阿哥,勢力更是如火中天。如懿最終終於打算“以牙還牙”。
關於結局:
在初版結局中,如懿久病纏身,為扳倒魏嬿婉,而拔刀自盡,
容珮殉主而亡,如懿以
皇貴妃之禮入葬妃陵。喪儀由
愉妃、穎妃打理,同時晉容嬪(
寒香見)為妃,與愉妃一起撫育永璂。衛嬿婉因如懿死前故作炫耀,被如懿以自盡方式陷害,被穎妃和七公主撞見,從而被皇帝懷疑。
如懿死後,海蘭與穎妃等蒙古嬪妃結盟。皇帝在此後十年一直緬懷如懿。海蘭安插、香見引薦與如懿容貌相似的宮女
汪芙芷。此後海蘭、穎妃、香見聯手壓制皇貴妃衛嬿婉。海蘭暗中蒐集嬿婉的罪證並通過婉嬪告知皇上,成功扳倒衛嬿婉,為如懿報仇。
在典藏版/修訂版結局中,如懿在死前布下所有局,先離間了春嬋與嬿婉,並從圓明園尋得汪芙芷這枚棋子,而後自盡。在此後數年皇帝一直緬懷如懿。
海蘭遵循如懿的布局,暗中蒐集嬿婉的罪證並通過婉嬪告知皇上,並設計讓嬿婉喝下蕈菇湯,利用
汪芙芷與如懿容貌的相似,使得嬿婉陷入幻覺招認罪行。最後
永壽宮封宮,嬿婉每日飽受蕈菇湯之毒癮,多年以後被皇帝下鶴頂紅毒死。
在劇版結局中,如懿因芸角之事而決定反擊,借眾人之力,設下“毒心”之局。借太后之力,在皇帝龍體“虛弱的時候,以儲位為誘餌引嬿婉
入瓮,以皇帝疑心使嬿婉方寸大亂;借海蘭之力,以
凌雲徹的戒指作為證據;借春嬋、佐祿、王蟾之力,成功讓嬿婉招認所有罪行。並讓衛嬿婉給她害死的每個人的經幡磕頭認罪。之後怒氣大動的皇帝讓衛嬿婉”生不如死”。
皇上請求與如懿重修舊好,但是如懿已經看破男女之愛的“
蘭因絮果”,只是讓皇上保重。如懿在翊坤宮看著從前郎畫師給自己與皇上畫的畫,她拿起剪刀將畫從中剪開,剪下自己的肖像,放入火中。在生命的最後一晚,如懿一人留在庭院之中,望著皇上曾經送給自己的綠梅,安詳地離開了人世。她的死導致摯友海蘭頭髮白了一片。
由於衛嬿婉垮台洗刷冤屈,但乾隆因認為如懿希望自由自在不被宮中所有事約束,於是始終沒有復其位分,認為這樣也許是放了她。如懿之後,皇帝下令選秀不再選
烏拉那拉氏,讓烏拉那拉氏後人都可以以平凡夫妻的身份活下去。
嘉慶四年,乾隆已垂垂老矣,他命人翻找出盛放著如懿斷髮的盒子,剪下自己的白髮,與如懿的斷髮放在一起。乾隆捧著盒子入夢,恍惚之中仿佛回到了當年的
絳雪軒,看著年輕的青櫻向他走來。乾隆安詳離世,此時殿內枯死多年的綠梅終於發了新芽,“情起情滅不由人,
花開花落自有時”。
歷史原型
繼
皇后烏喇納喇氏(1718—1766)。滿洲正黃旗,佐領訥爾布之女。雍正時,賜為皇子弘曆為側福晉。弘曆即位後,初封嫻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晉嫻貴妃;十三年七月初一晉皇貴妃,攝六宮事。十五年八月初二,冊立為皇后。三十年正月隨駕南巡,閏二月十八日忤旨截髮失寵,提前送回京;五月十四日收繳歷次冊寶夾紙。三十一年七月薨,以皇貴妃禮葬,乾隆四十年,追封為皇后。葬
裕陵妃園寢
純惠皇貴妃地宮之東側。且不設神牌、無祭享。
史籍記載
皇后烏喇納喇氏,佐領訥爾布女。後事高宗潛邸,為側室福晉。
乾隆二年,封
嫻妃。十年,進貴妃。
孝賢皇后崩,進
皇貴妃,攝六宮事。十五年,冊為皇后。三十年,從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後剪髮,上益不懌,令後先還京師。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上方幸木蘭,命喪儀視
皇貴妃。自是遂不復立皇后。子二,
永璂、永璟。女一,殤。
四十三年,上東巡,有金從善者,上書,首及建儲,次為立後。上因諭曰:“那拉氏本朕青宮時皇考所賜側室福晉,
孝賢皇后崩後,循序進皇貴妃。越三年,立為後。其後自獲過愆,朕優容如故。國俗忌剪髮,而竟悍然不顧,朕猶包含不行廢斥。後以病薨,止令減其儀文,並未削其位號。朕處此仁至義盡,況自是不復繼立皇后。從善乃欲朕下詔罪己,朕有何罪當自責乎?從善又請立後,朕春秋六十有八,豈有復冊
中宮之理?”下行在王大臣議從善罪,坐斬。
雍正十二年是選秀年,在二月的選秀中雍正帝把16歲的她賜給弘曆當側福晉,於當年十一月初八舉行婚禮。九個月後弘曆即位,封她為嫻妃,其封號“嫻”在內務府《鴻稱通用》中記載的滿語為“elehun”,意為“安和的、恬靜的”。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被封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三月孝賢皇后富察氏死後,中宮之位懸缺。當時弘曆三十八歲,正值中年,崇慶皇太后鈕祜祿氏對於後宮無皇后之事相當關心,見嫻貴妃端莊惠下,有母儀之風,勸皇上在孝賢皇后喪期過後立嫻貴妃為皇后。乾隆因與孝賢皇后婚配多年,感情深厚,乾隆覺得孝賢皇后剛去世不久,尚在大喪期間就冊立新後,於心不忍,但念及“中宮虛位。必有顧之而愴然者。固宜亟承慈命。以慰聖心。且嬪嬙內侍。掖庭之奉職待理者甚眾。不可散而無統。至王妃命婦等、皆有應行典禮。允曠不舉。亦於禮制未協。”他先在乾隆十三年七月把嫻貴妃晉封為皇貴妃,攝六宮事(即代替皇后掌管六宮大小事務),暫代行皇后職務,等到孝賢皇后的喪期過後,於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日正式將其冊立為新皇后。
冊立禮剛舉行過半個月,烏喇那拉皇后就陪著皇帝展謁祖陵、西巡嵩洛、五台山進香,又下江南巡視。烏喇那拉氏春風得意,榮耀非常。乾隆十七年,生皇十二子永璂,次年生皇五女,二十年又生下皇十三子永璟。當時的那拉氏皇恩優渥,倍受寵幸。
乾隆三十年正月,烏喇那拉皇后陪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這次南巡成了烏喇那拉皇后命運的轉折點,南巡初期,一切都很正常,在途中,皇帝還為她慶祝四十八歲千秋。閏二月十八日,他們來到杭州,在風景秀麗的“蕉石鳴琴”進早膳時,皇帝還賞賜給皇后許多膳品,但到了當天晚上進晚膳時,皇后就沒有再露面,陪著皇帝進晚膳的只有當時還是令貴妃的魏佳氏、慶妃陸氏、和容嬪和卓氏,此後,皇后再也沒有露過面。
後來才知道,在閏二月十八日那天,乾隆派額駙福隆安把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師,南巡結束,回到京師不久,乾隆帝即下令收回皇后手中的四份冊寶,即皇后一份、皇貴妃一份、嫻貴妃一份、嫻妃一份,並撥回原旗即滿洲鑲藍旗,裁減了她手下的部份傭人,到了七月份,烏喇那拉皇后手下只剩兩名宮女,按清宮制度,只有后妃中最低一級的答應才有兩名宮女,第二年七月十四日,烏喇那拉氏默默離開人世,終年四十九歲,乾隆同時傳旨,命喪葬儀式下降一級,即等同於皇貴妃的制度舉行,當年九月二十八日葬入裕陵妃園寢。
烏喇那拉氏雖然被冊立為繼皇后,得到過皇帝的寵愛,但她在乾隆心目中卻遠不如前皇后富察氏。其一,烏喇那拉氏所生皇十二子
永璂,一直沒有像富察氏所生的
永璉、
永琮那樣被乾隆秘密立為儲君,這讓她感到焦慮和不安。其二,乾隆心裡一直懷念已經作古多年的富察氏,而輝發那拉氏卻相對冷淡,這讓她感到傷心和失敗。而南巡途中發生的另一件事情,終於激起輝發那拉氏內心積壓多年的怒火。十七年前,富察氏陪同乾隆東巡時,在濟南一病不起,後死於德州。此後,乾隆每次途經濟南時,總是避開這座“傷痕城市”,繞城而行。這一次,乾隆還專門為富察氏作詩:“濟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劇,十七年過恨未平。”正是這首蘊涵對富察氏苦苦相思的抒情詩句,切實刺痛了乾隆身旁烏喇那拉氏那顆極其要強的心。接下來的“斷髮”,不過是烏喇那拉氏在情感絕望中一次歇斯底里的爆發。
但此說同樣經不起推敲,因為經過濟南後乾隆為烏喇那拉氏慶祝了四十八歲千秋,繼後生日當天乾隆不僅恩賞王公大臣,還賞賜兵丁兩月錢糧。
○賜扈從王公大臣。並江南大小官員等食
○諭、此次南巡。所有江浙二省。派出辦差兵丁。著賞給兩月錢糧。以示恩賚(《清高宗實錄》)
據當值史官記載,帝後同堂,“備極歡洽”,如果經過濟南時繼後就懷恨在心,過後又如何能與皇帝“備極歡洽”。再者,繼後剪髮時已近知天命的年紀,為什麼年輕時不妒忌乾隆與孝賢皇后情深誼摯,反而此時醋海生波?其三,
永璉、
永琮未夭折前乾隆都未曾明示立儲之意,如果不是夭折後乾隆表明曾屬意此二子為儲君,世人並不得知二人曾被秘密立儲。那么此說又該如何證明乾隆從未屬意
永璂承繼大統?另外,儲君人選是國家最高機密,天下只有皇帝知道,皇后本人又怎么知道被秘密立儲的不是自己兒子呢?因此“為子斷髮”說同樣不成立。
烏喇那拉皇后到底做了什麼事,讓乾隆立即把她送回京師,並收回四份冊寶呢?事後只聽說那拉皇后忽然自己剪髮,在滿族的習俗裡頭這是最忌諱的,只在皇太后、皇帝駕崩時,皇后才可以剪髮,當時的皇太后、皇帝都還健在,那拉皇后卻突然剪髮,無疑是在詛咒他們一樣,在當時引出了一些傳聞,說皇后隨駕南巡,觸犯了龍顏,只得削髮為尼,出家到杭州寺庵之中。另外,據有的史書記載,輝發那拉皇后隨乾隆南巡來到杭州後,乾隆曾深夜換上便服登岸遊玩。皇后再三勸諫,甚至哭著勸諫,乾隆不僅不聽,反而說皇后精神不正常,派人將她送回京師。乾隆是中國史上著名的風流天子,他模仿他的祖父康熙不斷南巡,目的卻只是貪戀江南美景,又可趁機尋花問柳。據說他南巡時就曾在清江浦得到一個昭容的女伶,帶在身邊,後來又特命用鈿車錦幰送回揚州,還賜給她玉如意、粉盝、金瓶、綠玉簪、赤瑛、玉杯、珠串等。還有一個女伶名叫雪如,也是美貌多姿,乾隆南巡時又看上她,加入行幄,頗受眷顧。事後,雪如特地在上衣肩頭繡上一條小團龍,並且對人說,乾隆皇帝曾經用手撫摸過她的肩膀,因此特繡小龍,以志寵異。
在《東華續錄》乾隆朝卷二十二中的一道諭旨中說“皇后自冊立以來尚無失德,去 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歡洽慶之時,皇后性忽改常,於皇太后前不能恪守孝道。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迷。因令先其回京,在宮調攝。經今一載有餘,病勢日劇,遂爾庵逝。此實皇后福分淺薄,不能仰承聖母慈眷,長受朕恩禮所致。若論其行事乖違,即予以廢黜,亦理所當然,朕仍存其位號,已為格外優容。但飾終典禮不便復循孝賢皇后大事辦理。所有喪儀止可照皇貴妃例行。 ”烏喇那拉氏一向溫柔婉順,淑慎賢明,夙嫻禮教,她出身滿洲烏喇那拉氏,在宮中生活了三十多年,什麼是國家大忌,她會不知道嗎?究竟受了什麼重大刺激,會把這位溫順懂禮的皇后逼到不顧觸犯國俗大忌,甚至發瘋的地步?野史中的傳說不能說是空穴來風、無中生有。
在烏喇那拉皇后過世之後,當時乾隆在木蘭圍場打獵,聽到皇后病故的訊息,只命烏喇那拉皇后的兒子永璂回宮。當時有個叫李玉鳴的御史上疏,請依皇后禮舉喪,結果竟被謫伊犁。十二年後,又有一個名叫金從善的書生,上書乾隆皇帝,談到立後之事。乾隆還為此發怒道:“那拉氏本是我即位前的側福晉。我即位後,因孝賢皇后病逝,她才循序由皇貴妃又立為皇后。後來她自犯過失,我對她一直優容。國俗最忌剪髮,她卻悍然不顧,我仍然忍隱,不行廢斥。她病死後,也只是減其儀等,並未削去皇后名號。我處理此事已經仁至義盡,況且從此未再立皇后。金從善竟想讓我下詔罪己,我有何罪應當自責?他又提出讓我立皇后。我如今已經六十八歲了,豈有再冊立中宮皇后的道理!”竟因此將金從善處斬,從此之後,就沒有人再敢提及烏喇那拉皇后的事了。
實際上,烏喇那拉皇后的喪禮比皇貴妃的級別還要低,按皇貴妃的喪儀規定,每日應有大臣、公主、命婦齊集舉哀、行禮一項,在烏喇那拉皇后的喪事中,這項被取消了。烏喇那拉皇后既未附葬裕陵,也未單建陵寢,卻葬在了妃園寢內,更有甚者,按慣例,凡葬在妃園寢內的,無論地位有多低,都各自為券,而烏喇那拉皇后卻被塞進了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位於一側,堂堂的皇后反倒成了皇貴妃的下屬。清制:凡妃、貴妃、皇貴妃死後都設神牌,供放在園寢享殿內,祭禮時在殿內舉行,而嬪、貴人、常在、答應則不設神牌,祭祀時,把供品桌抬到寶頂前的月台上。而烏喇那拉皇后即不設神牌,死後也無享祭,入葬以後也隻字不提,比民間百姓的葬禮還不如。甚至烏喇那拉皇后死去過後的十二年還有人不斷提起斷髮這件事,說明這是一件很離奇的事情,沒有足夠的史料能證明他到底發生了什麼,也可以稱作烏喇那拉氏之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