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思藏都指揮使司,簡稱“烏思藏都司”,是中國明朝對今西藏自治區除昌都地區以外的大部分地區以及錫金、不丹的最高軍政管轄機構。洪武五年(1372)烏思藏內附,六...
烏思藏衛指揮使司,明代藏區官署名。洪武六年(1373)二月置,管轄衛(前藏)、藏(後藏)地區。按明兵部下屬機構官員設定例,設衛指揮使1員,正三品;指揮同知2員,...
同義詞 烏思藏一般指烏斯藏(藏族及西藏的古稱) 明代稱西藏為“烏斯藏”。烏斯藏,在雲南西徼外,去雲南麗江府千餘里,四川馬湖府千五百餘里,陝西西寧衛五千餘...
畢力術江衛指揮使司,明代藏區土司名。“畢力術江”一作“必立出江”。宣德九年(1434)四月置。治所在今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境。時明赴烏思藏的使臣常經過該...
明朝先於衛、藏地區設定“烏思藏衛”。洪武七年(1374年),升“烏思藏 明朝 衛”為“烏思藏行都指揮使司”。1374年,復於河州設定“西安行都指揮使司”,...
在此情勢下,明太祖依照內地衛所制度在藏區設立了烏思藏衛指揮使司和朵甘衛指揮使司,同時設定宣慰司二、元帥府一、招討司四、萬戶府十三、千戶所四。烏思藏衛...
洪武五年(1372)烏思藏內附,六年(1373)置烏思藏衛(今拉薩),屬西安行都司;七年(1374)改置烏思藏都指揮使司,明朝政府還採取“僧官制度”,封喇嘛教僧人為衛...
明朝先後設定烏思藏、朵甘(其機構為朵甘衛)兩個 “衛指揮使司”和“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分別管理前後藏、昌都(朵甘)和阿里地區的軍政事務。 昌都區域稱為朵甘、喀...
在元代烏思藏宣慰司、朵甘宣慰司故地,明朝設立烏思藏、朵甘兩個衛指揮使司和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後來,又將烏思藏、朵甘兩個衛指揮使司升格為行都指揮使司,其下...
明朝時期,在西藏設立烏思藏衛指揮使司和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後升級為烏思藏都指揮使司。在朵甘思地區則設有朵甘指揮使司(後升為朵甘都指揮使司)。清朝雍正四年(...
在元代烏思藏宣慰司、朵甘宣慰司故地,明朝設立烏思藏、朵甘兩個衛指揮使司和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後來,又將烏思藏、朵甘兩個衛指揮使司升格為行都指揮使司,其下...
明初曾沿襲元朝的行省制,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後來,又將烏思藏、朵甘兩個衛指揮使司升格為行都指揮使司,其下設指揮使司、...
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衛藏、康、安多三種方言。 藏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公元七世紀佛教從天竺傳入吐蕃,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3]。藏族人民創造了燦爛的...
明朝中央對西藏地方的治理,沿襲了元朝的辦法,先後設定烏思藏、朵甘兩個 “衛指揮使司”和“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分別管理前後藏、昌都和阿里地區的軍政事務。其間,...
主要民族 漢族 國土面積 997萬平方公里(永樂年間) 開創者 朱元璋 軍事制度 衛所制、明朝軍事、明朝水師 監察機構 廠衛、都察院、六科、按察使司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