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學東
- 職業: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教授
- 主要成就:2000年4月起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任教
- 代表作品:《大學化學》
簡介,教育背景,工作經歷,教學,科研工作,鑑定成果:,中興學子,
簡介
1990。09~2000.03年在上海交通大學求學,分獲工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2000年4月起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任教,助教、講師,
2001年9月破格晉升副教授。
2003年,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UIUC)化學系和Beckman研究所作訪問學者1年,
2006年以“團隊行動”計畫引進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任表面工程與再製造事業部研究員。
2001年9月破格晉升副教授。
2003年,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UIUC)化學系和Beckman研究所作訪問學者1年,
2006年以“團隊行動”計畫引進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任表面工程與再製造事業部研究員。
目前主要研究綜合多學科交叉知識的表面化學和表面/界面功能材料,在工程技術套用方面具有廣泛的工作基礎。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九五”攻關子課題以及多項企業橫向合作項目。
在Langmuir、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Applied Surface Science等專業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30餘篇,SCI他引次數90多次,國家發明專利5項,合作出版專著1部。
目前入選寧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表面工程分會會員、寧波市塗料協會會員、美國化學會會員。目前組建了一個13名成員的學術梯隊,包括3位博士,3位碩士,1名博士研究生,5名碩士研究生,學科背景包含材料學、高分子、有機化學、機械工程等學科,相互交叉互補。
梯隊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浙江省科技攻關項目1項,寧波市科技攻關項目1項,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3項,企業合作項目數項
目前入選寧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表面工程分會會員、寧波市塗料協會會員、美國化學會會員。目前組建了一個13名成員的學術梯隊,包括3位博士,3位碩士,1名博士研究生,5名碩士研究生,學科背景包含材料學、高分子、有機化學、機械工程等學科,相互交叉互補。
梯隊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浙江省科技攻關項目1項,寧波市科技攻關項目1項,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3項,企業合作項目數項
教育背景
1990.09 — 1994.06 上海交通大學動力機械工程系 獲工科學士學位
1994.09 — 1997.03 上海交通大學套用化學系獲套用化學工科碩士學位
1997.04 — 2000.03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獲材料學工科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00.04 — 2001.08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講師 2001.09 — 至今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副教授
其中2003.01-2003.12 赴美國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 (UIUC) 化學系在Prof. Jeffrey S. Moore課題組作訪問學者
社會團體:美國化學會會員
教學
科研工作
科研項目: 1. “表面自由能可控的智慧型表面研究”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 2004-2006(04ZR14085)(進行中, 項目責任人)
3. “鈦金屬表面高度有序化學衍生膜的製備、表征及其摩擦學研究” 2002.01~2004.12,中科院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0023001)子課題 (項目責任人)
4. “DNA在玻璃基片上共價固定的研究” 2002.5~2003.6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課題 (項目責任人)
5. “鈦合金切削過程摩擦、潤滑機理的研究” 2000.06~2001.12,上海交通大學校青年基金 (項目責任人)
6. “可生物降解潤滑油的摩擦學機理研究” 1999.01~2001.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987056) (第二完成人)
7. “提高低芥酸菜籽油氧化安定性的研究” 1997.01~2000.01 中國石化總公司“九五”攻關項目“環境友好潤滑劑”子課題 (第二完成人, 本項目2000.06通過上海市科委項目鑑定,排名第二)
9. “有機鈦配合物的製備及其摩擦學性能研究” 1996~1998 科院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 (已結題,參加部分工作)
鑑定成果:
“提高低芥酸菜籽油氧化穩定性的研究”,2000.05通過上海科委主持的項目鑑定,成果屬國際領先水平,排名第二;其中首次提出環氧化提高基礎油氧化穩定性的技術發表在JAOCS(2000, 77: 561 ~563)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肯定,已被引用多次。
專利:
發明專利:一種超疏水微細結構表面的製備方法(公開號: 200110084742.3)
著作情況:
2. Xuedong Wu, Lijun Zheng, Dan Wu. “Fabrication of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from microstructured ZnO-based surfaces via a wet-chemical route”, Langmuir, 2005, 21: 2665-2667
3. Zheng Lijun, Wu Xuedong, Lou Zeng, Wu Dan. “Superhydrophobicity from Microstructured Surfac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4, 49: 1779~1787.
5. Chen Haigang, Wu Xuedong, Yu Qinqin, Yang Shengrong, Wang Dapu, Shen Wenzhong.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of n-hexadecanoic acid and α-hydroxyl n-hexadecanoic acid on titanium surfaces”,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2002,20:1467~1471.
8. X Wu, H Chen, S Yang, and D Wang. “In-situ tribo-reduction of organo-copper compound in titanium alloys tapping”, Wear, 2001, 250/1-12: 362~365.
9. X Wu, L Zou, S Yang, and D Wang.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s of Organo-capped Barium Titanate 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Wet Chemical Route”,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01, 239: 369~373.
10. 鄒玲,烏學東,陳海剛,王大璞. “表面修飾二氧化鈦納米粒子的結構表征和形成機理”, 物理化學學報, 2001, 17 (4): 305~309.
11. Chen Haigang, Wu Xuedong, Yang Shengrong, Zou Ling, and Wang Dapu.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rs of various metallic cations in titanium alloys tapping”, Wear, 2001, 247: 120~123.
12. Xuedong Wu, Xingang Zhang, Shengrong Yang, Haigang Chen, and Dapu Wang. “The Study of Epoxidized Rapeseed Oil used as A Potential Biodegradable Lubrican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 2000, 77: 561 ~563.
13. Wu Xuedong, Wang Dapu, Yang Shengrong and Xue Qunji. “The Tribo-chemistry Investigation of Tungsten Carbide/ Titanium Alloys under Aqueous Lubrication”, Wear, 2000, 217: 28~32.
14. Xuedong Wu, Dapu Wang, and Shengrong Yang.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earate-Capped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00, 222: 37~40.
21. 烏學東,陳海剛,王大璞,楊生榮.” WC/Ti合金在水基潤滑劑潤滑下的摩擦磨損機理研究”,摩擦學學報,1999, 19(3): 218~223.
22. 王大璞,烏學東,張信剛,金輝,楊生榮.“綠色潤滑油的發展概況”, 摩擦學學報, 1999, 19(2): 181~186.
中興學子
烏學東是中興中學86屆學生,後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博士畢業後在上海 交通大學任教。在校慶之際回到久別的母校,烏學東說自己唯一的感受就是激動。看著整齊的儀仗隊,讓他不禁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他告訴記者,在21年前,還是國中生的他也是站在這個地方,作為儀仗隊的一員,排成“中興”二字慶祝中興復校奠基典禮。 看著學校的變化,烏學東顯得特別開心:“20年的風雨兼程,中興中學在規模和辦學條件上有了巨大變化。學校利用寧波商幫文化的資源優勢發展成一所具有高辦學水平的中學。作為中興學子我感到非常驕傲。”他激動地說。
烏學東說,正是因為對家鄉深深的眷戀,2006年,他從上海回到寧波籌建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在來寧波籌備材料所的一年裡,接觸了不少政府和企業里的專業人才,讓他學到了很多在學校里沒有的知識,也看到寧波作為外向型經濟城市的良好發展前景。他告訴記者,這幾年來,政府和企業都意識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必須注入新的科學技術,自己作為這方面的專業人才,想為家鄉做一點貢獻。
“校慶當天,我遇到了不少同學,感覺特別親切和激動。”他說,看著新一代的中興學子成長起來,由衷感到高興。學弟學妹們擁有了比自己當年更好的條件和機會,希望他們在學習上有更多創新精神。創新不僅是做好一件事的關鍵字,更是一個人、一所學校,乃至一個社會不斷前進的不竭動力。烏學東說自己一直有個願望,就是有機會可以來母校,以學長、朋友的身份和學弟學妹們分享他在學習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的一些經歷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