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名稱含義,示威背景,相關要求,示威經過,局勢發展,國外反應,
名稱含義
中文媒體一般稱之為“烏克蘭親歐盟示威”“烏克蘭反政府示威”“烏克蘭之亂”等,也有將“Euromaidan”譯作“歐洲賣當”的。
示威背景
2012年3月20日歐洲聯盟和烏克蘭簽署了一項協定,然而,歐盟領導人隨後聲明,除非烏克蘭政府能夠關注“民主和法制的完全惡化”以及前總理尤利婭·季莫申科和前內政部長尤里·盧岑科兩人的監禁,條約不會生效。在示威前的數月間烏克蘭總統維克多·亞努科維奇力勸烏克蘭最高拉達通過一些法令來達成歐盟的要求。
2013年8月俄羅斯調整了其對烏克蘭進口產品的海關條例,使得8月14日起俄羅斯聯邦海關停止了所有來自烏克蘭的進口。一些政治家和媒體將其視為一場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以防止烏克蘭簽署同歐盟的貿易協定為目的的貿易戰的開始。烏克蘭工業政策部部長Mykhailo Korolenko在2013年12月18日稱,烏克蘭的出口貿易因此下降了14億美元。烏克蘭國家統計局也在2013年11月報告,與2012年同月相比,2013年10月烏克蘭的工業生產下降了4.9%,2013年9月的數字則為5.6%,8月為5.4%。
2013年11月21日烏克蘭政府宣布暫停準備簽署同歐盟的貿易協定,原因是之前的幾個月烏克蘭經歷了一段“工業生產和與獨立國協國家關係的雙重失落”,同時政府聲明“烏克蘭確信,在工業生產和與獨立國協國家關係上的失落由歐洲市場補償後,會重新準備談判”。
2013年11月21日烏克蘭政府宣布暫停準備簽署同歐盟的同盟協定,理由是之前的幾個月烏克蘭經歷了一段“工業生產和與獨立國協國家關係的雙重失落”,同時政府聲明“烏克蘭會在工業生產和與獨立國協國家關係上的失落由歐洲市場補償後重新準備談判”。根據時任烏克蘭總理米克拉·阿扎羅夫所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給烏克蘭貸款的條件之苛刻,是烏克蘭決定延緩與歐盟簽署契約的最終理由,而這些條件包括削減預算、將汽油價格提升40%等,2013年12月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澄清稱,他們並不堅持烏克蘭一次性將汽油價格提升40%,而是建議烏克蘭政府在用社會援助來補償因汽油漲價而受到影響的貧窮人口的同時,逐步地提升汽油價格。同一天該組織駐烏克蘭代表Jerome Vacher也聲明稱,這一份貸款達40億美元,且會在“能消除失調並刺激增長的政策”出台後再發放。
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參加了2013年11月28到29日間在維爾紐斯舉辦的歐盟高層會議,而烏克蘭與歐盟的同盟協定原計畫在11月29日簽署,但這份協定終究沒有簽署。隨後,亞努科維奇和歐盟高層都表態稱,他們希望協定簽署。
關於示威的民意
2013年12月三個不同的民意調查的結果顯示,45%到50%的烏克蘭人支持這次示威,而42%到50%的人反對,其中基輔(約75%)和烏克蘭西部地區(超過80%)的支持者最多。所有的示威者中,55%的人來自烏克蘭西部,24%的人來自中部,21%的人來自東部。
12月7日到8日的一份民意調查顯示,73%的示威者會在基輔一直堅持到他們的要求得到滿足,而這個數字到2014年2月3日已上升到82%。調查也顯示,烏克蘭不同年齡階層的人已經分成了兩派:年輕人更支持歐盟,而50歲及以上的人更支持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的關稅聯盟。41%的示威者準備參與2014年2月的占領政府建築的行動,而2013年12月10日和20日的數字只有13%到19%,同時,超過50%的人準備參與獨立武裝的建立,而這一數字在之前的調查中僅有15%到21%。
根據2014年2月的一次民意調查,有45%的烏克蘭人支持這次示威,而有48%的人反對。
關於歐盟的民意
根據2013年8月頓涅茨克的一家公司Research & Branding Group的調查,49%的烏克蘭人支持簽署同盟協定,31%的人反對,其餘的人尚未決定。然而,同一家公司在12月的調查卻顯示,僅有30%的人認為簽署同盟協定會有益於烏克蘭經濟,而39%的人則認為那對烏克蘭不利。調查還指出,僅有30%的人認為反對派能使社會穩定且更好地領導國家,而37%的人反對此觀點。
捷孚凱公司根據2013年10月2日到15日的調查稱,45%的受調查者認為烏克蘭應該與歐盟簽署聯盟協定,而只有14%的人更支持加入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的關稅聯盟,另有15%的人未支持任何聯盟。捷孚凱公司的調查報告也提出了一個問題:“烏克蘭應該與歐盟簽署聯盟協定,甚至未來加入歐盟嗎?”
另外一份2013年11月由德國之聲委託IFAK進行的調查顯示,58%的烏克蘭人支持烏克蘭加入歐洲聯盟,同時,2013年11月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進行的一份調查顯示,39%的烏克蘭人支持加入歐盟,而37%的人支持加入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的關稅聯盟。
2013年12月烏克蘭總理米克拉·阿扎羅夫做出了回應,反駁了所有支持歐盟的調查,稱許多調查設計了關於烏克蘭加入歐盟的問題,但實際上,烏克蘭從沒有得到邀請加入歐盟,只是簽署一份聯盟協定而已。
與橙色革命的比較
這次烏克蘭親歐盟示威是自2004年的橙色革命以來烏克蘭最大的示威活動,其目的在於迫使總統亞努科維奇下台。儘管與2004年的時候比較起來,烏克蘭在東歐仍是俄羅斯與歐盟之間地緣政治的關鍵,《莫斯科時報》認為亞努科維奇政府自2010年的選舉以來其地位已經顯著提升。《金融時報》把這一次示威活動與之前精心準備過的革命者對比後,形容它是“由社會化媒體觸發的大型自發活動,且令烏克蘭的反對派措手不及”。微博話題#euromaidan(烏克蘭語#євромайдан,俄語#евромайдан)在示威者第一次集會後迅速地出現並被示威者廣泛採用,例如維塔利·克利欽科在一條Tweet里寫道:“朋友們!到了獨立廣場的人,幹得好!還沒來的人,就是現在!”。該話題也在俄羅斯的社交網站Vkontakte上廣受關注,例如克里欽科發布了一條到他一個演講的連結,演講的內容是當抗議者達10萬人之眾時,“我們就去找亞努科維奇”。
在一次採訪中,反對派領袖尤里·盧岑科被問到本次示威是不是比2004年的革命更弱的時候,他表示由於賭注更高,反對派的實力反而增強了,說:“我問了(反對黨的)每個人:‘你意識到這不是一次示威了嗎?’這是一次革命,我們有兩條路——被投入獄中或是大獲全勝”。
保羅·羅伯特·毛戈奇舉例說明了橙色革命對本次示威活動的影響,說:“橙色革命是真正意義上的革命嗎?肯定是,我們現在就看到了它的效果。長時間以來,烏克蘭民眾第一次有了抗議並改變局面的機會,就這一意義上來說,這次革命不是街頭革命或是(政治)選舉革命,而是人民心中的革命。前蘇聯的人民的角色已經發生了重大改變。”。利沃夫出生的歷史學家Yaroslav Hrytsak也提到了一代人的變化,說:“這是屬於烏克蘭獨立的那一代人(大約1991年出生)的革命,它更像是占領華爾街或是(今年的)伊斯坦堡遊行。這是一場屬於受良好教育的、活躍於社交網站的年輕人的革命,他們善變,90%的人有大學學位,卻沒有未來。”。據Hrytsak所言,“比起50歲以上的烏克蘭人,烏克蘭年輕人更像是義大利、捷克、波蘭和德國的年輕人。這一代人有比長者更強烈的歐洲區域整合的欲望而少了地區分裂的想法。”。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2013年9月的一份調查指出,支持加入歐洲聯盟者更多是年輕人,其中18—29歲的人有69.8%支持,比全國平均值43.2%高。同一組織2013年11月的調查再次發現,70.8%的18—29歲者想要加入歐洲聯盟,而全國平均值為39.7%。捷孚凱於10月2日到10日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16—29歲的支持區域整合的調查對象中,73%的人支持與歐盟簽訂聯盟協定,而45歲以上者支持此協定的只有45%。支持率最低的群體則是未完成中學及以上學業者。
示威還是革命
許多專家仍在討論,這次示威行動是否應該算是一場革命,而一些抗議者領袖在公開演講時已經多次使用了這一說法,例如Oleh Tyahnybok在12月2日的一份官方新聞稿中號召警察和軍隊投奔“烏克蘭革命”。
在一次對媒體分析師Andrij Holovatyj的Skype採訪中,“獨立廣場”國家聯盟委員會成員、烏克蘭媒體TVi的主席與總編輯Vitaly Portnikov聲明這次示威“是一場革命,而革命能拖好幾年”以及“烏克蘭正在發生的事情非常深入,它正在改變烏克蘭這個國家組織。”。
烏克蘭總統維克多·亞努科維奇在12月10日稱“革命的要求正在威脅著國家安全。”。前喬治亞總統米哈伊爾·薩卡什維利也將這場運動稱為“21世紀的第一場地理政治革命”。
政治學專家安德斯·艾斯侖德從這個角度評論:“正如克雷恩·布林頓和亞歷西斯·德·托克維爾等許多人所言,革命時期的政治有著其不同於常態政治的邏輯。關於烏克蘭,需要知道的第一件事就是它已經進入了革命階段,不論你是否喜歡,我們最好理性地去解決新環境。”。
相關要求
2013年11月29日,抗議組織者公布的一份正式決議中列出了以下幾點:
- 建立一個協調委員會專門和歐共體交流。
- 承認總統、國會和全體內閣大臣不足以出台使國家發展的,具有地理政治戰略性的政策並讓亞努科維奇辭職。
- 停止鎮壓本次示威活動和參與的學生、市民和反對派領袖。
同一份決議也宣告,12月1日中午,即1991年烏克蘭獨立公民投票的22周年紀念日,組織者會在獨立廣場集合併公布他們的下一步計畫。
2013年11月30日晚上武裝警察疏散了獨立廣場的人群之後,要求解僱內務部部長Vitaliy Zakharchenko成為了抗議者的主要要求之一。
一份送往美國白宮要求制裁維克多·亞努科維奇和政府高官們的請願書在4天內收集到了超過10萬個簽名。
12月5日全烏克蘭祖國聯盟內部領袖Arseniy Yatsenyuk聲明:“我們對總統和拉達的要求不變: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政府辭職,釋放所有政治犯,(釋放前總理)尤利婭·季莫申科和(釋放在12月1日Bankova街示威中被非法定罪的)9個人;暫停所有犯罪案件;以及逮捕所有涉嫌在獨立廣場非法毆打兒童的別爾庫特部隊成員。”。反對派還要求政府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恢復關於貸款的談判,在他們看來那是讓烏克蘭“度過使亞努科維奇不得不向俄羅斯貸款的經濟困難”的關鍵。
示威經過
基輔動亂
這次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遊行最早開始於2013年11月21日,起初是和平的示威。但在2013年11月30日,示威者被別爾庫特部隊暴力驅散,導致接下來數天基輔全市範圍內發生動亂。2013年12月1日,示威者重新占領了廣場。整個十二月,示威者和政府發生了多次衝突,反對派更發出了政治上的最後通牒。這些行為使烏克蘭政府於2014年1月16日頒布了許多禁止示威的法案。同月,格魯舍夫斯基大街發生了動亂。2014年2月初,基輔公會大樓發生了爆炸。同月示威者成立了“自衛隊”。
烏克蘭全境抗議
400,000–800,000 | 12月1日 | ||
50,000 | 12月1日 | ||
20,000 | 1月23日 | ||
10,000+ | 12月8日 | ||
8,000 | 12月1日 | ||
5,000–7,000 | 12月8日 | ||
5,000+ | 12月8日 | ||
5,000+ | 1月25日 | ||
5,000 | 12月1日 | ||
5,000 | 1月24日 | ||
5,000 | 12月8日 | ||
4,000–5,000 | 12月1日 | ||
3,000–5,000 | 12月2日 | ||
3,000 | 11月24日 | ||
2,500 | 2月15日 | ||
2,000+ | 1月24日 | ||
桑博爾 | 2,000+ | 12月1日 | |
2,000 | 12月8日 | ||
2,000 | 12月8日 | ||
2,000 | 1月23日 | ||
1,000 | 12月8日及1月24日 | ||
1,000 | 12月1日 | ||
1,000 | 12月8日 | ||
1,000 | 1月24日 | ||
德羅霍貝奇 | 500–800 | 11月25日 | |
600+ | 12月8日 | ||
500+ | 12月8日及1月28日 | ||
500 | 1月24日 | ||
400 | 1月26日 | ||
300 | 12月1日 | ||
150–200 | 11月22日 | ||
70 | 12月4日 | ||
50 | 2月20日 |
2013年11月24日,在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的抗議活動中,數千名示威者聚集在市政府建築前。當天在烏克蘭西部的一些城市,例如利沃夫、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和烏日霍羅德,大學全部停課。烏克蘭較大的城市,例如哈爾科夫、頓涅茨克、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盧甘斯克、利沃夫和烏日霍羅德同一天均爆發了抗議活動,許多當地大學生髮起了支持烏克蘭加入歐盟的集會。約有二萬五千到三萬人聚集在利沃夫的自由大道,組織者計畫持續集會到第三次東部夥伴關係峰會於2013年11月28日到29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辦。當天辛菲羅波爾的集會有大約300人參與,其中包括支持歐洲區域整合的民族主義者和克里米亞韃靼人,他們齊唱了烏克蘭國歌等歌曲。
第聶伯羅彼得羅迪斯科的一個露營地11月25日在被法院強制要求清理後被40名暴徒襲擊,有7人受傷。官方宣稱襲擊者有10到15人,且警方未介入爭端。相似的是,敖德薩警方並未處理市內一處示威者營地被30人強行拆除的情況,卻命令警員離開了上述營地。50名警察和著平民服裝者在同一天還驅逐了切爾尼戈夫的示威者。
11月25日凌晨05:20,敖德薩警方派出120名警員清理了示威者搭建的營地,扣留了3名示威者,其中包括民主聯盟當地分支的1名首領Alexei Chorny。3人在警察車內被毆打,之後被送去了Portofrankovsk警察局,但沒有相關記錄。當地行政法院隨後出台了一項禁止市民和平集會的法令,有效期到2014年,法院還全面禁止了一切遊行、搭帳篷、使用音響設備和車輛直到年末。 11月26日,頓涅茨克發生了50人參與的集會。
11月27日,雅爾達發生了集會,有參與的大學教員在學校的壓力下辭職。
11月29日,利沃夫的示威者達到了2萬人,像基輔也曾發生的一樣他們用手搭了人鏈,象徵著把烏克蘭和歐盟連在一起(組織者聲稱約100人跨過了烏克蘭和波蘭的邊界,使得人鏈延伸到了歐盟境內)。
12月1日,基輔市外最大規模的集會發生在利沃夫的塔拉斯·舍甫琴科雕像下,有超過5萬名抗議者參與,市長Andriy Sadovy、理事長Peter Kolody、許多當地名流和政治家也參加了當天的集會。在頓涅茨克以西有大約300人參與了集會,要求總統維克多·亞努科維奇和總理米克拉·阿扎羅夫辭職。同一天,在哈爾科夫有數千人參與集會,其中包括作家謝爾蓋·扎丹,他發表了一個演講,號召人們參與革命,不過整個集會是和平的。示威者自稱有超過4000人參與,但其他訊息來源稱只有2000人。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有1000人抗議延緩簽訂歐盟協定,展示了和基輔人團結,還要求當地和大都市的官員辭職。隨後他們開始了遊行,並大喊著“烏克蘭是歐洲的”以及“革命”。當天發生親歐盟示威的城市還有辛菲羅波爾(約150到200人)和敖德薩。
12月3日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大約300名支持歐洲區域整合的抗議者舉行了抗議,要求當地政府、警察局和安全部隊下台。
12月7日有報導稱,警方禁止民眾自捷爾諾波爾和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開車前往基輔。
12月8日多個城市發生了示威,包括烏克蘭東部的一些城市。當晚,基輔的列寧雕像被人們放倒,該雕像為石制,且隨後被激動的示威者完全敲成碎片。
12月14日,哈爾科夫的示威者在柵欄上張貼了許多布告來表達了他們對當局用柵欄隔離自由廣場的做法的不滿,這些人自12月5日以來已長時間為盜竊和縱火所擾。哈爾科夫的一名參與親歐盟示威的活躍分子被兩人襲擊,身中十二刀。襲擊者身份未明,但被襲擊者告訴當地的社會組織他相信市長Gennady Kernes是幕後主使。
12月22日,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有2000人集會。
12月末,頓涅茨克有500人遊行。鑒於當地的強權政治,有評論稱:“頓涅茨克有500人遊行,等價於利沃夫有5萬人遊行,或是基輔有50萬人遊行。”。1月5日,頓涅茨克、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敖德薩和哈爾科夫發生親歐盟遊行。其餘三個城市都有數百人參與,惟頓涅茨克僅有百人。
1月11日哈爾科夫有150名活躍分子聚會並討論了如何聯合全國的親歐盟示威力量。同日一個多人正在集會的教堂被十多個暴徒襲擊,另有一些暴徒襲擊了一家正在集會的書店。粉碎的窗戶和催淚瓦斯使得親歐盟示威無法順利進行。
1月22日頓涅茨克有兩場同時進行的集會發生,其中一個是親歐盟示威,另一個是支持政府的示威,支持政府的集會有600名參與者,而親歐盟集會有100人,不過警方訊息則稱有5000人參與了支持政府的集會,親歐盟集會者不過60人。此外,大約150名拿著喇叭的暴徒出現並包圍住了親歐盟示威者並起了衝突,他們點燃了花圈並焚燒斯沃博達黨的旗幟,同時喊著“打倒法西斯!”,不過隨後被警方分離開來。同一天,頓涅茨克市議會為基輔採取更強勁的措施對付親歐盟示威辯護。在利沃夫,示威者在警方的槍聲之中包圍了軍隊的營房,其中許多示威者是兒子在軍隊服役的母親,她們懇求軍隊不要部署到基輔去。在文尼察,成千的示威者封鎖了城市的主要道路和交通,他們還把“裝在棺材裡的民主”帶進了市政廳,想送給亞努科維奇。
1月23日敖德薩市議員、親歐盟示威活躍分子Oleksandr Ostapenko的汽車發生了爆炸。
1月24日,蘇梅市長利用他的影響力來支持親歐盟示威,將內亂的責任歸咎於地區黨和共產黨。
1月28日約500名克里米亞韃靼人參加了在辛菲羅波爾舉行的集會。
有報導稱美國和歐盟給格里夫尼亞的反政府示威者發了工資。
占領政府建築
自1月23日起許多烏克蘭西部的州政府建築和地區議會被示威者占領,一些受影響地區的區議會隨後決定禁止此類活動,也禁止了在那些地區出現烏克蘭共產黨和地區黨的標誌。在扎波羅熱、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和敖德薩示威者也試圖占領當地議會。
烏克蘭境外抗議
烏克蘭境外的抗議活動主要發生於北美洲和歐洲的烏克蘭人聚居區,規模較小。其中規模最大者發生在12月8日的紐約。此外,華沙的科學文化宮、水牛城的電力車輛公司大樓、費城的Cira Centre、喬治亞的提比里西市政廳以及美國和加拿大交界處的尼加拉瓜瀑布都投上了黃色和藍色的燈光以示和烏克蘭團結。
支持政府的集會
親歐盟示威出現後,烏克蘭政府長期資助支持政府的集會。許多新聞報導都指出大量參與支持政府集會的人不是出於政治目的,而是為了經濟補償,故不能算是對親歐盟示威的真正回應。“國內的示威者都是為了反對對人權的侵犯,且他們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基輔莫吉拉學院的政治學家Oleksiy Haran如是說,“而反對親歐盟示威的人都只是為了錢。政府利用他們來引起反抗,他們不會做出任何犧牲。”
11月的支持政府集會
11月25日有報導稱超過1萬人參與支持政府的集會,地區黨據稱付給支持者100元,只因他們參與了持續三天的集會,且他們在集會中聲稱“在烏克蘭構建歐洲(...)但卻要以對烏克蘭有利為條件。”。據《基輔郵報》報導,示威者打出了反對歐盟和同性戀的旗幟。11月29日有一場持續2小時共3000人參與的支持政府的集會在歐洲廣場舉行。國會地區黨議員Vladyslav Lukianov告訴人群“我確信我們對歐洲的行動不會動搖,我們支持這個決定,讓大地為我們的腳步所動搖,團結起來我們會勝利。”,而《基輔郵報》的報導又稱,參與者受到了刺激且形容參與者看起來“無家可歸,仍像喝醉了,大多是男性。”,歐洲新聞台也談到許多人“乘坐大巴從國家西部而來,那裡支持俄羅斯的情緒更重。他們還帶著國旗和執政黨地區黨的旗幟。”。許多參與者不願意與歐洲新聞台的人交流。
11月30日數千名抗議者乘坐巴士前往哈爾科夫,在自由廣場舉行了集會。電視拍到了總計170輛巴士,主辦方稱參與者人數超過7萬,而新聞報導稱參與者約4萬人,且活動僅持續一個小時。報導還稱參與者獲得了50元的補償,另有報導稱有許多參與者是公共部門雇員,並不情願參與。整場集會既支持政府又支持歐洲一體化。
12月的支持政府集會
頓涅茨克州政府和地區黨計畫在12月2日在頓涅茨克舉行集會來支持總統亞努科維奇,不過之後因為人數不足而取消。
12月3日地區黨在基輔舉行了集會以支持總統亞努科維奇,有1000人參加。同一天Espreso TV的記者報導稱,地區黨藉由網路招聘廣告給參與集會的人支付200元。
12月4日頓涅茨克有15000人集會支持總統亞努科維奇,其中許多人是乘巴士前來。地區黨否認強迫任何人參加。
局勢發展
2014年1月19日開始,由於烏克蘭議會在前一周通過了一份對公眾集會進行嚴格的限制的新法律,持續近兩個月的和平集會逐漸演變成暴力示威,示威民眾和烏克蘭警方爆發流血衝突。反對派製造投石機等古代武器與警方對抗,政府則指責極端分子“正在囤積武器,沒有表現出談判誠意”。衝突造成了多人死亡,數百人受傷。
儘管反對派曾與警方達成的一份類似停火協定的檔案,但反對派中的一些人率先動手,對此內務部部長扎哈爾琴科在該部門網站發表公告表示,和平手段是徒勞的,這暗示首都的示威可能以暴力收場。
當地時間1月24日,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承諾修改限制公眾集會的新法案,對政府進行改組,並特赦一些沒有犯下“嚴重罪行”的示威者。然而反對派對此並不滿意,堅持要求總統辭職。
1月26日,烏克蘭能源和煤炭工業部部長愛德華·斯塔維茨基下令讓國內所有核設施進入特別保護狀態,指稱激進分子“實際上是恐怖分子團伙”。
阿扎羅夫於2014年1月28日提出辭去烏克蘭總理職務,他表示希望自己的辭職能讓烏克蘭衝突各方達成妥協方案並結束衝突。同日總統亞努科維奇接受辭職申請,擬任謝爾蓋·阿爾布佐夫擔任下屆總理。
2014年2月14日,烏克蘭當局宣布釋放被羈押的234名抗議人士,總統亞努科維奇呼籲反對派讓步。烏克蘭抗議者16日開始撤出首都基輔市政廳,反政府示威民眾占領市政廳數月,撤出是緩解緊繃情勢的高度象徵性讓步,但民眾會持續駐在市政廳前,盼總統亞努科維奇下台。
2014年2月18日,反政府抗議民眾與安全部隊在基輔卻再度爆發激烈衝突,警民互擲閃光手榴彈、汽油彈,示威者的營地一片陷入火海,烏克蘭內政部在聲明中說,6名警察在首都基輔的衝突中死於槍傷,這是3個月來反政府示威最血腥的一天,使死亡人數增至14人,另有160名警察受傷,其中35人傷勢嚴重;在此同時,烏克蘭反對派領袖克里契科抵達總統亞努科維奇的辦公室,將與亞努科維奇會談。
當地時間2月20日凌晨,烏克蘭西部的利維夫州在駐守當地之安全部隊向示威民眾投降後宣布獨立,目前由州議會所組成之“行政委員會”主持當地政局。
當地時間2月21日,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與反對派簽署初步協定,內容包括24小時內恢復2004年的憲法版本,並在今年12月大選。同時10天內組建一個聯合政府。
當地時間22日,亞努科維奇被議會罷免其職務,議會並宣布提前於同年5月25日舉行總統大選。於同日當選新任議長的反對派領袖亞歷山大·圖爾奇諾夫宣讀聲明,指“亞努科維奇自動放棄履行憲法賦予的職責,對烏克蘭國家管理、領土完整和國家主權構成威脅,對公民的權利和自由造成嚴重損害”,因此宣布亞努科維奇自動喪失總統職權。
亞努科維奇於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形容事件是政變,並質疑議會的決定是非法,強調不會辭職。而位於首都基輔的總統官邸已因亞努科維奇離開而人去樓空,變成任何人均可自由出入。同時,反對派民眾占據總統官邸及政府大樓。
23日,烏克蘭武裝力量拒絕捲入國內政治衝突,反對派控制首都基輔,國會認為亞努科維奇無法履行憲法上的義務,大比數通過罷免總統,提前至5月大選,並封鎖邊境防止他潛逃。與此同時,前總理季莫申科監禁2年後獲釋,前往基輔匯合示威者,聲言參選總統,定必使烏克蘭加入歐盟。
國外反應
- 美國:烏克蘭首都基輔的暴力讓美國深為震驚,白宮發言人卡尼(Jay Carney)呼籲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ich)與反對派領袖恢復對話。
- 俄羅斯:針對烏克蘭抗爭迅速惡化,歐洲聯盟、美國和聯合國等都呼籲衝突雙方冷靜,但俄羅斯警告,在西方干預的挑動下,烏克蘭正瀕臨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