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州皮影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起源於河北灤州,故名,始稱灤州皮影或樂亭皮影及冀東皮影,又稱灤州影戲,因位於河北省唐山市,又名河北皮影、唐山皮影,是中國皮影戲三大流派(陝西皮影、潮州皮影、北方皮影)中北方皮影的代表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灤州皮影
- 別名:樂亭皮影、灤州影戲、河北皮影
- 屬性:傳統民間藝術形式
- 起源地:河北灤州
灤縣皮影一般指本詞條
灤州皮影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起源於河北灤州,故名,始稱灤州皮影或樂亭皮影及冀東皮影,又稱灤州影戲,因位於河北省唐山市,又名河北皮影、唐山皮影,是中國皮影戲三大流派(陝西皮影、潮州皮影、北方皮影)中北方皮影的代表之一。
明成祖定都燕京,徙直隸蘇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民實畿輔,江浙影戲即於此時傳入灤州,並與原有福影結合,形成獨具風格的皮影戲。20世紀初,福影尚在冀東的遷安、遷西、盧龍、撫寧一帶流傳,又稱大影、腹影或府影。所以稱大影,是...
皮影戲(唐山皮影戲),河北省唐山市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唐山皮影戲又稱灤州影、樂亭影、驢皮影,它以古代灤州為中心(今河北灤縣、樂亭、昌黎、灤南等地),廣泛流行於冀東、京東、遼寧、黑龍江、內蒙等地,明清時期...
凌源皮影屬灤州皮影派系,傳說清代由河北省的昌黎、灤縣、樂亭、豐潤、玉田、遵化等地傳入凌源,已有300多年歷史。凌源皮影屬中國北方皮影戲的重要一支,因雕刻影人用驢皮,故又有“驢皮影”之稱。影人、影件的雕刻。雕刻影人、影件,...
《中國皮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藝術,於1995年6月8日發行的,志號為1995-9的特種郵票。《中國皮影》郵票全套4枚,分別描繪了陝西東路的淨角、河北灤縣的小生、山西孝義的紙窗影人、四川大邑的旦角形象。...
寬城民歡皮影戲技藝流派歸屬於灤州皮影北路,又依據當地文化歷史、地理風貌、人文情趣、民俗方言,“民歡皮影”的地方性特色風格濃郁,影戲發展自成一派。民歡皮影班初建於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由玄風池、玄振榮等七人去灤縣拜...
李福增的父親李克鰲是山東省鄒縣人,1915年他將皮影戲帶入濟南。因此他是第一代傳人。李克敖與皮影的緣分,最早始於 19世紀末,也就是他十六七歲時。當時村里來了個“調影影”的,叫張盛旺,河北灤縣人,就住在李克敖家。又看錶演...
清道光年間,蓋州城南蘆屯堡的老皮影藝人張振令拜師學習灤州皮影的技藝,改革了蓋州老影,從影人造型製作到操演方法,從人物唱腔到音樂伴奏,都進行了改革創新,並融入了鮮明的遼南地方特色,還將原來隨意演唱的溜口影改為按影卷演唱的...
皮影戲(昌黎皮影戲),河北省昌黎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昌黎皮影戲主要流傳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及其鄰近地區,是一種以燈光照射和人物剪影表演歷史故事與民間傳說的民間戲劇。昌黎皮影戲與灤州皮影戲、唐山皮影戲和樂亭...
濟南皮影戲又稱蘭州布影,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據說當初河北灤縣樂亭皮影為全國之首,俗稱“天下的影,數樂亭”。它又稱“灤州布影”。由於口誤,所以叫成了“蘭州布影”。“蘭”實為“灤”字之誤。後來,發現兩地皮影的特點...
皮影——灤州影 初創於明朝末年,盛行於清初,十九世紀遍布冀東各地並遠播東三省。經過數十年的輾轉流傳,派生了“邊外影”、“雙城影”、“遼南影”各個流派,同時影響了北京的“蒲田影”。所以,灤州影的唱腔豐滿,音樂優美,行當齊全...
皮影戲(望奎縣皮影戲),黑龍江省望奎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望奎縣皮影戲是一種集彈、唱、拿影、雕刻於一體的綜合性民間戲曲藝術,其起源於清代同治年間,跟隨河北灤州皮影傳入。望奎縣皮影戲保留了冀東民間小調的特點,...
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以“中國皮影戲的歷史與現狀”為課題,在前輩學者的研究基礎上,廣泛進行文獻蒐集和田野調查,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對我國皮影戲的歷史與現狀進行了全方位研究。圖書目錄 《灤州影戲研究》目錄:緒論 ...
第一節 灤縣評劇團 附1:灤縣評劇團歷任黨支部書記一覽表 附2:灤縣評劇團歷任團長一覽表 第二節 灤縣皮影社 第三節 灤縣曲藝隊 第四章 業餘劇團 第一節 孟家峪業餘評劇團 第二節 羅古莊業餘評劇團 第三節 大下五嶺業餘評劇團...
灤州影歷史悠久,同陝西的華縣影屬於中國北方的兩大流派。因灤州1913改灤縣後,先後隸屬於唐山地區、唐山市,故灤州影亦稱唐山影。清代中後期,樂亭縣興起了許多大型皮影班社,湧現了許多影界翹楚,使皮影的發展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並...
1953年至1953年組建北漳皮影劇班。1956年至1958年在石家莊皮影劇團工作,在正定、獲鹿、衡水、藁城、趙縣、灤縣演出數百場,受到省、市領導的表彰,對傳播皮影藝術,活躍廣大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1959年至2007年在冀南大地城鄉演出數天輾轉...
冀東皮影習慣上有“灤州影”或“樂亭影”之稱,歷史悠久,以唱見長,不僅在冀東地區家喻戶曉,而且在東北各地也頗為流行。解放戰爭時期,冀東解放區的文藝工作者,採用皮影唱腔創作演出了《曹大嫂得槍》等新秧歌劇。1949年以後,皮影調小...
樂亭大鼓起初盛行在灤縣、樂亭地區,後流傳到昌黎、豐潤等縣和唐山。唐山一開始建立煤礦就有些樂亭大鼓名演員來礦上演唱和礦工們交上了朋友,廣大礦工都喜愛樂亭大鼓,於是就有些礦工從業餘愛好慢慢地變成專業演員,象著名老藝人陳文煥、賈...
溯河(當地發音xihe),古稱泝河,獨流入海。據傳,因古時候潮水由河口上溯而通漕運得名。位於灤河、沙河之間,發源於灤縣栗園村附近,於灤南縣蠶沙口入渤海,全長97.1公里,流域面積618平方公里。流域內共涉及灤縣、灤南縣的11個鎮和...
再如樂亭皮影,竟有三種爭論;有人叫唐山影,有人叫灤州影,樂亭縣惟恐他處掠美,始終堅持樂亭皮影之說。如果把樂亭皮影的俗名扶正,乾脆稱之為老呔影,將會使永無休止的地域之爭心平氣和地迎刃而解。因而說老呔文化套用於現實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