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灌溪鎮位於
泰和縣東南部,東鄰中龍,西連冠朝,
塘洲鎮,南接沙村,北靠苑前,
萬合鎮。境內丘陵起伏,仙槎河穿境腹地流入贛江、境內總面積169.32平方公里。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46公里。
全鎮轄1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常住人口22320人(2017年),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2312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18.3萬元,人均純收入2520元。全鎮基礎設施完善,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公路。新建了醫技綜合樓、中、國小教學樓、敬老院老人公寓,進一步改善了就醫、教學和老人的生活住宿條件。
歷史沿革
一九四九年元月泰和解放初期仍沿用鄉、保、甲制,同年10月取消保、甲制,建立區、鄉人民政府,鄉屬第四區。一九五六年擴區並鄉,灌溪鄉屬沙村管轄,當時叫睹碑鄉。一九五八年
化,睹碑鄉改為古坪人民公社。一九八四年改為灌溪鄉,二00一年撤鄉建鎮。
交通運輸
境內
丘陵起伏,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仙槎河經該鎮腹地注入仁善河匯入贛江,319國道支線陽沙公路南北貫通,,
石吉高速泰和東互通立交距鎮政府及圩鎮僅1公里,18個行政村都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交通較為便利。
支柱產業
全鎮耕地面積4.7萬畝,人均耕地面積2.0畝,主要以農業為主,農作物以優質水稻為主,是我縣優質稻主要生產基地之一,年糧食產量為4810萬餘斤。主要經濟作物有:黃姜、
柑桔、檳榔芋等,並建立了占地600餘畝的“富康
黃姜生產基地”。在農業穩步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飼養業。全鎮
養殖業以養商品牛為主,是全省肉牛基地示範鎮,全年出欄商品牛2000餘頭。家禽飼養量21萬羽,出欄生豬2.0萬頭,水產品總量達78.7噸。
現年來,鎮黨委、政府採取有效措施,大力引導、扶持農民調整產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形成了公園+農戶+基地,一條龍生產模式,初步形成了五大基地;優質稻基地;黃姜、檳榔芋、豫薯王等特色基地;適繁母牛培育及肉牛養殖基地;以柑桔柚類為主導的水果基地;以中科院
千煙洲為龍頭的生態觀光旅遊基地等。2006年我鎮被省列為全市的一個“山江湖”試驗開發區鄉鎮,這勢必將給灌溪經濟發展帶來新的生機。
經濟發展
灌溪鎮具有一個占地近萬平方米的圩鎮,圩鎮規劃合理、基礎設施完備,人流、物流量大。
中國科學院與江西省政府共同創辦的千煙洲紅壤綜合開發試驗站坐落在我鎮,它是江西省“山江湖”綜合開發治理試驗示範基地、國家區域農業綜合發展試驗示範區、中科院生態系統網路(CERN)基本站之一。屬我國中亞熱帶典型紅壤丘陵區,土地況面積204公頃,含三個小流域,81個小山丘。經過近20年的改造和人工生態恢復,已經形成草丘間塘,河谷灘地果魚糧,畜牧水產相成鏈,加工流通兩興旺的喜人景象。
灌溪鎮以泰和縣工業園區為載體,積極引進外資,創辦工業,現已投產的工業企業有1家,正在建設的有2家,正逐步突破該鎮工業基礎薄弱的瓶頸。
2005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實現19790.05萬元,同比增長13.5%。財政總收入實現121.7332萬元,占目標數的109%,完成百分比名列全縣第二;地方財政收入完成32.4019萬元,占目標數141%,完成百分比名列全縣第一。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256元。
一是傳統產業豐產豐收。全面取消農業稅、糧食補貼資金的發放到位,進一步減輕了農民負擔,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05年累計發放糧食補貼137.06萬元,全年擴大種植面積1500畝,糧食總產量達到4600萬斤,畝均增收60元。
二是農業適用技術推廣面擴大。稻鴨共棲無公害綠色大米生產技術在沙坪、陽丘村試行;通過實施水稻免(少)耕拋秧輕簡栽培技術,平均每畝比翻耕少了4個工作日,為農戶節約成本達100元左右;水稻旱拋秧綜合配套生產技術在全鎮100%套用;初步起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壯秧劑、種衣劑育秧技術在我鎮60%左右農戶套用;推廣新肥料、新品種、新農藥,農民購買量居全縣首位。
三是形成了一批特色產業。繼續堅持“科技示範、揚優成勢、效率優先”的思路,發展優勢主導產業。全鎮種植黃姜600畝,檳榔芋1500畝。建立 “豫薯王”基地1個,面積近千畝。在基地的帶動下,全鎮發展“豫薯王”面積3000畝,產值達到400萬元。圍繞“豫薯王”產業,引進了澱粉、冬粉生產企業-----富康食品廠,並與江西山峰薯業有限公司訂立了紅薯長期收購協定,“公司+基地+農戶”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在我鎮已經形成。在錄竹、灣溪村各建立了1個草食畜禽養殖基地,培育種草養牛專業大戶10戶,飼養肉牛700頭,養羊大戶10戶,飼養羊1060頭。
2005年爭取到上級立項新修7條鄉村道路37公里,預計投資900萬元,被縣推薦為全市村村通公路三年大決戰先進鄉鎮。興修10萬方以上水庫6座,加固小(二)型水庫1座。組織民眾對乾渠進行清淤,新修水渠7千米,新打機井7眼,新增有效
灌溉面積500畝;治理空心村1個;投資66萬元新建醫技綜合大樓,占地面積400平方,總建築1170平方,改善了民眾就醫環境;爭取國家危改及相關配套資金45萬元新建了一幢900 平方的中學綜合辦公大樓。
2008年
完成招商引資工業、企業稅收任務161.22萬元,占年初目標任務98.02萬元的164.48%。提前兩個月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提前20天超額完成調增任務(45萬元)。完成外資項目1個,實際利用外資180萬美元,其中現匯進資110萬美元,獲縣現匯進資獎;完成進園項目4個,簽約資金26100萬元,其中投資億元項目2個,完成千萬元以上項目包裝推介任務2個。獲縣開放型經濟綜合獎。
強化責任,形成合力
該鎮黨委、政府始終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 “大開放、大招商、大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工業強鎮、工業興鎮”這一工作思路,集中精力、人力、財力招商引資。黨政主要領導均以主要精力抓招商,此外還安排2名副科級幹部具體分管負責招商引資和工業企業稅收工作。對招商引資工作實行鎮村幹部“信息包村、任務到人”的工作機制,將一部分招商引資任務分解到各村、各單位並納入年終目標考評,對招商引資工作實行“一票否決”,凡沒有完成全年招商引資任務的,年終鎮機關幹部、職工不能評“優”評“先”。村級組織沒有完成招商引資任務的,單位不能評年終綜合獎,書記、主任不能評縣、鎮先進。副科級幹部從年終考評獎金中提取600元,一般幹部提取300元作為責任金用於招商引資考評。村級在上級轉移支付中提取1000元作為招商引資責任金。鎮招商辦每季度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通報。對招商有功人員,特別是對引進大項目,稅收貢獻大的人員進行重獎。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檢驗村級班子、衡量幹部業績的標準,做到用制度來引導大家乾,用責任來約束大家乾,強化全民招商意識。
充分發揮我鎮在外打工創業人員多,民間資本豐富的優勢,突出“以商招商、以親招商、以情招商”之路,在廣東、上海、浙江等地聘請灌溪籍在外創業人士為招商聯絡員,廣泛捕捉信息;編印了《灌溪籍在外人士花名冊》,鼓勵鎮村幹部利用親情、朋友、同學等各種關係積極外出招商。對招商信息明確篩選及跟蹤問效責任人,對已簽約落戶項目組建專門隊伍實行“保姆”式服務,得到了客商的好評,營造良好的招商扶商環境。
全年組織招商小分隊分赴上海、深圳、浙江等地與企業及老闆聯繫洽談20餘次。共完成引資項目5個,合計人民幣2.49億元。特別是由香港客商袁智傑投資1.16億港元的易路泰江西科技有限公司,由北京客商馬榮、深圳三本電子有限公司、廈門瑞升達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資1.1億元人民幣的江西吉歐泰和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功落戶及順利建設,必將從根本上改變我鎮人口國土面積大鎮、財稅小鎮的局面,就園區建設及稅源培植來說,在灌溪既是潛績,更是從無到有的重大突破。
旅遊發展
一、
千煙洲生態觀光旅遊基地座落在灌溪鎮
桃源村,距離縣城51.5公里。1983年5月,中科院千煙洲紅壤研究試驗站落實戶我鎮,經過20多年的科技治理,“千煙洲模式”讓紅壤變成金,林茂糧豐、山清水秀。該模式曾被推選為里約熱內盧的國際樣板之一,聯合國授予其全球生態修復“百佳”,2006年5月,灌溪鎮被江西省山江湖辦公室批准為全省10個山江湖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之一,是吉安市一個山江湖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二、金蓮山寺旅遊地。座落在灌溪鎮架竹村,距離縣城49公里,距離千煙洲生態觀光旅遊基地2.5公里。是泰和縣有名的佛教地之一。
各村情況
古坪村:該村位於灌溪鎮東部,轄12個村民小組,8個自然村,農戶476戶,人口2010人,土地革命時期是萬泰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縣知名文化古村。全村國土面積12.5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6公頃,林地面積874.36公頃,旱地面積24.73公頃,水面面積3.355公頃,農民人均純收入3501元。
碧山村:該村位於灌溪鎮東部,轄9個村民小組,8個自然村,農戶290戶,人口1087人,2008年實施了園田化項目。全村國土面積5.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7.6公頃,林地面積285.46公頃,旱地面積14.6公頃,水面面積1.45公頃,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元。
坎下村:該村位於灌溪鎮東部,轄5個村民小組,3個自然村,農戶196戶,人口868人,2009年實施了園田化工程,在2組進行了新農村建設,並獲得2009年全縣新農村建設先進示範點榮譽稱號。2010年新建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有農家書屋1個。全村國土面積2.1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6.27公頃,林地面積143.56公頃,旱地面積8.73公頃,水面面積1.03公頃,農民人均純收入3600元。
田心村:該村位於灌溪鎮東部,與苑前鎮相鄰,轄10個村民小組,8個自然村,農戶378戶,人口1676人,主種水稻,是大型商品糧基地建設區。全村國土面積3.9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4.13公頃,林地面積131.25公頃,旱地面積17.67公頃,水面面積1.67公頃,農民人均純收入3500元。2009年在該村3組進行了新農村建設,建有農家書屋1所。
井邊村:該村位於灌溪鎮東部,與苑前鎮相鄰,轄11個村民小組,7個自然村,農戶435戶,人口2009人,是大型商品糧基地建設區,有井邊5組、沂田組2個新農村建設點和1個農家書屋。全村國土面積4.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4.53公頃,林地面積136.18公頃,旱地面積23.4公頃,水面面積1.84公頃,農民人均純收入3600元。
沙坪村:該村位於灌溪鎮東北部,與苑前鎮相鄰,轄7個村民小組,8個自然村,農戶198戶,人口522人,主種水稻,爭取上級項目改建了村部。全村國土面積4.5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1.93公頃,林地面積279.02公頃,旱地面積12.8公頃,水面面積1.02公頃,農民人均純收入3200元。
灌溪村:該村位於灌溪鎮東北部,是圩鎮所在村,轄15個村民小組,10個自然村,農戶550戶,人口2350人,有大鵬肉牛養殖基地,一批肉牛養殖大戶和養魚大戶。全村國土面積9.0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9.73公頃,林地面積400.7公頃,旱地面積25.2公頃,水面面積2.86公頃,農民人均純收入3600元。
界溪村:該村位於灌溪鎮東部,與苑前鎮相鄰,轄6個村民小組,3個自然村,農戶186戶,人口736人,2010年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主種水稻,兼營油茶。全村國土面積4.7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8公頃,林地面積261.38公頃,旱地面積11.2公頃,水面面積1.55公頃,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元。
睹碑村:該村位於灌溪鎮中部偏北,轄7個村民小組,8個自然村,農戶465戶,人口1209人,主種水稻,現任支部書記劉世高2009年被評為縣優秀共產黨員。全村國土面積4.7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3.67公頃,林地面積215.67公頃,旱地面積16.47公頃,水面面積1.59公頃,農民人均純收入3600元。有農家書屋1所。
灣溪村:該村位於灌溪鎮北部,轄7個村民小組,2個自然村,農戶160戶,人口640人,主種水稻,有肉牛養殖基地和養殖大戶。全村國土面積5.3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4.67公頃,林地面積360.37公頃,旱地面積9.73公頃,水面面積1.34公頃,農民人均純收入2800元。
桃源村:該村位於灌溪鎮北部,與萬合鎮相鄰,轄18個村民小組,9個自然村,農戶540戶,人口2150人,縣知名文化古村,主種水稻,兼種柑桔和沙田柚。全村國土面積11.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6.27公頃,林地面積604.76公頃,旱地面積36.27公頃,水面面積1.95公頃,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元。
段坑村:該村位於灌溪鎮西北邊,與萬合鎮相鄰,轄11個村民小組,15個自然村,農戶226戶,人口996人,有肉牛養殖基地,在塘玄組進行了新農村建設。全村國土面積12.0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1.1公頃,林地面積841.65公頃,旱地面積20.73公頃,水面面積3.375公頃,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元。
陽丘村:該村位於灌溪鎮中部偏南,轄11個村民小組,15個自然村,農戶432戶,人口2026人,主種水稻,新建了村部,有農家書屋1所。全村國土面積15.6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8.43公頃,林地面積968.73公頃,旱地面積34.2公頃,水面面積1.98公頃,農民人均純收入3200元。
架竹村:該村位於灌溪鎮西南邊,轄13個村民小組,16個自然村,農戶370戶,人口1480人,2009年被縣委表彰為優秀黨支部,有石溪、中舍、西坑3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其中西坑組2010年被評為全縣十佳新農村建設先進示範點之一。境內有佛教寺廟----金蓮山寺。全村國土面積17.5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5.1公頃,林地面積1230.86公頃,旱地面積24.67公頃,水面面積8.98公頃,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元。有農家書屋1所。2010年獲村級目標管理考評一等獎。
錄竹村:該村位於灌溪鎮西部邊,轄11個村民小組,12個自然村,農戶210戶,人口950人,1家市級農業企業——海通生態科技養殖有限公司,2009年獲得全鎮村級目標管理考評一等獎。全村國土面積1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6.8公頃,林地面積901.79公頃,旱地面積16.8公頃,水面面積1.79公頃,農民人均純收入3100元。
田邊村:該村位於灌溪鎮東南部,東接中龍鄉,轄9個村民小組,22個自然村,農戶230戶,人口856人,2010年在上江組進行了新農村建設。全村國土面積8.5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6.1公頃,林地面積480.83公頃,旱地面積15.67公頃,水面面積1.47公頃,農民人均純收入3600元。
村前村:該村位於灌溪鎮南部,與沙村鎮相鄰,轄8個村民小組,34個自然村,農戶255戶,人口1215人,主種水稻,兼營油茶,境內有小(二)型水庫兩座。全村國土面積10.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2.53公頃,林地面積655.33公頃,旱地面積19.73公頃,水面面積7.47公頃,農民人均純收入3600元。
雁門村:該村位於灌溪鎮南部,東鄰中龍鄉,南接沙村鎮,轄13個村民小組,17個自然村,農戶286戶,人口1258人,2010年爭取上級項目新建了村部,主種水稻,兼營油茶,境內有小(二)型水庫1座。全村國土面積15.6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7公頃,林地面積1269.08公頃,旱地面積16.87公頃,水面面積16.3公頃,農民人均純收入3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