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是清代詩人鄭燮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首先描寫一夜在縣衙中所聞之聲,進而聯想到百姓的疾苦,最後抒發詩人將民生系己之身的志向。詩中採用托物取喻的手法,流露出詩人對老百姓命運的深切關注之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作品別名:墨竹圖題詩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鄭板橋全集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鄭燮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濰縣署1中畫竹呈年伯2包大中丞3
衙齋4臥聽蕭蕭5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6吾曹7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8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署:衙門。
2.年伯:古稱同榜考取的人為同年,稱“同年”的父輩為年伯。
3.中丞:清代將巡撫稱為中丞。
4.衙齋:官衙中供官員居住和休息之所。
5.蕭蕭:擬聲詞,形容草木搖動聲。
6.些小:很小,這裡指官職卑微。
7.吾曹:我們。
8.關情:牽動情懷。

白話譯文

在衙門裡休息的時候,聽見竹葉蕭蕭作響,仿佛聽見了百姓啼飢號寒的怨聲。
我們雖然只是州縣裡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牽動著我們的感情。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鄭板橋於乾隆十一、二年(1746年—1747年)間任山東濰縣知縣時所作。科舉時代稱同科考取的人為同年,對同年的父輩或父親的同年稱年伯。包括即是鄭板橋的年伯,他當時任山東布政使,署理巡撫。清代巡撫又稱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鄭板橋曾畫過一幅《風竹圖》呈送包括,此詩即是題寫在這幅畫上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從寫竹入手,托物言志,語多謙遜委婉,表達了對民眾的憂慮關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責任感與清官心態。
第一、二句點明詩人身份與周邊環境,緊扣畫中風來疏竹的主題。“衙齋”說明自己身為官員;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階較低,又有謙遜之意。忙中偷閒,靜臥休息,卻聽得似有風雨之聲,原來那是衙中自己親手所植的竹林幽篁為清風所動,蕭蕭作響,意趣橫生,同時給人一種十分悲涼淒寒之感。第二句詩人振腕轉筆,由竹葉聲響聯想到民間疾苦,一個“疑”字道出了詩人的愛民之心與勤政之意,表達了他對百姓的真摯情感。他在任期間確實對百姓關懷備至,深得百姓的感戴。最後因擅自開倉賑濟,觸犯了貪宮污吏的直接利益,而被誣告罷官。
第三、四句寫詩人事無巨細、永遠恪盡職守、關懷百姓。詩人直陳自己官職卑微,只是一個普通縣官,語雖自謙,卻用“吾曹”點出像詩人等這種下級基層官員在全國的數量之廣,將之上升到普遍的高度。末句語帶雙關,還是用題詠畫竹的方式說明,然而只要是有關民眾疾苦,無論事情大小,都會放在心上。由題竹始,又終於詠竹,表面上看是詠竹,實際上卻比喻民問疾苦,虛實相間,意味深長。為民解憂,是為官者責任所在,這兩句詩拓寬了詩歌的內涵,照應了畫意和詩題。
全詩語言質樸,不用典故堆砌,既有明智自勉之心,更含有相與為善之意,竹之清雅超拔與詩人的兩袖清風的高尚節操自然相照。四句詩把詩人對百姓真摯而執著的人道主義情懷寄寓其中,是題畫詩中的佳作。

名家點評

中國詩經學會會長夏傳才《中國好詩歌·最美的古詩詞》:臥聽竹聲, “疑是民間疾苦”,寥寥兩筆,繪出一種畫境。這首詩既有對自己的激勵,也飽含著對同僚的勸勉,一個愛民清官的形象躍然紙上,具有借鑑價值。
遼寧散文學會會長鄧蔭柯《中華詩詞名篇解讀》:這首詩體現出封建時代的官員難得的人性光彩、人情溫暖、人文關懷。對普通百姓的關懷牽掛,不是隨便說說,而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痛切感受。

作者簡介

鄭燮(1693年-1765年),名燮,字板橋,清代畫家,詩人。江蘇興化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曾任河南范縣、山東濰坊知縣,後因幫助農民勝訟以及辦理賑濟事宜得罪豪紳而去職,寄居揚州。任職前後均以賣畫為生,擅長畫蘭、竹,為“揚州八怪”之一。著有《板橋詩鈔》、《詞鈔》、《家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