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傳才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924年
- 逝世日期:2017年2月7日
- 職業:作家
- 畢業院校:北京師範大學
簡介,生平經歷,著作,主要發表文章,
簡介
199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專著《詩經研究史概要》、《詩經語言藝術》、《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名篇今譯》,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名篇選讀》(上、下冊,大學教材)等。1924年生於今安徽省亳州市。40年代的詩人,50年代從事古典文學研究。現任河北師大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詩經學會會長。2017年2月7日下午在石家莊逝世,享年94歲。
生平經歷
夏傳才,1924年生,安徽毫縣人。出身貧寒,幼年喪母,靠父親打臨工維持生計。
14歲從軍,參加第五戰區戰地服務團,投入台兒莊大會戰。後轉移至鄂北前線,因戰地服務團領導都是共產黨人,被國民黨解散,他流落街頭。一個偶然機會認識了胡宗南將軍,被他資助保送到甘肅天水的國立第五中學讀書。16歲時他寫的350行的徐州突圍長詩《麥叢里的人群》,在甘肅《國民日報》副刊《生活》以全版篇幅發表。
1940年發生皖南事變和汪精衛叛國,他目睹大後方國民黨政權的腐敗,對國民黨十分失望,積極投入愛國學生抗日的民主運動。他不再領取胡宗南將軍的津貼,而且寫了封《致胡總司令的公開信》,要求胡將軍指揮的20萬大軍撤除對陝甘寧邊區的包圍,東出潼關渡黃河去抗擊日寇。結果被國民黨逮捕入獄,關了兩個多月。出獄後考入國立西北聯合大學,讀了一個學期後,1941年他又上了黑名單,為了脫離國民黨的監視,不得不秘密逃亡。隱姓埋名到寶雞鄉下工校代課,過著蟄居的生活。
1941年12月離開寶雞,輾轉至上海,準備去蘇北抗日敵後,適逢太平洋戰爭爆發,上海租界一夜淪陷,只好滯留淪陷區,半工半讀完成大學學業。
1944年10月與新四軍地下組織聯繫上,參與策動偽軍郝部5萬人起義暴露,1945年2月被日本南京憲兵司令部逮捕入獄。獄中受盡威逼利誘而不屈,好在日本不久投降。出獄後任十一戰區《中原日報》特派記者,他放棄中法文化協會給予留學法國的機會,1946年6月到達晉察冀邊區,參加解放戰爭。
1950年任上海火星出版社編委,《工商日報》編委,1952年調北京師範大學,次年調天津師範學院任教。1955年受胡風案牽連,被審查。1956年經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以“反革命宣傳”罪判徒刑六年,送內蒙古東大荒勞改農場服刑。1957年他本人不服判決,抗訴於最高人民法院,1958年被駁回,因不認罪,被戴刑具單獨禁閉,第一次自殺未遂。1961年刑滿,被帶“反革命”帽子留在勞改農場“就業”,繼續監督改造。因反抗這種處置,潛逃到北京向中央上訪,被勞改機關追回。關鍵時刻其妻樊素華主動放棄大都市醫務工作,遠來內蒙古勞改農場相伴。
1966年文革起再受衝擊、抄家、批鬥,第二次自殺未遂。1969年內蒙古法院以“現行反革命罪”再次判刑五年,在黑龍江監獄服刑。1974年第二次刑滿,仍帶反革命帽子,回東大荒勞改農場繼續監督改造。1978年全國統一摘掉“帽子”,在農場中學代課。1979年徹底平反,宣告無罪。回原單位恢復原職原級,工齡連續。23年的監禁和流放,使他重新思考世界、國家和個人命運的許多問題。離開內蒙古赴京前夕,賦《蝶戀花·赴京前夕》:“何必再提傷感事,重展旌旗,四海笙歌起,顰鼓急催跨征騎,個人恩怨東流去。”時年已55歲。 此後夏傳才先生忘我投入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中,199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現任河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詩經學會會長。主要從事古典文學研究。
夏傳才先生1945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歷任晉察冀邊區民政處、軍區民運部幹事。解放後先後任北京師範大學教師、天津師範學院講師、《河北師範學院學報》主編、全球漢詩總會名譽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夏傳才先生常年致力於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尤專《詩經》,學術造詣深厚,1993年與國內外學界同仁組織成立中國詩經學會,並當選首任會長,為推動當代《詩經》研究發揮了巨大作用。
享譽海內外的《詩經》研究大家、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著名學者、詩人、河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夏傳才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17年2月7日下午在石家莊逝世,享年94歲。
著作
主要學術著作有《詩經研究史概要》、《詩經語言藝術》、《思無邪齋詩經論稿》、《論語趣談》、《詩詞入門:格律、作法、鑑賞》、《思無邪齋文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名篇今譯》(上下篇)、《曹操集注》、《曹丕集校注》、《二十世紀詩經學》、《詩經講座》等,這些著作大部都是國內和台灣或香港、日本同時出版。另有詩集《雙貝集》、《七十前集》、《思無邪齋詩抄》等,在海內外有廣泛影響。還主編有許多教材和叢書。
主要發表文章
胡適和古史辨派對《詩經》的研究(《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04期)
論清代《詩經》研究的繼承和革新(《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04期)
試論郭沫若對《詩經》研究的貢獻(《文學評論》1982年06期)
《詩經》的“言志”與美刺(《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3期)
聞一多對《詩經》研究的貢獻(《齊魯學刊》1983年03期)
《毛詩大序》論析(《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4期)
燕趙——《詩經》流傳和研究的故鄉(《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4期)
評中國古代第一次文藝論爭(《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06期)
《文賦》札記三題(《河北學刊》1984年02期)
燕趙和元曲的源流(《河北學刊》1984年05期)
《曹操集注》序(《承德民族師專學報》1986年01期)
論曹丕政德及對中國文學發展的貢獻——《曹丕集注》序(《河北學刊》1986年06期)
從六經到十三經的發展(《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5期)
淺論經學和經學研究(《河北學刊》1989年06期)
初論劉章(《河北學刊》1992年02期)
《商頌研究》序(《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詩經》研究的三個問題(《學術研究》1995年03期)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現代課題(《唐山師範學院學報》1996年03期)
中國文學與日本中古前期文學(《貴州文史叢刊》1997年02期)
略述國外《詩經》研究的發展(《河北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現代詩經學的發展與展望(《文學遺產》1997年03期)
詩經學四大公案的現代進展(《河北學刊》1998年01期)
《詩經名著評介》序(《唐山師範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元代經學的社會歷史背景和程朱之學的發展(《貴州文史叢刊》1999年04期)
《詩經》難題與公案研究的新進展(《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5期)
21世紀詩經學展望(《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國外《詩經》研究新方法論的得失(《文學遺產》2000年06期)
中國詩在日本的流傳和影響——在日本宮城學院女子大學本課題研究座談會上的發言摘要(《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關於新詩和舊詩的創作問題(《河北學刊》2002年01期)
《詩經》新注釋本的創造性實踐——評劉毓慶教授編著《詩經圖注》兩卷本(《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關於《詩經》再評價的幾個問題(《社會科學戰線》2001年02期)
沙中淘金 別開生面——評《詩經百家別解考》(《中華讀書報》2002年10月23日)
我的治學之路(《貴州文史叢刊》2003年02期)
從傳統詩經學到現代詩經學(《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新中國前十七年《詩經》研究的得與失(《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現代詩經學開端的十年(《唐山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論燕趙詩風(《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詩經》出土文獻和古籍整理(《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詩經發祥地初步考察報告(《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台港的《詩經》研究——《20世紀詩經學》之十(《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