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鹹寧三年(公元277年)改東郡置濮陽國。治所在濮陽(今濮陽市西南)。北魏移治山東鄄城(今山東菏澤市鄄城北)。隋初廢。唐天寶、至德時又曾改濮州為濮陽郡。...
濮州(pu zhou):治今河南省濮陽市范縣濮城鎮。隋開皇16年(596年)置濮州,領鄄城、范縣、觀城、朝城、臨濮、雷澤等縣。元代鄄城仍為濮州治。明洪武二年(...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設臨濮縣,屬河南道濮陽郡。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臨濮縣,隋置,尋省;唐復置,金省。故城在今山東濮縣南六十里。或謂之小濮...
濮陽郡王李徹,密貞王李元曉再從孫。開元五年,詔東莞郡公徹嗣,徙封濮陽郡王,歷宗正卿、金紫光祿大夫。 ...
濮陽,河南省地級市,位於河南省東北部,黃河下游平原,北與河北省邯鄲市交界,東與山東省泰安市、濟寧市、聊城市、菏澤市接壤,西與安陽湯陰縣、滑縣接壤,西南與新鄉...
唐朝時期濮州濮陽郡治所均在鄄城。五代後梁、後晉夾河苦戰,晉王李存助建德勝二城。其後德勝北城為濮陽,就在黃河邊上。濮陽一帶是黃河河道變動頻繁之處,宋、...
隋開皇十六年(公年596年)改濮陽郡置,治所在今山東省鄄城北。轄境相當於今山東省鄄城、范縣及河南省濮陽縣南部地區 [2] 上shàng...
吳湊(729-800年),字號不詳,濮州濮陽(今河南省濮陽縣)人。唐朝外戚大臣,章敬皇后之弟,金吾衛大將軍吳漵胞弟。居官謹慎,才思敏銳,深受皇帝寵愛。唐代宗時,授...
婁昭,本姓匹婁氏,字菩薩,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北齊外戚大臣,武明皇后婁昭君同母弟。方雅正直,大度深謀,弓馬冠世。跟隨齊神武帝高歡信都起兵,以為中...
宇文述(?-616年),字伯通,本姓破野頭,鮮卑族,代郡武川人,北周上柱國宇文盛之子,隋末梟雄宇文化及的父親,是隋朝名將。北周末年,累封濮陽郡公,以軍功拜上柱國...
孝莊帝即位,以元舅之尊,超授侍中、太保,封濮陽郡公,改為太傅。永安年間,進為司徒,出為青州刺史。爾朱兆發動河陰之變,李延實見害於州館。孝武帝元修即位,...
吳氏郡望,有渤海、延陵、濮陽、陳留、吳興、長沙、武昌、汝南、江浙等郡望。絕大部分郡望中的吳氏為季子後裔。...
雖然他們如今屬於不同的民族,但都有一個共同的郡望,即濮陽郡,與澹臺滅明所宗之澹臺氏的太原郡望明顯有別。 [1] 澹臺姓得姓始祖 編輯 澹臺滅明。據《姓氏考...
吳漵,章敬皇后之弟,濮州濮陽人。任盛王府錄事參軍,拜開府儀同三司、太子詹事、濮陽郡公。建中初,升任大將軍。吳恭遜謙和,人皆重之。經師之亂,自薦承擔說...
吳姓重要的郡望有延陵、渤海、濮陽、陳留、汝南、長沙、武昌、吳興等八個吳姓的郡望。延陵縣:西晉時分曲阿縣置縣。濮陽郡:晉代時改東郡置國,西晉末改為郡。此...
東郡,中國古代行政區名。秦王政五年(前242年)置,治濮陽,地約今河南省東北部、山東省西部。漢因之。《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五年,將軍驁(蒙驁)攻魏,定酸棗...
董禧,三國時期人物,濮陽郡人,曾效力過的勢力 呂布、魏。此人為《三國演義》杜撰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