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州志》是1999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范縣地方史志辦公室。
基本介紹
- 書名:濮州志
- 作者:高士英
《濮州志》是1999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范縣地方史志辦公室。
《濮州志》是1999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范縣地方史志辦公室。...... 《濮州志》是1999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范縣地方史志辦公室。...
濮州(pu zhou):治今河南省濮陽市范縣濮城鎮。隋開皇16年(596年)置濮州,領鄄城、范縣、觀城、朝城、臨濮、雷澤等縣。元代鄄城仍為濮州治。明洪武二年(...
鄄城縣誌是專門記載鄄城縣的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產、氣候等的志書。自宋代始修濮州(鄄城縣古屬濮州)志,新編《鄄城縣誌》1962年始修,1996年編成...
《濮州志·山川考》載:“箕山在州治東五十里,相傳許由所居。”《史記》、《漢書》中也均有許由隱於箕山的記述。相傳堯訪賢禪讓天下,在箕山附近訪得許由...
李先芳(1510~1594年),字伯承,號北山,祖籍湖北監利,其祖遷居濮州李莊(今山東鄄城李進士堂)。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進士,二十九年(1550年)升為戶部主事...
張天性墓,位於現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箕山鎮張大人莊300米處。《濮州志·古蹟》載:“副使張公墓在水堡之西”,即鄄城縣箕山鎮張大人莊西。該墓東距鄆城縣水...
山東曹州府濮州、范縣一帶從明朝末年以來就有所謂的“榆園賊”。據記載,由於...如《武定府志》記載:“順治三年冬十月,寇破霑化,令與尉死焉。四年夏六月破...
《濮州志》釣台:“莊子嘗釣於此,上有南華觀。”李先芳《釣台》:“獨倚南華台上望。” 《曹州府志》:“莊子台在(菏澤)縣西北四十里,南華之左,相傳莊子所居...
《濮州志》釣台:“莊子嘗釣於此,上有南華觀。”李先芳《釣台》:“獨倚南華台上望。” 《曹州府志》:“莊子台在(菏澤)縣西北四十里,南華之左,相傳莊子所居...
明《濮州志》載:“姚墟在濮州東南九十里。”《曹州府志·濮州》圖考,也明顯指出姚墟在濮州(今范縣濮城)東南境與曹州府(今菏澤市)東北境的結合部,據此姚墟...
鄧韍棄舉業,以圖籍自娛,好宋儒學說,工書畫,能詩文。有《常熟志》、《濮州志》、《易解》、《泉坊議事錄》、《松韻錄》。...
然堯陵自在谷林,不在東平”(《大清一統志》)、“東平一陵,實屬沿誤,隨委員查視,堯陵在濮州城東南六十里古雷澤之西谷林寺前,有享殿三間在焉”(《濮州改...
唐李泰《括地誌》指出:“姚墟在濮州雷澤東十三里。”唐李吉甫《元和郡縣誌》:“姚城在雷澤東十三里,即姚墟。”明高士英修《濮州志》載:“今濮州歷山下有...
據清宣統元年《濮州志》載文及“堯陵古圖”, 堯陵為坐北朝南三進式長方形院落,陵前有明嘉靖二十四年 (l545年)八月濮州知州薛孟書“祭文”碑和清光緒二十九...
《會稽舊記》雲:‘舜上虞人,去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也。’周處《風土記》雲:‘舜東夷之人,生姚丘。’《括地誌》又雲:‘姚墟在濮州雷澤縣東十三里。...
葵堌堆,別稱會台,出自《濮州志·古蹟考》。...... 葵堌堆,別稱會台,出自《濮州志·古蹟考》。中文名 葵堌堆 也稱 會台 出處 《濮州志·古蹟考》 形...
《大清一統志》“曹州府歷山篇”載:“在濮州東南七十里,接菏澤縣界。”清末葉圭綬《續山東考古錄·山考》將濮州歷山列入“古有今無之山”,稱“是元時茲山尚...
《濮州志》卷四有《劉忠傳》。劉忠墓現存封土高1米,墓前有弘治六年劉忠祖父母、父母的誥命碑一棟,其餘附屬文物由劉氏家族人於六十年代就地埋藏。...
《清史稿》載:“濮州東南谷林,古雷澤也。乾隆元年,修葺釐正,定谷林堯陵為舊址。”《大清一統志》“唐堯陵”條載:“陵高四丈五尺,廣二十八丈。”據清《濮...
晉《地理志》成陽條下載:“雷澤,舜所漁,堯冢在西。”《通鑑輯覽》載:“堯即位百載,崩於成陽,葬谷林。” 《宋史·禮言》載,北宋熙寧元年(1068)濮州知州...
《山東通志》:“歷山,在縣(菏澤)東北六十里,上有虞舜廟”;“歷山,在州(濮州)東南七十里”;“按《一統志》載,舜耕歷山在濮州。”《曹州府志》:“歷山在...
中山夫人墓占地面積180畝,位於葛莊西一公里,黃河大堤東側,是堯妃中山夫人墓葬之地,〈濮州志〉記載:“中山,相傳堯妃葬處,在州治東南三十里武集裡陶丘堌堆。...
據《濮州志·古蹟》載:“羊角哀墓在張大人莊東,墓前有碑。”左伯桃、羊角哀合葬墓位於今鄄城縣東北20公里的吉山鎮李胡同村西,西北距張大人莊約600米。墓封土...
明《濮州志》載:“姚墟在濮州東南九十里。”《曹州府志·濮州》圖考,也明顯指出姚墟在濮州(今范縣濮城)東南境與曹州府(今菏澤市)東北境的結合部,據此姚墟...
明《一統志》載:“漆園城在東明舊縣(今東明集村)東北二十里,今名漆園村,內有莊子廟,以其嘗吏於此也” ,此論亦見於明《濮州志》 、清《山東通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