濬縣城隍廟

濬縣城隍廟

濬縣城隍廟位於浮丘山東麓,原教育局辦公地址。城隍作為中國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濬縣城隍廟
  • 地理位置浮丘山東麓
  • 意義: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城隍廟由來,歷史淵源,修復工程,地圖信息,

簡介

北倚古城,東依大伾,創建年代久遠,明朝洪武元年,以濬縣城隍聰正靈佑,詔封為“監察司民城隍靈佑侯”。明朝洪武二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聖旨封濬縣城隍為都城隍,其級別堪稱周邊城隍之首。弘治元年,知縣洪遠捐俸重修廟宇。嘉靖四十四年,知縣魏灃捐俸鳩工重修。新中國成立後,城隍廟建築漸次廢毀,現廟內僅存有西廊房等部分遺蹟。

城隍廟由來

“城隍”在古人心目中是護衛百姓安全,保佑一方平安的自然神。唐初,中國民間已開始祀奉城隍神,宋代城隍神已被列國家祭祀神靈的範圍,元朝天曆一年(公元1330年),文宗加封城隍神為“護國保寧王”,明代,城隍信仰得到了普及。據《太上老君說城隍感應消災集福妙經》中說,“城隍神公忠正直,有求必應,剪惡除凶,護國安民普救生民。世間善男信女,廣積陰功,愛老憐貧者,增延福壽,世代榮昌,子嗣綿永,世代不絕”。 所以,歷代城隍在老百姓中倍受尊崇。
各地至濬縣高速交通路線各地至濬縣高速交通路線

歷史淵源

濬縣城隍廟創建年代不詳。明洪武元年(1368年),以濬縣城隍聰正靈祐,詔封為“監察司民城隍聰正靈祐侯”弘治初年,濬縣知縣洪公重修廟宇。嘉慶四十四年(1565年),知縣魏澧捐俸鳩工重修。原城隍廟座北向南,山門四間,前為石砌台階,階盡為神道,道旁多樹,道則有井,道盡有坊,坊橫額題“城隍廟”三字。正殿四間,抱廈四間。月台前有御製碑亭,廳前有甬道。東西兩廊各十六間,左右塾南北各十間,戟門四間,向南為磚砌甬道,鐘鼓二樓東西翼之。新中國成立之後,大部分建築漸次廢毀,廟址被縣教育局占用。現城隍廟南北長七十八米(自教育局南牆至北後樓後牆),東西寬七十一米(自浮丘勝跡坊至西屋後牆),廟記憶體西屋一棟、“重修城隍廟碑”一通、“重修城隍廟兩廊並二門各處工程邑賢侯布施碑記”一通,石柱四根。
濬縣城隍廟僅存的西廊房濬縣城隍廟僅存的西廊房
濬縣城隍廟之所以馳名遐邇,相傳主要得益於明太祖朱元璋在此曾宿身倖免大難,為感恩下聖旨賜封為“都城隍”。因此,濬縣城隍廟具有獨特的意義。明清時期,濬縣及周邊地區老百姓十分信仰城隍神,每逢陰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五月十九的城隍壽誕日,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 十五日的祭祀,濬縣城隍廟內都要舉行盛大廟會活動。特別是城隍華誕,廟內張燈結彩、唱戲酬神、祭祀儀式尤為隆重莊嚴。在縣城服持者還要用花轎抬著城隍爺游遍四關四街,以報答城隍神護佑百姓恩德,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當時,此廟會規模大,範圍廣,人數多,香火很旺,其影響迄今源源不斷。
濬縣城隍廟僅存青磚雕花濬縣城隍廟僅存青磚雕花

修復工程

為修復明代建築,保護歷史文物,再現歷史景觀,加快推進濬縣文化產業的發展,縣委縣政府決定對城隍廟進行全面修復,並成立了濬縣浮丘山城隍廟建設辦公室。城隍廟修復工程規劃設計。工程主要有,大殿、廂房、戲樓、鐘鼓樓、亭坊、景觀橋、山門、廣場、拜廈等。城隍廟整體為宮殿式古代建築,樓、殿、廊、坊、亭等76項,各具特色。計畫用近兩年時間,把城隍廟建設成一個集文化旅遊、遊憩、休閒、科普教育於一體能滿足多層次遊客需要的古代建築群。建成後將成為景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濬縣城隍廟

地圖信息

地址:河南省鶴壁市濬縣衛溪街道伾浮路城隍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