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棉尾兔

濕地棉尾兔

濕地棉尾兔(學名:Sylvilagus palustris)是兔科、棉尾兔屬的一種哺乳動物。體重1.2-2.2千克,體長42.5-44厘米。耳朵短而圓,腳小。背部皮毛深棕色至紅棕色,腹部呈黑色,尾巴深色。該物種的皮毛稀疏,後足的趾甲非常長。不存在明顯的性別二態性

棲息於淡水沼澤和鹹水濕地沼澤及河口地區附近。該物種是半水生動物,需要靠近永久水源的植被。獨居。是一種夜間活動的物種,白天,則躲在茂密的植被中尋求保護。經常行走而不是跳躍,並且是優秀的游泳者。草食性,食物根據季節而變化,包括黑莓、根莖、球莖、沼澤草。繁殖季節是2-9月,每年雌性最多可產4窩幼崽。分布於美國東南部部分地區,分布範圍包括維吉尼亞州東南部、喬治亞州南部、阿拉巴馬州東部、佛羅里達半島以及佛羅里達州沿海島嶼。

基本介紹

動物學史,命名,分類,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領地,行為,食性,天敵,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

動物學史

命名

濕地棉尾兔的學名"Sylvilagus palustris"源自拉丁詞"silva"(森林)和"lagos"(野兔),加上"palustris"(濕地)。濕地棉尾兔通常與沼澤棉尾兔族群聯繫在一起。 然而,這個名字不是同義詞,不應與分布在美國阿拉巴馬州至德克薩斯州的沼澤棉尾兔(Sylvilagus aquaticus)混淆。濕地棉尾兔也常被稱為濕地野兔。

分類

該物種需要進行分類學評估(Chapman和Ceballos 1990年)。霍爾(Hall)在1981年識別到兩個亞種:沼澤亞種(Sylvilagus palustris paludicola)和指名亞種(Sylvilagus palustris palustris)。基於拉澤爾(Lazell)在1984年、Hoffmann和Smith在2005年認為,包括霍爾在1981年列出的兩個亞種之外,還有第三個亞種下群島亞種(Sylvilagus palustris hefneri) 。一些研究表明這些亞種形式是整合的,並且不應指定亞種(Tursi、Hughes和Hoffman 2013年)。
在棉尾兔屬的"Tapeti"亞屬中,濕地兔和沼澤兔具有源自共同祖先的染色體核型二倍體數為2n=38。對線粒體12S核糖體 RNA基因進行測序的分子數據分析證實,濕地棉尾兔和沼澤棉尾兔是其亞屬下的姐妹類群。由於該基因在大多數生物體中進化非常緩慢,因此它對於確定密切相關物種的遺傳起源非常有用。

形態特徵

濕地棉尾兔是中型兔子,體重1.2-2.2千克,體長42.5-44厘米。耳朵短而圓,腳小。頭和尾巴比東部棉尾兔小。背部皮毛深棕色至紅棕色,腹部呈黑色。濕地棉尾兔與所有其他棉尾兔的區別特徵是其尾巴下面是深色。其他棉尾兔的尾巴下面有白色。該物種的皮毛稀疏,後足的趾甲非常長。不存在明顯的性別二態性

棲息環境

棲息于海拔不超過152米的低地地區。生活在淡水沼澤和鹹水濕地沼澤及河口地區附近。該物種是半水生動物,需要靠近永久水源的植被。也生活在草地、紅樹林、休耕田、海岸護堤以及運河沿線、溝渠、路邊和耕地中。棲息地的大小差異很大,從0.3-32.8公頃,取決於棲息地的質量。

生活習性

領地

濕地棉尾兔同性個體的範圍很少重疊。雌性在繁殖季節往往更具領地意識。雄性往往比雌性行走更遠的距離。幼年雄性尤其具有廣泛的活動範圍。

行為

濕地棉尾兔是獨居的,儘管個體可能聚集在資源密集的地區。濕地棉尾兔睡在由草、雜草製成、內襯兔毛的巢中。雄性等級制度經常在密切相關的物種中觀察到,例如東部棉尾兔和沼澤棉尾兔,但在濕地棉尾兔中尚未觀察到。經常行走而不是跳躍,並且是優秀的游泳者。濕地棉尾兔是游泳愛好者,經常潛入水中作為逃生手段。它們是夜間活動的,這有助於它們避免白天捕食者的發現。白天,它們經常躲在茂密的植被中尋求保護。雌性在有其他濕地棉尾兔子在場的情況下會衝鋒和跳躍。雄性表現出警覺和順從的姿勢,同時也表現出抓撓、攀爬和用爪子耙的傾向。

食性

濕地棉尾兔是草食性動物,它們的飲食根據季節而變化。它們吃多種植物,包括北美黑莓、根莖、球莖、沼澤草、簇生野慈菇(Sagittatia fasciculata)、香蒲積雪草(Centella respanda)、沼澤天胡荽和水葫蘆。在冬天,當綠色植被稀缺時,濕地棉尾兔就會吃樹皮。

天敵

新生和幼年的濕地棉尾兔特別容易受到東部菱斑響尾蛇和水生噬魚蝮蛇(Agkistrodon piscivorus)的攻擊。對濕地棉尾兔種群影響最大的兩種捕食者物種是白尾鷂美洲雕鴞。其他猛禽也捕食濕地棉尾兔。歷史上,紅狼捕食濕地棉尾兔。在紅狼重新引入的地區,濕地棉尾兔是它們的主要獵物之一。

分布範圍

分布於美國:維吉尼亞州、阿拉巴馬州、北卡羅來納州、南卡羅來納州、喬治亞州和佛羅里達州。下群島亞種瀕臨滅絕,其分布範圍僅限於佛羅里達群島下游。維吉尼亞州和北卡羅來納州的淡水沼澤擁有最多的濕地棉尾兔。
濕地棉尾兔
濕地棉尾兔分布圖

繁殖方式

濕地棉尾兔性交雜,在繁殖季節與多個伴侶交配。雌性濕地棉尾兔在這段時間往往更具領地意識。雄性陰囊僅在性活動期間下垂。與所有棉尾兔一樣,濕地棉尾兔也具有誘導排卵功能。如果雌性受到不育雄性或另一位雌性的刺激,則可能會發生假懷孕。假懷孕的持續時間僅為正常妊娠期的一半左右,正常妊娠期通常為28-37天。它們的繁殖季節是2-9月。在一個季節中,雌性最多可產4窩幼崽。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的種群全年均可繁殖。濕地棉尾兔的產仔數很少,每窩有2-4隻幼崽。由於產仔數較小,當妊娠流產且未出生幼仔的營養被雌性重新吸收時,窩重吸收在濕地棉尾兔中並不常見。護理時間較短,大約只有12-15天。
濕地棉尾兔天生失明且完全無助。幼崽出生時就用腿爬行,4-5天后眼睛就會睜開。雌性濕地棉尾兔會照顧幼崽,直至它們在12-15天大時獨立。巢穴和幼崽很容易遭受洪水侵襲。雄性濕地棉尾兔不參與照顧幼崽。
在野外可以活到四年,但是,大多數都活不到一歲。未成熟的濕地棉尾兔最容易被捕食。

亞種分化

濕地棉尾兔(3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與年代
1
濕地棉尾兔下群島亞種(下群島濕地棉尾兔)
Sylvilagus palustris hefneri
Lazell, 1984
2
濕地棉尾兔沼澤亞種
Sylvilagus palustris paludicola
(Miller & Bangs, 1894)
3
濕地棉尾兔指名亞種
Sylvilagus palustris palustris
(Bachman, 1837)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ver3.1——無危(LC)。

種群現狀

除了下群島亞種之外,人們對濕地棉尾兔的種群知之甚少,但在當地有利的棲息地中,濕地棉尾兔的數量非常豐富,其中最大的種群出現在美國喬治亞州。然而,2016年對喬治亞州道路死亡率的研究表明,物種數量可能正在下降。下群島濕地棉尾兔曾經在下群島很常見,但已經很少見,並且在其分布範圍內的幾個島嶼上已經滅絕。1999年,《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估計只剩下100-300隻成體(Faulhaber 2003年)。2001年至2003年期間,擴大搜尋範圍發現了更多被占用的棲息地斑塊。然而,總量規模仍然很低。
2003年的估計表明,該種群包含200-700隻成熟個體,沒有一個棲息地包含超過250隻成熟個體。使用1991-1993年收集的數據進行的種群生存力分析預測,下群島亞種將有100%的可能性在50年內滅絕。根據2007-2008年顆粒計數和活體誘捕進行的種群估計表明,該亞種共有371隻個體,主要集中在西部群島(Schmidt等,2011年)。
下群島濕地棉尾兔生活在4個較大群島和周圍幾個較小島嶼上的小片濕地植被中。2001年至2003年期間進行的分布調查繪製了220個已占用(n=102)和潛在(n=118)棲息地斑塊,面積範圍為0.1-51公頃。斑塊大小中位數為2.4公頃(四分位數範圍=0.7-5.1公頃)(Faulhaber 2003年)。2011年,在150個調查的斑塊(其中228個已識別的可能斑塊)中,有73個斑塊被占用(Schmidt等,2011年)。這些斑塊之間的傳播可能足夠頻繁,以至於這些當地種群不符合自然保護聯盟對“亞種群”的定義。
據了解,下群島濕地棉尾兔的分布範圍可達2千米(Forys和Humphrey 1996年),因此群島內的大多數斑塊可能屬於同一“亞群”。根據22年斑塊調查結果估計的參數表明,舒格洛夫島、馬鞍群島和博卡奇卡群島的種群相對穩定,斑塊占用率較高,而大松礁島的種群可能正在緩慢下降,斑塊占用率較低(Eaton等,2017年、2014年)。此外,鹹水沿海斑塊似乎已經並將繼續因海平面上升而消失(Schmidt等,2012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