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外文名:
激勵期望理論是指(expectancy theory of motivation)一種動機認知理論。弗魯姆在1964年出版的《工作與激勵》一書中首次提出。用公式表示如下:激勵力量=目標效價×期望機率。目標效價指達到目標對個人有多大價值。價值越大,激勵力量就越強...
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y)是由北美著名心理學家和行為科學家維克托·弗魯姆於1964年在《工作與激勵》中提出來的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y)。基本解釋 期望理論又稱作“效價-手段-期望理論”,是管理心理學與行為科學的一種理論。這個...
激勵模式是指波特(L.W.Porter)和勞勒(E.E.Lawler)以期望理論為基礎導出的更完備的激勵模式,較好地說明了整個激勵過程。這個激勵模式,是激勵系統一個比較恰當的描述,他告訴我們,激勵並不是簡單的因果關係。設定了激勵目標,不一定...
激勵理論歸納 1, 內容型 需要層次論 1943(A,Masiow)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1959(F.Herzberg)後天在(成就)需要論 1966(D.McClelland)ERG理論 1969(奧爾德弗Alderfer)2, 過程型 公平理論 1947 (J.S.Adams)期望理論 1964 ...
期望機率模式理論是行為科學家弗魯姆提出來的一種激勵理論。維克托·弗魯姆發展了前人已有的期望機率理論,提出了期望機率模式這一概念。這一概念以後又經過其他人的發展和補充,成為當前西方行為科學家較普遍接受的激勵模式之一。期望理論與...
過程激勵理論 (一)期望理論 目標是人的積極性的誘因 ,但是如何確立目標 ? 確立什麼樣的目標才具有最大的激勵作用 ? 至少要考慮兩點 :目標的價值評價和目標實現的可能性估計 。 美國心理學家伏隆(V .H .Froom)看到了工作...
期望也是一種動機,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提出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y)。期望過高是相對於期望的正效價而言。期望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Vroom,1964)充分研究了激勵過程中的各種變數因素,並具體分析了激勵力量的大小與個因素的關係,...
1、波特和勞勒的激勵過程模型 (1)理論概述 波特和勞勒的激勵過程模型是在期望理論和公平理論等理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綜合型激勵理論。波特和勞勒認為,績效、獎酬、滿足三者之間的關係如下:由績效導致獎酬,再由獎酬導致滿足感。他們...
《如何進行員工激勵》是2004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小艷。內容簡介 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充分發揮員工的潛能,是以人為本的現代企業管理觀的精要之一。本書分別從期望理論和目標管理、員工參與和授權激勵、組織環境和...
路徑-目標理論 (Path- goal theory),豪斯(R.House,1977)以俄亥俄州立大學的領導理論研究、激勵理論中的期待理論為基礎,提出路徑-目標理論。期待學說期望理論,這一理論以弗羅姆的研究最有代表性,認為激勵力量取決於他的期望值的...
根據弗魯姆的期望理論公式(M=V*E),對個人行為幅度的控制是通過改變一定的獎酬與一定的績效之間的關聯性以及獎酬本身的價值來實現的。根據斯金納的強化理論,按固定的比率和變化的比率來確定獎酬與績效之間的關聯性,會對員工行為帶來不...
儘管各種管理學激勵理論闡述重點不同,使用的概念也並不一致,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承認以薪酬為代表的物質激勵是激勵機制的基礎。相關理論主要有需要層次理論、雙因素理論、期望理論和激勵過程綜合理論。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Maslow)的...
d 任何一項均可相對獨立,任何一項趨近於1,則激勵水平趨近於1。理論評價 a 是對赫茨伯格雙因素理論和弗洛姆期望理論的綜合,彌補了二者的不足,排除了以獎酬為工作目標的人以及以工作為追求的人。b 有很高的理論意義和套用價值。C 有...
激勵的概念 常識和激勵 激勵和人的本性 為何選擇工作組織作為研究對象 績效=f(能力×激勵)第1章 驅力、需要和結果 歷史研究方法 當代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吸引力的一種方法 人類需要的重要觀點 第2章 激勵和行為 驅力理論 期望理論 ...
激勵前提 概述中的這個循環系統的實現是有條件的,需要以下各方面的支持,下面任何一個方面出現問題,績效管理綜合激勵循環就會被中斷,激勵就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1)目標效價有吸引力和期望值足夠高是員工努力工作的前提 根據期望理論,...
赫茲伯格《激勵、保健因素理論》《激勵、保健因素理論》強調用保健因素來滿足員工的生理、安全需求,而用激勵因素來滿足員工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這個理論等於把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更加量化了。佛隆《期望理論》期望理論是告訴管理者,你...
認知派激勵論的類型 認知派激勵論可分為內容型激勵論和過程型激勵論兩大類。內容型激勵論注重的是從滿足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等方面來激勵被管理者,包括需要層次理論,生存、關係、成長理論,雙因素理論等;過程型激勵論包括期望理論、...
發揮激勵的作用 面對新的現實 了解激勵的背景 1 激勵過程 管理者的任務 管理的特點 員工對管理者的期望 2 員工對工作的看法 X理論和Y理論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期望理論 激勵理論的實際套用 力求卓越 3 激勵...
根據弗魯姆的期望理論公式(M=V*E),對個人行為幅度的控制是通過改變一定的獎酬與一定的績效之間的關聯性以及獎酬本身的價值來實現的。根據斯金納的強化理論,按固定的比率和變化的比率來確定獎酬與績效之間的關聯性,會對員工行為帶來不...
勞勒提出的期望理論模型認為,激勵的第一個因素是個人覺得自己的努力可能導致績效的機率有多大;第二個因素是他覺得他的績效產生正面或反面結果的機率;第三個因素是他對結果所賦予的價值。1968年,在期望理論的基礎上,勞勒和萊曼·波特...
弗魯姆提出的期望理論的基礎是:人之所以能夠從事某項工作並達成組織目標,是因為這些工作和組織目標會幫助他們達成自己的目標,滿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弗魯姆認為,人們採取某項行動的動力或激勵力取決於其對行動結果的價值評價和預期達成該...
期望理論也是激勵理論中為數極少的量化分析理論。期望理論不僅是激勵理論的重要發展,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它還是對其他激勵理論的一種整合。演變過程 在“美好的過去”,員工們在一個企業內,用他們的努力和能力換回一份有保障的工作職位...
8.1.2 基於人性理論的管理理論 248 8.1.3 管理中的幾種基本人性假設 251 8.2 激勵的理論 257 8.2.1 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257 8.2.2 激勵期望理論 259 8.2.3 激勵強化理論 261 8.2.4 激勵公平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