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穎訪談錄》秉承著“全球文化視野,記錄“中國精神”節目理念,主持人邀請全球華人文化、藝術、經濟、外交等社會各領域重要嘉賓對話,節目的精神和嘉賓的社會價值為節目的終極體現。宗旨其代表的文化精神將會始終在其後的中國文明、對中華民族的價值體系、思想道德基礎形成重要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澤穎訪談錄
- 外文名:ZE YING ONE ON ONE
- 製片地區:中國
- 片長:30分鐘
- 類型:訪談節目
節目簡介,主持人,節目介紹,採訪過的部分人士,嘉賓語錄,往期嘉賓,欄目相冊,
節目簡介
主 持 人:肖澤穎
播出平台:中央電視台數字頻道、香港衛視、央視網、新華網、人民網、鳳凰網
中國幹部學習網、華人頻道等海外播出平台
主持人
主持節目:《中國大師路》、《澤穎訪談錄》、《澤穎訪談錄之當代大家》、採訪眾多中國重量級人物嘉賓。美國紐約州國際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董事。文學碩士。
節目介紹
《澤穎訪談錄》由節目主持人肖澤穎創辦並主持。與多位“重量級”嘉賓對話,節目就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不同方面的熱門話題,以全球文化的視野看當代中國,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文藝家、政界商界精英進行點評和探討,剖析經濟、文化、藝術以及民俗生活等不同領域的變化、現狀問題和發展。在歷史縱向的和國際橫向坐標尺上,判定當代中國各種文化現狀所處的位置,講述它從哪裡來,又將向哪裡去。中國的偉大復興根本上是文化和文明的復興,中國的復興是有根的復興,有歷史之根、文化之根、文明之根,才能形成參天大樹,也才能形成浩瀚林海。中華文明所蘊含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中國文化,將如浴火重生的鳳凰,以美妙的身姿照亮整個人類的天空。向世界展示的“中國精神”。《澤穎訪談錄》節目品質富於人文氣息,給人以啟迪和清醒。
《澤穎訪談錄》欄目著力打造中國最高端人物思想展現平台,秉承著“全球文化視野,記錄“中國精神”節目理念,主持人邀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領域嘉賓參與節目錄製。欄目以人物採訪和訪談為主體,加入專題、紀錄片形態入後期演播室包裝,利用人物口述、豐富的影像資料和適度的細節再現等多種拍攝手法,形成人文、樸素、深度、文獻價值的欄目格調。打造全球視野的人物思想專欄!
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
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院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元文化特別顧問”,范曾。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書法文化研究所所長、全國政協委員,歐陽中石。
原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中國實力派男演員,濮存昕。
海岩,原名佀海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名作家、編劇、收藏家、企業家。現任錦江國際集團董事、高級副總裁、錦江國際集團北方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北京崑崙飯店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旅遊協會副會長,中國旅遊飯店業協會會長,中國國家酒店星級評定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有資產青年總裁協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碩士生導師、兼職教授,中瑞酒店管理學院名譽教授,北京黃花梨博物館董事長。
北京大學戲劇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戲劇學院等兼職與客座教授,林兆華
中國電影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丁蔭楠
採訪過的部分人士
萬鋼 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高占祥 曾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文化部常務副部長、中國文聯黨組書記等職,現任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燕堂詩社副社長、中國名人工委主席、中國國際標準舞總會名譽會長。
許嘉璐 第七屆、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委員,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董偉 文化部副部長兼任文化部藝術司司長,中國文聯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顧問。曾兼任吉林省藝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教育部藝術教育促進會副會長、中國文聯第八屆主席團委員、國家劇協執委會委員、國際劇協常委會委員,董偉。
羅哲文 中國古建築學家,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原中國文物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張頌 我國播音界泰斗,創立了中國播音學學科體系,曾任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院長。
馮驥才 當代著名作家、文學家、藝術家,民間藝術工作者,著名民間文藝家
何建明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丁蔭楠 珠江電影製片公司任導演,現任中國電影藝術家協會副主席。
羅楊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
吳長江 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
季國平 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研究員
呂厚民 中國的文聯榮譽委員,中國攝影家協會顧問,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副主席。
濮存昕 原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中國實力派男演員
林兆華 北京大學戲劇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戲劇學院等兼職與客座教授。
舒乙 著名文學家
周大新 著名軍旅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
姚珠珠 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舞蹈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嘉賓語錄
歐陽中石:是有這個問題,我說是人類在歷史上,都要求美好,這話不錯。可能兩個人要求的不一樣。比方說現在有一個蘋果放在咱倆面前,是你吃?是我吃?你以為你吃了美好,可我以為我吃了美好,都對,是吧?是你吃是我吃呢?你要吃,我就不讓你吃,我要搶你的,我要搶,你也要搶,我也是為了美好,你也是為了美好,可是結果咱倆頂撞了,怎么辦?要化解,這個化就是解開呀。咱倆商量商量,你也想吃,我也想吃,我明白了,你也明白了,好,你吃吧,要不咱倆切開。化解有各種方式:一個我用戰爭打敗你,一個是我可以讓你,這都是一種化解的辦法,都是一種用美好、和諧化解一切矛盾的辦法。 我們中華文化中很重要的是“德”和“容”。德是什麼?德,是自己正直地向上,好好地發展,你也這樣,我也這樣,咱們都抱著“德”這個思想。如果發生矛盾了,我們就互相容讓,就可以容。所以說我們中華文化的德和容是了不起的。就是這個化解的過程中,我們有許多文字,就表明了這個問題。我們中華文化有它表現的工具,語言可以表達,但是更重要的是文字。
范曾:多元文化特別意義就是尊重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每一個族群,他的思想、心靈的自由。而不是強加一種種族主義,後殖民主義思想去使他們就範,這樣的話,我想這個意義是非常長遠的。文化的一體化將是世界文化的危機,文化的多元化才是形成將來文化上一個在全世界花團錦簇的必須。如果光開一朵花是不行的,要五彩紛呈,這才是很美好的世界。每個人都能夠安其居、樂其業,都能美其福,那么這個世界的和諧,他首先是從每個個體的感受出發,而每個民族都能保持這樣狀態的話,那么一個和平的世界就會在我們面前呈現。而我們中華文化是這其中歷史最為悠久、最為延續不斷,而且從它內容上來講,中華文化強調的是一種忠厚仁術之道,而中國仁術之道體現在我們民族哲學的、倫理的、詩學的、繪畫的各個領域,它所帶給人類的是一股祥和之氣,而沒有欺凌壓迫之感。這個就是我為什麼堅持要強調中華文化它在世界上地位的原因,因為它能夠帶給人類一個幸福的未來,這個是我們作為一個大民族不可旁貸的責任,如果講我們有了這樣的寬容,那么孔子講的,“和而不同”的世界就產生了,和是一個大的方向,而不同就是多元。
韓美林:看看去吧,我們的電影,不就是殺啊,就是打啊,那種盡唬人的商業性的,有什麼藝術你說吧,為什麼我們都是這種題材的呢?你說我們中國是什麼動畫大國,是動畫大國,我們的機械設備,我們的等等等等,超過了所有國家的一切,總和都不如我們中國大,可是我們的形象呢?我們的音樂你看看吧,不是仿台就是仿港,要么就是跟瘋子一樣,是不是,頭上弄得大褂什麼東西的,你聽聽有什麼,但是你想想從前的那些歌,美啊。就說這個時候文化產業這一搞 。 文化和文化產業不是一回事 。這裡面來講 ,我認為這時候可能我們都還不明白現在。所以說我們這么一個千年古國, 這樣一個深度,這樣一個非常豐富的內涵。 不了解透的話,的確是一個悲劇 。看景德鎮擺攤,就是一個悲劇 。畫的那么精細, 擺了地攤了。 那是對著敲他兩個還矛盾。占地盤啪啪那邊打碎,那邊打碎,你打碎兩個,我打碎三個,都乾起這個來了。這不要了命了。以後心裡難受,咱們怎么會到這個程度, 商進來了,錢進來了 ,是不是?見利忘義了。
何建明:我認為好的文學的標準是,人們都喜歡看它,看完之後能有精神上的啟迪,具有影響社會進步意義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在中國這樣的一個時代,我們需要有那樣的責任心,有文化素養的,具有全球眼光的作家,他就是大師。
吳長江:我認為中國氣派,它不是一個口號,它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就是說美術的形式可以說多種多樣,美術的種類也很多,那么它確實代表了,我們這個時期的美術的教育 文化的基礎,包括我們自己的傳統的發展,所以如果說,中國氣派我的理解呢?就是說能夠整合我們的美術力量,在這個時期產生,代表我們時代精神的美術的精品和好作品,我認為這就是中國氣派中國精神。
金鐵霖:首先一個歌者,您得把你要用的工具搞好。那就是說第一要具備歌唱的條件,有了條件還不行,還得演唱的科學方法必須掌握。所以在學校經過一二三四五六的訓練,訓練由基礎的到高級的,能夠連成音以後,變成音樂流動起來,能唱各種不同的音樂。不同的音樂包括外國的、中國的、戲曲的、流行的都可以,最後唱的好的,應該是基礎是最好的,唱歌什麼人條件好,那應該說,他的嗓音條件很好,不只是嗓音,她的發聲不好也不行,表現力很差也不行,所以還要結合他的藝術能力、聽覺能力、表現能力、他的修養水平結合起來,才能感動人、打動人,才能使別人聽了很感動。
張頌:現在就是這個問題,這是短視行為。用馬雅可夫斯基的話說,那就是你眼睛只盯著自己的食槽。看看食槽滿了沒有。真正的社會價值是長久的,經久不衰的。比如說你們這個節目,你可以把它做大做強。怎么做大做強,要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 ,讓它繼續提高的基礎上,它的容量會越來越大。它的深度,它的高度,都會有了保障,人們就愛看。這是長遠的社會效益,而且現在媒體競爭這么厲害的情況下,靠什麼?就靠自己的特色別人沒有的我有,別人有的,我優。這才能做好,播音員主持人的使命,也同樣如此。有的台太不愛惜播音員主持人,我非常悲憤。很好的材料,就不讓人播了。要乾什麼,換新面孔。這是什麼樣的東西?這是拉洋片嗎?歷史的有價值的東西,不怕重複,越重複光輝越越經典,光芒越長。我常給我們播音員主持人說一個,鄭板橋的詩。這個詩特別重要,應該讓他們每個人都作為座右銘。四十年來畫竹枝,鄭板橋畫畫,畫竹子,最有名嘛,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灑夜間思,白天畫晚上就想。削去冗繁留枝葉,把竹子上面冗繁的東西全消掉。光留點樹葉,枝葉就可以。畫到生時是熟時。覺得每天都新鮮都是生的,你那成熟了。
高占祥:文化是靈魂,這個我思考了好長時間,好長時間,就是這句話準確不準確,是不是靈魂,後來我就是看這個人類文明發展史,文化創造了人,人有了思想,那么到了這個時候,文化已經是人們自覺或不自覺的成了他的靈魂。我們所說的所講的,都是受我們民族文化的薰陶,所以這個它不僅僅是永恆的推動力對人類來講,它是人類的靈魂,特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靈魂,所以我們要打算強國,首先強民,首先讓文化成為我們民族的靈魂。
范光陵:我的母親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離不開高天厚土的滋養,成就範光陵人生的是他的母親李國彝。李國彝女士曾獲“世界桂冠詩人”、“世界七大百歲作家”等榮譽,是偉大的母親孕育出范光陵這樣的偉大詩人。而作為新古詩運動啟蒙人的李國彝從教育抓起,她經常對范光陵說:你是范仲淹的第28代孫,應該繼承他的愛國愛民之志,長大後多為國家和民族出力才是。就是這位教學嚴謹的偉大母親,使范光陵的一生注定不平凡,激烈奔涌著最雄壯力量。
萬鋼:我覺得創新型人才培養最重要的是,在他得到一個完整系統的教育之後,讓他承擔重任。駿馬一定是在草原上跑出來的。農業科技人員一直是科技人員中成長比較快、貢獻也比較大的,就是因為他們紮根大地,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往期嘉賓
曾經和以下嘉賓在節目中交相輝映:
萬鋼 許嘉璐 董偉 高占祥 范曾 韓美林 歐陽中石 何建明 周大新 濮存昕 丁蔭楠 林兆華 童道明 吳長江 季國平 馮雙白 李前光 邊發吉 姜昆 金鐵霖 馮驥才 羅楊 呂厚民 張頌 星雲法師 羅哲文 啟驤 舒乙 劉翔 萬紹芬 范光陵 張抗抗 盛中國 許嘉璐 張平 耿彥波 吳毅 姚珠珠 何冰 海岩
欄目相冊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