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根生

潘根生

1935年1月生於浙江省松陽縣。浙江農業大學(現浙江大學)茶學系教授,系副主任。茶樹生物學專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根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省松根縣
  • 出生日期:1935年1月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杭州高等農業技術學校
  • 主要成就:茶學
  • 代表作品:《茶業大全》
個人履歷,學習經歷,教學歷程,科研成果,科研成績,

個人履歷

學習經歷

潘根生1953年畢業於杭州高等農業技術學校,被分配到地方國營安吉農場(現南湖林場)任技術員。並於1953年秋至1954年春,在被稱為浙江西伯利亞(最低溫度-14.5℃)“紅色沙漠”的貧瘠荒丘上,開闢條列式新茶園3100多畝。1956年,潘根生考入浙江農學院茶葉專業就讀,196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留校任教。在茶學大師莊晚芳張堂恆教授等一批名師薰陶下,從事茶學教學與研究

教學歷程

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曾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茶學系副主任和浙江農業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等職。主講茶樹栽培學、茶樹栽培生理學、茶樹生物學、茶樹生物學研究法等課程。曾獲學校優秀教學獎、教書育人獎。1998年8月退休

科研成果

潘根生主要研究茶樹生物學與茶樹高產優質栽培理論,其中“茶籽變質原因和越夏保存方法的研究”,曾獲浙江省優秀科技成果獎。1989年他以高級訪問學者身份進修於日本靜岡大學,首次從茶葉中分離檢出了植物生長素吲哚乙酸,該項研究在國內外同類研究中居領先地位。1991年他應日本茶葉科技協會和ISTS組織委員會的邀請,出席了在日本靜岡召開的國際茶科學研討會,並在會上宣讀了研究論文。他還成功地將茶樹根尖細胞分離為細胞壁分部、細胞質分部、細胞核分部和線粒體分部,這在國內茶學領域尚屬首次。
在茶樹栽培生理生態方面,他對遮蔭茶樹的生理生化變化,茶樹對水分脅迫的生理生化反應,供鋁條件下氮對茶樹生育的影響,鋁對茶樹幼莖切片根分化的影響,茶樹葉水勢萎蔫係數與耐寒力的關係,茶樹對水分的生理回響等項研究都取得顯著成果和重要發現。在茶樹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研究方面取得突破研究成果。發現水培條件下茶樹葉片和莖的發育速度減慢,葉內海綿組織排列疏鬆,葉綠體數量減少;土培茶樹根細胞有豐富的核糖體結構。對茶樹對夾葉成因的解剖學研究表明,對夾葉是一類先行功能葉,其形成是茶樹自身對體內物質代謝的平衡調節。
研究對新梢休止的瓶頸理論提出了異議。茶根尖細胞各胞器分部的分離及其鋁的分布研究,成功將根尖細胞分離為細胞壁分部、細胞質分部、細胞核分部和線粒體分部,並測定各細胞器分部含鋁量。研究揭示了茶樹本身的自我抗鋁毒害作用,理論上有重要科學意義,對實踐上調控茶樹鋁營養有重要指導作用。茶樹細胞各胞器分部的分離在茶學領域尚屬首次,研究建立的細胞各胞器分部的分離技術,為從細胞水平研究茶樹生物學奠定了良好基礎,在茶學領域是一項新的突破
潘根生主持的茶樹新梢生育的內源激素水平及其調控機理研究,在國內外首次系統地建立了茶樹內源激素GA3、IAA、ABA、Zeatin以及前體IAAD的HPLC定量分析方法。GA3、IAA、IAAD在茶葉中檢出和直接利用HPLC分析一次完成ABA和Zeatin的分離與定量,在國內外均屬首次。研究發現了內源激素與新梢生長、茶樹早生、茶芽早發一、茶樹休眠的密切關係。探明並提出了耐旱茶樹的選種指標,填補了茶樹學領域激素理論的空白,理論上頗有建樹和創新,項目還研究了外源物質對茶樹新梢生育的影響,對開發茶樹生長調節劑和有效化學調控,促進芽梢生長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科研成績

潘根生多次參加全國高等農業院校統編教材《茶樹栽培學》的編寫,主編《茶樹栽培生理》,參加編寫“七五”教材《茶樹栽培生理學》,主編“八五”教材《茶樹生物學》,參加撰寫《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茶葉“茶業大全”卷和《副業生產手冊》等多部著作。其中《茶樹栽培生理》獲浙江省教委自然科學二等獎。他在各類學報和專業刊物上發表了《茶樹遮蔭生理生化變化》、《茶樹生育與內源生長素脫落酸的關係》、《茶樹樹冠結構與茶葉產量的相關研究》等學術論文50餘篇,譯作40餘篇。潘根生曾獲浙江省科技進步獎、優秀科研成果獎、自然科學獎、農業科技進步獎、優秀論文獎和科技成果獎等十多個獎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潘根生就蒐集有關茶的農諺近百條,通過整理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中選出79條目,加以科學解說,撰寫成《浙江農諺選注——茶》,收到發掘農業遺產,古為今用的良好效果,很受廣大茶農和基層科技工作者的歡迎。應上海科技出版社之邀,潘根生參編了《副業生產手冊》,主筆茶樹栽培。該書出版後,呈送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志,胡耀邦同志在百忙中作了批示:“謝謝你們為促進農業生產做出了一件極有意義的工作。我想廣大農村幹部會以極大的興趣歡迎這本小冊子的出版。同意你們的意見:應該更廣泛地徵求農村幹部的意見,使這本小冊子有更長久和旺盛的生命力。胡耀邦1981年6月29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