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死後影響,相關作品,
人物生平
潘宗禮(1866年—1905年),字子寅,中國直隸省順天府通州人,晚晴殉國志士。學識淵博,志行純潔。曾為通州優等廩生,但多次參加科舉未中,於是淡於名利,而應時代潮流,專門研究歐美自然科學與社會政治學說。關心中外時事,慨然有拯救天下之志。1904年(光緒三十年),他為通州學董,創辦學堂,不辭勞怨,以興辦地方教育為己任。
1905年,潘宗禮被清朝政府派往日本留學。至日本後,除聽講參觀外,又自聘教員學習音樂、體操。這期間只要談到中國貧弱及弱肉強食的緣故,即慷慨激昂,臉色悲慘。是年11月,日本政府文部省宣布“取締清韓留日學生規則”,限制中國留學生愛國行動,遭到留學生反對,陳天華蹈海殉國,以示抗議,潘宗禮受陳天華之刺激,遂決心回國從事救國運動。
潘宗禮結伴乘船途徑韓國歸國,此時大韓帝國已經在日本的脅迫下簽訂了《乙巳條約》(《日韓保護協約》),淪為了日本的保護國,潘宗禮在韓國仁川停留時,“聞日人脅韓締保護約,且睹韓人被虐之狀,涕泣哽咽”,不免聯想中國的現狀,而頓生唇亡齒寒之感。此時船中一名商人給潘宗禮看韓國殉國大臣閔泳煥之遺書,大為悲痛,激奮而言:“日人嘗以保全中韓領土為言,觀於今日之韓,可以知其待我之心矣!唇亡齒寒,國將危!失今不圖,後將安?”潘宗禮列了《條陳》14條,委託其友獻給清政府。1905年12月9日,潘宗禮在極度悲憤之下,於韓國仁川蹈海自殺,以死來明心志與警醒國人,時年39歲。
死後影響
潘宗禮遺著有《日記》、《條陳》等件,檢閱《條陳》,語重心長,都關乎國家富強大計,篇末言:“人人儘自己之義務,方能保國家之權利。宗禮為四萬萬同胞慮,不敢不棄自己之權利,殉於國家之義務!”表明他以死言事,希望可以激勵人心,激發國憤,振興中國。12月20日,朝廷派通州知州周如璜到潘宗禮家進行慰唁,並頒恤金500兩。州人聞訊,於翌年1月10日,在高國小堂開會悼念。隨之,京師、天津、直隸等地相繼召開追悼大會,直隸總督袁世凱親自寫祭文道:“吾子已矣,同胞奈何?諸君勉之,匹夫有責!”又贈輓聯曰:“可憐志士輕生,竟化怒濤撼大海;願結國民團體,共為砥柱挽狂瀾”,天津《文匯報》等國內各主要報紙相繼報導他蹈海報國事況。
相關作品
當時一出著名戲劇《潘烈士殉國》就是敘述潘宗禮的故事,名伶孫菊仙等曾參與演出。韓國愛國者也知道並痛心其事,在韓國人的相關著作如黃玹《梅泉野錄》、宋相燾《騎驢隨筆》和朴殷植《韓國痛史》都有關於潘宗禮蹈海,其中朴殷植作詩悼念潘宗禮曰:“嗚呼哀哉!有美一人兮,於今之魯連;性燕趙之慷慨兮,每傷時而泗漣;航瀛海而求珠兮,拂若木而言旋;次仁港而容與兮,佳哉檀箕山川;鳳凰出於是邦兮,綿寶籙於四千;藍中華之文物兮,昔敦夫血緣;際寰宇之新嗣兮,獨掩扉於枋源;有長蛇其噴毒兮,黑風簸而海翻;六鰲死而三山漂兮,哀仙種之不天;鳥獸嘷而鬼神啾兮,槿域忽其桑田;嗟前轍之既覆兮,恐來軫之將顛;噫吁呼神州聖族兮,尚齁齁其沉眠;盍捨身而贖眾兮,我則後而孰先?擲腔血而作雷兮,庶可警夫聾頑;條十四而披瀝兮,瞻北極而呈玕;詔魚龍使前導兮,於以從夫屈原;冀同胞之大覺兮,閃閃揚其英魂;獻一身於兩國兮,焯千秋而永存;聽海風之鼓浪兮,恍乎白馬之怒奔;仗君靈而吁帝兮,挽天河而澄氛;勖我人於無窮兮,佩高義而勿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