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成語

漢語成語

漢語成語(拼音:hàn yǔ chénɡ yǔ),源自古代經典著作、著名歷史故事或人們的口頭,意思精闢,往往隱含於字面意義之中,不是其構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具有意義的整體性。它結構緊密,一般不能任意變動詞序,抽換或增減其中的成分,具有結構的凝固性。其形式以四字格居多,也有少量三字格和多字格的 ,它的結構嚴整,形式簡潔,含義深刻,表現力強,歷來為人們所喜聞樂用。不論講話或寫作,準確恰當地使用一些成語,會使話語或文章更加風趣生動,活潑有力。漢語成語為定型的詞語或短語,一般都有出處·有些成語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如小題大做,後來居上等,有些成語必須知道來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語成語
  • 拼音:hàn yǔ chénɡ yǔ
  • 注音:ㄏㄢˋ ㄩˇ ㄔㄥˊ ㄩˇ 
  • 特點:意思精闢
  • 源於:自古代經典著作
定義,引語,用法,來源,

定義

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的含義更豐富而語法功能又相當於詞的語言單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簡短精闢易記易用。並常常附帶有感情色彩,包括貶義和褒義。成語多數為4個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語,有的成語甚至是分成兩部分,中間有逗號隔開。

引語

成語跟引語不同:在古人的著作中有個別語句,如“勾心鬥角”(見杜牧阿房宮賦》)“水落石出”(見蘇軾赤壁賦》)等,因為時常被人們使用,後來就成了成語。但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兩句詩。這兩句詩不是人們時常使用的,而是在文章中偶爾被引用了。因此這類語句應該稱之為“引語”,不能看做是成語。

用法

【亂七八糟、污七八糟】
簡析:“亂七八糟”形容無秩序,無條理,亂得不成樣子。“污七八糟”形容十分雜亂,亦作“烏七八糟”。二者雖都有糟得很、不成樣子的意思,但側重點各異,前者偏重在“亂”,表示複雜,混亂;而後者偏重在“污”,表示污穢、惡劣。
諄諄教導、諄諄教誨】
簡析:諄諄:懇切、耐心的樣子。“諄諄教導”指懇切、耐心地教導。“諄諄教誨”指懇切、耐心地啟發開導。二者雖都有耐心教育、指導的意思,但前者重在教育指導,可以帶賓語;而後者重在教訓勸導,一般不用作賓語,也不可帶賓語。
【生機勃勃、生氣勃勃】
簡析:“生機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滿生命力,或社會生活活躍。“生氣勃勃”語形容人或社會富有朝氣,充滿活力。二者雖都有生命力旺盛的意思,但前者的適用範圍較後者狹窄,前者只能形容草木、自然現象以及社會現象,而後者除此以外,還可用以形容人。
簡析:鑒:鏡子,引申為教訓。“前車之鑑”指前面車子翻倒的教訓,常被用以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作為以後的教訓。“前車可鑑”指用前人的失敗作為教訓。二者雖都有汲取前人失敗之教訓的意思,但用法懸殊,前者是名詞性的,在句中多作賓語,而後者則是動詞性的,在句中多作謂語。
【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簡析:可為:值得做;作為:做出成績。“大有可為”指事情有發展前途,很值得做。“大有作為”指能夠極大地發揮作用或能做出重大貢獻。二者雖都有前途美好之意,但前者的主語通常是事情,而後者的主語則通常是人。
【未雨綢繆、綢繆未雨】綢繆:chóu móu
簡析:綢繆:緊密纏縛。趁著天沒下雨,先把門窗綁牢。“未雨綢繆”比喻事先做準備。

來源

1.源於寓言故事
寓言是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它往往是通過故事或者把自然物擬人化來說明一個道理。寓言具有教育的性質,具有勸諭性或諷刺性。比如,成語“東施效顰”是《莊子·天運》里的一則寓言,講的是東施效仿西施不成,反而遭人唾棄的故事,諷刺胡亂模仿的行為,勸告人們不要盲目地模仿。成語“守株待兔”是出自《韓非子·五蠹》的一則寓言,講古代一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從此便放下鋤頭,天天在樹根旁等撞死的兔子,用來諷刺那些不經努力就想取得成功的人。成語“刻舟求劍”是《呂氏春秋·察今》中的一則寓言,講古代楚國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江中,等到船靠岸後才跳入江中尋找,結果遍尋不獲的故事,該寓言勸勉為政者要明白世事變更,適時改革。諸如此類的成語還很多。
2.源於神話傳說
神話傳說往往是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對自然現象和文化的解釋與想像的故事。神話盛行於上古時代,也就是五帝時期,許多神話都是在那個時期產生的。比如,成語“精衛填海”,出自先秦古籍《山海經·北山經》的一個神話傳說,講的是上古時期炎帝的女兒精衛去東海玩,由於風暴突襲,她死了。後來精衛去西山銜來石子兒和樹枝,一次又一次地投到大海里,想把東海填平。中國人用這個成語比喻按既定的目標堅持不懈地奮鬥到底。成語“開天闢地”,出自三國時吳國徐整的《三五歷記》里的神話傳說,講的是上古時期盤古開天地這一故事,後常用來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現象。成語“天衣無縫”出自五代時期前蜀牛嶠的《靈怪錄·郭翰》的一個神話故事,原指神話中的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針線製作,沒有縫兒,現比喻事物非常完美自然,不露任何痕跡,沒有一點破綻。此類成語也頗多。
3.源於歷史故事
中國有悠久的歷史,由歷史事件形成的成語也不少。這些成語除了史實本身,往往帶有更深一層的隱喻意義。比如,成語“指鹿為馬”出自西漢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講的是秦二世時奸臣趙高的故事。成語除了講趙高指著鹿說是馬,謀害大臣這個歷史外,還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成語“望梅止渴”是出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假譎》,講的是曹操為激勵士氣,騙說士兵前方有梅林,結果士氣大增的故事,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成語“完璧歸趙”出自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的是戰國時期趙國大臣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的故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這類成語也是不勝枚舉的。
4.文人作品 如:老驥伏櫪青出於藍
5.外來文化 如:功德無量火中取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