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鋒陷陣(漢語成語)

衝鋒陷陣(漢語成語)

衝鋒陷陣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hōng fēng xiàn zhèn,形容作戰勇猛。出自《北齊書·崔暹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衝鋒陷陣
  • 拼音: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 結構:聯合式
  • 色彩中性
解釋,用法,辨析,出處,造句,典故,外文翻譯,

解釋

陷:攻破,深入。不顧一切,攻入敵人陣地。形容作戰勇猛。

用法

謂語賓語、定語

辨析

近義詞出生入死赴湯蹈火
反義詞臨陣脫逃、望風而逃
押韻】國讎家恨、雕肝琢腎高談弘論消愁破悶、搦朽摩鈍、待時守分
歸類】詞語,成語
年代】古代
謎語】戰場上的英雄
正音】沖,不能讀作“chònɡ”。
辨形】鋒,不能寫作“峰”;陣,不能寫作“陳”。

出處

北齊書·崔暹傳》:“衝鋒陷陣,大有其人。”
示例
白先勇歲除》:“ 頭一晚醉得倒下馬來,第二天照樣~。不能喝酒,還能當軍人嗎?”
與象共舞》國小十冊·課文·27:“大象曾經馱著武士衝鋒陷陣,攻城守壘;曾經以一當十以一抵百地為泰國人做工服役。”
老舍四世同堂》五四:“明天,明天,他必須作點什麼,刀山油鍋都不在乎,今天他可得先好好的睡一大覺;養足了精神,明天好去衝鋒陷陣!可是,他睡不著。”

造句

◎ 可是這樣的念頭立刻自己覺得羞愧了,他們都是貨真價實的一刀來一刀去的朋友,衝鋒陷陣,萬死不辭的勇敢的傢伙,真是今天災難中的老百姓所迫切需要的,而他們就適應老百姓的需要,從日本人和反動派的威脅利誘中堅決的脫身出來,站到老百姓的隊伍中來了。
◎ 劍術,柔道,也常聽得打得不開交,衝鋒陷陣的肉搏時,或許有用,也未可知。
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 那時上海音樂學院的老師、同學往往自發地組織學術活動,互相討論、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學術氣氛很濃,久而久之,就無形中形成了一個經常探討各種學術上、技術上和藝術上的各種問題的"沙龍",而李牧真就是其中的帶頭人,不少同學就是在他的帶領之下向音樂藝術的高地衝鋒陷陣的。
◎ 分布在安陽、林縣、湯陰等地的"戰鼓",新鄉一帶的"開山鼓",鼓點重,瓮聲大,擂動起來常常是驚天動地,配合那紅綢大鑔的列隊表演,猶如千軍萬馬衝鋒陷陣。
◎ 娜斯塔霞不僅是農藝師,而且是向保守、落後、拖沓鬆懈的惡習進行衝鋒陷陣的一名闖將!
◎ 特別是韓愈做了文體改革運動衝鋒陷陣的主將,他在這方面是有功的。
◎ 到談論公事時,諸將只會衝鋒陷陣,要判斷敵情,決定大事,卻什麼也說不出來,面面相覷。
◎ 一陣衝鋒陷陣,槍尖閃射,刀片生風,翻騰踢撲,人滾馬仰。

典故

北魏末年,政權分裂為西魏東魏。東魏掌握軍政大權的是高歡父子。為官清廉正直的崔暹忠於高歡,經常上書彈劾那些貪官污吏,讓他們一一入獄。高歡對此十分高興,稱讚他敢於衝鋒陷陣,不徇私情,使國家吏治變得嚴明。

外文翻譯

英語】charge forward
日語】突撃して敵(てき)の陣地(じんち)を陥(おとしい)れる
德語】im Kampf als erster austürmen
法語】prendre d'assaut les lignes ennemies <lutter vaillamment en avant pour anéantir ennemi>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