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畫像館

漢畫像館

中國建館 最早、藏品 最多、規模 最大的一座漢畫像石刻藝術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漢畫像館
  • 類別:歷史
  • 地點:南陽市西臥龍崗
  • 竣工時間:1935年10月
  • 開放時間:8:00-17:30
展館概況,發展歷史,

展館概況

南陽市漢畫館是中國建館最早、藏品最多、規模最大的一座漢畫像石刻藝術博物館。她始創建於1935年10月。其後,三易館舍,規模日益擴大,現收藏漢畫像石總量已達兩千餘石。如今的南陽市漢畫館是於1999年12月建成並對外開放的新館,2000年曾榮獲“2000年度全國十大陳列精品獎”;2008年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009年5月18日正式對外免費開放。
南陽市漢畫館坐落在南陽市臥龍崗南端的龍首處,整個景區占地53360平方米,陳列大樓平面呈“T”字形,建築總面積達6000平方米,展廳總面積2400平方米。共有9個主展廳和3個臨時展廳。展廳內陳列著二百餘塊精品畫像石,按畫像內容分類展出,依次為生產勞動、建築藝術、歷史故事、社會生活、天文與神話、角牴、舞樂百戲及祥瑞升仙八大部分。生產勞動畫像主要有“耕耘”、“捕魚”等;建築類畫像主要有雙闕、廳堂、樓閣等,它是漢代建築成就的具體體現;歷史故事類主要有二桃殺三士鴻門宴、西門豹除巫治鄴、趙氏孤兒等。這些畫像是對儒家忠孝仁義道德的極度宣染;社會生活類畫像內容龐雜,有達官顯貴投壺宴飲、車騎田獵、鬥雞走狗、往來拜謁等生活場景;也有擁彗、端燈、捧奩、執戟持盾等諸多奴婢侍吏的形象;天文與神話類有日月同輝、日月合壁、北斗星、彗星、牛郎織女星座、蒼龍星座等具有天文學價值的畫像,還有與天文密切相關的許多神話形象和故事,諸如日、月神、嫦娥奔月、羿射十日、雷公、風伯、雨師、河伯以及伏羲、女媧等。這些畫像融天象與神話為一體,具有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雙重價值;角牴類畫像有擊技、斗兕、刺虎、鬥牛等,這些畫像中的人和動物,形象誇張,富於感染力,充分展示了崇武尚力,富於挑戰的時代精神;在舞樂百戲類畫像中,有各種舞蹈、雜技和樂器演奏形象。建鼓舞、七盤舞各展風姿;飛劍跳丸、沖狹倒立異彩紛呈。這些畫像展現了兩漢時代歌舞昇平的盛世景象,又是漢代南陽文化藝術空前繁榮的生動表現。祥瑞升仙畫像類有龍、鳳、鹿、龜等諸多祥禽瑞獸,更有羽人戲龍、乘龍騎虎的升仙場景。這些仙氣瀰漫、祥雲繚繞的畫像正是漢代盛行的天人感應,靈魂不滅思想的圖像化反映。

發展歷史

南陽漢畫館始建於1935年10月10日,當時的館舍位於南陽民眾教育館內(今臥龍區廣播站後院),館藏漢畫像石118塊。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員羅震撰寫了“南陽漢畫館創修記”碑文。
195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撥專款改造七孔橋,從橋下拆出漢畫像石數十塊。
1958年,河南省政府撥專款2.8萬元,在南陽臥龍崗武侯祠東側再建一座漢畫館。
1959年,漢畫館工程開工興建,計建工子房11間,廊房20間,展廳展覽面積900餘平方米,共收藏畫像石500餘塊。陳列方式仍採用壁間鑲石的方法,共收藏展出南陽漢畫像石500餘塊。9月8日,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先生為漢畫館題寫了館名。再建的漢畫館於十月一日正式開館迎賓。同時在館前放置了兩個漢代大型圓雕時刻—天祿、避邪,並在館前豎立了《漢畫館創修記》碑文。
七十年代中期,漢畫像石的館藏量由原先的500餘石猛增至1000餘石,展館容量再次趨於飽和。1976年,開始在原館東北側再次重建一座新館舍,並於1979年竣工開館。新館展廳面積1700餘平方米,占地面積2750平方米。
1978年冬,漢畫館基建竣工,並於次年元月正式開館展出。展出畫像石精品187塊,館藏畫像石總量已達1500塊。
1985年10月29日,原南陽市文化廣播事業局決定,南陽漢畫館獨立建制,為直屬二級單位。漢畫館從此結束了長達半個世紀被代管的局面。
1986年河南省計經委批准立項重建漢畫館。新館於1988年7月1日奠基,8月25日正式開工,至1999年底建成,並於1999年12月27日正式開館。
2000年南陽漢畫館榮獲“全國十大精品陳列”博物館。
2008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