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黑豬

漢江黑豬

漢江黑豬可分為大耳黑豬和小耳黑豬兩大類型,產於陝西省南部漢江流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江黑豬
  • 外文名:Hanjiang black pig
  • :動物界
  • :哺乳綱
產地環境,地理分布,品種特徵,品種性能,繁殖性能,

產地環境

漢江黑豬產於陝西省南部漢江流域。漢江流域,北依秦嶺,南屏巴山,漢江由西向東貫流全境。地處北亞熱帶與南溫帶交接地帶,具有亞熱帶氣候特點,地形複雜,氣候溫暖濕潤,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農業發達。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油菜、薯類和豆類等。農副產品豐富,青綠飼料多樣,為發展養豬業提供了良好的飼料條件。

地理分布

漢江黑豬主要分布於漢中地區的略陽、勉縣、留壩、寧強、南鄭、城固、洋縣、西鄉、鎮巴和安康地區的平利、鎮坪、安康、旬陽、紫陽、漢陰、白河、寧陝,石泉等縣、市,漢江下游的湖北鄖陽地區亦有分布。

品種特徵

漢江黑豬可分為大耳黑豬和小耳黑豬兩大類型:大耳黑豬,又可分為“獅子頭”和“馬臉”二型。馬臉型豬體型大,頭長,臉直,身長,腿。目前數量極少。現存的主要是獅子頭型豬。獅子頭型豬頭短寬,面微凹,額紋較深,耳大下垂,達於嘴角或與嘴齊,形如蒲扇,耳根較軟,嘴筒粗。單脊背,腰微凹,腹大下垂,臀斜。四肢較粗,後肢臥系。公豬陰囊小而皺縮。皮膚紫紅色,間有白鼻吻、蹄冠白沙毛者。被毛稀疏,黑色,尾有粗長毛,臉部多有長毛,鬃毛粗長。乳頭粗大,14枚左右。小耳黑豬,頭小,嘴尖,額紋較淺,耳小而薄,耳根較硬半下垂,僅達眼下,形如杏葉。臉部多有長毛,鬃毛粗長,被毛稀疏、黑色,尾細長,皮膚灰白色。單脊背,斜臀,腹大,四肢細小、直立、不臥系,後肢前踏,間有白鼻吻、蹄冠白沙毛者。乳頭細小,12~14枚。

品種性能

成年公豬,農戶中飼養平均61.40公斤,國營農場飼養平均為137.56公斤。母豬農戶飼養平均67.00公斤,國營農場平均為91.93公斤。在中等營養水平下,5個半月齡體重從33.37公斤開始肥育,到8月齡時屠宰,體重達73.75公斤,平均日增重561克,屠宰率66.01%,飼料利用率為1:3.35公斤混合精料,瘦肉率49.28%,肉色鮮紅,肌纖維細。

繁殖性能

公母豬性成熟早,小公豬20日齡左右就有爬跨行為,50—70日齡就具有配種能力,小母豬60日齡時發情,農村公豬一般3—4月齡,母豬4—5月齡時開始配種,國營農場的公豬6—8月齡開始利用。母豬產仔數,初產平均為8.33頭,經產為10頭。
以漢江黑豬為母本同國內榮昌豬、漢中白豬雜交效果較好。如漢江黑母豬同漢中白公豬雜交,日增重優勢率達10.4%,而漢江黑公豬同漢江白母豬雜交的日增重優勢率為28.84%,平均日增重為545克。而漢江黑母豬與蘇白公豬雜交,產仔數比漢江黑豬提高1.33頭。雜種優勢率為8.42%,22月斷乳窩重比漢江黑豬提高10.82公斤,雜種優勢率為7.64%。 生產力特點漢江黑豬是我國秦巴地區的古老地方品種,屬華北型和華中型之間的過渡型品種,具有性早熟、生長快、肉細味香,耐粗飼、耐潮濕、性溫馴、適應性強等特性。因分布地區不同,群體中形成大耳和小耳黑豬類型。大耳黑豬體型大,骨大皮鬆晚熟,分布在交通不便山區。小耳黑豬體型小,皮薄骨細,早熟易肥肉質細嫩,分布在平原和壩區。從豬種資源特性和對飼料的利用率及其雜交利用效果來看,漢江黑豬壩區應發展小耳型,山區發展大耳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