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爵位,是漢朝對等級制度的改動,西漢時期沿用秦二十等爵,另增設王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朝爵位
- 釋義:官爵
漢朝爵位,是漢朝對等級制度的改動,西漢時期沿用秦二十等爵,另增設王爵。
漢朝爵位,是漢朝對等級制度的改動,西漢時期沿用秦二十等爵,另增設王爵。歷史背景初,王爵有功臣得之者,高祖時誅伐殆盡。此後,王爵僅皇族可得。早期的諸侯王國大者列郡數十,小的也有數郡,皆由諸侯王自治其國,漢廷僅為之置太傅而已...
海昏侯為西漢所封爵位,後世代承襲,共傳4代,一直延續到東漢。第一代海昏侯為故昌邑王,即漢廢帝劉賀。海昏為豫章郡縣名,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設,海昏縣範圍大致包括今天南昌市新建區北部、南昌縣北部、永修縣、武寧縣、靖安縣、安義縣、奉新縣,以及被湖水侵襲的鄱陽湖西南部。海昏侯國受封在海昏縣境內,...
中國爵位,又稱封爵、世爵,是中國古代皇族、貴族的封號,用以表示身份等級與權利的高低。世爵從夏商時期開始,到中華民國建立後結束。先秦 《通典.職官.封爵》記載,自堯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無子、男二等。商制,文獻所記有侯、甸、男、衛、邦伯,...
爵位,又稱封爵、世爵,原本是指諸侯獲封賜的封建等級,因此爵位本來是與封建制度密切相關的。但某些國家(例如不列顛)在封建制度沒落後,依然沿用爵位體系。爵是古代君主對貴戚功臣的封賜。在中國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後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不盡相同。中國古代 周代以前 唐代杜佑《通典·職官·封爵...
關內侯,爵位名,原稱倫侯。秦漢二十等爵位中第19等,僅低於徹侯(即列侯,亦稱通侯)。有其號,但無封國。一般乃對立有軍功將領的獎勵,封有食邑數戶,有按規定戶數徵收租稅之權。自魏晉以後,逐漸實行虛封,關內侯與其他爵位一樣,僅是爵位名稱。為關內侯者,一般稱“君”,如褒成君等,亦有稱侯者,...
凡有一定軍功、資歷、 爵位者,飼養、捐獻軍馬或糧食、錢幣達到一定數量者,朝廷禮遇的 功臣子孫、學者、高齡者,男子身高不足規定尺寸(6.2尺以亡)者, 均可免役。武帝開始,兼行募兵制。其後,四方有事,常募兵以備征伐。用募對象 多數是農民、流民,少量是犯罪而持許免罪(弛刑)的官吏或百姓, 以及被放...
秦的爵位 秦滅六國,實行純粹的郡縣制,賞爵仍為二十等爵。兩漢爵位 西漢初分封了八個異姓諸侯王,不久大多掃除,又分封了一批同姓諸侯王於關東,鎮土撫民。初期諸侯王國一般較大,常有幾郡,國內有太傅輔王,內史治國民,中尉掌武職,丞相統眾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漢朝。平七國亂後削減,景帝中五年令諸侯王不得...
高淹(531—564),字子邃,北齊神武帝高歡第四子,母穆氏。元象年間(538年—539年),封為平陽郡公,逐漸升遷到尚書左僕射。天保初年,晉升爵位為平陽王,歷任尚書令、開府儀同三司、司空、太尉,大寧元年,遷太宰。其性沉穩,以寬厚稱。河清三年,薨於晉陽,或雲鴆終。《資治通鑑》記載,曾封平原王。段...
西漢爵位是中國古代的爵位之一。西漢,沿用秦二十等爵,另增設王爵。初,王爵有功臣得之者,高祖時誅伐殆盡。此後,王爵僅皇族可得。早期的諸侯王國大者列郡數十,小的也有數郡,皆由諸侯王自治其國,漢廷僅為之置太傅而已,其餘丞相、內史、中尉、御史大夫之類皆王自置。經過七國之亂和漢武帝下推恩令、漢成帝...
列侯,古代爵位名,始見於戰國。秦稱徹侯,居二十等爵制之首。西漢沿置,然為避劉徹諱而改稱列侯,又稱通侯,其食邑多者萬戶,少者數百,皆為縣侯;東漢時,又有都鄉侯、鄉侯、都亭侯、亭侯等。對於三國以後至南朝的列侯,存在不同界定。一種觀點將這一階段的列侯視為對受封諸侯之泛稱,自亭侯至王公均可...
伯是中國古代爵位名,伯為長子,立長不立幼的傳承規範,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裡也用“伯爵”來翻譯歐洲貴族爵位中相應等級的稱號。中國 中國自先秦時代開始,已有君主賜封伯爵的制度,伯爵是中國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三等。《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
晉朝及以後的王爵名義上都是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但實際地位時有波動。在一定時期藩王可以管理封地政事或者軍事,在一些特殊情況下藩王甚至演變成過類似戰國時代的自治或獨立王國,例如五代十國時代的楚國。而其他時期藩王則僅是榮譽,沒有實權,但可能有帶有經濟關係的食邑。此外,從漢朝推行推恩令後,一般藩王爵位或...
安漢公是漢朝的爵位,獲得者只有王莽一人,由漢朝皇帝授予,是帝王之下、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等。名詞釋義 安漢公,漢朝王莽獨有的爵位。公,古代爵位的一種,是帝王之下、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等,其他四等為侯、伯、子、男。公元元年,漢王朝賜封王莽為安漢公,食邑2.8萬戶。史籍記載 “(王)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
秦朝不封王,漢初則封有一批同姓王和異姓王,後來劉邦定下只封同姓子弟為王的誓約,所以漢朝的最高爵位實際是王。此外,漢朝還襲用秦二十等爵制,只是因避諱漢武帝之名,把徹侯改為通侯。秦漢時又把第八級爵以下稱為民爵,以上為官爵,普通吏民獲爵不得超出第八級公乘爵。在秦漢確立了統一的封建帝國以後,...
爵位介紹 高祖未稱帝時,雜用六國舊制對有功將士封爵,名目不一。漢朝建立之後,沿用秦二十等爵。按《漢書·百官公卿表》:“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裊,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
英國爵位制度 國王兼皇帝/女王兼女皇(Rex et Imperator / Regina et Imperatrix) ,1876年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為印度女皇,至1947年印度獨立期間,英國君主的稱號 。King/Queen 國王/女王 Crownprince 王儲,在英國稱Prince of Wales,即威爾斯親王 Prince 親王或王子。通常只表示“君主之子”(或女君主之夫)之意,而...
爵位 爵 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後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如漢初劉邦既封皇子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為王,彭越為梁王,英布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為陳王;唐郭子儀被封為汾陽郡王;清太祖努爾哈赤封其子阿濟格為英親王,多鐸為豫親王,...
據《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西漢武帝時期名將霍去病以戰功官拜驃騎將軍,封“冠軍侯”。霍去病死後由他的兒子霍嬗繼承“冠軍侯”爵位,但霍嬗在十歲時就去世了,沒有留下任何子嗣,冠軍侯國除。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漢族,軍事家。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擅騎射。經典...
親王是中國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是中國古代皇室貴族中地位僅次於皇帝的高級爵位,親王的正妻為親王妃(漢朝稱為王后),地位視同皇帝最高等的妾室貴妃或皇貴妃,親王的嫡長子立為世子,諸子封為郡王,親王可世襲。親王的嫡母為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生母如為妃嬪,則視親王封號尊封為某王太妃或某國太妃(漢朝稱為王太...
漢王,即劉邦。後來成了漢朝的國號,並逐漸形成了“漢”文化,“漢”更成為漢族、漢人、漢字、漢語、漢服等的名稱。繼漢朝後,後世多有分封漢王或自立、自稱、割據的漢王。中國古代一共有28位漢王,其中劉氏2人,司馬氏2人,靳氏1人,李氏2人,侯氏1人,宇文氏1人,楊氏1人,李氏5人,王氏1人,耶律氏1人,蕭...
漢朝將軍位,近百種稱呼雜號將軍更是無法統計。比較顯赫的有:大將軍(以上為三公級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 撫軍大將軍、中軍大將軍、上軍大將軍、鎮軍大將軍、鎮國大將軍、南中大將軍、征東將軍、征南將軍、征西將軍、征北將軍(以上為四征將軍)、鎮東將軍、鎮南將軍、鎮西將軍、鎮北將軍(以上...
徹侯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che hou,是古代的一種官名,爵位名。秦、漢二十等爵的最高級,由商鞅變法時設立,歲俸1000石糧食。漢武帝時,以避帝名諱(武帝名徹),改名通侯,亦稱列侯。歷史起源 列侯得徵收封地租稅,地方行政由中央政府所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預聞。後又有僅賜名號不給封邑者,加霍去病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