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王國的“人”

《漢字王國中的“人”》是瑞典作家林西莉創作的一篇關於漢字“人”的說明文。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題解,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漢字王國的“人”
漢字王國的“人”
很多最古老和最清楚的字都是人類與人體不同部位的形象。就讓我們從“人”字開始。在我不知道古代的漢字是怎么寫的時候,我認為“人”字是腿的形象,就像路上有一個人在大步往前走。但是我錯了,當我了解了甲骨文金文是怎么樣寫的以後,我發現“人”字是人的側面的形象。他直立著,手下垂或者輕輕舉到前面。個別情況下頭朝前一些,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下僅僅能看到身體,就像從稍遠的地方看大街上或者田野上的人一樣。
“人”字出現在很多合成字里。它經常以在古代中國誰都明白的形式出現,儘管已經過了3000多年。上邊的泥人比甲骨文還要早些,但是與安陽郊外小屯村出土的甲骨文屬同一時期。這個面目友善的小人歪著頭站在那裡呼喊著。耳朵很大,長發梳到腦後,盤成發警。手臂很長,此時無事可做,垂下來,抱著身體。這是中國藝術中最早表現人物的作品之一,簡單得像一個字。
漢字王國的“人”
通過把“人”字上下顛倒或轉動以及把“人”字與“人”字組成不同的結構,古代中國人創造了很多新字,比如兩個人,一個跟著一個,組成“從”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兩個人有時候朝左走,有時候朝右走。在秦朝(前221-前206)統一文字之前,字形不穩定的情況是常見的。
我們在“大”字里看到一個人,叉著腿,伸著雙臂,好像一個守門員等著接球,或者僅僅為了引弘注意而吸足了氣以顯示自己偉大。
漢字王國的“人”
在“立”字中,我們看到那個人雙腿平穩地站在地上,地作為一橫顯得很突出。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這個形象很清楚,容易理解。但是因為這個字的字形很早就變化了,人們沒有看到過這個字的最初形式,所以很難理解它為什麼是“立”的意思。
與“人”和“大”字有密切關係的是“天”字。後來也指蒼天、自然界萬物和人類世界的最高主宰者。
人們從什麼時候開始崇拜蒼天,現在還不清楚。 但甲骨文中有這個字就表明早在商代就已經開始了。在周朝初期,這個字就與社會生活聯繫密切。帝王被視為天子,其任務是統治國家。這個說法一直延續到辛亥革命君主制被推翻。甲骨文中的“天”字頭是方的,或者僅是一橫,而金文則更寫實,是一個大人,長著健壯的圓腦袋。
漢字王國的“人”
人的眼睛的造型非常有特點,這種特點不僅出現在其他動物雕塑和相同時期用於裝飾銅器的一些獸類假面上,也表現在“目”字上。同樣大的眼虹膜,同樣長的曲線,一直伸到鼻根。由於秦朝時統一了文字,“目”的右上角高起來的所有線條都變成了直的。儘管如此,人們不需要太多的想像就能在今日“目”字的後面看到古代的“目”字。
這裡坐著一個小人,可能是一個奴隸,雙手虔誠地放在膝上。他眼睛很大,目光朝上,好像坐在那裡已經很久,等待著什麼。這件僅有5厘米半高的雕塑出自婦好墓,約3200年前婦好被埋葬時所帶的陪葬品有她來世需要的一切,僕人、禮器、鏟子、戰斧(她本人是有名的統帥)、玉飾和象牙雕刻品等。
.......
......
漢字王國的“人”
(止)這個字的最初的意思是腳,它也是——像我們能看到的早期文字一樣——腳趾分開的一隻腳的形象,有的時候是左腳,有的時候是右腳。這個字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被徹底簡化,但是我們從藁城出:土的一塊陶片的照片上意識到它的前身是什麼樣子。該城是安陽北面一座商業古城。經碳-14測定,該陶片產自大約公元前1300年。人們清楚地看見上面有一隻腳,赤腳走路的人的自由而又直的腳趾。所有沿著沙灘散過步或曾光著濕腳丫走在地板上的人都能認出這種情景。
如今這個字主要用於表示停止、攔阻、僅僅,但是在合成字里仍然保持其原來的意思——足 。
(身)大家都會贊同這個字的意思是“身”,但是辭書里一個字也沒有解釋我們看到的這個“身”的來歷。可能它僅僅是一個一般的挺著大肚子、舉著手的胖子吧。
漢字王國的“人”
上為藁城拓片,下為喜佛
胖在中國從來都不被認為好看,思想家孔子早在公元前500多年就警告人們不要暴飲暴食。但是飢餓一直沒有遠離,因此人們還是抱著某種敬佩和嫉妒看待那些幸運者,他們有錢大吃大喝,儘管他們變得很胖。
這個喜佛純粹是中國的創造。他大腹便便地坐在那裡,肚子像兩腿之間的一塊發麵。他一直特別受到飢餓階級的喜愛。想想看,他變得這樣胖要吃多少東西!
普通人相遇,現在仍然經常使用那句古老的問候語“吃飯了嗎”,如今的意思只是“你好”,但是它使人想起那艱苦的年代,如果人們能每天有飯吃,就可以炫耀自己幸福。另一句快樂的問候語是“你發福了吧”,現在的意思僅僅是“你好嗎?看樣子你過得不錯”。我一直不喜歡這句問候——特別是當我真的胖起來以後就更不喜歡。
那么這個“身”字到底是怎么回事?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一個胖子的寫照嗎?當人們仔細看那些最古老的“身”字時,就會發現很多,啊,可以說絕大多數,肚子上都有一個凸出的小點。如果看作肚臍的話,它的位置就錯得離譜了。古文字的創造者可不是畢卡索。但是人們可以想一想,如果它是一個孕婦的形象,小點表示孩子,那就合乎邏輯了,啊,幾乎是漂亮。有什麼能比把“身”這個概念描繪成一個挺著大肚子的孕婦更好呢?當肚子裡有了一個活蹦亂跳的生命時,確實身子會感到很沉重!
如果這種解釋正確的話,解釋金文中的“身”字大概就有可能了。它不僅再現了孕婦的沉重的肚子,還表現了乳房。有趣的是,中國人使用“有身子”這句話表示懷孕了。

作品題解

本文的中心是反映了漢字的起源及其發展中的中國文化史。從理論上講,這是一部關於中國語言和文字的作品,但內容卻關係到整箇中國的文明史。這篇文章是作者使用的話講述這一個個“故事”,是作者的個人經驗、和觀點的一部分。

作者簡介

林西莉瑞典人,生於1932年。 林西莉的瑞典名字是塞西麗婭·林德奎斯特,現在是教授、作家和攝影家。1971年起,林西莉在瑞典任漢語教師,1978年後為瑞典電視台做有關中國語言的節目。現專心研究中國文化。出版有關中國的著作多部。林西莉結合她幾十年學琴的經歷和對中國文化的體悟,寫成了《古琴》一書。2006年書甫一出版,即獲得當年瑞典最高文學獎——奧古斯特文學獎,在瑞典又掀起一股中國熱、古琴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