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西域考古與漢文化》是201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基本介紹
- 書名:漢代西域考古與漢文化
-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 ISBN:9787030417480
- 頁數:510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8
- 開本:16
《漢代西域考古與漢文化》是201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漢代西域考古與漢文化》是201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容簡介為進一步推進漢代西域考古和漢代歷史文化研究,加強新疆地區漢代考古成就的宣傳,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
都城 都城遺址的調查發掘,是秦漢考古的一項重大課題。秦的鹹陽城、西漢的長安城和東漢的雒陽城是統一大帝國的都城,是當時全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特別是長安城和雒陽城為漢代所新建,其設計除適應作為大城市的經濟生活上的需要以外,還充分顯示了政治上和禮制上的規格,對此後中國歷代都城的營建有深遠的...
4此外,斯坦因還劫掠了敦煌藏經洞的文化寶藏(這是震驚中外外的重大事件)這批珍貴文物無與倫比的學術價值是眾所周知的,茲不贅述。總之,斯坦因《西域考古圖記》中收錄的資料中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他在此基礎的研究成果有所構築的基本這術框架,對前述的新疆考古學和敦煌學等學科的形成和發展有著...
米蘭,屬古樓蘭國的地域,中國漢代曾在這裡屯田,一種有爭議的說法認為這裡是樓蘭國遷都後的新國都。這裡曾發現過“印度文化特徵的絕妙壁畫”——帶翼天使,以及公元8-9世紀的吐蕃藏文木牘;這裡是揭示樓蘭古國神秘興衰的重要史跡,是佛教東傳由新疆進入內地的重要地域,也是史記中少見的吐蕃與西域交流的證明。小河...
20世紀30年代前,西方學者在羅布淖爾荒原、樓蘭等地的考古,對相關遺存造成了巨大劫難。但在西域歷史文化研究上,也取得重要的收穫,有其貢獻。民國十九年(1930年),中國人黃文弼走進樓蘭地區,卻因羅布泊大水,而未能涉足古城。1979—1980年,新疆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曾三次組隊到樓蘭古城和孔雀河沿岸調查發掘。198...
曾授課程:絲綢之路考古、碑銘所見東西文化交流史研究導論、考古資料所見中西文化交流。代表論著:《西域文明——考古、語言、民族和宗教新論》(東方出版社,1995年)。Kharosthi Bibliography:The Colleclion from China(1897—1993)(Central kaoyantj Asiatic Journal,40(2),1996). 6554 8814 《漢代精絕國與...
馬雍先生治古史始終密切注意著考古學界的每一個新發現,在全面占有、認真研究文獻資料的同時,注意利用實物資料印證、補充、訂正文獻記載,從而得出翔實可靠的結論。本書絕大多數篇章都是結合文獻和實物進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這是此書的Z大特色。圖書目錄 從新疆歷史文物看漢代在西域的政治措施和經濟建設 西漢時期的玉門...
新疆境內考古發掘出土的大量陶器,其中不少彩陶的圖案紋飾與中原內 地同期出土的陶 器圖案紋飾相同或相近似。距今3000年前,新疆出土的彩陶三角形紋、渦紋 、弦紋的繪製和諸如陶豆一類器形, 說明甘肅和內地彩陶藝術已影響到新疆彩陶文化的發 展。漢唐時期。兩漢統一西域,絲綢之路的開通,造成東西方文化在這裡大匯聚、...
因此,烏什吐爾遺址玉人殘件的出土,或許可為尋找西域都護府遺址提供一些重要線索。玉人與五銖錢的發現,還可能將遺址的年代進一步提早至漢代。2021年烏什吐爾遺址考古發掘工作照 房屋遺蹟F5(自南向北拍攝)2020年烏什吐爾遺址發掘情況 2020年5月至8月對遺址進行了發掘,發掘面積600平方米。發現並清理灰坑4座、房屋...
西域諸國所有動靜,輒以奏聞。貞觀四年冬,文泰來朝,及將歸蕃,賜遺甚厚。其妻宇文氏請預宗親,詔賜李氏,封常樂公主,下詔慰諭之。文化 宗教 漢族傳統文化在高昌占統治地位。俗奉天神,兼信佛法。十六國時期,祆教已在高昌流行,但佛教在高昌一直受到尊崇。道教也有一定的影響。另據文獻記載,高昌自古即流行...
在漢武帝的努力下,漢朝終於先後開闢三條重要的海上航線。 1.北起遼寧丹東,南至廣西白侖河口南北沿海航線。 2.從山東沿岸經黃海通向朝鮮、日本。 3.海上絲綢之路:徐聞、合浦航線。 漢武帝於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派遣張騫(?-公元前114年)出使西域,開闢了中西交通貿易信道-——陸上"絲綢之路"。歷史淵源 ...
《敦煌西域出土的法律文書與中國古代法制研究》是2023年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顯文、王蕾。內容簡介 絲綢之路作為古代東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不僅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價值,也蘊含著豐富的法律文化價值。從十九世紀末以來,國內外考古工作者在絲綢之路沿線發現了許多古代法律文書,這些新出土的法律文書分布地域廣泛...
漢朝政府有著較為成熟的統治理念。在統治方式上,注重政權機構的建設,將內地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制度等,變通地實施於邊疆地區,打破了西域地區“無所統一”政治格局,從而把西域諸國有機地納入漢王朝的政治統治體系之內。同時,漢朝發達的經濟,也對西域產生了重要影響,內地與西域經濟的互補與交流,最終導致西域...
生殖崇拜:早期人類精神文化的核心——新疆羅布淖爾小河五號墓地的靈魂 新疆考古中所見生殖崇拜遺痕 西漢以前新疆和中原地區歷史關係考索 研究原始舞蹈的珍貴刻石 尼雅考古與精絕歷史研究 尼雅考古百年 尼雅考古收穫及不足——20世紀尼雅考古反思 精絕王陵發掘 精絕王陵考古二三事 楎椸考——兼論漢代禮制在西域 貴霜王朝...
第四,石城子遺址是漢代中原王朝有效治理和管轄西域的歷史見證,其考古成果對於闡釋新疆自漢代開始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交融、息息相通的歷史史實、對於推進“一帶一路”核心區歷史文化建設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保護措施 1999年,石城子遺址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公布...
2. 《漢代“胡人”圖像補說》,《漢代考古與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編委會編《漢代考古與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齊魯書社,2006年。3. 《敖包祭祀的起源》,《西域研究》2006年第2期。4. 《補白》,《東南文化》2006年第5期。5. 《伏羲女媧圖考》,《藝術史研究》第8輯,中山大學出版社,...
《漢代西域考古與漢文化》,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科學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漢代農業:中國農業經濟的起源及特性》,許悼雲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漢代財政史》,馬大英著,中國時政經濟出版社1983年4月第1版。《遊俠與漢代社會》,彭衛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兩漢...
據考證,龜茲故城即為漢時龜茲的“延城”,唐時的“伊羅盧城”舊址。研究價值 龜茲故城作為漢代的西域都護府和唐代的安西大都護府所在地,是漢唐時期中央政府在西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在新疆歷史演變進程中,在中華民族大一統的偉大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學術意義,對於研究龜茲歷史變化、中原王朝對...
居延遺址是漢通西域的交通要道和河西走廊的屏障,對研究絲綢之路文化具有重要價值。居延遺址發掘出土的漢代簡牘大部分是漢代居延邊塞的屯戍檔案,是研究漢代邊塞屯戍制度、社會經濟、文書簿籍、語言、書法等的重要史料。居延遺址的發現,不僅彌補了史書記載中的闕略,而且為研究漢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以及民族往來關係...
西漢中期以後,受西域諸地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樂舞、百戲盛行於中原,成為人們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元封二年長安演出百戲時,300里外的鄉民都入京城觀看。這種狀況在達官顯貴那裡更是有增無減,幾乎宴宴都有歌舞、雜技相伴,以助酒興,它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危山兵馬俑陪葬坑有西域時期的馬俑...
古代天文術語中是地理、政治的概念,隨著大一統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逐步形成了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文化政治的概念。“五星錦”把天文、史實和古人的陰陽五行觀念等巧妙融為一體,並且出現在遠離中原的尼雅遺址,證實了國家治理和統轄西域、開發建設西域的歷史,深刻揭示了漢朝開拓西域後絲綢之路經濟文化的繁榮歷史...
長城不僅起到禦敵作用,它還是聯繫各屬國友好往來的紐帶,有一枚漢簡十分難得地記錄了漢朝和屬國的密切關係:“皇帝陛下,車騎將軍下詔書曰:烏孫小昆彌烏就屠……”,記載的是何事呢?查《資治通鑑》載: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宣帝派鄭吉為使都護西域騎都尉,西域都護府設在烏壘城,管理西域的烏孫、大宛...
未央宮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建元二年(前139年),張騫在未央宮領取漢武帝的旨意出使西域,拉開了轟轟烈烈的鑿空之旅。展示了位於絲綢之路東端的東方文明發展水平,見證了漢長安城在絲綢之路發展歷程中,兼具時間與空間上的雙重起點價值。未央宮總面積有北京紫禁城的六倍之大,亭台樓榭,山水滄池,布列其中,其建築...
歷史文化 相關歷史 關於玉門關的得名,敦煌馬圈灣漢簡、懸泉置漢簡記載的內容,其為玉門關都尉下屬玉門侯官的簡,沒有一條記載關於西漢時期西域販運玉石的商人經由玉門關進入敦煌,更見不到玉門關徵收西域商人玉石關稅的記載。根據傳統,山南水北為陽,反之山北水南為陰,玉門關位於疏勒河故道的南側,應當名之為陰...
因此,漢代長城是在中國封建社會中第一次進行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歷史見證。這也為此後在新疆建立西域都護府、暢通絲綢之路奠定了重要的歷史基礎。分布位置 經過考古工作者幾年的考察發現,漢王朝修建過一條西起甘肅敦煌西,北至內蒙古南部,東至朝鮮平壤南,長達1萬多公里的‘外長城’。是漢王朝修建的、比明長城還要長...
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3世紀,漢代在天山南麓交通沿線設立軍事警戒保障設施,克孜爾尕哈烽燧即於此期間建成。早在漢武帝時期,為了抵禦北部匈奴的侵襲,烽燧亭障已從敦煌延至鹽澤(羅布泊)。漢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域都護府設於龜茲烏壘,整個西域完全統一於漢朝中央王朝之下。為了保障絲綢之路的暢通,抵禦匈奴的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