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若干實施意見
為進一步發揮金融對漢中實體經濟發展的服務和支撐作用,根據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金融工作的意見》(陝發〔2017〕12號)和省政府有關要求,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進一步擴大有效信貸投放
(一)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充分發揮銀行信貸主渠道作用,進一步擴大信貸總量。各銀行業機構要聚焦全市產業結構調整和“三市”建設,積極爭取上級行信貸政策和資源傾斜,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總量、節奏和重點,加大對地方經濟的支持力度,實現全市信貸總量與實體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投放節奏與實體經濟運行相匹配。2018年全市信貸投放力爭達到100億元以上;“十三五”末,力爭全市信貸總量突破1100億元、存貸比達到45%以上。各銀行業機構要明確信貸投放計畫,確保系統內信貸份額穩步提升。要進一步細化落實金融服務地方經濟考核辦法,對年度新增貸款增額大、增幅高的銀行業機構給予差別化考核獎勵。(責任單位:人行漢中市中心支行、漢中銀監分局、市金融辦、市財政局)
(二)大力支持重點項目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鼓勵和引導銀行業機構圍繞我市重大項目、“六大產業”、“十大工程”、“五大園區”中支柱性項目和延鏈補鏈強鏈的產業類項目,在信貸規模、業務授權、產品創新、資源配置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最佳化項目審批流程和信貸評審方式,積極參與PPP模式的策劃、融資和運營,全力保障在建、續建以及新建重點項目的資金需求。各有關部門要及時公開重點項目名錄、PPP項目庫以及重大項目建設進展等信息,分層次、分階段開展多種形式的銀企融資對接合作,建立完善重點企業(項目)融資需求庫,定期溝通協調企業(項目)經營、融資需求情況,支持金融機構提前介入項目前期規劃和建設,落實好項目貸款前置條件,防止因資料不齊全、手續不完善等原因難以及時獲得融資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建立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的信貸管理和貸款評審制度,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信貸支持。(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人行漢中市中心支行、漢中銀監分局)
(三)提升信貸投放質量。銀行業機構要切實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任務,配合完成好“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要堅持有保有壓的差異化信貸政策,加強對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力度。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及時向銀行業機構提供產能過剩行業中“殭屍企業”名單,支持金融機構做好不良資產處置工作,圍繞重點企業開展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降低企業槓桿率。積極運用現金清收、批量轉讓和核銷、債務重組、兼併收購等方式化解不良,盤活沉澱的信貸資源,投向符合我市重大發展戰略、更具發展潛力的企業和項目。推進“綠色信貸”工程,銀行業機構要主動調整信貸結構,加大對污染防治、節能減排、清潔能源等領域和節能重點工程項目、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節能環保技術改造和創新項目等的信貸投放。探索通過發行綠色金融債券、參與綠色產業基金、研發運用圍繞碳排放權、排污權等各類環境權益的融資工具,多渠道籌集資金。適時開展企業環境權益交易試運行工作,創造綠色金融環境,促進低碳經濟轉型發展。銀行業機構要堅決退出安全生產不達標、環保排放不達標、嚴重污染環境且整改無望的落後企業。(責任單位:人行漢中市中心支行、漢中銀監分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委)
二、積極推動普惠金融
(四)大力推進“三農”金融服務。將信貸資源向“三農”領域傾斜,保持涉農信貸投放持續增長,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力度,加大對農村社區、農村科技、農村產業示範園等的信貸投放力度,積極為農村電商、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新產業新業態提供金融服務,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生產環節的金融支持。(責任單位:人行漢中市中心支行、漢中銀監分局、市農業局、市商務局、市國土資源局、市旅發委)
(五)深入推進金融精準扶貧。銀行業機構要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和機構布局,在內部授權、金融資源配置、績效考核等方面做好脫貧攻堅金融服務工作制度安排,加大特色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旅遊扶貧、教育扶貧、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信貸投放。推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基地+貧困戶”產業經營模式,使貧困戶從產業化經營中受益。推廣“政府+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銀行信貸”投貸聯動產業扶貧模式。加大金融助推脫貧攻堅產品創新力度,大力發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扶貧小額信貸和創業擔保貸款。探索開展電商扶貧模式,加大與電商平台合作,研發基於網商經營流水、銀行結算流水、電商交易流水、納稅數據、信用評級等大數據的信用貸款產品。(責任單位:人行漢中市中心支行、漢中銀監分局、市金融辦、市扶貧辦、市發改委、市農業局、市商務局、市教育局、市旅發委、各縣區政府)
(六)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重點支持符合國家產業和環保政策、有利於擴大就業、納稅信用好、有償還意願和償還能力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強化“六項機制”建設,落實“四單原則”,在小微企業降低融資門檻方面實現新突破。推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和服務創新,不斷探索適合小微企業融資特點的信貸產品和擔保抵押方式,爭取在租金收入質押貸款、高新技術企業股權質押貸款、小額循環貸款和無抵押貸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通過組合擔保、互助聯保和票據授信等各種增信方式,推動實現中小微企業貸款聯保增信計畫,建立中小微企業貸款聯保增信平台,擴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比例。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拓寬小微企業信貸資金來源渠道。保險業機構要加快拓展小微企業信用保險和貸款保證保險,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有效保障。及時清理銀行收費項目,進一步規範對小微企業的服務收費,對誠實守信、經營規範的優質小微企業減費讓利。清理融資“通道”業務,減少搭橋融資行為,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責任單位:人行漢中市中心支行、漢中銀監分局、市保險業協會)
三、大力調整融資結構
(七)拓展基金多元化融資渠道。進一步完善產業基金及PPP運作機制,積極對接爭取上級扶持政策和資金支持,加快各類產業基金招引、設立和投資運作,市級已設立的產業基金要儘快推進項目落地。全面推廣套用PPP融資模式,引導和集聚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參與我市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積極引入保險資金以設立專項投資基金、債股結合等方式,為我市重大基礎設施、城鎮化建設以及健康產業等提供中長期資金支持。加強與證券、信託、創業投資基金、融資租賃等非銀金融機構合作,探索“信貸+基金+債券+保險”綜合融資服務模式,定向支持重點產業發展。(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金融辦、市保險業協會、市投控集團)
(八)推進企業上市掛牌融資。進一步明確各縣區政府在重點後備企業培育、簽訂輔導協定、申報材料報備等關鍵環節的工作目標和責任,按照“培育一批、改制一批、上市一批”總體要求,滾動培育重點上市後備企業,通過梯隊管理、分類指導、重點培育等方式,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在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以及區域性股權市場等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積極引導涉農生產型企業走向資本市場。“十三五”末,力爭實現主機板、新三板上市掛牌企業14家。(責任單位:市金融辦、各縣區政府)
(九)加大債券融資力度。各融資主體要積極運用債務融資工具,力爭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及私募債等品種取得突破;公司債、企業債、資產支持證券等品種擴大成果。要提前謀劃,抓住扶貧債、綠色債等專項品種政策視窗期,將承銷、發行、募集通盤考慮,提高落地效率。鼓勵銀行業機構探索股權和債權相結合的融資服務方式,積極開展投資銀行業務,實現投貸聯動,爭取多渠道、多元化融資。(責任單位:人行漢中市中心支行、漢中銀監分局、市金融辦)
四、加強金融服務薄弱環節
(十)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支持作用。通過重組、增資、整合等方式,加快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將銀擔合作由“點對點”轉變為“體系對體系”整體合作。2018年6月末,市資信融資擔保公司註冊資本金不低於10億元,縣區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實收資本達5000萬元以上,實現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縣域全覆蓋。積極配合省農業擔保公司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到“十三五”末,全市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全部納入政銀擔合作機制,建立完善“資源共享,風險共管,優勢互補,多利互贏”的新型政銀擔合作模式,為小微企業、“三農”融資提供擔保支持。(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金融辦、市農業局、各縣區政府)
(十一)解決困難企業融資難題。按照“企業自救、銀行幫扶”的原則,堅持多措並舉、統籌協調,引導市場前景好但暫時遇到資金周轉困難的企業通過“瘦身”減負、兼併重組、引入戰略投資、壓縮投資等方式渡過難關;各銀行業機構要主動讓利,不盲目壓貸、抽貸、斷貸,對涉及債權銀行多、貸款餘額大、已有不良貸款的企業,及時組建債權人委員會,通過聯合授信、債務重組等手段幫助企業處置、盤活資產,推動企業正常生產經營。(責任單位:市工信委、漢中銀監分局)
(十二)多渠道壓降銀行不良貸款。積極引導各銀行機構向上級行爭取不良貸款核銷規模指標,用足用好現有不良貸款核銷和批量轉讓政策,做到應核盡核或規範轉讓,盤活信貸存量,更好地解決信貸投放包袱。支持資產管理公司收購轄內銀行不良資產,拓寬不良資產處置渠道,提高不良貸款處置市場化程度和銀行獲償率。各級法院要開闢金融案件快立、快審、快判、快執“一站式通道”,對訴訟事實清楚的案件,提高審判和執結率;對暫時無法執行或無財產執行的案件,要在出具債權憑證的條件下做好執行終結裁定工作,為銀行保護債權、核銷不良貸款提供支持。對不良資產處置過程中涉及的房地產、車船以及股權等抵質押登記變更,相關部門要建立綠色通道,適當減免相關費用,提高處置效率。(責任單位:漢中銀監分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工商局、市中級法院)
五、最佳化金融服務環境
(十三)加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縣區、市級有關部門、各金融機構要把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作為當前一項重要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狠抓措施落實,強化政銀企協同聯動,及時解決金融服務中的難點問題,為增加金融投入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各縣區要切實履行屬地責任,著力改善金融生態,維護良好的信用環境,特別是在保障債權銀行合法權益、發揮財政資金撬動引導作用等方面出實招、見實效;對實體經濟融資過程中涉及的各項手續、登記確權事項等,要專人負責、特事特辦、限時辦結。各金融機構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這一立業之本,把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緊迫的重點任務,確保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取得實效。(責任單位:市金融辦、市財政局、人行漢中市中心支行、漢中銀監分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工商局、各縣區政府)
(十四)最佳化金融生態環境。加快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統作用,建立投融資領域市場主體信用檔案,對嚴重失信企業及個人列入失信“黑名單”,納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依規採取行政性約束、聯合懲戒等措施;加大對利用重組、合併、虛構契約等方式隱藏轉移資產等行為的打擊懲處力度,切實維護金融機構合法權益,全力打造“誠信漢中”。紮實開展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回頭看”活動,保持打擊處置非法集資的高壓態勢,維護金融市場秩序。要加強信貸、保險資金流向和用途監管,嚴防資金進入民間借貸、股市等領域,確保真正用於實體經濟。(責任單位:人行漢中市中心支行、漢中銀監分局、市金融辦、市保險業協會、各縣區政府)
(十五)強化金融宣傳培訓。圍繞提升實體經濟企業融資意識和投融資運作能力,充分利用政府網站、電視、報紙、新媒體、金融機構自助設備等平台,向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宣傳推廣金融產品,舉辦多種形式的專題融資培訓活動,引導企業把握融資政策、熟悉融資模式,提升融資實務操作能力。加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典型案例的宣傳報導,嚴禁惡意炒作或誇大企業資金鍊風險,最佳化全市經濟金融協作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責任單位:人行漢中市中心支行、漢中銀監分局、市金融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