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市製造業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實施方案

《漢中市製造業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實施方案》是漢中市政府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中市製造業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實施方案
  • 實施地區:漢中市
為貫徹落實《中國製造2025漢中實施方案》,主動對接中省製造業發展戰略,加快漢中製造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和追趕超越發展,提出以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圍繞我市循環發展、生態宜居的發展定位,以智慧型化、綠色化、服務化為發展方向,著力強化製造業核心基礎件和智慧型製造關鍵基礎技術,在航空裝備、高檔數控工具機、精密複雜刀具、汽車及零部件、工業機器人、新材料、輸變電、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關鍵技術,形成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智慧型製造發展模式,促進我市製造業創新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創新驅動。統籌先進制造業創新要素資源,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激發企業活力,大力發展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業態、新模式,使企業成為先進技術、創新要素、高端產業的承接地和聚集地,科技研發轉化和創新成果產業化基地。持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經濟政策與科技政策的協調統一,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
2.堅持重點突破。圍繞我市優勢主導產業,加速技術創新與套用推廣,攻克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實施一批重大技術裝備研製及產業化項目,形成一批標誌性的重點裝備產品,壯大一批優勢龍頭,帶動我市裝備製造業邁向中高端。
3.堅持智慧型轉型。以智慧型製造為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堅持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打造“網際網路+協同製造”新引擎,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製造業深度融合,實現製造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打造智慧型製造的示範區。
4.堅持融合發展。依託我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資源優勢及市域軍工企業科技實力,大力開展產學研合作,推進科技與產業培育、園區建設、創業扶持相融合,與電子網路、服務平台、金融政策相聯結,不斷凝聚創新合力。加強部門間協同配合,形成協同推進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營造全社會鼓勵創新、勇於創業的良好氛圍。
(三)發展目標。“十三五”期間,在航空裝備、高檔數控工具機、工業機器人、新材料等重點領域組建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掌握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形成一批標誌性的重點裝備產品,培育壯大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骨幹龍頭企業、產業集團,基本形成我市製造業創新體系。到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達50家,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57%以上。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引進和培育高層次創新人才50人,每年取得20項以上自主智慧財產權成果,套用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50項以上,萬人發明專利達到1件。建成漢中市科技資源統籌中心,新建10個製造業產業發展生產力促進中心或專業孵化器,新增國家、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研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科研開發機構10個。
二、主要任務
(一)航空裝備
1.整機製造。圍繞國家航空航天戰略,加快中型運輸機、特種飛機、渦漿民用飛機的研製和產業化進程,以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漢中航空智慧新城為目標,以陝飛公司為龍頭開展運X系列飛機、中型中程運輸機、特種機及渦漿飛機的研製生產。積極爭取在國家大項目C919大型客機、ARJ21支線飛機、新舟700飛機和蛟龍600飛陸兩用飛機生產中承擔更多任務。
2.配套產業。以中航電測、千山電子、燎原公司、天達航空、華燕機電、群峰機械等配套企業為支撐,推動飛機零部件研發生產、航空機電裝備製造及航空精密零件加工、輕質高強度鈦合金及鎂合金複合航空材料產業化,建設3D列印及修復技術中心,著力構建航空主幹產業、航空分支產業、航空配套產業三大產業集群,打造整機製造——零部件配套——航空服務產業鏈。
(二)高檔數控工具機。積極發展以數位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慧型製造裝備研發生產,著力解決高檔數控工具機核心工藝缺乏、智慧型化程度不高、精度保持性差等難題,實現精密專用工具機集成化、通用工具機規模化、功能部件及複雜刀具高端化。
1.高檔數控工具機。以漢川工具機、漢江工具機、漢江工具等企業為龍頭,完善智慧型製造設備系統,重點發展大型精密數控工具機、螺紋磨床、龍門式加工中心、車鏜銑複合加工中心、高精大型鋁合金結構件5軸聯動加工中心以及滾動功能部件等系列產品。
2.高性能精密工量具。依託漢江工具、陝西硬質合金、宏峰精密機械等企業,開展數控高性能刀具擴能改造、高效高性能精密複雜切削刀具技術改造,實施螺紋刀具、非標刀具、數控刀具、硬質合金刀具等生產項目;依託米克隆、海納川等企業,圍繞精密複雜數控切削刀具、高速數控刀具、高校精密異型刀具等實施大型複雜工具生產線項目。
(三)智慧型製造
1.汽車及零部件。支持陝西漢中客車新能源汽車、陝西宏象房車、金力重工、陝西心網等企業,研發生產汽車整車、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系統技術、先進變速器、系統集成、充電設備等系列產品,針對新能源電動汽車項目開展電池及蓄電技術、電機驅動及電子智慧型控制技術、整車安全技術以及能量管理技術研發和攻關,著力提升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競爭優勢。重點抓好陝西漢中客車年產6000輛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生產線,陝西心網公司充電基礎設施產業化基地,漢機精密渦輪增壓器,燕航精工年產10萬台汽車AMT電控機械式、數位化節能自動變速器,陝西宏象房車年產300輛房車及零部件生產線等項目。
2.工業機器人。支持漢川工具機、永利機電、天傑電力研發生產工業機器人、除冰機器人等智慧型作業工具,重點解決機器人可靠性基礎功能部件工藝套用問題,重點開發機器人新型減速器、高性能伺服機電與控制器、驅動器等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設計製造等技術瓶頸,在機器人人機協作上取得較大進展。
3.輸變電。以特變電工、漢變公司、亞特高壓、晟峰電氣等企業為龍頭,增強特高壓超高壓變壓器、特種變壓器、組合式變壓器、高壓電器配件以及輸變電設備等產品生產能力,研發生產光伏併網智慧型箱式變電站、高壓線路無功補償智慧型裝置等;推動大型高效超淨排放煤電機組產業化和示範作用,進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電機組、核電機組、重型燃氣輪機製造水平。
4.工業感測器。依託中航電測、萬目儀電、大藍鷹等企業,發展各類感測器及敏感元器件、IC卡智慧型儀表和智慧型化量具、量儀等電子信息核心基礎產業。重點在感測器的核心設計與製造技術、製造工藝和封裝技術方面取得突破,研發出系列的高端工業感測器產品,典型技術成果及工藝裝備性能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四)新材料
1.特種高端金屬材料。依託洋縣現代材料工業園、陝西有色集團和陝西理工大學等,重點發展鈦、鎳、銅等金屬功能材料,開發鈦鎳形狀記憶合金絲、薄板、薄膜及薄帶,金屬構件耐磨、防腐塗層合金等;依託陝飛公司、陝鋼集團漢中公司、硬質合金公司、勉縣循環經濟產業園、洋縣現代材料工業園,重點發展鈦、鎳、鋅、釩、金屬鈣、高純度超細矽微粉及超亞細金屬鋅粉等高新技術原材料,開發鈦合金、鎳基合金、熱浸鍍鋅合金、高性能鋅基合金以及高純、高強、高韌和耐高溫鎂合金等高性能金屬材料,研發冷軋薄板,航空用優質耐腐蝕、耐高溫、耐高壓的合金鋼及數控工具機和複雜刀具專用工具鋼和特種鋼。
2.先進非金屬材料。依託陝飛公司、嘉木杜仲公司、陝西理工大學等,開展杜仲膠新材料綜合利用研究,重點發展杜仲膠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隱身材料、減震材料、耐磨材料、醫用材料;以鎮巴天然氣為原料,重點發展水性塗料、水性地坪建築材料等先進高分子材料;依託略陽新興陽納米碳酸鈣公司、秦元新材料公司等,發展燒結板狀剛玉材料、多孔陶瓷材料、電子級矽微粉等材料;依託五郎工業園區、陝西盛華冶化公司、陝西天寶礦業資源綜合利用公司等,生產矽、鈣及輕質氧化鎂。
3.石墨烯新興材料。依託我市石墨儲量豐富的優勢,推動相關企業與陝西理工大學及省內外相關科研機構合作,轉變石墨礦粗加工模式,重點發展新興石墨烯材料。集中力量對重點核心關鍵技術進行攻關,重點突破石墨烯材料在儲能器材、消費電子產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航空航天和竣工產品的產業化套用。
(五)新能源
1.新能源開發。依託陝西東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陝西省環保產業集團、陝西省工業自動化重點實驗室和陝西理工大學,發展太陽能製冷及蓄能技術,生產太陽能吸收式制冷機組、太陽能熱泵裝備,形成太陽能製冷及熱泵裝備製造產業集群;依託凱迪綠色能源公司、漢能清源生物質電力開發公司,以農作物秸稈為生產原料,生產燃料酒精,開展生物質秸稈發電等;依託德融公司、春光生物能源公司、陝西省資源生物重點實驗室,利用漢中豐富植物資源,發展高效、低耗和環保型生物柴油製備技術。
2.新能源技術推廣。在各產業園區、大中型企業中發展循環經濟和綠色產業,積極推廣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等新型能源發電技術和設備套用;依託漢中航空智慧新城,建設分散式發電套用示範區,套用分散式能源生產技術和設施,研究制定和推廣實施建築物新能源改造方案,積極開拓多元化新能源發電服務市場。
(六)節能環保
1.節能產業發展。依託陝西理工大學、陝西東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陝西省工業自動化重點實驗室,大力發展餘熱製冷及熱泵裝備、節能型地源水源熱泵裝備製造;依託漢中鋅業公司、陝鋼集團漢中公司和陝西省新型節能環保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企業和科研單位研發、採用節能技術和設施,提高節能效益;發展建築節能與新型牆體材料,生產頁岩空心磚、燒結頁岩磚、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多孔磚等;建設能源管控系統、DCS過程控制系統和APC先進控制技術等,促進能源高效利用。
2.環保產業。發展污染預防、治理等技術裝備,開展無公害環保產品研發,大力發展潔淨產品生產,擴大產業規模。依託漢中鋅業公司、陝鋼集團漢中公司、漢江藥業和陝西省新型節能環保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結合污染預防和治理,研製開發水污染、固體廢物處理、噪聲與振動控制、環境監測及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的技術裝備。
三、保障措施
(一)堅持科技創新和項目帶動戰略。緊緊圍繞制約我市製造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積極對接中省製造業科技重大專項,組織實施一批製造業科技項目,加速攻關、轉化、產業化進程,全面提升我市製造業智慧型化、綠色化、服務化水平。
(二)構建“漢中製造2025”研發平台。在高檔數控工具機、汽車及零部件、工業機器人、新材料等領域打造研發機構齊全、企業活力迸發、成果轉化高效、創新環境開放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企業利用市內外創新資源,探索建立國家級、省級實驗室、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和產業技術聯盟,推進制造業優勢企業依託高校研發資源在高校建立“四主體一聯合”的校企合作新型研發平台。對新獲得國家級、省級企業工程中心或重點實驗室的企業單位,市上給予一定比例的配套支持。充分利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小企業創業基地、大學科技園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利條件,發揮行業領軍企業、創業投資機構、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構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完善“創業苗圃—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鏈條,構建製造業開放式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三)開展軍民協同協作創新。開展軍民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在軍民產業融合發展、軍民科技協同研發孵化、軍地基礎設施共建共享、軍地人才培養使用、軍隊社會化保障服務等方面先試先行,組建軍民協同創新戰略聯盟。鼓勵軍工單位利用先進設備、試驗、檢測儀器參與本市製造業資源統籌,建立技術創新服務平台,為中小製造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支撐。鼓勵航空、核工等大型軍工企業充分利用技術、人才、裝備、管理等優勢開展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開發民用產品。軍工技術向民用轉移過程中的二次開發費用,符合相關規定條件的可以適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加快“民參軍”產業發展,積極引導民口單位統籌設備資源參與軍品科研生產和軍工基礎建設,支持企業加大軍民兩用技術研發投入,協調“民參軍”企業辦理軍工資質認證手續,提高認證效率,為“民參軍”企業提供良好發展環境。
(四)深化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完善自主創新成果轉化機制,推進創新評價和考核制度改革,以及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專家決策諮詢機制和公眾參與機制。建立健全政產學研用統籌協調機制,促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加強科技創新對外交流,推動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機構等建立機制靈活、互惠高效的跨地區、跨行業的產業創新戰略聯盟。
(五)強化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建立健全良好的培養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的機制,全方位、多層次地培養、引進、集聚創新型人才。制訂科技人才發展規劃,設立專項資金,支持高端人才培養和引進。打破創新人才自由流動體制機制障礙,完善智慧財產權歸屬和利益分配機制,釋放人才資本潛能。建立領軍人才、核心技術研發人才和創新團隊資源庫,鼓勵和支持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給予科技項目支持,著重轉化我市在製造業的成果積澱,攻克技術難題。
(六)建立區域創新開放合作基地。實施跨區域科技資源整合戰略,形成漢中科技創新要素和產業優勢與國內外、省內外特色資源的有機融合,搶抓漢中建設“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源點城市機遇,建設科技合作基地,推動高端裝備、先進技術、優勢產能向市外轉移。充分發揮漢中在全省“一核四極”區域規劃格局中的極點作用,整合陝南三市的科技資源,引領、帶動、示範陝南循環經濟聚集區建設,打造西部高端裝備製造業循環示範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