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生態分布,形態特徵,分布範圍,棲息環境,生活習性,洄游,攝食,鹽度,溫度,生長繁殖,養殖管理,養殖選擇,養成管理,預防措施,藥物防治,養殖效益,主要價值,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簡介 隸屬於硬骨魚綱( Osteichthyes),鰈形目( Pleuronectiformes),鮃科( Bothidae)。地方名大花鮃、美國漠斑牙鮃、南方鮃,英文名Southern flounder。身體側扁,卵圓形,兩眼位於頭部左側。左側呈淺褐色,分布著不規則的淺色或深色的斑點,右側腹部顏色則較淺。此外,其體色還能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改變,以隱藏身體,躲避敵害。
生態分布 漠斑牙鮃屬於廣鹽性魚類,通常可以在海水和淡水生存。自然分布於美國維吉尼亞州南部到佛羅里達州的洛卡薩奇河之間的大西洋沿海地區;佛羅里達州的卡盧薩哈奇河到德克薩斯州,甚至到墨西哥北部的墨西哥灣沿海地區。
形態特徵 漠斑牙鮃體長20~50cm,體重0.4~1.8千克,自然界中最長的超過90cm,最重超過11千克。形態與中國
褐牙鮃 相似,體側扁、卵圓形,兩眼均位於頭部左側,身體的左側呈淺褐色,分布有不規則的斑點,腹部顏色較淺,能隨著周圍環境而變化,以便隱藏身體,躲避敵害。體腔很小,鰾缺乏,故生命中大部分時間營底棲生活。因身體上分布混合著黑色斑點的明暗斑塊,猶如沙漠一般,故稱漠斑牙鮃。
背鰭80~95根,臀鰭63~74根,有眼側胸鰭11~13根,第一鰓弓上鰓耙數為2~3根,下鰓耙數為8~11根,側線鱗35~100枚,身體厚度占標準體長的30%~47%。具有雌雄二態性。雌魚眼間距比雄魚短,而雄魚胸鰭比雌魚長。
分布範圍 漠斑牙鮃原產於
美國 大西洋沿海,在自然海域,主要分布於美國北卡萊納州至
加州 北部至
佛羅里達 北部、佛州坦帕灣以及南德克薩斯州墨西哥灣沿岸鹹淡水水域,最南可至墨西哥圖斯潘,是名貴的比目魚類。
漠斑牙鮃原產地 在大西洋西北部水域,主要活動範圍是北緯79°到35°,西經95°到42°;
在大西洋中西部水域,主要活動範圍是35°到5°,西經98°到40°。
棲息環境 漠斑牙鮃通常可以在海水和淡水中生存,廣泛分布和居住在泥濘或淤泥質基質河流、海岸和河口水域。大多棲息於水深40m以內的水域,是美洲大約25種鮃鰈類中個體最大的一種。
生活習性 洄游 漠斑牙鮃在生活史的不同階段選擇不同的棲息地,卵和稚魚在深海水域發育,稚魚變態後期移向近海,一旦到達目的地,稚魚變態成幼魚。鹽度和溫度直接影響漠斑牙鮃對棲息地的選擇,體重小於0.1g的稚魚主要集中在9~25鹽度水域,幼魚棲息在近岸、河口鹹淡水區域,而體長大於35mm的幼魚溯河而上進入0~10鹽度的河口上游區域;研究發現,漠斑牙鮃仔魚後期在冬末春初時由深海產卵場移向近岸水域,水溫16℃左右時達到高峰;但在溫度較低的晚秋和冬天,漠斑牙鮃向深水區集結。不過,標記放流試驗表明,漠斑牙鮃在生活區的活動半徑不超過9km 。
攝食 漠斑牙鮃為底棲肉食性兇猛魚類,具有埋伏捕食的能力,但也可像其它魚類一樣到水面攝食;漠斑牙鮃夜間比較活躍,近90%的漠斑牙鮃在夜間捕食。調查發現,孵化4~6天的仔魚開始攝食輪蟲,8~13天轉為鹵蟲無節幼體及無脊椎動物;體長達到20mm時,鯔屬魚類逐漸成為比較重要的餌料,兼食蝦類、頭足類和貝類;體長超過150mm後,鳳尾魚、鯡魚、石首魚類和鯔魚類等成為主要攝食對象。同樣,斑點鯔魚是漠斑牙鮃成魚的主要捕食對象,其次是脂塘鱧和鳳尾魚。人工養殖條件下漠斑牙鮃可攝食小魚和小蝦,馴化後可攝食顆粒飼料。
鹽度 漠斑牙鮃屬於廣鹽性魚類,通常可在0~60鹽度的水域生活,最適鹽度5~30;產卵必須在海水中進行,產卵期間鹽度18~30。漠斑牙鮃的卵在32鹽度下開始浮動,在29鹽度下開始下沉,儘管有資料表明下沉的卵仍能正常孵化。漠斑牙鮃對鹽度的耐受性隨身體的發育而增強,50日齡的幼魚可在0.5鹽度生活,3cm以上的幼魚可在淡水中生長。研究發現,漠斑牙鮃的成活率在低於26鹽度時不受鹽度的影響,但生長隨鹽度的升高而加快;這可能與隨著鹽度的升高,漠斑牙坪用於維持浮力的能量減少有關。
溫度 漠斑牙鮃適應的溫度範圍較廣,可在7~35℃的水域生活,適溫範圍18~30℃,產卵期間水溫16~20℃。漠斑牙鮃在海水中耐低溫能力強於淡水,當溫度降至2℃時,幼魚在淡水中死亡率達60%,而海水中僅為10%;水溫降至1℃時,成魚在淡水中全部死亡,而海水中死亡率僅60%。研究發現,在0~34鹽度條件下,漠斑牙鮃幼魚生長的適宜水溫為25~29℃;而大於25℃的條件下,幼魚生長的適宜鹽度為0~10;對於體重<0.1g的漠斑牙鮃,在15℃和0~30鹽度條件下,生長隨鹽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對於體重>0.1g的漠斑牙鮃,低於25鹽度生長速度較快;對於體長37~70mm的牙鮃,在0.5~8.8鹽度和27~32℃溫度條件下,生長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
生長繁殖 漠斑牙鮃屬秋、冬繁殖型,性成熟的漠斑牙鮃在秋季水溫大幅度下降時(降幅4~5℃)向深海產卵場移動,產卵水溫16~18℃,鹽度33,產完卵後回到河口、淺海水域。雄魚比雌魚離開的早,儘管有少數終年待在河口、淺海水域。大約在產卵前的3周,雄魚開始追逐懷卵的雌魚;產卵前,一或多尾雄魚在雌魚附近或後面遊動,輕輕地靠近並將雌魚推向水面。當雌魚浮到水面排卵時,卵立刻被守候在附近的雄魚受精,受精率30%~50%,6%~35%的受精卵在61~76小時內孵化。漠斑牙鮃在自然界的繁殖期較長,可延續1~2個月,從分布區最北邊的12月份開始逐漸向南一直到翌年的4月初;北卡羅萊納性成熟的漠斑牙鮃秋季洄游到深海水域,在海水中產卵繁殖,而在南部的德克薩斯,它們生殖洄游的時間大約是10~12月份。
根據全生長方程模型推算,漠斑牙鮃的最大體長可達1461mm,最長壽命為20年;但在自然海域,雄魚壽命不超過3年,體長不超過330~400mm;雌魚壽命不超過8年,體長不超過910mm。
雌性生長快於雄性,兩歲年齡可達到性成熟。在魚齡相同的情況下,雌魚的體重要明顯大於雄魚的體重,一條三齡的雌性成魚可達到25cm左右。在自然海域,成魚最大可長到75cm,雌魚生長速度快於雄魚,二齡魚達到性成熟時雄魚長度可達到20~25.5cm,雌魚可達到30~35.6cm。若進行人工養殖,其生長期明顯縮短,見效更快,效益更好。
在自然海域裡,漠斑牙鮃具有埋伏捕食的能力。仔魚主要以甲殼綱動物為餌料,隨著魚的不斷長成,逐漸以各種魚類為食,通常捕食的對象包括斑點鯔魚、條紋鯔魚和白鯔魚及
草蝦 等。
養殖管理 養殖選擇 1.苗種與苗種的選擇
漠斑牙鮃與褐牙鮃在養殖技術上比較接近,生產中容易掌握。一般當苗種生長到5cm以上時,即可進入大池放養。規格在8cm以上放苗最好,此時幼苗的體質增強,抗病能力提高,入池後魚苗的適應性強,容易提高成活率。
選購苗種時,注意選擇體形完整、體色正常、無畸形、無白化、鰭條無損傷、遊動迅捷的魚苗,大小勻稱,無病態,鰓無寄生蟲。
室外養殖,水溫在18℃以上時開始放苗,以每年的4月份~5月份為宜。因為太早水溫低,魚苗難以適應,甚至降低苗種成活率;太晚則影響其當年長成商品魚。
池塘養殖,每畝放養500尾~800尾;池塘網箱養殖,每個3米×3米×1.5米的網箱放養100尾~200尾;海域網箱養殖,每個3米×3米×3.5米的網箱放養300尾~400尾;工廠化大棚養殖,每平方米放養20尾左右。
2.池塘的選擇
可利用現有的蝦池稍加改造即可養殖,要求水深1.5米左右,水源充足,水質新鮮無污染,具備較好的進、排水設施。放苗前一定要進行池底處理,需乾池清淤,疏鬆池底,風化曝曬10天以上。進水30cm~50cm,用漂白粉進行消毒處理,池水中有效氯含量10ppm以上,含氯25%~30%的漂白粉一般每立方米水體施用40克以上。
養成管理 1.水質與換水
養殖用水質量好壞與否關係到養殖的成敗。養殖整個過程中要注意仔細觀察水溫、水質變化情況,定時測量水溫、溶解氧、鹽度、pH值、氨氮、硫化物濃度等。池塘養殖用水的調節,可通過調節換水量來控制。換水量的大小與水溫成正比。
2.餌料營養與加工
漠斑牙鮃為肉食性底棲魚類。將維生素與麵粉攪拌均勻,再與魚粉、
酵母 粉混合,然後加魚油混合均勻,加入鮮雜魚、鮮雜蝦(或冰凍魚蝦破碎),以上混合物一起放入造粒機中攪拌,製成顆粒飼料。加工濕顆粒飼料的原料主要是鮁魚、沙丁魚、鮐魚、麵條魚、青鱗魚及其他雜魚,要求新鮮度好,新鮮度差或冷凍時間過長的不能用。在養殖過程中,可以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維生素E和複合維生素類,加強魚的營養,防止因營養缺乏而發病。要注意加工的餌料要當天投喂,剩餘的妥善冷凍儲存。最長儲存時間不能超過2天,以防變質。可使用符合營養要求的商品性餌料。注意當水溫較低或較高時,可適當減少投餌次數和投餌量。原則上不能有殘餌,在藥浴前不能投餌。
預防措施 1.弄清魚病原因
魚類屬於變溫動物,不能調節體溫,魚類的體溫隨著生活環境水溫的升降而變化,水溫的突然變化,會造成魚類死亡。一般當仔稚魚體溫變幅超過2℃、成魚超過5℃時,魚處於應激狀態下,此時最容易死亡。
魚類的耗氧量較高。魚類生活環境的溶氧量經常處於不太充足的狀況下,尤其在高密度養殖情況下,經常發生缺氧現象,魚很容易得病。因此,根據實際情況採取一些增氧措施很重要。適宜的溶解氧一般為4mg/L~12mg/L,最適宜為8mg/L~9mg/L。
如果水中的氨、氮、COD含量太高,水質腐敗,容易發生病害。
養殖過程中只要注意經常觀察、化驗,比較容易掌握。
環境適應能力強,是漠斑牙鮃相對於其他魚類的明顯優勢。其適鹽範圍在0~60,最佳5~35,它甚至可以在淡水中生長。水溫生存範圍為1℃~35℃,養殖適宜範圍為18℃~30℃。
魚類也往往“病從口入”,因此選擇什麼樣的餌料很重要。鮮活餌料和配合餌料的配備,既要注意營養的搭配和新鮮度,又要避免加工過程中的污染。飼料蛋白質要求32%~48%,最佳38%~48%。養殖8個月~12個月一般可達到600~800克左右。
2.魚病預防措施
魚苗的放養密度要適宜,放養密度過大,造成投餌量和魚的排泄物增多,使溶氧量降低,水質惡化。
隨著魚苗的增長,要逐步加大換水量,一般5日~10日齡日換水1次,換水量30%~50%;11日~20日齡日換水2次,換水量40%~60%;20日~30日齡日換水2次,換水量50%~70%。每1天~2天吸污一次,池塘每年要進行池底清淤,室內水泥池要及時吸底,清除雜質。
大棚養殖用水至少要進行沙濾淨化,沙濾的細沙粒徑0.15mm~0.25mm,厚度60cm左右即可。
養殖期間必須滿足仔稚魚和成魚的營養要求,餌料鮮度要好,營養要全。必要時可添加複合維生素、維生素E、維生素C以及礦物質。育苗用生物餌料投餵前必須用新鮮海水沖洗乾淨,有雜菌時必須用抗生素進行消毒處理。每天的投餵次數,根據魚的需要確定。投餵餌料要定質、定量、定時、定位。原則上不能有殘餌。
藥物防治 1.魚體消毒
購進的
魚苗 無論是否有疾病或損傷,都要進行藥浴;苗種培育階段進行分選、倒池後也要進行藥浴。常用的消毒藥物有
福馬林 、硫酸銅、
硫酸亞鐵 等。福馬林濃度100~200ppm藥浴1~2小時,可預防細菌病和寄生蟲病;硫酸銅0.5~0.7ppm加硫酸亞鐵0.2~0.3ppm可預防纖毛蟲。預防和治療漠斑牙鮃魚的藥物中,要嚴禁使用高錳酸鉀,這是因為牙鮃類的呼吸系統對高錳酸鉀非常敏感,曾經有不少因為施用
高錳酸鉀 而造成牙鮃死亡的事例。
有關漠斑牙鮃的疾病,國內外報導的較少。據報導,由於漠斑牙鮃運輸過程中身體受傷,暫養時受傷部位繼發細菌感染,出現腐爛斑塊,每天換水後用2g/m3的
土黴素 和
氟哌酸 輪換使用,約1周后可治癒。在養殖中期(8月份),或發現少部分苗種患有
白化病 ,及時用
呋喃西林 2ppm 、
氯黴素 1~2ppm治療,經一個星期的用藥,患病的魚基本痊癒。
2.池塘消毒
定期進行水體消毒,最常用的是潑灑
生石灰 ,每畝1米深的池塘用量10~20mg,能起到殺菌、改善水質的作用。另外,還可用濃度0.5ppm的漂白粉殺菌消毒。
養殖效益 每畝可放養500~800尾,成活率為80%,養殖6~12個月平均達到0.5公斤/尾~0.8公斤/尾,每畝可收入6萬元~10萬元。
每個3米×3米×1.5米的網箱放養100~200尾,成活率80%,養殖6個月~12個月平均達到0.5公斤/尾~0.7公斤/尾,收入0.8萬元~2萬元。
每個3米×3米×3.5米的網箱放養300~400尾,成活率80%,養殖6個月~12個月平均達到0.5公斤/尾~0.7公斤/尾,收入2萬元~4萬元。
每平方米放養20尾,成活率80%,養殖6個月~12個月達到0.5公斤/尾~0.8公斤/尾,收入1600元/平方米~2500元/平方米。
(註:以上均按200元/公斤計算)
主要價值 漠斑牙鮃肉質細膩、營養豐富,是公認的優良養殖魚類。其具有的生長快、品質優、食性雜、飼料係數低、適應性廣、耐高溫、耐低氧、抗逆性強和易運輸等優點,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該品種的引進,能夠緩解我國魚類池塘養殖、網箱養殖和工廠化養殖等優良品種缺乏的問題。有專家預言,漠斑牙坪有可能象大菱鮃一樣在我國掀起新一輪養殖熱潮,前景十分廣闊。在海水、半鹹水和淡水水域養殖,適合於池塘養殖、工廠化養殖等多種養殖方式在肉質、生長速度、對環境的適應性等方面均優於本地褐牙坪,被公認為是一種優良養殖品種。美國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研究漠斑牙鮃繁育及養殖技術,在生理、生態、人工繁殖及養殖技術方面已取得突破,漠斑牙鮃的養殖已成為美國迅速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養殖產業。
種群現狀 這是一個河口依賴的物種,由於該物種在其範圍內過度開發,它們的棲息地受到人類活動的嚴重影響。有許多跡象表明,這個物種正在其範圍內減少;捕撈壓力,包括偶然捕獲,是種群數量減少的一個因素;但在全球海域範圍內同步下跌表明,大規模的海洋機制也可能起促進作用。野生狀態下,由於該種類的河口依賴性,以及河口處可能存在的人類活動,使它和蝦等一起被捕撈;它也被漁民作為直接目標。這在北卡羅萊納州尤為常見。
而調查表明,近年來實施嚴格的管理措施,可以讓其種群恢復。
保護級別 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