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谷穴

漏谷穴

漏谷穴 Lòu gǔ(SP7)

人體穴位名,位於小腿內側,屬於足太陰脾經的穴位。

對腹脹,腸鳴,尿路感染,下肢麻痹,及腹中熱,心悲氣逆,小腹脹急,小便不利失精厥氣上頭癲,足踝腫痛,有治療效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漏谷穴
  • 拼音:Lòu gǔ
  • 性質:人體穴位名
  • 位置:小腿內側
漏谷穴簡介,名解,

漏谷穴簡介

取穴方法〗漏谷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距內踝尖6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定位〗三陰交穴上3寸。〖解剖〗在脛骨後緣與比目魚肌之間,深層有屈趾長肌;有大隱靜脈,肢後動、靜脈;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內側後方有脛神經
〖主治疾病〗 腹脹,腸鳴小便不利遺精,下肢痿痹
〖人體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治腹脹腸鳴。
刺灸法〗 直刺 1~1.5寸。
漏谷穴 足太陰絡
〖別名〗太陰絡穴。
〖穴義〗脾經中的濁重物質在此沉降。

名解

1)漏谷。漏,漏落也。谷,五穀也、細小之物也。該穴名意指脾經中的濁重物質在此沉降。
本穴物質由三陰交穴傳來,因脾經的濕熱之氣與肝經腎經氣血物質進行了交換,上行至本穴的氣態物質則溫度偏低,在本穴的變化是散熱縮合冷降的變化,濁重的部分由天部沉降到地部,如細小的穀粒漏落之狀,故名。
另。《醫宗金鑒》謂:“在夾骨隙中,”故喻之為谷。又以脛骨有漏血孔,與本穴遙相關通,故名之為“漏谷”。《銅人》禁灸,蓋防其由漏血孔傳熱及髓也。不然何以傍近陽經他穴不禁灸,而獨此穴禁灸也?古人於此等細秘處,早已見到。
2)足太陰絡太陰絡。本穴物質為三陰交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其氣與脾經其它的氣血物質相比溫度較低,穴內氣壓亦較低,脾經其它部位的水濕之氣向本穴匯聚並沉降地部,本穴有聯絡聚集脾經天部氣血物質的作用,故為足太陰絡。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及氣態物中的脾土塵埃。
〖運行規律〗混濁的氣態物由天部沉降至地部。
〖功能作用〗沉降脾經陰濁
〖治法〗寒則先瀉後補或灸之,熱則瀉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