漉菽

漉菽

此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於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漉菽
  • 作品別名:七步詩
  • 作品出處:《世說新語-文學》
  • 文學體裁:五言六句
  • 作者:曹植
漉菽,典故,賞析,作者,

漉菽

lù,shū
漉:濾。
菽:豆類的總稱。
曹植七步詩中曾寫道:
版本一(曹植原版)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也有作“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後人縮略版)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解釋:(版本一)
煮豆子用來做羹,因煮熟豆子來做豆豉而使豆子滲出汁水。
豆秸在鍋下燃燒著,豆子正在鍋里哭泣。
本來我們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為什麼你那么急迫地加害於我呢?
(版本2)
版本二(後人縮略版):煮豆子時把豆莖當作燃料,豆子在鍋中哭泣。我們本來是同胞兄弟,為什麼你那么急迫地加害於我呢?
詩文介紹:

典故

典出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曹植曹操的小兒子,從小就才華出眾,很受到父親的疼愛。曹操死後,他的哥哥曹丕當上了魏國的皇帝。因為曹植和曹熊(第四兒子)在曹操亡故時沒來看望,曹丕便再追問他們倆。曹熊因為害怕,自殺了。而曹植則被押進朝廷。曹丕四兄弟的母親卞氏開口求情,曹丕便給了曹植一個機會,讓他在七步之內脫口一首詩,曹植就念了這首七步詩。曹丕明白了曹植這首詩的道理,如果自己殺了曹植便會被人民恥笑,於是放了曹植。

賞析

第二句中的“漉菽”是指過濾煮熟後發酵過的豆子,用以製成調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莖,曬乾後用來作為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實有違天理,為常情所不容。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通過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現象,抒發了曹植內心的悲憤。

作者

曹植(192~232),三國時魏國詩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穎慧,年10歲余,便誦讀詩、文、辭賦數十萬言,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深得曹操的寵信。曹操曾經認為曹植在諸子中“最可定大事”,幾次想要立他為世子。然而曹植行為放任,屢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長曹丕則頗能矯情自飾,終於在立儲鬥爭中漸占上風,並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繼魏王位,不久又稱帝。曹植的生活從此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他從一個過著優遊宴樂生活的貴公子,變成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對象。黃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叡繼位,即魏明帝。曹叡對他仍嚴加防範和限制,處境並沒有根本好轉。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遷封過多次,最後的封地在陳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謚思,故後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詩歌是曹植文學活動的主要領域。前期與後期內容上有很大的差異。前期詩歌可分為兩大類,一類表現他貴介公子的優遊生活,一類則反映他“生乎亂、長乎軍”的時代感受。後期詩歌,主要抒發他在壓制之下時而憤慨時而哀怨的心情,表現他不甘被棄置,希冀用世立功的願望。今存曹植比較完整的詩歌有80餘首。曹植在詩歌藝術上有很多創新發展。特別是在五言詩的創作上貢獻尤大。首先,漢樂府古辭多以敘事為主,至《古詩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發展了這種趨向,把抒情和敘事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五言詩既能描寫複雜的事態變化。又能表達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豐富了它的藝術功能。曹植作為建安文學的集大成者,對於後世的影響是不小的。在兩晉南北朝時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曹植生前自編過作品選集《前錄》78篇。死後,明帝曹□曾為之集錄著作百餘篇,《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30卷,又《列女傳頌》1卷、《畫贊》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輯錄詩、賦、文共 206篇。明代郭雲鵬、汪士賢、張溥諸人各自所刻的《陳思王集》,大率據南宋本稍加厘定而成。清代丁晏《曹集銓評》、朱緒曾《曹集考異》,又對各篇細加校訂,並增補了不少佚文□句,為較全、較精的兩個本子。近人黃節有《曹子建詩注》,古直有《曹植詩箋》,今人趙幼文有《曹植集校注》。他也是“建安七子”中的一個。
其實,曹植並未犯下什麼大罪,只是有人告發他經常喝酒罵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來,並沒有招兵買馬,陰謀反叛的跡象和徵兆。這算不上犯罪,殺之怕眾不服,曹丕便想出個“七步成詩”的辦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詩是曹植的拿手好戲,這“七步詩”便成了救命詩,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完了此事。
這首詩雖然救了曹植一命,但是,他的處境並沒有得到根本好轉,魏國仍是奉行對宗室嚴格限制的政策,曹植在鬱鬱寡歡中慢慢死去。
縱觀上下幾千年歷史,帝王子孫和睦相處、互忍互讓、不爭權奪利的實在少的可憐。春秋時期的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齊桓公),秦朝的扶蘇胡亥秦二世),唐朝的玄武門之變……這樣兄弟相殘的例子數不勝數。
封建時代這種兄弟之間的爭權奪利自相殘殺現象是社會制度的必然結果,在那權力即一切的社會制度里,不擇手段的爭奪權力似乎是很正常的。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國,少了多少兄弟相殘的悲劇。然而,特權不除,“七步詩”還是免不了有人來作。
曹植的《七步詩》情采並茂,語言精練,用語淺顯。原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後來《漫叟詩話》和《三國演義》把它改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七步詩》流傳至今有兩個版本,有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世說新語》中是“本自同根生”這個版本,應該更可信一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