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橋街道(漆橋(南京市高淳區漆橋街道))

漆橋街道(南京市高淳區漆橋街道)

漆橋(南京市高淳區漆橋街道)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漆橋街道隸屬於南京市高淳區,位於高淳區東北部,是國家級農業生態綜合開發區、江蘇省重點中心鎮,朝陽圩糧田被列為國家級商品糧基地。漆橋街道文化歷史源遠流長,素有“魚米之鄉”美稱,以食品、菸草、水果、農副產品為主的批發市場輻射周邊地區,是傳統農業大鎮,工業經濟發展較快。

截至2018年底,漆橋街道面積53.63平方公里,人口2.73萬人,轄7個社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漆橋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南京市高淳區
  • 下轄地區:3個居委會,4個村委會
  • 政府駐地:漆橋居委會河濱路1號
  • 電話區號:025
  • 郵政區碼:211302
  • 地理位置:南京市高淳區東北部
  • 面積:53.63平方公里
  • 人口:2.73萬(2018年)
  • 方言高淳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漆橋老街羊左墓,介子推墓
  • 機場南京祿口國際機場
  • 火車站南京站南京南站溧水站
  • 車牌代碼:蘇A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人口,交通,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旅遊,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據當地《孔氏宗譜》和《民國高淳縣誌》所載:漆橋漢代前稱“南陵”。
西漢晚期,在南陵地溪河上構木橋通行,為防腐朽並在橋上施以丹橋,地方俗稱“漆橋”。該橋自漢朝就是連線蘇南、皖南的交通要道。橋南和橋北以往建有進出的關卡城樓。橋與城樓,是古寧驛道的必經之處。漆橋全長28.6米,寬6.6米,千餘年來,幾經修葺。1953年改築三拱石橋,橋北關卡城門也年久失修而塌。
元朝時期(約1310年左右),據孔氏宗譜記載,孔氏五十四代子孫文昱公來此定居。
明朝嘉靖年間, 漆橋鎮己屬高淳七市之一。
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衍聖委員建孔氏宗詞。可見孔氏定居此地己有660多年,從定居至建祠300多年,人口逐漸增多,聚居而為集鎮。
1949年設漆橋區,1956年撤區改漆橋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3年設漆橋鎮。
1996年,面積52.5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轄漆橋、四新、港南、早御巷、聯盟、倉前、保城、中心、友誼、徐硯、走馬埂、舟村、茅山、馬家宕、南者、和平、六合、里溪、荊塘、牆圍、龍墩、朱崗22個行政村和雙牌石居委會。
1998年,面積47.9平方千米,人口8145戶2652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37人。
2003年,轄雙牌石1個社區和漆橋、中心、和平、茅山、雙游、雙聯、荊溪7個行政村。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20125104(7個行政村):~200 121漆橋村 ~201 220中心村 ~202 122和平村 ~203 220茅山村 ~204 220雙游村 ~205 122雙聯村 ~206 220荊溪村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20118104:~001 111漆橋社區 ~002 220雙游社區 ~003 112雙聯社區 ~201 220中心村~202 112和平村~203 220茅山村~206 220荊溪村
2019年1月28日,江蘇省政府公布了《關於同意調整南京市高淳區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高淳區的漆橋鎮東壩鎮椏溪鎮固城鎮撤銷,分別設立漆橋街道東壩街道椏溪街道固城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底,漆橋街道管理7個社區(漆橋社區、雙聯社區、和平社區、荊溪社區、茅山社區、中心社區、雙游社區)。街道辦事處駐漆橋居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河濱路1號。

地理環境

漆橋街道位於南京市高淳區東北部,面積53.63平方公里,分別與溧水區和鳳鎮、高淳區椏溪街道、高淳區固城街道、高淳區古柏街道接壤。漆橋街道地勢東高西低,屬典型的半山半圩地區。

人口

截至2018年底,漆橋街道人口2.73萬人。

交通

漆橋街道地理位置優越,S55、S68、S204、S269穿境而過。境內有長途汽車站一座,車站內有直達南京主城、蘇錫常等地的大巴。距離高淳城區15公里、距離溧水城區30公里。兩地公交可以在雙牌石換乘。境內有公交:溧水22路、高淳106、203、209、諸家、沈家山、杭村、駱山、橋李、固城、穆家莊等村鎮公交。

經濟

綜述

2003年,漆橋街道社會總產值73534萬元,工農業總產值60513萬元,財政收入1950萬元,建築業是漆橋街道的支柱產業,特色經濟有養殖業和花卉苗木,集鎮商貿繁榮興旺。漆橋街道以龍墩水庫為主的菜蛋鴨養殖基地規模達50萬羽,漆橋街道有6家鴨蛋肉製品加工企業和一家孵化場,逐步形成鴨業經濟一條龍的產業鏈。台灣新東陽農副產品加工有限公司於1998年來漆橋街道投資,一、二期總投資3600萬元,主要生產八寶粥、綠豆湯和礦泉水,三期總投資534萬美元,投產肉製品生產線,年產值3000萬元,年盈利300萬元。

第一產業

漆橋街道素有“魚米之鄉”美稱,屬國家級農業生態綜合開發區,朝陽圩糧田被列為國家級商品糧基地。漆橋街道有林地面積1.1萬畝,水面養殖3300畝。並且有深厚的農副產品深加工潛力,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逐步形成以經濟林果,苗木花卉,畜禽養殖為主的幾大產業。
漆橋街道為傳統農業大鎮,2003年漆橋街道耕地面積26081畝,(水田24875畝,旱地1296畝),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588萬元,其中農業5833萬元,林業208萬元,牧業3780萬元,漁業765萬元,糧食總產量1328萬公斤,單產515公斤;油料總產量380萬公斤,單產167公斤。林地面積10540畝,其中用材林7390畝(松樹、毛竹、雜闊)經濟林2650畝(其中茶樹980畝,板栗250畝,早園竹420畝、其它1000畝),苗木花卉1000畝)。全年飼養雞12萬隻、鴨72萬隻、鵝5萬隻、存欄21萬隻,提供商品肉348萬公斤,禽蛋160萬公斤,畜禽養殖專業戶63戶,漆橋街道水產養殖面積3300畝,從業人員65人,水產品產量52萬公斤,產值765萬元。

第二產業

工業經濟發展較快,漆橋街道擁有以機械建材、服裝、化工、食品、冶金六大行業為主的工業體系,主要產品有八寶粥、蚊香、氣霧劑、火柴等,2003年,實現工業產值49925萬元,銷售收入47856萬元,正在建設中的工業園區,規划起點高、標準高、要求高,區位條件優越,是投資興業的理想寶地,一期600畝已全部開發建設到位。

第三產業

特色經濟發展較快,第三產業突飛猛進。1993年被命為建築之鄉,漆橋街道建安公司正在申報一級資質,經營範圍以土建為主逐步向裝飾、裝潢、房地產、市政工程等領域延伸、開拓了北京、河北、上海等外地市場。2003年完成施工產值3.5億元,增加值8966萬元。以食品、菸草、水果為主的批發市場設施完備、輻射範圍不斷擴大,帶動了漆橋街道第三產業的發展,逐步成為漆橋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社會

漆橋街道各項社會事業蒸蒸日上,集鎮建設、教育、科技、文化、衛生、交通、通訊等事業全面進步,先後被評為南京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江蘇省重點中心鎮。街道有日供水3000噸110KV變電所,有線電視通訊網等發展較快,小城鎮區域面積達3平方公里。現代化建設框架已全面拉開,良好的經濟基礎,便捷的交通條件,突出的區位優勢,豐富的物產資源,孕育著無限的商機。

旅遊

  • 漆橋老街
漆橋老街全長500米。深入里弄探首凝望,不少老式住宅的面牆,仍保留了磚砌對稱氣流通風窗,俗稱“眉高眼低”;富戶人家門位砌厚牆,外有門罩,內設“門池”和防盜撐門槓龕,這類明代造型,作為江南古民居風格已稀有難覓。志載明代時為臨水埠岸集市貿易而形成的市鎮,街南北向橫跨河道,鬧市繁華處集中在漆橋附近,以往商戶在河邊用木柱搭起了“水榭”式建築,遠看類似高腳樓,近看卻是木板封牆,地方俗稱“水閣子”,雖為商戶於水中搭起了簡易式門面房,但面街背水,自然成景,為古鎮鬧區增加了幾分情趣。
  • 漆橋廟基山遺址
漆橋廟基山遺址位於高淳區漆橋街道西南,原占地面積約一萬二千平方米,1963年試掘,出土和採集到大量北陰陽營文化湖熟文化、馬家浜文化類型的器物。
  • 漆橋營壘遺址
漆橋營壘遺址位於漆橋街道東牆圍村,系岳飛抗金營壘,當地稱為岳城。1998年調查發現,兩城並列,相距約一公里。東南城約築在一台型高地,呈橢圓形,占地面積約一萬平方米。城垣黃土夯築,自東北至西南約五十米一段保存較好,殘高約五米,底寬約二十米,上寬約七米左右,城外有壕溝,寬十四米左右。城內曾發現數十口土坑灶。西南城大於東南城約1.5倍,圓形,辟四門。平整土地時被毀,城垣輪廓尚能辨,殘高5~6米,城寬二十米,城外有壕溝遺蹟,曾在城內發現三件青銅劍。
  • 介子推墓
介子推墓位於高淳區東十八公里處的游山下,俗稱王墳。墓前原有石人、石馬,今存石人一對,已殘缺不全。
  • 羊左墓
羊左墓位於漆橋村後皋村,人稱王墳。相傳戰國時期,有羊角哀、左伯桃兩儒生同道奔楚,結為義兄弟。當長途跋涉行至游山時,已是隆冬季節,左伯桃病倒,兩人不得不進山洞暫避風寒。孰料連日雨雪,身邊所帶錢糧即將告罄,伯桃慨然取出自己僅有的錢、糧交給角哀
  • 漆橋
漆橋位於高淳區東十五里漆橋街道老街南面,橫跨漆橋河上。漆橋初為木橋,迭經修葺。解放後於1953年改建為三孔石拱橋,長約十四米,寬四米左右。後人為紀念平丞相,給他雕刻了一尊1.5米的全身石像,立於東側橋墩上,此像在文革中被破壞。

榮譽稱號

漆橋街道先後被評為南京市建築之鄉、江蘇省體育先進鄉鎮、南京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鄉鎮、江蘇省重點中心鎮、江蘇省戶籍制度改革試點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