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漁村小雪圖
- 類別:絹本,設色
- 年代:北宋
- 作者:王詵
- 收藏地:故宮博物院
- 規格:縱:44.4厘米,橫:219.7厘米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構圖,名家點評,歷史傳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漁村小雪圖》為設色,絹本,縱:44.4厘米,橫:219.7厘米,描寫冬季小雪初霽的漁村山林景色。圖中雪山奇松,溪岸漁艇,峰迴路轉,步移景易,整個畫面意境蕭索,籠罩在一片空靈、靜寂的氛圍之中,雖有漁夫艱苦勞作,但反映的卻是文人逸士嚮往山林隱逸生活的雅致情懷。
《漁村小雪圖》可大致分為三個部分:畫面的中間山巒跌宕,綿延起伏。前景石崖之上兩顆蒼松俯仰相和,崖下雅士泊舟淺酌,自得其樂。中景溪谷中策杖老者亦步亦趨,僕人攜琴緊隨其後。遠景群峰屏立,蒼潤雄偉,山勢直衝畫外;崖間流水縈同,飛瀑流泉。畫面有邊部分溪塘蘆柳,漁舟葉葉;有漁者或舟上垂釣,或塘間布網,一片忙碌景象。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畫面的左邊部分:平江遠眺,寂靜渺渺。前景中數棵虬曲古樹,盤根錯節。遠景低山垂幕,孤橋斜徑,盡顯孤寂之意。
創作背景
王詵交友廣泛,時與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人來往甚密,就連“官居京師十年不游權貴門”的畫家李公麟也是他的座上常客。李公麟曾在《西園雅集圖》中描繪了蘇氏兄弟、米芾、黃庭堅、秦觀等十六人在王詵府中西園聚會的情景,可見他所交往之人都是書畫詩文大家,這為他的書畫鑑賞、創作提供了無限的資源,後來也因此受到牽連而被貶。
《漁村小雪圖》繪製於王詵被貶之後,在畫家結束喧囂的官場生活重返自然山水世界後,對“隱逸社會”的退避和對牧歌式生活的追求愈加強烈。因此,“不以平陽池館為戀,而樂荒閒之野”的情緒貫穿了整個作品。
藝術鑑賞
主題
《漁村小雪圖》以小雪初霧為主要基調,正是體現了畫家心理感受的變化。遭到貶斥的陰霾和重返自然的喜悅,正是通過其技法而表現得淋漓盡致。
畫家以側鋒短筆勾皴表現山石尖峰的堅硬挺拔,其邊緣輪廓採用“破墨法”,勾勒後以清水破墨色,墨色轉為輕淡,乾濕對比,相得益彰,被蘇軾稱讚為。得破墨三昧:以中鋒骨法用筆表現寒林松樹的蒼勁堅韌,並施以濃墨突出其臨寒不凋的高貴品格。為了表現積雪,除山巒留白外,王詵還首次將金碧山水的著色方法引入水墨畫,大膽地使用鉛粉以示雪飄,在樹頭和蘆葦上還略略染上金粉,突破了傳統雪景的表達方式,予以雪景山水在陽光朗照下的燦爛奪目之感。整幅作品在清逸雅致間不失富貴華麗,這與畫家駙馬都尉的身份、嚮往田園牧歌式的曠淡生活是相一致的,也體現了宋人作畫強調意與境交融的審美追求。
構圖
《漁村小雪圖》的構圖以深遠法,巧妙安排近、中、遠景,給人咫尺千里之感。畫法兼有李成、郭熙水墨山水畫的特點,又融李思訓、李昭道金粉勾勒技法。山石皴擦以捲雲皴兼刮鐵皴,師法郭熙。寒林松樹為“蟹爪枝”,行筆清潤挺秀,則學李成。松針用筆尖銳,骨法清朗而不刻板。雜樹葉子以水墨點簇而成,隨意而生動。二折懸瀑皆兩旁皴染,使之陰凹明暗盡顯,山巒水口巧於變化。樹頭、沙腳、峰頂、嵐尖,純用粉筆烘漬,天空彈粉,以現雪花飛舞情形,山林間勾以泥金,又以破墨暈染,表現雪後初晴之浮光。整個畫面寒汀疏林,薄積小雪,漁民小舟,張網垂釣,與寒林中形成妙趣。後段一片林木虬曲,雜樹以水墨點綴而成,松針用筆尖銳,重鉤。惠孝同曾以“刻畫嚴謹,筆墨精練,氣象渾成,韻致深遠”概括此卷。
名家點評
清代清高宗乾隆帝:(此圖開卷)“已覺冷風拂面浦,又如濕氣生銀田”。
歷史傳承
《漁村小雪圖》曾經北宋宣和內府收藏,前黃絹隔水有宋徽宗瘦金書題“王詵漁村小雪”六字(“王”字已殘),並鈐徽宗諸璽,並收錄《宣和畫譜》。
明末,《漁村小雪圖》出現在廟肆,被吳升看見,並著錄《大觀錄》。
民國初年,清末帝溥儀攜帶離開皇宮。
1946年,《漁村小雪圖》流落長春。
1950年,惠孝同購得此畫,捐贈給北京故宮博物館。
重要展覽
2015年9月8日至11月8日,《漁村小雪圖》在故宮武英殿舉辦的“石渠寶笈特展”中展出。
作者簡介
王詵(1036—1093年後,一作1048一1104年後),字晉卿,北宋畫家,太原(今屬山西)人,後徙開封(今屬河南)。他出身貴族.是宋初開國功臣王全斌之後,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娶英宗女蜀國大長公主,拜左衛將軍、駙馬都尉.元豐二年,因受蘇軾牽連貶宮。家中多藏書法名畫,繪畫以山水見長,受李成影響很大,喜作煙江雲山、寒林幽谷,水墨清潤,明潔幽雅,既工於設色,也擅長水墨,亦能書,善屬文。存世作品有《漁村小雪圖》、《煙江疊嶂圖》、《溪山秋霽圖》等。